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链创新为好茶安溪新浪财经

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茶叶农残检测。

福建省安溪县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当地茶农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乌龙茶半发酵制作技艺,以乌龙茶主要品种——安溪铁观音丰富了茶叶种类。

安溪,以茶闻名;铁观音,以安溪为名。目前,铁观音茶不仅是安溪县的名片,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大县之一,安溪县保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年产量6.2万吨,涉茶行业总产值达320亿元,全县80%的人口从事茶产业,农民收入56%来自茶产业。

近年来,安溪县借助全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贯彻落实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理念,加大力度建设茶产业科技支撑体系,着力通过科技力量驱动生态茶园建设、茶叶品质提升、精深加工、品牌建设、产品营销等全链研发创新,持续提升安溪茶叶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茶企、茶农增效增收,在南方丘陵山区率先探索出特色优势产业的农业现代化路径。

“从天到地”构筑科技支撑体系

通体由花岗岩构成的木石仓库分上下部分,下部为铺有木炭和谷壳等吸潮材料的通风层,上部为茶叶储存空间。

在有70余年经营历史的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具有国家专利的特殊构造仓库形成了一个干燥、稳定的存储空间,有利于茶叶在储存过程中自然陈化、发酵。在公司总经理刘纪恒看来,茶叶种植、加工、储运每个环节的发展都与科技密不可分。

从传统迈向现代,安溪茶产业升级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急需解决,比如茶园管理劳动力呈现老龄化、千家万户种茶制茶卖茶的生产状况与现代产业组织化、集约化的生产体系要求不相适应等。

“建设现代茶业强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首先要直面现实问题。”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鹏说,“突破瓶颈,补齐短板,推动产业系统提升,关键还是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度。”

安溪中茶所乌龙茶产业研究院、茶产业碳中和研究院、“5G+”闽南乌龙茶智能工厂暨福建乌龙茶智能加工中心、全国首个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等纷纷落地安溪。

不仅如此,为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和现代光学技术进行茶园病虫害测报、茶叶产量测算、茶园抢险救灾,安溪还在茶业界率先发射“安溪铁观音1号”“安溪铁观音2号”卫星。

由此,示范区构筑起茶产业发展从天上到地下完备的科技支撑体系。

从栽培到加工全线开展研究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茶产业正面临变革。从生产端来说,我国整体茶园面积和产量稳步上升,部分茶区面临着产能过剩、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从消费端看,线上销售扩大、对象年轻化、用户广泛的特点为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强劲增长点,同时以健康为营销热点的灌装茶水悄然成为一线城市年轻人的饮品首选。

基于这一认识,推进茶产业全链研发创新就成为示范区创建的一个重要任务,而完备的科技支撑体系又为推动这一任务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借助“安溪铁观音1号”“安溪铁观音2号”卫星,结合气象、土壤等数据,目前安溪县60万亩茶园每亩位置、海拔、坡向、降雨量等50多项指标全部数据化、资产化,并关联到每家每户。

“每块茶园的科学评估数据不仅能为种植管理提供指导,量化指标还能在推动茶园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方面发挥作用。”示范区遥感卫星项目运营方泉州中科星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海良说,这些数据还能为银行授信、茶园参保提供有效参考。

针对科学种植管护,安溪铁观音茶科技小院在茶产业与减碳增汇、茶虫及天敌适生区预测分析、茶园生态提升与土壤酸化改良、专用茶树品种筛选等方面展开研究。

“比如农民用传统方式施肥常常会出现方法不当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烧苗和植株萎蔫。如果过量使用氮肥,还会造成土壤铵离子或氨大量增加,进而转化为亚硝铵产生二氧化氮,对作物造成毒害作用。”科技小院负责人何环珠说,“针对全县茶产业提升,我们的研究范围覆盖了从栽培到茶园生态管理,再到采摘加工的很多细节。”

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茶叶精深加工提取、茶叶创新产品开发、茶叶有害物检测、茶园高值化利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在开发出茶叶日化品、茶叶面条、茶多酚、药茶等新产品的基础上,参与了《乌龙茶—定义与基本要求》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

兼任该研究中心主任的刘纪恒说,这一标准以中国乌龙茶的产品标准为基础,结合了国际其他地区的乌龙茶现状,详细规定了乌龙茶的定义、基本要求、工艺要求、化学指标要求等,突破了原来中国乌龙茶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外国标准的被动局面,强势维护了中国茶叶的国际话语权。

从示范到推广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研究成果只有让广大茶农接受,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切实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在茶叶种植加工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中,安溪县持续推进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主体,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补充,覆盖全产业链较为完善的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以安溪铁观音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推进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储存等核心环节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改造升级,用标准化让传统茶业价值最大化。

通过引导和支持研究机构、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建立示范基地、提供农技服务、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实施科普宣传等方式,加大科技转化力度。同时,通过项目支持,推动多组式茶叶萎凋机、新型颗粒乌龙茶成型设备、乌龙茶燃油杀青机、茶叶全自动加工成套设备等新型研发设备走进广大茶企和种植加工大户。

在对新技术新方法示范推广中,安溪铁观音茶科技小院打造出3个共1000多亩的示范茶园,开展了30多次以茶树栽培、茶树育种、茶叶加工、茶园植保、茶叶市场营销等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依托小院入驻导师和研究生,成立小院志愿服务队,结合下乡调研与入村入户走访,广泛输送茶叶基础知识,推动茶农持续改进认识,提升种管水平。

谢景欣说,为更好地运用茶科技,带动一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的集聚转化,安溪还举办了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国茶产业人工智能应用论坛等赛事。“首届中国茶科技创新大赛共评选出优质创新成果37项,推动乌龙茶智能加工等10个项目落地转化。”

在科研成果的推广普及中,越来越多的茶农正在成为切实的受益者。

龙涓乡举源村的茶叶种植大户刘金龙种有1000余亩茶园。“之前种植、管理、加工全部靠经验,茶叶质量时好时坏,销售价格也时高时低。”在示范区科技成果的推广带动下,现在从种植到加工的整个环节都有了规范和标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价格也比原来高得多。

而且在示范区项目的支持下,刘金龙的茶叶烘干机也从手工操作过渡到半自动化机器,并更新到现在的全自动机械。“现在一个人一天可以加工毛茶几百斤,效率提高了不止10倍。”

THE END
1.茶叶生产中的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和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茶叶生产,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之一,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探讨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下,新质生产力将在茶叶培育、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营销传播、品鉴等环节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04510214298031&wfr=spider&for=pc
2.信阳农林学院茶叶加工与营销科技服务团赴浉河区开展科技服务用脚步丈量茶山,践行产学研融合发展。2024年3月21日,信阳农林学院茶叶加工与营销团队团长、茶学院副院长陈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王利妍博士前往浉河区等开展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小组先后走进车云山、天云山、四望山以及浉河港等信阳毛尖核心产区,实地考察春茶的生长状况,并预估春茶的开采时间。目前,春茶采摘的准备工作正处于https://www.xyafu.edu.cn/cxy/info/1039/4858.htm
3.首页中国茶叶加工 《中国茶叶加工》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 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和全国茶叶 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茶叶综合性学术 期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茶叶加工》多年来深耕 茶叶加工和信息领域,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大背 景,站在行业前端https://www.co-tea.com/
4.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1. 粮食类产品加工 12 2. 棉花加工 15 3. 油料加工 16 4. 糖料加工 18 5. 蔬菜加工 19 6. 水果加工 20 7. 茶叶加工 20 (二)畜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和布局 21 1.肉类加工 22 2. 蛋类加工 23 3.奶类加工 24 (三)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和布局 24 https://www.lawtime.cn/info/zixindiaocha/ygzxdc/201011012286.html
5.茶叶所以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精深加工技术多元化,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近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世界大叶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及成果产业化”项目通过了现场验收。项目立足云南大叶茶资源与品种、云南生态、茶品类与品质、品牌等特色和优势。针对大叶茶风味物质、品质调控加工技术与标准的研发与示范,进行定向加工技术及大叶茶健康功效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https://www.yaas.org.cn/gzdt/kyhd/202406/20240604_87318.html
6.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福鼎白茶“离地清洁化生产新技术”、“阳光房生产新技术白茶”和“白茶自动化复工萎凋新工艺技术”等十二项专利技术及配套设施,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新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福建省首家高新技术茶企业。公司http://www.likuso.com/city15/23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