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产生的.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在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可谓其中的重中之重。

高中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传统教学遇到的瓶颈

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达到怎样的数学思维水平,那些思维在教学中是有效的,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具体意见,在老师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特别是还大量存在着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盲动状态,问题的给出与解决还是“填鸭式”,学生只知道是这样,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思维的原点在哪儿思维的路径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逻辑性、合理性及数学思想,为此十分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有效教学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寻找有效的培养模式。

研究的目的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对数学思维的本质性特征进行揭示,找到有效的训练策略、方法、模式,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建构性思维能力,屏弃传统应试教育下的“高耗低效”的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探究式,合作式”的课堂教学中去实现教与学的创新,实现课堂活动的思维性、高效性是课题研究的根本目标。

研究的意义

1、使我校数学组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的研究常态化、系统化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有了全方位的视野,去全面探究数学思维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在课后的做题与整理中任何操作,真正在思维的碰撞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完成能力的转化,使我们的研究系统化、纵深化,能够形成规模效益。

2、使老师们原先具体的、感性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做法更趋理论化、模式化

通过该课题研究,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具体的、感性的、又具有实用价值的做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考试说明的指导下,得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普遍规律并极具操作性的模式化的训练方法,进而提高老师们自身素质,反思以往的教学活动的缺陷,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3、通过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主体的高效的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很好的达成考试说明要求的目标,到达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

4、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教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强的思维能力,并具有不断探索反思的精神,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学法指导,这就要求老师们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方能有效达到研究目的。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包括视角、方法、途径),重要观点.

1.本课题研究的视角

本课题研究将围绕有效教学中的数学思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1.1分析有效教学数学思维的要素,探索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数学思维的内涵和特点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基本目标:是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使学生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2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设计

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预设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过程,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如何有效地设计教学反馈来评价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效果

1.3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策略.并通过比较研究,以及实践中的反复筛选,提出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策略.

1.4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评价

研究新形势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评价的内涵和方法,设计适合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评价内涵和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2.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评价分析法等综合使用.由于平度九中是一个新建的学校,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案例、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评价都将在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发动平度九中的一些优秀数学教师共同完成.

3.本课题研究的途径的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将结合平度市第九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活动,遴选一批优秀的年轻教师参与研究,在对新课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具体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界定课题,开题.

2011年5月,收集、分析资料,确定课题.

2011年6月,收集信息,并进行分析、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撰写开题报告.学习有关理论,进行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2011年7月—2015年3月,完成实验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实践研究,积累分析活动案例,定期开展活动,记录并分析活动过程.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

三、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是有平度新九中特色并且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中数学必修1-5、的全部教学设计、教学课件、5节以上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提出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途径和策略,摸索和建立一套平度新九中特色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评价体系以及评价量表一份.其理论意义是为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理论提供可以检验的实践案例,其应用价值是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提供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进一步促进数学课程改革健康发展.

五、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

1、设立课题研究小组

聘请校长姜登甲、副校长付国庆及青岛市、平度市两级教研员担任该课题的顾问,定期对该课题的研究指导工作,研究小组定期向校长教研员汇报进展情况和研究中自己的新理念、新认知。

2、理论实践基础

我校是教育科研先进校,拥有一批科研骨干力量,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3.建立三项制度:

(2)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做好定期交流研讨计划,小组成员每两周研讨一次。信息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3)阶段性总结制度。及时填写“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表”,掌握、分析、研究、实验的情况。

张杰的《“发现法”教学浅谈》出版于2005年的《中国教育》,

《谈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在2001年获国家级二等奖,《浅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获青岛市一等奖

THE END
1.模式在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互动衔接的应用研究2.1 基本观点 随着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形成,线上、线下教学平台的搭建,评价的过程性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系统研究BOPPPS教学模式六要素,整理相关文献,梳理其理论脉络;阅读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应用到教学中的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同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从教http://m.jsgjxh.cn/newsview/30609
2.[转载]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思路主要观点百合花开时原文地址: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思路、主要观点作者:zzfslj 一、本课题的研究的主要思路 1、对职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审视。制定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目前的口语交际水平,分析影响他们口语交际水平的因素。 2、对职高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审视,研究职高教材中口语训练体系的不足之处,根据口语训练的原则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建立本https://blog.sina.com.cn/s/blog_b5b4accc0102xvkp.html
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国家史的历史建构及其影响研究”获结项本课题研究,不仅对各时期美国史学思潮的内涵和特色进行了阐释,还重点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 4.全面考察了对每一种国家史书写模式从兴起到发展壮大,再到衰落的整个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多重因素。 在美国史学史的发展进程中,多元实用主义的理论取向始终牢牢把控着美国史学不断前进的时代脉搏。正是在多元https://www.jxnu.edu.cn/2023/0512/c20a247052/page.htm
4.利用社区资源同步提高环境素养和学业成绩的研究科研课题3.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切入点、主要问题、重要观点等) 研究的切入点:以学科课程研究为切入点,利用社区资源,落实环境教育,将多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社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际环境整合,改变学习方式,同步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学业成绩。 http://edu.cnr.cn/keyan/200812/t20081215_505176783.html
5.科技成果鉴定报告主要贡献怎么写(对成果创造性贡献怎么填)指主课题(有时也包括某些子课题)名称中容易产生异议的一些重要词语的内涵,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等。 注意:不必阐述课题研究的重要观点。 三、理论基础: 课题研究试图借鉴、应用的主要理论、学说、观点、原理,从而得出支撑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学理念。 https://cml244.51sole.com/companynewsdetail_256473962.htm
6.《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社科研究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阐述农民工、政治参与和农民工政治参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农民工的政治参与不仅仅指在原籍地的政治权利,应根据农民工身居城市、居住地与原籍地相分离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宽松的农民工政治参与环境。政治参与的目标体系、组织https://www.hnass.cn/skyj/3713.html
7.如何撰写课题的《中期报告》科研处组织机构一中概况二、课题简介:简要介绍课题由来、课题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设成果等。 三、研究情况介绍:按研究的时间顺序介绍重要的研究活动。 四、取得的阶段成果介绍 先用百分比介绍研究进度;已形成的基本观点;理性思考;初步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介绍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已形成的成果(体例、数量、影响) http://www.hnxxyz.com/m/news/70_8253
8.“小学传承红色基因育新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传承红色基因,塑造学生灵魂,培育时代新人的研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结合德育活动,阵地建设,军训操练,红色课程等途径展开,让课题研究有了新的增长点,在红色文化环境的浸润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了落脚点,借此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固本http://ltxx.jscsedu.cn/gfts/ktyj/content_4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