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用是指人物/物象在故事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成功的形象塑造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也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曲折。主要人物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例如:
1.《祝福》中的“祥林嫂”
(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人物形象)
(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主题)
2.《边城》中翠翠的形象
(1)翠翠是一个天真纯朴、情窦初开、坚贞守望的少女,是作者笔下美的代表,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人物形象)
(2)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表现出对这种人性美人情美的赞美,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主题)
解题方略
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2考虑”
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
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
(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
(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
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经典例题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石书记的承诺
李伶伶
老肖在山上捡了一捆松枝,下山前又去看武建国。
老肖看到武建国的墓前放着鲜花和果品,知道石书记又来过了,老官把松枝放下,把鲜花和果品重新摆摆,把墓碑周围新长出来的草铲了,然后坐下来陪武建国,老肖经常这样陪武建国,一陪就陪了三十多年。
老肖在今天的日期上画完一个圈后才开始做晚饭。老肖家就他一个人,当年他结过婚,媳妇生孩子时难产大出血,孩子没保住,大人也一起去了。老肖很难过,后来就没再娶。当然,没娶的原因,不只是难过,还因为这里太穷了。岭上村山多地少,种地的收入仅够维持温饱,村里的姑娘留不住,村外的姑娘不进来,村里的人口越来越少,光棍却越来越多,全村只剩四十一户人家,像老肖这样的单身汉就有十来个,不过现在就剩他一个了,因为其他人都在石书记的动员下搬到山下了,听说这两年日子都好过了。
老肖也有点心痒,可是他舍不得武建国和他父母。当年抗洪抢险时,武建国为救他被洪水冲走,他在心里立下誓言,会一直陪着他,并代替武建国给他父母养老送终,退伍后,他来到武建国的老家,照顾武建国父母。如今,武建国的父母已入土,他可以安心地离开了。可他就是放心不下,武建国的父母没有别的孩子,他也没有后人,想到将来连个给他们烧纸添土的人都没有,他就觉得对不起他们。
晚上,老肖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完武建国又开始想石书记。老肖没想到石书记真是个说话算数的人,当初对他许下承诺,会经常来看武建国,还真做到了。可是他也听说了,像他们这样的干部不会长期留在村里,干满三年就走了。他要是回到县城,还能来看武建国吗再说,他的腿自从那天夜里给武建国父亲去山下找大夫摔瘸后,就干不动重体力活了,搬到山下又能做什么还不如留在山上陪武建国。
老肖种地之余,就是守护埋有武建国和他父母的这座松林。松树大多是老肖栽的,山上土少石头多,树扎不下根,栽下十棵能活一棵就不错了。老肖栽了三十多年才活下来三百多棵,能有这片绿荫很不容易。
这天,老肖又来山上看武建国,看到石书记正把鲜花放在武建国的墓前。石书记没有一点儿官架子,在村里走东家串西家都是一个人,从来不用人陪。老肖转身想走,被石书记叫住了。老肖说,你不用白费口舌,我是不会搬走的。石书记说,村里就剩你一个人了,万一哪天你病了,都没人知道。老肖没说话。石书记说,老哥,我真是为你着想,你一个人在山上生活多不安全,如果武建国地下有知,他也不会同意你这么做的。老肖说,可是,把他们一家三口留在这里,我也不放心啊,石书记说,我跟你说过,我会经常来看他们的,我如果没有空,会让别人来的。老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