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会议论文引用参考文献格式7篇精选推荐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用于表达作者见解和主张的文体。那么什么样的议论文才是好的呢?这次为您整理了会议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优秀7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英语论文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论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

[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1999,(3):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1]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2]Almarza,G.G.Studentforeignlanguageteacher’sknowledgegrowth[A]。In<>D.FreemanandJ.C.Richards(eds.)。TeacherLearninginLanguageTeaching[C]。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pp.50-78.

5.学位论文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6.研究报告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7.条例

【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

8.译著

【格式】[序号]原著作者。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三、注释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并列写出来。

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在国际会议中的应用

关键词:同声传译;应用

口译活动可以上溯到人类各种语言逐渐形成后的时期,是适应人类各民族相互交流和沟通的产物。人们正式采用同声传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纽伦堡战犯审判中。1953年“国际会议译员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口译人员社会地位的确立。国内口译研究承袭了国外当前几个主要口译理论学派的研究取向。目前影响较大的口译理论有三派:释意学派(InterpretiveTheory)、信息处理学派(InformationProcessing)和认知学派(Cognitive—PragmaticAnalysis)。这三大派系的领军人物分别是Seleskovitch与勒代雷、DanielGile和RobinSetton。作为巴黎高翻的创办者,Seleskovitch也是释意派和AIIC的创始人,勒代雷是前巴黎高翻院长,她们提出的释意理论在理论界占有一席之地,其地位不可撼动。本文通过剖析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这两种口译的具体形式,从以下四个方面向读者详细阐述他们的异同,为读者揭开口译行业的神秘面纱。

一、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

二、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对译员注意力分配的要求

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对译员注意力的分配主要有三方面不同:一,对于同传译员,源语言的接收和目的语言的产出是同时进行的共时性双作业,交替传译的接收和发布则是先后进行。二,同传时,由于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且源语言与目的语言的转换本身就违反人类语言一般性识别过程,导致对语境预测缺乏准确性,阻碍对源语言的理解,所以同传重“达”,不重“信”和“雅”。交替传译则有利于译员合理分配注意力,达到更完美的翻译效果。三,同传译员面对源源不断的外语语言输入,很难持续集中精神完成对目的语言的组织,修正和发布,易造成翻译失误或表达错误,相比较而言,交替传译员可以利用短时记忆和口译笔记避免这种精神分散。

三、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的译语发布质量及适用场合

交替传译在原语言译出之前已经知道发言者的发言框架,可以更合理的根据自己对目的语听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的了解组织语言,方便听众更好理解和接收,且目的语发布流畅且更为精炼和有文采,更适合如医学会议或高级商务谈判等场合。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译语的质量,如译员的理解水平,发言者语速,语音,语调,语言的难易以及声音设备等。在决定何种翻译方式更合适时,以上因素也因当考虑进去。

四、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对口译员的素质要求

不管是同传还是交传,两者都需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色变的心理素质,快速的心智反应能力,出色地听辨技巧,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相比交替传译,同传译员更加需要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预测能力,以及对源语言更快的辨析整理发布能力,因此同声传译作为口译的最高境界,能胜任的人不多。

[关键词]会议;报道;新途径

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和受众的共同心声。

会议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瓶颈,新闻媒体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会议报道与观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仍旧单调俗套、陈旧呆板;新闻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报道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照样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改进会议新闻报道,对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改进会议新闻不是不报,也不只是简单地减少,关键在于怎么报,怎样提高会议报道的质量,以求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这就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素质。

在报道形式上要“改头换面”,改变会议报道会议的做法。

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应如此。

要把“会议”的字眼隐藏在报道中间,而不是一上来就劈头盖脸“闪亮登场”,避免报道以会议新闻的面目出现。

一、正确认识各种各样会议的积极意义

在信息化的时代,会议新闻只有通过媒体甚至电视现场直播,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给受众,以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对此,必须正确看待会议。

其积极意义体现在有价值的信息多:形形色色的会议,能够反映、透露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经过筛选,有的信息可能就会成为一条大新闻;反映的热点问题多:开会,常常是为了解决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社会上出现的热点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那些海量的会议新闻,对媒体来说可能应接不暇,但也给记者提供了捕捉新闻的许多机会。

如果我们的记者具有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就会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各种各样的会议成为丰富的新闻源。

新闻媒体本身就担负着上传下达的任务,有责任贯彻重要会议精神。

同时,各级党务、政务、军务活动报道,无论按新闻定义去套析,还是用新闻价值去辨析,都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二、掌握挖掘会议新闻的途径

主题选取:这是一种比较省事的方法,就是选取一个主题报道会议:而要求这个主题必须合乎会议的主旨,不能乱贴标签;必须是受众关心的话题;必须有新意。

在此基础上,对那些主题十分明确和单一的会议,只要有新闻价值,可直接点题加以报道。

对综合性会议和多主题的会议,有记者提炼出报到道的主题。

会议的标题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这样反而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可以抓住内容重点,改写会议标题。

摘要播发:可根据其新闻价值和受众的需要来确定,既可全文播发,也可摘要播发,或者另发,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内容变通: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如果满篇都是空话套话,都是“认识”、“要求”,难免令人产生厌烦的心理。

写会议新闻要善于把会议的内容“变通”为新闻信息,淡化说教味,增加信息量。

巧选角度:要根据会议精神,从领导的一句讲话中或会上的花絮里,找出好的新闻角度和思路,找出新鲜材料。

节外生枝:即记者抓住会议报道之外又与新闻有关的新闻,它常常是由于会议的采访者凭借新闻敏感的“意外”发现。

不拘一格:新闻体裁的种类有很多,根据会议内容的不同特点,我们还可以用新闻的“十八般武艺”传播会议中的新信息。

比如,会议侧记、会议花絮、人物专访、新闻评述、答记者问、现场报道、解释性与分析式报道等。

摘要要点:我们有的记者总感到会上的东西都很重要,哪一项内容都不敢放弃,结果一些有价值的新闻常常被淹没在面面俱到中。

就会论会:无论什么样的会议,都会折射出时代的风貌,体现组织者的思路,反映领导者的作风。

会风总与党风、民风紧密相连。

因此,新闻记者可以就某种会议的本身写出新闻来。

剥离分解:有人把会议报道看成是报道会议,开幕必“隆重”,闭幕必“圆满”,无论开幕还是闭幕,都得列人数、排名次、登讲话,报道内容照顾到方方面面。

对此可采用剥离分解法,从中分解剥离出一些政策信息、经济信息、新闻信息。

至于会场内外同会议有关联的,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侧记、一个趣闻、一个亮点,都可作为会议花絮来播发。

同样也可为新闻生色、增光。

总之,会议报道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

要求记者必须凭借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依靠自己的新闻敏感,从寻常的会议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新闻来。

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

会议论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引用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顺序按在论文中所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连续编号。“参考文献”四字,四号黑体。

参考文献小五号字,中文为宋体,英文、数字用TimesNewRoman;两端对齐;用“[1]”、“[2]”、“[3]”…等表示序号。所有符号采用英文状态下半角格式。

(1)期刊:作者(列出所有作者,之间用“,”分开。下同)。题目。期刊名(全称,勿缩写,英文刊名应为斜体),年,(卷期):起~止页。

(2)专著:著(编)者。书名。版次(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

(3)论文集:作者。题目。见(In):整本文集的主编姓名。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实例:

[1]BaKerRC.MicroscopicStainingTechniques.London:Butterworths,1963:55~60.

[2]钟增涛,沈其荣,冉伟。旱作水稻与花生混作体系中接种根瘤菌对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中国农业科学,2002,35(3):303~308.

[3]AbellBC,TaggRC,PushM.Enzymecatalyzedcellulartransaminations.In:RoundAF.ed.AdvancesinEnzymology.Vo12,(3rdEd)。NewYork:AcademicPress,1954:125~147.

[4]徐云碧,朱立煌。分子数量遗传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08~110.

[5]竺可桢。对于今后黄土高原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感想。见:竺可桢。竺可桢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85~387.

会议论文汇编的代号是C

可以参考“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上的文献

1、殷涌光,贾庆胜;冻肉电加热解冻特性实验研究[A];中国西部农产品加工及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何晓莉,王志盈;管式电凝聚法处理印染废水COD的特性研究[A];2001年全国工业用水与废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吴达,曹妙玲;单品种膨丝理化指标特性研究[A];上海烟草系统2001年度学术论文选编[C];2001年

Gorini,S.,Quirini,M.,Menciassi,A.,Permorio,G.,Stefanini,C.,Dario,P.——论文作者;

2006、ANovelSMA-basedActuatorforaLeggedEndoscopicCapsule——论文题名;

FirstIEEE/RAS-EMBS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medicalRoboticsandBiomechatronics,Pisa,Italy——会议名称、地址;

IEEE,Piscataway,USA,——会议论文集的出版信息;

M――专著

C――论文集

D――学位论文

R――报告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THE END
1.烟草论文参考文献.doc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烟草论文参考文献.doc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9575549.htmlhttps://www.renrendoc.com/p-49575549.html
2.青蒿创制团队廖志华教授团队揭示假托品酯化酶学机制并实现剔佫酰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Catalysis、Metabolic Engineering、Molecular Plant、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New Phytologist、Organic Letters和ACS Synthetic Biology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转让4项TAs研究的授权发明专利。 参考文献: Zeng et al. Discovering a mitochondrion-localized BAHD acyltransferasehttp://zzcz.swu.edu.cn/info/1132/1692.htm
3.关于转基因技术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问:转基因食品安全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答:自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烟草和马铃薯以来,近十年来植物基因工程宽侍的研究和发燃喊展非常迅速。种植了100多种植物,包括水稻、玉米、土豆、棉花、大豆、油菜、亚麻、向日葵和经济作物西红柿、黄瓜、芥菜、甘蓝、花椰菜、胡萝卜、茄子、生菜、芹菜和其他蔬菜作物; 苜蓿、白三叶草;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7773469d89cd84c0aa34a7f3.html
4.浅议探索构建新型烟草市场监管体系新型烟草电子烟最初问世是有着能有戒烟辅助的功能和更加的健康的目的。加强监管也许能够使电子烟真正能达到减少对人体伤害的目的。电子烟区别于传统卷烟,监管自然也要根据其特点来进行监管,较好的吸收电子烟现有产业的优势也能促进卷烟产业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1]林蔓.电子烟:强监管下的“危”与“机”[J].股市动态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xxyc/6217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