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茶文化:中华绿茶的当代解读立顿陆羽饮品香草茶饮料袋泡茶

中国,茶的故乡。绿茶,茶中鼻祖,被誉为“国饮”,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中国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起初,茶叶是一种被用于中药的草本植物,从西汉后期到三国时期成为宫廷高级饮料,至西晋隋朝才成为大众饮料,但直到唐代蒸青法出现,茶饮才算真正广泛流行。

中国人喝了一千多年茶以后,大航海时代带来了欧洲商船,中国绿茶传入西方,逐渐成为全球各地的“香饽饽”,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发展出不同的茶文化。上世纪末,随着技术变革时代的到来,绿茶的生产和加工技术步入全新阶段,绿茶饮料横空出世。饮茶不仅在“茶叶”本身的产地、工艺、储藏、冲泡等方面具有饮用价值,还在饮茶社交、工具环境、文化属性等方面赋予消费价值。

紧随而来的,是后疫情时代的消费需求变化刺激着传统绿茶饮料的迭代升级。健康意识的驱动,“品质化”和“高端化”的需求,要求绿茶饮料对含糖量的控制,甚至要求无糖、无添加。

从传统茶饮,到新式茶饮料,中华绿茶的价值属性正在被不断更新。拥有三千年历史的绿茶,正在包装茶饮料的市场中,被赋予全新的当代解读。

回溯三千年茶文化,绿茶从中国走向世界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陆羽《茶经》

夏商周时期,绿茶成为“贡品”。据信史《华阳国志》记载,当年周武王伐纣后,巴蜀西南小国曾以茶作“贡品”献与周军。

将绿茶作为“商品”的记载,在西汉时期才出现。“脍鱼氰鳖,烹茶尽具”、“武阳买茶,杨氏担荷”,为西汉文学家王褒在《僮约》一文中两次提到茶。

同一时期,吴理真在今四川雅安蒙顶山人工种植茶树,这也是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最早进行规模化绿茶种植、制造、饮用的时期,距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蒙顶山也由此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

唐代,绿茶被用于解渴饮用,正式成为普通人家的“饮品”。古人用蒸青法制造绿茶,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自此,绿茶在真正意义上于全国流行,随后蒸青法传入日本,并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绿茶开始在生产和制造技术上得到逐渐完善。不久后的16世纪,欧洲旅行家和商人来到东方,带回了茶叶与茶具并建立贸易站点,成为贵族喜欢的饮品之一。

近几十年,绿茶在西方的受欢迎度空前上涨,除了口感清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喝绿茶有许多健康益处。多项研究表明,饮用绿茶可以降低慢性疾病和死亡的风险,绿茶所富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衰老,此外,绿茶中的儿茶素是一种抗菌物质,对部分细菌有抑制效果,黄酮成分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茶碱及咖啡因则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细胞堆积,达到瘦身减肥目的。

凭借独一无二的口感与对身体的多种益处,一直以来,绿茶都受到世界消费者的喜爱,为了方便绿茶的运输与储藏同时兼具现泡口感,古人和现代技术对绿茶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进行升级尝试。

从散茶、饼茶到袋泡茶、现制茶,绿茶迎来口感挑战

由于绿茶具有季节性,如春、夏、秋三个茶季才能采到新梢芽叶,每个季节的茶叶口感又有些许差异,为了在冬季能喝到茶,或方便远距离运输至非产茶地,古人利用阳光直接晒干或烧烤后再晒干,将绿茶进行经晒干加工成为“干茶”。

魏晋南北朝,为了提高运输与携带的便利性,散装茶叶跟米膏一起制成茶饼,被称作晒青茶,但在唐朝时期又回到了散茶。因为蒸青法制作的茶叶需将鲜叶蒸后做成茶饼,但在压制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的茶香,无法保留茶的原汁原味,于是在工艺上将茶蒸后直接烘干,出现了蒸青散茶。直到明朝时期,炒青工艺逐渐成熟,从蒸青、炒青到烘青,根据工艺的不同又创作出片、针、眉、螺、珠等形状不同的优质名茶,但绿茶市场一直停留在茶叶、现泡茶本身。

及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绿茶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绿茶工艺迎来技术革新,绿茶也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工作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在工作之余享有一杯现泡茶变得越来越难,于是,茶饮料、袋泡茶、现制茶等饮茶形式相继出现。

1992年,联合利华在中国大陆推出了立顿,让爱茶人士随时随地可以获得一份便捷的茶饮料,“袋泡茶”与立顿迅速搭建稳固关联,立顿掀起的“袋泡茶”风,为袋泡茶在中国的崛起扎下根基。然而,立顿茶包所采用的ctc茶(工压碎Crush、撕裂Tear、揉卷Curl获得的茶粉末)并未持续留存消费者的青睐,也给国人留下“袋泡茶”就是碎茶、边角料等不好的印象。加之2012年立顿深陷农残与重金属超标的食安风波,自此立顿市场被“分食”,CHALI茶里、平仄等品牌推出的新式袋泡茶逐渐填补袋泡茶市场。

袋泡茶以“化繁为简”的方式将绿茶融入生活,但冲泡方式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绿茶口感,现制茶则“化简为繁”将绿茶作为基底重新解构,但过多的元素添加抢走了绿茶的“风头”。如何才能从口感上真正还原三千年绿茶魅力?

在另一条茶饮料赛道,绿茶找到了突破口。

既要口感又要品质也要健康,绿茶饮料的求索之路

根据《2021中国茶饮市场报告》显示,我国茶饮料市场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1993年,在茶饮料中充入碳酸饮料的河北中社新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旭日升”)推出全新“冰红茶”概念,开启预制调味茶饮时代,此后,瓶装奶茶、冰红茶等茶饮料为绿茶打开一条现代化表达的通道。

随着消费升级带来饮用习惯的变化,茶饮市场迎来重要的转折。

一边是代糖在调制茶饮料中的使用,在口感仍然占据茶饮料发展的主导优势基础上,消费者逐渐看重健康功能,赤藓糖醇生产工艺逐渐成熟,主流茶饮向果茶、口味创新茶迈进。

另一边是无糖茶饮料的兴起,2011年,农夫山泉率先推出无糖茶饮“东方树叶”,以不添加香精、色素等特色,掀起健康茶饮料消费风潮,尽管在2016年“中国最难喝的五款饮料”网友票选中名列前茅,但并没有影响东方树叶在无糖茶品类中的赛道红利。

在代糖兴起之前,无糖茶饮料长期以无糖纯茶为主,在口感上的劣势使其停留在小众无法破圈。近年,奶茶“热量风波”让消费者发现过度摄糖带来的“甜蜜烦恼”,加之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国家政策倡导减糖、控糖加速催化无糖茶饮料成消费者新贵。

据易观分析发布的《2022年无糖茶饮料发展洞察分析》显示,近五年来,传统含糖茶饮料增速放缓,无糖茶饮料逆势而行,在茶饮料市场占比持续扩大。

包括元气森林、农夫山泉、茶小开、平仄等品牌在内,无糖茶饮料在90后、00后群体开拓出个性消费时代,绿茶在0糖0脂0卡的消费需求中被重新解构。例如元气森林以毛峰绿茶为茶底推出燃茶Ω茉莉花茶,以六次“窨制”工艺过程,让茶叶吸透花香,与绿茶为辅不同的是,平仄以西湖龙井原叶为唯一茶叶原料推出无糖龙井茶饮料,原叶冷萃获得的现泡级口感与0糖0脂0卡的健康属性迅速圈粉“养生”消费者。

可以肯定的是,不论袋泡茶、现制茶还是茶饮料,都呈现出年轻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消费者看重绿茶饮品原材料的品质,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绿茶的口感具有高度要求,“既要也要还要”成为当代绿茶产品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细分市场开疆扩土,无糖绿茶饮料的年轻化出口

在满足口感品质与健康需求之后,面对无糖茶饮料市场进入快速成长期,想要抓住市场临界爆发点红利,绿茶还需要文化属性加成。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茶叶产业发展及消费者洞察行业报告》多项数据表明,中国茶类中,绿茶不论在销量还是受喜爱程度上都占据领先优势。然而,纵观无糖茶饮料行业,在“茶’行业内销量领先的绿茶并没有一开始就在茶饮料细分领域“发光发热”。绿茶想要找到当代的表达方式,还需对年轻消费者的“文化胃口”。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是,《2022年无糖茶饮料发展洞察分析》中表明,国潮化的崛起正在席卷无糖茶饮料市场。一边是国潮化的崛起,一边是绿茶基因的持续受宠与市场红利。可以见得,如果将国潮与传统绿茶相融合,自带传统绿茶文化基因的国产品牌有望稳坐无糖茶饮料主导地位。而这一点正在被无糖茶饮料品牌所证实,目前,已经有许多饮料品牌和茶叶品牌陆续进军无糖绿茶饮料细分市场。

茶否科技创始人以“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一五绝平起首句的格律、中国独有的文化之一,作为平仄品牌名字的由来。2022年与国潮品牌“上新了故宫”达成战略合作,从产品包装设计到茶具、茶礼等周边融合故宫文化,带来传统绿茶的新国货表达方式。

与传统茶品牌相比,新茶饮品牌的优势在于产品差异化、包装标准化、品牌符号化、设计浓墨化,劣势在于没有深厚的产品基础,而这正是传统茶企的天然优势。

不少新茶饮品牌创新入局,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同时也有不少茶企进行进军茶饮料赛道。例如以袋泡茶为核心产品的茶小开、CHALI茶里等分别推出益生元果汁茶、冰清绿茶等。不过,正如茶饮料大环境现状,无糖绿茶饮料并非他们的主要赛道。与前者不同的是,2018年,茶否科技入局无糖茶饮料市场,瞄准绿茶赛道,多次进行产品升级,平仄无糖茶饮料正是茶否科技借助自身在茶叶领域的沉淀,成功进行茶饮文化转型的产物。

据悉,平仄无糖茶饮料先后与“上新了故宫”、“良渚文化”、“僵小鱼”等品牌IP进行多轮跨界合作,将中国传统绿茶文化与当代潮流国漫、国潮IP相融合,自带杭州西湖龙井茶基因,同时同时借助小米产业链互联网思维,打造新一代年轻化、时尚化的无糖龙井茶饮料。

结尾

一片茶叶可以凝聚历史、积淀文化。如今,在科技加成下,绿茶以无糖、0添加的形式浓缩于一瓶茶饮料中。

伴随无糖茶饮料风潮的兴起,绿茶饮料也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从绿茶产品端来看,从原料与工艺入手,通过对口感的还原,让消费者回味历史、品味文化,同时通过健康的配比,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绿茶消费端来看,茶文化正在被年轻人所喜爱,绿茶历经3000年历史,逐渐找到年轻化的当代解读,而国内茶饮料对于无糖绿茶饮料的开发,尚且停留在无糖茶饮大品类。受众喜好程度大于市场空白,势必引发无糖绿茶饮料的崛起。

在无糖茶饮料1200亿元的市场规模中,作为茶中鼻祖的绿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具有高度差异化、品类定位清晰、兼具口感与健康功能、具有国潮文化属性加成的无糖绿茶饮料,或将在绿茶细分品类的占据先锋市场,助力传统绿茶文化在当今时代获得全新解构方式。

THE END
1.绿茶文化深邃的绿茶文化绿茶文化深邃的绿茶文化 绿茶啥意思?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生活方式之一就是饮用绿茶。那么,绿茶啥意思呢?从字面上理解,“绿”指的是叶子的颜色,“茶”则是指泡制后的饮品。然而,这仅仅是表象,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https://www.gztep.com/cha-ye-chu-cang/589247.html
2.绿茶素材绿茶图片绿茶素材图片下载第8页觅知网为您找到1785个原创绿茶素材图片,包括绿茶图片,绿茶素材,绿茶海报,绿茶背景,绿茶模板源文件下载服务,包含PSD、PNG、JPG、AI、CDR等格式素材,更多关于绿茶素材、图片、海报、背景、插画、配图、矢量、UI、PS、免抠,模板、艺术字、PPT、视频等设计素材就来觅知https://www.51miz.com/so-sucai/136611/p_8/
3.绿茶文化:探索中华传统之美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以绿茶文化最为广泛深入人心。绿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索中华传统之美,并展示绿茶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历史渊源 中国的茶树起源于云南,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改良,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品种。而绿茶作为最原始、最古老的一类,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https://www.coffee.cn/tea/post/157268.html
4.中国十大名茶之绿茶文化上传人:san***019文档编号:21012647上传时间:2021-04-22格式:PPT页数:36大小:801.6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9积分 下载资源 还剩33页未读,继续阅读 温馨http://www.zhuangpeitu.com/article/21012647.html
5.鞍山品茶,悠然品味走进鞍山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茶之初体验 记得第一次走进鞍山的茶馆时,我心里充满了好奇 门口飘出的淡淡茶香就像邀请我踏入一个新的世界 那种香气相对陌生,却又似曾相识,仿佛在呼唤着我去探索这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 让我忍不住推门而入,想要一探究竟 温暖的茶馆氛围 走进茶馆,迎面而来的不是喧闹,而是一种宁静 http://www.7shouhui.com/uploadfile/2024/voddetail/56620_x.html
6.探寻绿茶背后的语录宝藏:35条感悟带你领略茶文化的魅力!绿茶语录的提取,不仅是对绿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这些语录不仅具有文化价值,更具有情感价值。它们通过绿茶这一载体,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出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绿茶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绿茶语录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人们对绿茶的热爱和感悟,也反映了人https://tool.a5.cn/article/show/119895.html
7.绿茶广告宣传标语7. 天赋宝石绿,地赐绿茶香。 8. 黔山秀水茶园美,滋味浓醇绿宝石。 9. 一品(贵州)高原云雾茶,鲜爽醇香绿宝石。 10. 好绿茶,一抿惊人。 11. 黔藏“绿宝石”,茗动万人心。 12. 千年绿茶文化,一品筑阳阳翠峰。 13. 贵州绿宝石,品出高原的味道。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ou3ex59.html
8.追溯茶文化的根系,“顶级绿茶”是怎样养成的?参考文献: 1.王强,王馨,王清.茶树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J].四川农业科技,2011:30-31. 2.魏先林,徐建新.浅谈茶叶的分类与品质特点[J].南昌高专学报锦鲤青年编辑部| 监制 缘古道| 编辑 苗苗、小朱| 插画 羊毛椰| 设计· 往期精选 · · 原标题:《让人欲罢不能的顶级绿茶,是怎样养成的?》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319550
9.中国十大绿茶制作技艺国内著名绿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茶叶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那么,中国著名的绿茶制作技艺有哪些?MAIGOO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十大绿茶制作技艺,包括西湖龙井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https://www.maigoo.com/top/435481.html
10.澳大利亚及其茶文化茶文化3.1红茶文化 红茶是澳大利亚一种民俗茶饮。流行于澳大利亚欧洲移民居住区。这些欧洲移民及其后裔,饮用红茶与同欧洲习惯相同,须滤去茶渣,并喜欢加以糖、牛奶、柠檬或其它果汁调味,他们特别钟爱茶味浓厚,刺激性强,汤色鲜艳的红碎茶。也就是说澳大利亚人讲究红茶的质量。3.2绿茶文化 http://www.zgchawang.com/culture/show-5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