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欧也妮·葛朗台》《岳桦》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荷花淀》
4、以线索为题,如《药》《背影》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
【常见考法】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题目回顾】
1、下学期自主作业5《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答案】
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空间大(1分);
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变化大(1分);
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1分)。
2、上学期自主作业3《针挑土》
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6分)
指黑妮所从事的工作就像“针挑土”一样,虽然工作细微,但意义却伟大;
指黑妮身份低微平凡,却做着不平凡的工作;
作者告诉人们,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像“针挑土”那样,从小处着手,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人生!
3、上学期自主作业1《锈损了的铁铃铛》
请结合全文谈谈“铁铃铛”在文中的意义。(6分)
铁铃铛是铁铸的风铃,是勉儿的爸爸“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带回的”,寄托着爸爸对勉儿的爱和期望。(2分)
铁铃铛是爸爸命运的象征,“尽情地唱过”,却“把自己用得太过了”。爸爸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生命。(2分)
4、上学期自主作业5《审丑》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小臭儿不孝(或“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5、现代文阅读讲义《记住回家的路》
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
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创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类题点拨】
解释标题的含义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申义。
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1、上学期学情考试《南山雨》
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南山雨是申石初送给我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
以此为题,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
同时表明作者对安分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解答“设这个标题的原因”这类题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标题有时就是一个名词概念或者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含义的组合。
命题角度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
标题和内容的关系,考查学生在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作者观点进行概括,难度较大。从阅读的整体性特征出发,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答题时多从思路、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思维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1、(2008·江苏卷)《侯银匠》
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2、下学期自主作业1《空荡荡的院子》
本文以“空荡荡的院子”为题,文中也多次描写院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6分)
本文围绕院子选择和组织材料,院子具有线索作用;
父母离开院子又回到院子,表现了他们对故土和家园难以割舍;借院子的渐渐衰败和空荡来表现父母的衰老并离去;
借“空荡荡的院子”表达作者在父母离开后失去家园和情感寄托的空虚和伤感,院子也是作者的情感寄托。
分析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属于整体概括题。
命题角度四: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好不好”一类的题属于鉴赏评价题,一般针对作品的语言出题,如词语、句子、段落的赏析与评价。“这个标题好不好”就属于此类题。
【题目回顾】(2009年浙江卷)《魔盒》
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看法一:以“魔盒”为题更合适。理由:制造悬念,吸引读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形象生动,具有象征意味。
看法二:以“贝格斯太太”为题更合适。理由:贝格斯太太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人物关系单纯,以此为题,更能紧扣中心;外国经典作品常以人物姓名为题。
“作者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这类题的解答要注意答题的严谨性,一般从确认、语言鉴赏、中心探究、比较阅读四个层面解答。
第一步,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或“不好”,“行”或“不行”。
第二步,分析语言特点及风格。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等;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自然、简明、含蓄、深沉等。
第四步,比较置换者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拟写标题侧重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的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例题回顾】(2010年安徽卷)
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6分)
【试题答案】
示例:
(1)碑理由:“碑”是贯穿情节始终的线索;“碑”“洗碑”暗示了罗永才的心理及其转化(“悲”到“洗悲”)过程。
(2)王石匠理由:小说主要人物之一;王石匠形象的塑造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3)转变理由:罗永才的心理转变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以罗永才转变来表现小说的主旨。
【解析】
标题类其他题型
(2010年四川卷)《自然》
16.标题“自然”与第四段中加点“自然”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要结合语境理解,注意词语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标题“自然”不仅指万物,还指人;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荒野”世界。故答案总结为:标题“自然”是指万事万物构成的物质世界,在作者看来,自然与人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性,总是会染上精神的颜色。而第四段中加点的“自然”是指作者对“荒野”世界的感受:不事雕琢,与人的本性具有同样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