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丹阳市农业农村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近5年来,茶叶产量稳定增长,红茶、白茶、黄茶产量激增,2020年茶叶总产量已经接近300万吨。以机械生产和人工监测为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庞大的生产需求,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在茶叶加工中,要利用自动化生产线将制茶工序连接起来,进行数字化控制,不断融入单片机、传感器、PLC控制等高新技术,满足现代茶叶加工连续化、清洁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需求。茶叶加工高新技术中,计算机技术是未来制茶工艺智能化的核心,同时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微波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都在提升茶叶品质和制茶效率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一、茶叶加工各环节的高新技术

1、摊放技术

摊放技术能够减轻茶产品的苦涩味,产生鲜爽味,在摊放到含水率70%左右时品质较上佳,目前已成为茶叶加工的必要工序,在绿茶和黄茶生产中应用广泛。绿茶摊青与红茶萎凋类似,都是为了让茶产品失水变柔软,失水中茶叶清香逐渐显现。传统人工摊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占用空间大,品控能力差,近年来摊放工艺应用了各种高科技机械加工设备,如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等。

2、萎凋技术

3、杀青技术

4、做形(揉捻)技术

做形(揉捻)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人工劳动强大的问题,不断改进加工设备,采用PLC控制的自动化茶叶揉捻机组,实现自动上料和加压处理,作业效率大大提高。同时采用机械化做形方法,建设连续化制茶生产线,实现杀青、理条、做形、初烘一体化。为了提升作业连续化水平,可以采用滚动导轨、高速气缸驱动和连续化理条等技术,使用传送带等设备,组成连续化造型生产线。

5、发酵(渥堆)技术

使用渥堆翻堆机代替人工翻拌,实现翻堆、铲料、输送、解块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的精准控制,提高品控能力。为了对发酵状态进行湿度判断,红茶发酵中可以利用电荷耦合和色泽检测技术实现状态监测。利用滚筒连续发酵机、增氧控湿发酵机、发酵塔等新型设备可以提高发酵的稳定性。

6、做青和干燥技术

做青技术是影响茶品质的最关键工序,为了对茶树品种和鲜叶嫩度等各个参数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可采用智能调控系统,改变传统制茶工艺对天气的依赖,集振动摇青、做青环境调控为一体。对做青工艺进行创新,将做青工序融入摊放环节,实现一体化作业。研究表明,不仅可以提升绿茶的营养物质含量,而且花香品质明显。干燥技术对茶产品的色香味都有重要影响,可采用微波、远红外、低温真空、电磁、红外耦合等干燥技术。

二、茶产品加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1、杀菌技术

微波杀菌。利用微波穿透力强、加热快的优势,调整波长和频率进行杀菌处理,能够让微生物和细菌失去水分死亡,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

2、膜分离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高分子膜对溶质和液体进行分离。

超滤技术。此技术能够提高茶饮澄清率,保留茶多酚和氨基酸等物质,有利于提高茶叶香气。在低温状态下,采用低密度分子膜可分离茶叶饮料中的固体物质。不同茶叶产品要采用不同的膜材料保障提纯质量。

反渗透技术。此技术能够提高茶汁的浓缩率,更好地保留茶叶原有的营养成分,在速溶茶和茶饮当中广泛应用。

3、生物酶技术

生物酶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能够解决茶汁的澄清问题,降低蛋白质的水解速度,加快茶叶有效成分的扩散。典型代表有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能够快速破坏细胞壁,促进茶多酚扩散,提升芳香气味,保留茶叶的有效成分。

4、增设其他环节

茶产品加工中还要根据加工需要增设其他环节,如提香、复烘、造型等技术,通过加入天然香料,打造花香、果香、奶香等茶产品。在速溶茶粉中,可以通过粉碎、提取、净化、浓缩和干燥等环节提升品质。

三、茶产品加工发展方向

1、以高新技术集成推动茶叶加工一体化

工厂化、机械化、规模化是茶叶加工的发展方向,标准化、定向化、自动化、低碳化、智能化是无人车间作业的重要趋势。采用流水线作业方式,集成茶叶加工各个工序的各种高新技术,以科技含量提升茶叶品质和生产效率。未来将以无人工厂模式代替现有人工监测模式,不断增强品控能力,打破无人化生产的智能监测瓶颈,实现智能制造。

现阶段,已经实现以数字技术提高茶叶生产加工的智能化监测水平,统一茶叶品质的质量标准,在绿茶加工的摊青、杀青、揉捻、烘干环节,以及红茶加工的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环节,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避免了绿茶杀青环节因杀青不足产生青草气味,或杀青过度产生焦糖味;避免了红茶发酵不足出现涩味,或发酵过头出现酸味。

技术集成的生产线可以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可追溯,三位一体杀青,将传统茶叶加工工序和现代技术高度协同,以数据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品质恒定。

2、茶叶香气在线监测技术

加工中对香气进行在线监测,优选电子鼻传感器阵列,采用STM32微控制器控制,使用蓄电池进行供电,对杀青、发酵全过程进行采集。传感器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更换和维护。进气速度分为10档调节,范围在0.1~1.1L/min内。

为满足茶叶加工的复杂环境要求,还可以使用机器视觉、近红外关璞等技术进行监测,提高分析速度,但是对计算机算法有着较高要求。设备还可以对茶叶挥发性成分中的关键呈香成分进行检测,对茶叶风味品质的化学机理进行深入探究,以提升其营养价值,更好地开发绿色茶产品。

THE END
1.茶叶生产中的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和科技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为传统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茶叶生产,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之一,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可以探讨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下,新质生产力将在茶叶培育、种植、采摘、加工、包装、营销传播、品鉴等环节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204510214298031&wfr=spider&for=pc
2.信阳农林学院茶叶加工与营销科技服务团赴浉河区开展科技服务用脚步丈量茶山,践行产学研融合发展。2024年3月21日,信阳农林学院茶叶加工与营销团队团长、茶学院副院长陈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王利妍博士前往浉河区等开展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小组先后走进车云山、天云山、四望山以及浉河港等信阳毛尖核心产区,实地考察春茶的生长状况,并预估春茶的开采时间。目前,春茶采摘的准备工作正处于https://www.xyafu.edu.cn/cxy/info/1039/4858.htm
3.首页中国茶叶加工 《中国茶叶加工》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 总社主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和全国茶叶 加工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茶叶综合性学术 期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国茶叶加工》多年来深耕 茶叶加工和信息领域,重点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大背 景,站在行业前端https://www.co-tea.com/
4.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1. 粮食类产品加工 12 2. 棉花加工 15 3. 油料加工 16 4. 糖料加工 18 5. 蔬菜加工 19 6. 水果加工 20 7. 茶叶加工 20 (二)畜禽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和布局 21 1.肉类加工 22 2. 蛋类加工 23 3.奶类加工 24 (三)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和布局 24 https://www.lawtime.cn/info/zixindiaocha/ygzxdc/201011012286.html
5.茶叶所以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精深加工技术多元化,实现科技成果落地生近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世界大叶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及成果产业化”项目通过了现场验收。项目立足云南大叶茶资源与品种、云南生态、茶品类与品质、品牌等特色和优势。针对大叶茶风味物质、品质调控加工技术与标准的研发与示范,进行定向加工技术及大叶茶健康功效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https://www.yaas.org.cn/gzdt/kyhd/202406/20240604_87318.html
6.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产业企业。公司自主研发的福鼎白茶“离地清洁化生产新技术”、“阳光房生产新技术白茶”和“白茶自动化复工萎凋新工艺技术”等十二项专利技术及配套设施,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新技术和填补国内空白,成为福建省首家高新技术茶企业。公司http://www.likuso.com/city15/23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