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学习网

作品简介《饮酒》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首诗有二十首,此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作品原文

饮酒二十首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①,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②。忽焉复醉③。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④,纸墨遂多。辞无诠次⑤,聊命故人书之⑥,以为欢笑尔⑦。

其一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8。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9!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0。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1;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12。

其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13。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14!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15。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16。

其三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7。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18。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19?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20。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21!

其四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2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24。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2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2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27。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8。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30。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1。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2。

其六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33。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4。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35。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36。

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37。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8。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39。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40。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41。

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42。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4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4。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45。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46。

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47。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48。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49。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50。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51。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52。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53。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54。

其十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55。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56。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57。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58。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59。

其十一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60。

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61。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62。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63。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64。

裸葬何必恶,人当解意表65。

其十二

长公曾一仕,壮节忽失时66;

杜门不复出,终身与世辞67。

仲理归大泽,高风始在兹68。

一往便当已,何为复狐疑69!

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70。

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71。

其十三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72。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73。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7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75。

其十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76。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77。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78。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79?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80。

其十五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81。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82。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83。

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84。

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85。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86。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87。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88。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89。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90。

其十七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91。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92。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93。

觉悟当念迁,鸟尽废良弓94。

其十八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95。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96。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97。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98。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99。

其十九

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100。

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101。

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102。

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103。

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104。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105。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106。

其二十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107。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108。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109。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110。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111。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112。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113。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114。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115。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116。

作品译文

我家居无事且少欢笑,加之秋夜已越来越长,偶尔有好酒,便没有一晚不喝。对着自己的影子独自干杯,瞬间又醉了。酒醉之后,总要挥毫题写几句以自娱。于是,诗句渐渐增多,所写之辞没有加以选择,也无章法次序。姑且请旧友帮忙誊写并稍加编排,以此供欢笑罢了。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儒道衰微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闪电令心惊。忙碌一生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其姿。严霜摧调众草树,孤松挺立扬高枝。木连成林人不觉,后调独秀众惊奇。酒壶挂在寒树枝,时时远眺心神怡。人生如梦恍惚间,何必束缚在尘世!

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道路漫长无尽头,途中风浪时阻拦。谁使我来作远游?似为饥饿所驱遣。竭尽全力谋一饱,稍有即足用不完。恐怕此行毁名誉,弃官归隐心悠闲。

人称颜回是仁者,又说荣公有道心。颜回穷困且短命,荣公挨饿至终身。虽然留下身后名,一生憔悴甚清贫。人死之后无所知,称心生前当自任。短暂人生虽保养,身死荣名皆不存。裸葬又有何不好?返归自然才是真。

张挚一度入仕途,壮烈气节不入俗。决意闭门与世绝,终身隐遁不再出。杨伦归去大泽中,高尚节操在此处。既一为官便当止,隐去何需再犹豫?罢了尚有何话说!世俗欺我已很久。摆脱世上荒谬论,请随我归去隐居。

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贫居无奈缺人力,灌木丛生住宅荒。但见翱翔飞鸟在,无人来往甚凄凉。无穷宇宙多久远,人世难活百岁长。岁月相催人渐老,已白鬓发似秋霜。我如不是任穷达,违背夙怀才悲伤。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幽兰生长在前庭,含香等待沐清风。清风轻快习习至,杂草香兰自分明。前行迷失我旧途,顺应自然或可通。既然醒悟应归去,当心鸟尽弃良弓。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陶渊明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陶渊明攻伐别国的计谋,陶渊明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昔日苦于长饥饿,抛开农具去为官。休息调养不得法,饥饿严寒将我缠。那时年近三十岁,内心为之甚羞惭。坚贞气节当保全,归去终老在田园。日月运转光阴逝,归来己整十二年。世道空旷且辽远,杨朱临歧哭不前。家贫虽无挥金乐,浊酒足慰我心田。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巾。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诗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组诗《饮酒二十首》前有小序,这是研究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的重要资料。“闲居寡欢”、“顾影独尽”,可见诗人是在极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写《饮酒》诗的。“纸墨遂多,辞无让次”,可见这中间有个由少到多,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时所作,而是诗人把他平时积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这个最恰当的时机抒发出来的。

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年)说、元兴三年甲辰(404年)说、义熙十年甲寅(414年)说、义熙二年丙午(406年)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说。

作品鉴赏

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虽冠以“饮酒”之名,却纳入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

三、表现诗人归隐到底,决不半途而废的决心。怎样才能保持高尚坚贞的品格,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呢?在陶渊明看来,只有远离官场、归隐田园,才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饮酒》诗中,有不少诗篇是反映他这种思想状况的。首先,诗人认真而又痛苦地回忆了他所走过来的人生道路。他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仁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第十六首)“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竟多所耻。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第十九首)诗人在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朝气蓬勃,尊奉六经、胸怀济世大志的人。在宦海里几经周旋以后,他的理想破灭了。这使他很痛苦,但又不愿逐流世俗,于是“终使归田里”,走上了辞官归隐的道路。所谓“志竟多所耻”、“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是针对当时黑暗、混浊的社会现实而发的,也透露了他“逃禄归耕”的部分真实原因。

前面把这组诗的思想内容分成四个方面,那是为了行文的方便,事实上要复杂得多。因此在探讨《饮酒》诗的思想内容时,应该持审慎的态度,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诗和酒有着密切的关系。自有诗以来,酒便踏进了诗歌领域,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关系更见密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有了群饮失仪的生动描写。在《楚辞》里,也有以酒娱神的精彩场面。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酒在诗中的比重加大了,饮酒成了人们抒发感慨、排忧遣闷的方式或手段,出现了像阮籍、陶渊明这样一些饮酒诗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素以豪饮名世,被人们称之为“酒仙”,给后人留下了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其名篇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唐代其他诗人也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宋以后,以酒入诗者虽然不乏其人,但盛况终不如以前,而在作为诗的重要形式的词里,却大有起色。这大约跟“诗言志,词抒情”的传统观念有关,像饮酒之类的生活小事,是不能入诗的。否则就要受到批评,被认为是“以词为诗”,这样以来,也只好让位于词了。

通过这些饮酒诗,后人可以清楚地把握到诗人的思想脉膊。陶渊明的一生,是矛盾痛苦的一生。壮志末酬的苦闷,岁月虚掷的感慨,时局多变的惶惑,劳苦生活的煎熬,无时不在折磨着诗人。他不甘寂寞,但又看不到出路。他想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孤愤,却又顾虑重重。于是,他借酒消愁,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把自己从矛盾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饮酒》诗中,有好几首把饮酒活动安排在诗的结句,这是值得深思的,它表明诗人是在情绪最激动,矛盾斗争最尖锐,思想最痛苦的时候陡然关住感情的闸门,而转入饮酒的,并企图凭借酒的力量来调整一下情绪,缓和一下矛盾,减轻一点痛苦。在醉意朦胧中,他似乎又恢复了常态,变得超然旷达起来。这是什么样的超然旷达呢?如果透过覆盖在它表面的轻纱薄雾,看到的却是难言的苦痛、无声的挣扎。因此,可以断言,陶渊明喝的决不是什么开心畅怀之酒,而是一杯杯难以下喉的苦酒,是心灵的麻醉剂。喝这样的酒,与其说是寻欢作乐求得超脱,倒不如说是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这正是陶渊明的悲剧所在。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THE END
1.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饮酒陶渊明古诗注释译文赏析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其五)_饮酒陶渊明古诗注释译文赏析 【锦绣言语】古诗文在中考阅读中的分值越来越高,且题型难度也在加大,客观题比例在大幅度减少,主观题成了主要考查形式。展望未来,语文拉开距离的不仅仅在作文,它还在文言诗词方面,这个绝对是靠平时的积累。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见证优秀的自己。https://www.som88.net/13299.html
2.陶渊明《饮酒》十二后问津:见《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注(7)。 (10)快饮:痛饮,畅饮。头上巾:这里特指陶渊明自己所戴的漉(lù,过滤)酒巾。《宋书。隐逸传》载,渊明“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1)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译文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102831/?type=rec
3.陶渊明《饮酒.其五》英汉双语赏析饮酒·其五 Drinking ? Verse Five 陶渊明【东晋】 By Tao Yuanming (East Jin)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In people’s haunt I’ve built my cottage, But I don’t feel disturbed by the hubbu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When asked why I can feel so , https://www.jianshu.com/p/49bf340c95a7
4.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教学目的:1.了解陶渊明;2.背诵默写;3.领会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教学重点:1.默写;2.领会主题。 教学难点:领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饮酒》【晋】陶渊明 【原文】【译文】 结庐在人境,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 而无车马喧。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2e573a80102z5xh.html?ref=weibocard
5.柳宗元饮酒原文及译文研究者认为,柳诗受陶渊明影响较深,“柳宗元确有部分作品拟学陶渊明,大都作于贬永州之后……宗元学陶诗作实蓄忧愤于闲适恬谈之中。”(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曾吉甫认为“《饮酒》诗绝似渊明。”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因对当时现实不满,四十一岁即弃官归隐,躬耕垄亩。他以《饮酒》为题写诗20首,在序http://wenxue.xuexila.com/liuzongyuan/17169.html
6.陶渊明饮酒的意思.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1940c3afdd260f5aef67ed578093c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