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贵州几个酒厂,用赠送的招牌送酒,但快递费要198,要158,是骗人吗?
是真的,这是因为这几年由于政府对应酬管控较严,酒水销量大幅减少,大批的酒都不好销售,茅台镇很多酒厂的酒都面临严重的库存问题,所有的酒商都在降价(包括茅台酒),因此批发酒的价格现在很低了,而且一些商家选择先打牌子,稳固自己的销售市场,所以有一些活动,唐蒙酒业的微商城4月份也在做这样的活动,酒不要钱,只要自己出快递费。
贵州大方县一村民为去世30多年的爷爷办寿宴,借机敛财被群众举报,对此你怎么看?
整酒之风起于传统陋习,风盛于农村乡党。此风在前三十年基本堵绝,后又于八十年代初期死灰复燃。据老人传说,很远很远的从前,由于乡人家穷,但家庭人口众多,因需要扩建房子而又财力不够,或家中有长年病人无钱医治,便有家族德高望重者,提议三党六亲进行义捐,受捐者便办置酒席以示答谢,俗称为打会。后来因势利小人从中浑水摸鱼,便使这种具有爱心的募捐,演变成了而今的整酒敛财之风。
虽说当下整酒之风有敛财之嫌,其实作为整酒者根本无财可敛(有权势者除外),因为你今天收了人家1000元,在腰包里还沒捂热,明天就可能要马上还给人家,来而不往非礼也吗,但整酒时的酒席成本就全亏了。所以,以整酒为噱头敛财,其实就是个亏本买卖的瞎折腾。那么,为什么又有人热衷于整酒呢?其动机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在外面挣了大钱,衣锦还乡者要显摆一下风光。
记得七十年代末期,老家附近有一乡邻的儿子在某油田当了个大官,回老家结婚,新娘子也是位花容月貌的人民教师,那迎亲的阵仗,完全是仿古官人的气派,八抬大轿,旗锣鼓伞,响铳开道,爆竹声不绝于耳。附近的乡人围观送礼者络绎不绝。其实我家与整酒者,根本就沒什么交际,可我家老爷子沉不住气了,一手摸着光头,在家踱了几下方步,竟然作出重大决定,德宝,跟我随礼去,他家老父三十年前是我朋友,不去面子上过不去,我心里暗笑,我呸,您老人家纯粹是为附炎趋势找借口呢。
但这一决定的结果是,老爷子翻箱倒柜,把所有能藏钱的地方翻了个遍,最后不得不把为我弟弟预留的学费也挪用了,才凑足份子钱。二是有部分乡人,抱着陋习死要面子。好像家中办个啥婚丧喜事,不整个几十桌酒席觉得太丢人,会在乡亲面前抬不起头来,攀比之风由此愈演愈烈。三是越贫困的地方,越无由头的整酒。有的人本身家中经济状况不好,但又喜欢攀富媚贵,当别人家整酒随礼时,打肿脸了充胖子,久而久久之,出手摆阔有情,卡上余额不足。
可家中近几年无甚事整酒,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啥噱头,但为了卡上的余额,干瘪的腰包,只得厚着脸皮找个不是噱头的噱头整酒,回笼一下资金,以解燃眉之急,题主所题之人,可能就是这种类型。当然,有些乡人家中确实贫困,但平时山前岭后,左邻右舍,房堂伯叔,姑表姨舅家整酒,再穷也不能免俗。否则,你就是炼成铁布衫,背后也会被人戳烂。
所以,这部分人,若不找个理由整整酒,日子确实难以为继。综上所述,整酒之风,是陋习的漫延,是世俗的羁绊。所以,整酒其实是劳民伤财,整酒者出于无奈,送礼者更显得无辜,双方不但没有赢家,反而弄得怨声载道。因此,此风已到了不刹住不足以平民怨的时候。但要遏制此风,各级基层组织要加大力量进行宣传教育,对红白喜事,要提倡移风易俗,节俭操办,反对铺张浪费,倡导重情义轻礼金的礼尚之风,让乡人重拾感情朴素,睦邻友好,多一点亲情,少一点算计,多一点朴实,少一点虚荣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