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1989)对“理念”一词的解释有两条,一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二是“理论,观念(希腊文idea),通常指思想,有时亦指表象或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百度百科对“理念”是这样解释的:人类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诠释现象——事与物时,所归纳或总结的思想、观念、概念与法则,称之为:理念。如:人生理念、哲学理念、学习理念、时空认知理念、成功理念、办学理念、推销理念、投资理念或教育理念等等。
如,人生的理念,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灾”;“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显然,这些人生理念都支配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也就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这些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处事或者行动的准则和方向。我们的行动,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理念支配下进行的。
再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正确理念:“健康第一,工作第二”。那么,这个理念指出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即要重视锻炼身体,健康第一位的,工作是其次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理念支配下,我们才会积极锻炼身体,更不能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身体锻炼甚至于伤害身体。
再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理念,如“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而事实上,这样做是有害于身体的。因为人在进食后,身体各个器官开始兴奋,胃肠蠕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据有关专家研究显示,饭后抽一支烟,比平时抽十支烟的中毒量还大。饭后吸烟会促使胆汁分泌增多,以引起胆汁性胃炎,还能使胰蛋白酶的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的消化,并给胃和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影响胃黏膜血管收缩或直接刺激黏膜,使胃肠功能紊乱而影响消化和吸收。
理念,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在我们的大脑中是真实地存在着,而且往往还会支配着我们的行动。一般情况下,正确的理念往往就会有正确的行动;而错误的理念,往往就会有错误的行动。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理念往往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理念决定行动,理念比行动往往更重要。
02
由人生理念和生活理念,我们想到了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先来看看部分教师提出的课题研究问题与困惑:
教师1:胡老师,一早打扰您很不好意思,您有空看看我这课题题目可以吗?题目是《初中英语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研究》。
教师2:胡老师,我想做一个课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但我有一个同事已经做过了这个课题,而且还获得了市级二等奖。但是,我们的学生也有同样问题,请问我还能做这个课题吗?
教师4:胡老师,您给我们看看为啥我们的课题没有获奖啊?我们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学校另外一个老师,也没怎么用心做就通过课题结项了,我们课题组老师都很伤心。
……
不言而喻,我们的部分中小学教师之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那么多的困惑与问题,其主要因素就是缺乏正确的科研理念或者对科研理念认识和理解不到位。因此,导致了其科研行动的滞后或者科研行动踟蹰不前或者科研行动的盲目性。
03
我们再以上述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为例,来具体分析科研理念的重要性,或许对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行动有所帮助。
该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一个真问题,即不能判断这个课题题目的准确性。如果仅仅从问题本身来看,这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很好回答。因为一个完整的课题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部分。一般情况下,课题题目只要包含了这三个部分,那么这个题目的表述基本上就是准确的。但是,这只是技术层面回答了课题题目是否准确。而事实上,一个准确的课题题目,往往不仅仅是表述正确,还应该包括意思的正确,即课题题目应和研究背景保持一致性。因此,面对老师们提出课题题目的问题,我一般不会正面回答,而是首先问该老师一个问题:“你课题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们知道,课题题目来自于课题的问题,即先有问题,再有题目。如果我们不知道该课题的问题是什么?那么我们也就无法准确回答课题题目的准确性,即使表述上是没有任何瑕疵。这就是科研理念,即先有问题,才有题目。课题题目是否准确,其判断的重要根据是课题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2:胡老师,我想做一个课题《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但我有一个同事已经做了这个课题,而且还获得了市级二等奖。但是,我们的学生也有同样的问题,请问我还能做这个课题吗?
该问题中,老师的困惑是:别人已经做过的课题,自己是否还能再做同样的课题。也就是说,和他人遇到同样的问题,而且别人已经有研究成果了,再作为研究课题是否属于重复性研究。事实上,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和别人遇到同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的现象。那么,即使别人已经有研究成果了,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做同样的研究工作。因为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别人研究过了,也有研究成果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自己的问题也解决了,因此我们仍然需要进行研究。显然,其包含的科研理念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作为研究课题,这不属于重复性的研究。
教师4:胡老师,您给我们看看为啥我们的课题没有获奖啊?我们也不知道问题在哪里?我们学校另外一个老师,也没怎么用心做就通过课题结项了,我们很伤心。
该教师伤心的是没有获奖。我们认为,该教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目的是比较模糊的。不可否认的是,能够顺利通过课题结项并获奖,这是大多数教师的一个目标。事实上,作为中小学教师来说,仅仅有课题结项并获奖这个目标是不够的。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工作最重要的目标是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促进专业成长,而课题结项并获奖是其中的一个目标。如果我们中小学教师仅仅盯着“课题结项并获奖”这个目标,那么当然就会很伤心。如果该课题成果真正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那么课题能否结项并获奖也就不会过多地计较了。显然,其包含的科研理念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工作的目标,首先是“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问题”,其次才是“课题结项并获奖”。
不言而喻,我们分析了上述中小学教师的四个问题并分析其包含的科研理念,揭示了科研理念的重要性。我们的部分中小学教师之所以对课题研究工作“畏手畏脚”,其主要因素就是对科研理念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不透彻,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科研行动迟缓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科研理念,然后才是具体的科研行动。如果科研理念认识和理解到位了,那么科研行动也就不是问题了。
04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这里的思想,就是理念的意思,即理念决定行动。因此,我们希望中小学教师要多学习科研理念,认识和正确理解科研理念,这样我们的科研行为才会主动、自觉,才会真正让科研成为我们个人专业成长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