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是指该茶不含污染物质或把茶叶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在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以内的各类茶叶产品。该产品对消费者身心健康安全无害。
无公害茶的类型
什么叫有机茶?
按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方式种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辐射技术,经独立的颁证机构认证合格,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各类茶叶产品。
有机茶、绿色食品茶与无公害茶之间区别与关系
⑴生产加工依据的标准不同
⑵生产加工过程中标准要求不同
⑶管理机构与方式不同
有机茶发展概况
●有机茶最早于1983年在斯里兰卡开始生产,89年出现欧洲市场。
●80年代后期,印度、坦桑尼亚、日本、肯尼亚相继出有机茶园和有机茶生产
●2001年印度有50个有机茶场,年产有机茶2100吨;
●目前世界有机茶生产量为近万吨,其中绿茶约3000多吨,主要销往西欧、美国和日本。预计21世纪会有较大的发展。
●我国有机食品和有机茶,研究开发技术正逐步走上规范管理,有机名优茶产品内销为主,有机大宗茶以出口为主。
2003年,全国茶叶主产区:浙江、江西、安徽、福建、云南、湖北等省,先后有150多个县市开发有机茶,有近300多个茶叶生产、贸易单位获国内或国际颁证,茶园面积达18万余亩。(包括各类有机名优茶、有机大宗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有机茶生产量近4000余吨。
当前茶叶生产面临的生态问题
1、生态系统组分越来越单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丘陵山区,集中连片的几百亩到数千亩茶园,无防护林和树木遮荫,长期受烈日暴晒,寒风侵袭,水土流失,土壤退化,造成低产低质低效益。
2、生物种类结构与食物链简单,茶园害虫日益猖獗专业化茶园生态变化,物种结构简单,滥用农药,有效生物种群日益减少,有害病虫日益猖獗。
3、石化能大量输入,茶树抗性与茶叶品质下降生产中大量投入化学物质,光顾眼前利益,严重损害了茶园土壤、水质、空气等生态环境,降低了茶树抗性与茶叶品质。
4、茶叶生产受大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据资料统计:全球每年人工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气体达6.14亿吨以上;其中煤粉尘1亿吨,一氧化碳2.2亿吨,二氧化碳0.5亿吨,二氧化硫1.4亿吨。不断出现的“酸雨”、“泥雨”及放射性物质的危害日趋严重。茶园生态处于外界大气污染和园内化肥农药等的双重“夹攻”之中。
㈠环境质量要求
无公害茶产品标准指标体系组成:
空气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无公害茶基地生产、加工用水要求
土壤质量要求
基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5%,pH值4.0~6.0。
有机茶园土壤中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无公害茶园周边环境要求
A、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覆盖率达60%以上,基地附近、上风口及河流上游无污染源。
B、茶叶生产、加工、贮藏等场所及周围环境要求整洁、优美,防止各种污染。
C、无公害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间,应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
(二)茶园生态建设
要求: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
⑴茶场规划、园地开垦或老茶场改造时,在山顶、山坡梯田之间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自然植被。
⑵在茶园(幼龄和台刈改造园)及周边空地内应适当种植一些绿肥、或可供茶农食用和当地销售的经济作物。(如花生、姜、豆类等)
⑶重视生产基地生物栖息地的保护,促进各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种群的繁衍发展,使无公害、有机农业系统进入良性循环。
生物栖息地包括:
①没有进行耕作管理的土地。
②茶场与园地周边的生态环境上应具备多样特点的隔离带。如:防护林、沟渠、池塘、湿地和其他未用于茶叶生产的地带。
③无公害茶园中适当种植遮荫树。
⑷茶场应建立有机畜禽(如猪、羊、鸡、鸭等)养殖场。
(三)园地建设技术要求
1、园地规划与开垦
规划内容:
⑴新建茶园–––由地形地貌设置:场部(茶厂)与生活区,种茶区(块),道路与水利系统,防护林带与绿化区,养殖业与多种经营等用地。
⑵老茶场(厂)–––如何改造老茶园、老厂房、老设备、生态环境等配套设施及其进度计划等。
园地开垦:
⑴15度以下的缓坡地开垦
⑵15~25度的丘陵山地开垦
茶园道路与水利系统设置:
⑴干道、支道与步道设置原则;
⑵各类沟、渠、池等水利系统设置;
⑶利用地形在茶园边建立有机肥积肥坑(池)。
2.茶树品种
(1)选择茶树良种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2)选择茶树良种的原则:
A.选择无性系良种,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适制当地的名优茶类;
B.具有抗逆性(病虫、旱、寒等)强;
C.各类特性的品种相互搭配,特早∶早生∶中生=2∶2∶1,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D.有机茶、AA级绿色食品茶对品种要求:禁止使用基因工程、辐射技术和禁用物质处理的品种。
E.茶园种植的种子与苗木质量要求。
适制优质绿茶的主要茶树品种
我国现有国家级良种96个(其中无性系79个),还有一批省级良种。目前生产中推广的适制优质绿茶的良种主要有:
龙井43、龙井长叶、福鼎大白茶、浙农117、迎霜、碧云、白毫早、福鼎大毫、翠峰、安徽7号、寒绿、碧云、安吉白茶、信阳10号、舒茶早、鄂茶1号、平阳特早、乌牛早等。抗寒抗旱力强的有性系良种有黄山种、鸠坑种、紫阳种、湄坛苔茶等。
3、茶树品种与种植技术
(1)种植前茶树种子与苗木处理
(2)种植技术:
②种植方式与规格:单行或双行(等高)条栽
③开种植沟、施足底肥和覆土
④栽种茶苗-土压紧-泥门-定根水
⑤种植当年,抗旱保苗-培育壮苗-全苗
幼龄茶园除草:严禁使用除草剂!
江北茶区(高山茶园)对茶树引种与种植技术要求
重视引进品种的适应性(对气候、土壤等)与适制性;
重视引进茶苗或种子的质量与检疫;
茶树种植要合理密植,“适密适矮”。
可以选用优良的有性品种种植。
单行条栽:行距120-140cm,丛距33cm;
双行条栽:大行距120-140cm,小行距与丛距40×33cm
低沟浅播、栽植
茶苗移栽宜在3月下旬(春分至清明),有塑料棚实施可在10月种植
茶树培育高度60-70cm
4.低产茶园改造
⑴树冠改造:
改造方式:不同深度的修剪措施(深修剪、重修剪、台刈等)或换种改植
低产茶园改造(续)
⑵园地改造
土壤改良:清除杂草、深耕施肥(根系更新),铺草、种绿肥等
园相改造:整修梯坎,补植缺株,道路与排蓄水沟,植树造林。
⑶换种改植
树势衰老、品种混杂、低产低质的茶园,重新规划、选择良种、改善生态环境。
㈠土壤改良技术
1、茶园种植绿肥(空地、幼龄茶园与改造茶园)
2、茶园铺草覆盖(有机物料、厚度5厘米以上,1~2年一次)
3、茶园深耕、增施有机肥
4、饲养蚯蚓(有条件的减耕或免耕)
坎边绿肥对保持水土的效果
茶园铺草覆盖对土壤肥力与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
茶园深耕配合施基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㈡茶园施肥技术要求
要科学施肥,提倡“平衡施肥”
1、有机肥料必须经堆制、腐熟无害化处理后才能使用(见图);
2、使用天然矿产肥料,如磷矿粉、矿产硝石、钾盐、白云石粉,天然硫磺与一些微量元素肥料(硫酸铜、硫酸锌、硼砂等)。微量元素肥只在缺素时叶面喷施;
3、因园制宜和利用空地种植绿肥,广辟肥源。
有机肥堆制过程对病原菌的影响
㈡茶园施肥技术要求(续)
4、商品有机肥、叶面肥、生物肥等,在有机茶园中使用必先通过有关独立的机构认证后才能使用。
⑴基肥:农家有机肥1.5~2.5吨/亩;或商品有机肥200~300kg/亩;一般茶园可配合部分无机(矿质)肥料(或10kg化肥氮),开沟深施(25cm左右),盖土。
⑵追肥:腐熟后的有机液肥、浇施(或沟施)
商品有机肥150~200kg/亩,堆腐、沟施、盖土。
或商品化肥、尿素20~30kg/亩,沟施、盖土。
⑶叶面肥:茶树营养不良或缺素症时应用化学型微量元素:硫酸镁、锌、硼砂等,浓度限于0.1%以下;有机液肥,稀释后喷施。喷施后10~20天才可采摘。
茶园施肥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避免施用城市、工业污泥、污水以及硝态氮、含激素类型的肥料。
(三)茶园水分管理
1、保水蓄水的技术措施
(1)茶园农艺管理措施:
深耕改土,增加土壤有效水含量。
坡地改梯田,增加土壤蓄水量。
浅耕铺草,增加蓄水,减少蒸发量。
(2)采用生物技术措施:
茶园四周植树造林,培育丰产型树冠,增加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
2、旱季中采用节水灌溉措施
修建渠道,引用山塘、水库或深井水源,建立移动式喷灌系统(或地下渗灌),及时补充茶园土壤水分,使茶园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90%。避免采用漫灌或流灌。
要求:灌溉用水质量要达到GB《农田灌溉标准》,降水集中季节,茶园要及时排水
(四)茶树越冬防护技术(北方茶区或高海拔茶园)
1、茶树冻害发生的原因:
(2)由茶树品种与树龄关系造成的冻害;
(3)地理条件造成的冻害,如高纬度、高海拔、冷空气过道和沉积处或无高山屏障的平地、缓坡地等;
(4)农艺管理技术不当也易受冻害。
2、茶树越冬防护措施
(1)幼龄茶园越冬管理
①采用培土越冬:11月初“小雪”前培土苗高1/2,后再培土只露1-2叶;
②“春分”茶苗退土:3月下旬退土一半,“清
明”全退。
(2)投产茶园越冬防护措施
①搭防风障:茶行北侧埋立草苫,高于树冠20cm(11月中旬)
②蓬面撒草:透光率50%左右(12月初)
(3)选育、引种抗寒性强的良种
(4)建造塑料大棚
(5)采用农艺技术管理措施
①深翻土地,建立等高梯级茶园;
②茶园双行种植,“适密适矮”
③营造防护林带,兴建水利设施;
④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培育健壮茶树;
⑤科学灌水排水,保墒保土(如山东茶区经验)
A.4月初和6月初分别灌“返青水”和“催芽水”;
B.9月底至10月初结合施基肥灌水;
C.11月中旬灌足“越冬水”;
D.7-9月雨水集中,茶园要及时排水。
防止冲刷、渍水。
3、受冻茶树的护理复壮措施
根据茶树受冻程度,及时采取不同程度的修剪措施
采养结合,以养为主,培养”优化型”树冠
加强肥水管理,增强茶树树势
(五)茶园病虫害和杂草防治
1、无公害、有机茶园病虫防治要求
⑴重视病虫害测报,并据环境、天气变化,定综防措施,有的放矢。
⑵以农业措施防治为主,辅之以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植物源、矿物源与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国家颁布禁用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国家颁布的禁用农药!
⑶提高农药使用技术:合理配制、施药方法、雾滴大小,根据防治对象选用、适期、适量用药等。
2、无公害、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
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
⑵植物检疫,防止外地病虫传入
⑶农业防治措施
①选育抗性强的良种;
②加强茶园科学管理;
③采用相应的农艺技术措施:
A、茶树修剪(疏枝清园);
B、茶叶采摘;
C、茶园耕作;
D、其他措施,如:施肥、灌溉、排水等
⑷生物防治措施
①保护天敌:如寄生峰、鸟类、两栖动物等;捕食性蜘蛛,防治茶尺蠖,捕食螨防治茶叶害螨
②病原微生物治虫:
A、真菌治虫:如白僵菌、绿僵菌、粉虱真菌等
B、细菌治虫:如苏云金杆菌类(Bt)等
C、病毒治虫:研究应用较多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如茶尺蠖病毒、茶毛虫病毒等
特点:保存期长、有效用量低、效果好、专一性强、不伤天敌,人畜安全,具持续效应。
主要生物制剂产品
茶尺蠖病毒水剂
茶尺蠖病毒与Bt混剂
茶毛虫病毒水剂
茶毛虫病毒与Bt混剂
Bt制剂(主治鳞翅目食叶害虫)
白僵菌粉剂
粉虱真菌制剂
⑸物理防治措施
①灯光诱杀
②糖醋诱杀
③性诱杀(信息素)
④诱耳诱杀
⑤人工捕杀等
利用灯光诱杀害虫
⑹植物源农药防治(土农药)
鱼藤酮
苦参碱
清源保
苦参(根、果)等
木梧树根-煎汁-红紫即可,主治茶毛虫、茶尺蠖等,80%以上效果。
⑺矿物源农药防治
①波尔多液(石灰与硫酸铜配制)
②石灰硫磺合剂(石硫合剂)
③硫酸铜:杀菌力强
④硫悬浮剂:杀螨体与杀卵
⑻化学防治茶园适用农药要求高效、低毒、低残留
3、无公害、有机茶园杂草控制技术措施
⑴茶树种植前或荒芜茶园垦复前对有害杂草根茎彻底清除;
⑵防止杂草种子传播;
⑶茶园土壤覆盖有机物或遮阳网等;
⑷适时进行人工或机械除草;
⑸利用生物控制杂草生长,如真菌除草剂、放养食草动物等。
(六)茶树修剪与采摘
1、茶树修剪与采摘的目的;抑制顶端优势,培养“优化型”树冠,促进多发芽,多采茶,提高效益。(幼龄、改造茶园、生产茶园)
2、茶树修剪的方法与程度:
定型、分段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刈;边缘修剪
以有利于茶树生长与经济效益为依据
茶叶采摘技术
1、采摘标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质量对加工原料要求掌握采摘标准。
2、采摘技术:根据各茶树品种生长特性,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地,抓好留叶采、标准采与适时分批采等技术环节。
3、采摘方法:名茶与优质茶以手工采为主,大宗茶以手工采与机采为主。
举例:长江中下游绿茶生产区
幼龄茶园的修剪与采摘:
1、定植后的1-2足龄茶树
2、定植第3足龄的茶树
3、定植第4-5足龄的茶树
成龄生产茶园的修剪与采摘
1、以采名优绿茶为主的茶园。
春茶早采嫩采、标准采名优茶。春茶后深剪或重剪,夏茶留3-4叶打顶采,秋茶留养、打顶封园。
2、生产大宗茶为主的茶园
春茶前轻剪、平整冠面,春茶及时分批手采—机采,春茶后轻剪、夏茶留叶采,秋茶标准分批采,后期留叶,边缘修剪、轻剪—封园
无公害茶园修剪与采摘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与相应的栽培措施相结合,如与施肥、土壤改良措施结合,与科学病虫综合防治措施结合。
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标准采,芽叶完整、匀净。保证鲜叶质量。
3、盛装鲜叶的茶具要通风透气,不得有污染。
4、应用各种修剪和采茶机械作业时,技术熟练,保证质量,并必须采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树。
5、在四季分明的茶区,切忌在秋冬季或高温旱季深剪、重剪、台刈茶树。
茶树剪后管理
茶园机采
(一)原料管理要求
(二)加工场所条件
(三)加工技术要求
1、鲜叶验收:按各茶类质量标准验收青叶,按质论价。把好质量关。
2、集运与摊放:采摘鲜叶及时运抵加工厂,不同质量(卫生安全、品种、老嫩、雨水、地点等)鲜叶分别摊放,专人管理,严防变质与污染。
3、深加工产品所用原料应是无公害、有机原料。
2、加工厂生产车间
由贮青间、初制加工间、精制加工、包装间、仓库等组成。
△面积:贮青间(6—8m2/100kg),初、精制间(车间总面积应≥设备占地总面积8—10倍)。
△车间层高≥4m,地面、墙壁、通风、除尘、排水。
△光照度≥500Lx,噪声≤80dB。
△门窗装纱防蚊蝇等。
△有压锅炉另设单间,各种炉火门开向车间外。
3、加工设备要求
各茶类的茶叶加工机械、用具等设备应用无毒、无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接触茶叶加工的零部件,不得使用铅、铅锑合金、铅铜及铝合金等材料制造。
允许使用竹、藤、无异味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
对各种设备、工具及场地使用前、后均应进行清洁、保养。
4、卫生设施与管理
(1)加工厂车间进口处应设更衣室,配备洗手、消毒、防蚊蝇、排水等卫生设施。要有工厂车间管理制度。
(2)加工、包装、贮存过程中,茶叶不得与地面接触,非加工茶叶用物不得放在车间内,防止茶叶二次污染。
(3)加工及有关人员要经技术与卫生知识培训,应持有上岗证与有效健康证,要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加工厂的付产品如茶灰、梗或深加工的残渣等,可经堆制,无害化处理后作茶园有机肥。
1、无公害茶加工产品包括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等的初、精制及深加工茶产品。加工厂的设备配套、布局与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应相适应,要科学、规范、合理,保证产品质量。
2、加工中可使用机械、冷冻、加热、微波、烟熏等处理方法,可采用微生物发酵与自然发酵工艺。
3、允许经颁证的芳香植物原料窨制有机茶叶,可用制茶专用油直接润滑炒茶的金属表面,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色素、香料、粘结剂和其他添加剂。
4、茶叶深加工可采用提取、浓缩、沉淀和过滤工艺。提取溶剂仅限于符合国标的水、乙醇、CO2、N,禁用其他化学试剂,禁用离子辐射处理。
5、每批加工产品均应编号,全程记录、建档,例如:
单位名称缩写(字母)·茶园地块号·年度·月份·生产批次
WF07040801(WF07040801)
在中转贮存及最终产品上、出厂记录与销售发票上均应标明产品批号。
6、加工厂应尽量使用再生能源(水电能、太阳能、沼气等)避免以木材为主要燃料。
无公害、有机茶加工厂外景
无公害、有机茶加工房与设备
中茶所茶叶深加工生产车间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培训
附表1茶场(园)无公害茶农事活动记录表
附表2无公害茶茶厂加工记录表
附表3有机茶茶叶销售记录表
㈠无公害、有机商品茶
1、经初加工或精加工而成不同等级的商品茶产品,应具有各类无公害茶的自然品质特征。
2、各类各级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实物标准样(或成交实物样品)和感官检验的品质因子等指标均分别以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和企业标准的常规茶叶实物标准样及其有关规定为准,保持一致。
3、感观指标
(1)产品应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无异味、无劣变。
(2)产品洁净,不得混有非茶类夹杂物。
(3)不首色,不得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各类各级无公害茶的主要理化指标、卫生安全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无公害食品茶叶的理化指标
无公害食品茶叶的安全指标
有机食品茶叶安全指标
㈡无公害茶包装技术要求
1、茶叶陈化劣变的机理
茶叶主要内含物有:
⑴脂类(甘油脂、糖脂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⑵维生素C
⑶叶绿素(A、B)
⑷茶多酚等碳水化合物
⑸氨基酸等
这些物质均不稳定,尤在含水率高,温湿度大,光照及氧气含量高等条件下,极易变质。
要求:含水率<5%、气温<0℃、湿度30-50%,含氧量<5%,避光条件下,才相对稳定。
2、茶叶保鲜技术
⑴常规包装。用各种薄膜、金属罐、塑罐纸合(罐)等,茶叶装入包装封口,保鲜效果差。
⑵真空包装技术。将茶叶装入复合材料袋内,抽真空后封口
⑶充气包装技术。包装袋内置换气体(充氮气)。
⑷冷库保鲜技术。
⑸脱氧除湿包装技术。封入脱氧、除湿剂。“FTS茶叶专用保鲜剂”(保鲜期8-12个月、保质期18个月以上)。
3、包装材料要求:
⑴必须符合《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11680-1989;
⑵包装材料(含大小包装),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
⑶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潮、阻氧等保鲜性能;
⑷包装材料能够再利用,具有降解性能;
⑸各种包装材料均应坚固、干燥、清洁、无机械损伤等。
4、包装规格要求:
⑴同批(唛)茶叶包装箱种类、尺寸、材料与净重必须一致。
⑵出口大包装每箱净重幅度:
10.0-25.0公斤,±0.1公斤;
25.1-40.0公斤,±0.2公斤;
40.1公斤以上,±0.25公斤。
小包装称重计量监督按《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
外销产品出厂均应按序编制唛号。
5、名优茶小包装印制要求:
小包装具有保鲜性能。外包装色彩鲜艳,图案具茶文化特色,形式多样。文字说明简要、真实、无欺骗性。要有自己的特色!
外包装印制的主要内容:
⑴注册商标、茶叶品牌;⑵品质特征(中、英);
⑶企业生产标准代号;⑷企业营业执照号;
⑸企业卫生许可证号;⑹产品品质论证号;
⑺生产日期、保质期;⑻产品净重;
⑼饮用、贮藏方法;⑽商品条形码;
6、茶叶小包装最佳保鲜技术:
⑴茶叶含水率控制在5%以下(最高不超过7%,花茶不超过8%)。
⑵采用透气性、透湿性差的包装材料,如铝箔复合袋,聚丙烯/铝箔/聚乙烯等气密性好的复合材料。
⑶采用低温(-5℃~5℃)和避光贮藏。
⑷采用FTS茶叶保鲜剂封存保鲜。
易拉包装:采用纸塑复合罐-装茶-易拉盖封口-塑盖封口。
换气包装:采用多层复合材料罐-装茶-抽真空-充氮-封口。
将以上方法结合起来,即可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无公害、有机茶茶叶包装
㈢无公害茶产品贮藏
1、贮藏无公害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规定。
2、存放茶叶产品的仓库要求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
3、各类无公害茶产品必须分开贮藏,尽量设立专用仓库。应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档案。
4、应配备除湿机或生石灰等防潮除湿设备,保持空气干燥。提倡低温、充氮或真空保鲜技术。
5、保持茶叶仓库的环境与内部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㈣无公害茶产品标识
1、OTRDC有机茶标志、OFDC有机食品标志、我国绿色食品标志以及欧盟等国际有机食品标志,均是注册证明商标。
2、各种无公害茶标志在产品包装上印刷使用,必须具有颁发证机构准用证并按标准图案的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不可变形或变色。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内容:
①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②实行强制检验制度;
③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
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该标志的式样、尺寸及颜色都有具体的制作要求。加贴(印)有“SQ”标志的食品,即意味着该食品符合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
有机茶图案与说明
图案由地球和茶树芽叶组成。地球为绿色,意指通过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方式生产,保护地球常绿,不受农业污染物侵害;茶树芽叶为白色,意指是未受污染、高品质的茶叶及茶制品。
有机食品(有机茶)图案与说明
有机(生态)食品的标志是一个圆形图案;内圆表示太阳,其中的既象青菜又象绵羊头的图案泛指自然界有机的动、植物食品;外圆表示地球。整个图案采用绿色,象征着有机(生态)食品是真正无污染、优质健康的食品和有机农业给人类带来了优美、清洁的生态环境。
绿色食品图案与说明
绿色食品标志由太阳、植物叶片和蓓蕾图案构成,绿色象征着生命、健康和活力,也象征着环境保护和农业。
有机茶包装标志印制样本
有机茶专柜楣板制作样本
在中国运作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标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建议您使用IE9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和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