《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上海人民出版社;《华夏饮食文化》,王学泰,商务印书馆,第一版。
大纲执笔人:
汪京强
先修课程:
大纲审核人: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饮食文化的概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现状;了解环境与文化的多元性、饮食文化的发展阶段和食物变迁的原因;了解世界饮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区域性;掌握中外饮食民俗、中外饮食礼仪、中外茶饮文化和中外酒文化中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饮食文化交流的障碍和途径。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重点]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难点]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
要求学生:
要求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饮食文化的研究内容以及孔孟、老庄的饮食之道有基本了解。掌握饮食文化的概念及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中华菜系
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
[重点]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
[难点]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
了解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历程和背景;了解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浙菜、湘菜、徽菜和京菜的概述及各菜系的代表。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的理解。
第三章中国茶文化
[重点]茶的起源,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命名、中国名茶。
[难点]茶与文人,茶与文人轶事、茶引文人思、茶与文人修身、茶与文人养生、茶与文人会友、茶与禅。
了解茶史渊源,茶文化的发展,茶与文人。掌握中国茶叶的种类。
第四章中国酒文化
饮酒溯源,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考古资料对酿酒起源的佐证、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酒的种类,生产方式分类、按照约定俗成的传统习惯分类;中华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酒、西凤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全兴大曲酒、董酒、剑南春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沱牌曲酒;文人与酒,魏晋文人借酒消愁、唐代文人借酒抒怀、宋代文人把酒享乐且抒发豪情壮志、元代文人酒中悟解;酒与政治,禹王绝酒、帝王酗酒、酒政外交、酒与谋略、酒谏辅政。
[重点]中华名酒;文人与酒;酒与政治;酒的种类。
[难点]文人与酒;酒与政治。
了解酒的起源——酿酒起源的传说、现代学者对酿酒起源的看法;中华名酒;文人与酒;酒与政治。掌握酒的种类。
第五章人生仪礼食俗
节日食俗,春节食俗、元宵食俗、二月初二食俗、清明食俗、端午节食俗、七夕节食俗、中秋节食俗、重阳节食俗、冬至节食俗、腊八节食俗、灶王节食俗;人生仪礼食俗,诞生礼、婚礼食俗、寿诞食俗、丧葬食俗。
[重点]春节食俗、中秋节食俗、婚礼食俗。
[难点]重阳节食俗、冬至节食俗、腊八节食俗、灶王节食俗及一些偏僻地域的人生礼仪食俗。
了解元宵食俗、清明食俗、端午节食俗、重阳节食俗;了解人生仪礼食俗,诞生礼、婚礼食俗、寿诞食俗、丧葬食俗。掌握重要的春节食俗、中秋节食俗、婚礼食俗。
第六章中国饮食礼仪
[重点]中国古代饮食礼仪,中国传统食礼,现代宴会礼仪。
[难点]中国传统食礼。
了解中国古代重教、敬贤、养老的饮食礼仪,中国传统食礼,中国酒水礼仪;掌握现代宴会礼仪。
第七章中华饮食审美
在漫长的饮食审美实践中,中国人对饮食的审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方式,也有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饮食审美分为食品审美和饮食活动审美两部分。其中,对食品审美的标准,有色、香、味、形、质、养、卫、名、器九大要素。饮食活动也有共同的审美标准,人们经过总结,主要概括为良辰、美景、可人、韵事、趣序五条。
[重点]食品审美的九个审美要素。
[难点]饮食活动审美的“五美俱”。
掌握食品审美的九个审美要素,了解饮食活动审美的“五美俱”。
第八章中华饮食养生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饮食既具有养生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这就是饮食养生治疗。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简称为食养食治,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食养食治就是通过饮食调节,使体内五行运转协调有序,阴阳二气处于平衡状态。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有:饮食有度、饮食宜忌、饮食养生卫生。
[重点]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
[难点]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学生学会应用传统养生理论,了解中国现代的食养与食治,树立科学的养生保健观念。
三、建议教学进度
课程内容
授课学时
1-2
3-8
9-12
13-16
17-20
21-24
25-28
第八章中华饮食饮生
29-32
合计
32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照片等材料进行教学。
3、本课程与民众和社会饮食生活有密切关系,富于实践性,可以参阅资料和视频材料较多,有较充分发挥看、做、议教学方法的空间。
五、考核方式
六、成绩评定方法
笔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七、教学参考书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版(2014年5月1日);
2、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商务印书馆,第1版(2013年2月1日);
3、张景明.《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版(2011年12月);
4、彭兆荣.《饮食人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5、谢定源,《中国饮食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
泉州校区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厦门校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