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宋]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释】

①作期同上。此“漫兴三首”之三。上片平叙故实,以李广和李蔡作比,影射比附,借古喻今之意甚明。下片自赋,一代英才志士,却归耕山林,锄草浇园,令人浩叹不已。结韵语出《孟子》,而反其意用之,不惟愤懑之气溢于辞表,且是对朝廷用人政策的讽嘲。

②“千古”两句:言汉将李广英勇善战,功勋卓著。据《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与匈奴战,敌众我寡,重伤被俘。匈奴人置广于绳网上,行于两马之间。广佯死,突然跃起夺得胡儿骏马,南驰以整残部。李将军:即李广,参见前《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③“李蔡”两句:言李广虽功勋卓著,却终无封侯之赏。而李蔡人品不过下中,名声去李广甚远,却得以封侯赐邑,位至三公。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④芸草:锄草。芸:同“耘”。陈根:老根。笕(jiǎn剪)竹添新瓦:剖开竹子,使成瓦状,以作引水之具。笕:引水的长竹管。此作动词用。

⑤“万一”两句:如朝廷诏令举荐“力田”,则非我莫属。朝家:朝廷。力田:选拔人才的科目。汉代设“力田”(努力耕作)、“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两科。中选者受赏,并免除徭役。舍我其谁也:除了我,还能是谁呢?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赏析】

这首词被邓广铭收集在《稼轩词编年笺注》(编于光宗绍熙五年至宁宗嘉泰二年之间),这时辛弃疾正处于人生的低潮时期:因遭小人算计诬陷而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这首《卜算子》就是他这时写成的。题曰“漫兴”,是罢官归田园居后的自我解嘲之作,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胸中有郁积,腹中有学养,一触即发,一发便妙,不可以寻常率笔目之。此词通篇都是在发政治牢骚抒发自己在政治舞台上的失意,但上下两阕的表现形式互不相同。

上阕用典,全从《史记·李将军列传》化出,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西汉名将李广四十余年中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英名远播,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小令篇制有限,不可能悉数罗列这位英雄的传奇故事,因此词人只剪取了史传中最精彩的'一个片断: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李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广军败被擒。匈奴人见广伤病,遂于两马间设绳网,使广卧网中。行十余里,广佯死,窥见其傍有一胡儿(匈奴少年)骑的是快马,乃腾跃而上,推堕胡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归汉。匈奴数百骑追之,广引弓射杀追骑若干,终于脱险。斯人于败军之际尚且神勇如此,当其大捷之时,英武又该如何?司马迁将此事写入史传,可谓善传英雄之神。作者从浩潮以史料中选取这一片断,是见其匠心独运。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史记》叙李广事,曾以其堂弟李蔡作为反衬。词人即不假外求,一并拈来。蔡起初与广俱事汉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官至二千石(郡守)。武帝时,官至代国相。元朔五年(前124)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封乐安侯。元狩二年为丞相。他人材平庸,属于下等里的中等,名声远在广之下,但却封列侯,位至三公。词人这里特别强调李蔡的“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一“却”字尤值得品味,上文略去了的重要内容——李广为人在上上,却终生不得封侯,全由此反跌出来,笔墨十分节省。

下阕写实,就目前的田园生活抒发感慨,满肚子苦水都托之于诙谐,寓庄于谐。

南宋腐朽不堪,始困于金,终亡于元,非时无英雄能挽狂澜于既倒,实皆埋没蒿莱之中,不能尽骋其长才。千载下每思及此,辄令人扼腕。惟一切封建王朝,概莫能外,盛衰异时,程度不同而已。观辛弃疾此词,其认识价值就在这一方面。

又上阕“李蔡为人在下中”、下阕“舍我其谁也”,皆整用古文成句(前句,《史记》原文为“蔡为人在下中”,词人仅增一原文承前省略了的“李”字),一出于史,一出于经,都恰到好处,后句与“万一朝家举力田”这样的荒诞语相搭配,尤其显得戏谑而妙不可言。格律派词人视“经、史中生硬字面”为词中大忌(见沈义父《乐府指迷·清真词所以冠绝》),殊不知艺术中自有辩证法在,化腐朽为神奇,只要用得其所,经、史中文句不但可以入词,甚至可以作到全词即因此生辉。本篇就是一个雄辩的例证。

此前词人隐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也曾作过一篇与此内容大致相同的《八声甘州·夜读〈李广传〉》。该词为长调,末云:“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风格颇见苍劲悲凉。本篇则为小令,心境之悲慨不殊,却呈现出旷达乃至玩世不恭的外观。这充分说明,艺术大匠在构思和创作同题材作品时,不仅非常忌讳炒古人的冷饭,并且不屑重复自己,无怪乎在他们的笔下总是充满着五光十色,新鲜活泼。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么弦诉。

注释:

作品赏析:

①作于淳熙七年(1180)暮春,稼轩已在湖南安抚使任上。按:去年秋,稼轩又由湖南转运副使改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兼湖南安抚使。词送友人舟赴临安。上片描叙送别场景。雨过水涨,正宜舟行。虽燕语人歌,眷恋无限,但波催征棹,人终离去。下片设想友人一路舟行情景,实神驰千里之笔。结韵一笔折回,抒发离愁。

②凌波路:指江边堤路,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③潇湘:潇水、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也称潇湘。葡萄:形容水色碧绿。此句化用杜甫《发潭州》诗意:“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樯:船上桅杆。

④“艇子”两句:歌女飞舟来到,唱我新词为之送行。生尘步:形容女子娇美轻盈的步态,见注②所引《洛神赋》语。番:通“翻”,依旧谱,写新词。欧阳修《玉楼春》词:“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唾花寒:不详,疑即作者新词中语。

⑤“波似箭”两句:谓江流疾速,催舟早发。

⑥“黄陵”三句:设想友人此去舟泊黄陵,倾听湘妃奏瑟。黄陵祠:即二妃祠。传说帝舜南巡,娥皇、女英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民尊为湘水之神,立祠于江边黄陵山上(《水经注·湘水》)。山在湖南湘潭县北四十五里处。湘娥曲罢: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⑦“行到”三句:谓船近临安,远远可以望见京都殿阁。金雀觚(gū姑)棱:饰有金凤的殿角飞檐。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文选》注云:“觚棱,阙角也。角上栖金爵(雀),金爵,凤也。”

⑧“前度”两句:用刘禹锡桃花诗意,见前《新荷叶》(“人已归来”)注④。指友人重返京都,兼有问讯京都故人之意。

⑨“愁为”两句:满腹离愁,惟凭弦丝倾诉。倩(qiàn欠):请。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最细,称幺弦。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随巧拙,任浮沈。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①不寐:未眠,或欲眠不成。词写不寐之思。上片自我抒怀明志。“一生不负溪山债”,生动明快,涉笔成趣,是天生好言语。下片由己及人,念及庸人世态。结韵语带诙谐嘲谑,却又笔锋犀利,入木三分。

③“一生”两句:谓一生惟好二事:游山玩水,读书研史。不负溪山债:不欠山水的`债,意谓遍游名山胜水。书史淫:嗜书入迷。《晋书·皇甫谧传》:“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人谓之书淫。”

④“随巧拙”三句:言俗人随机应变,逐波沉浮,心地难测。面如心:《左传·襄公十三年》记子产的话:“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⑤“不妨”两句:如为他们写生平行状,大可归入《笑林》一类。行藏:本意为出仕和退隐,后亦泛指生平行事。《笑林》:专写笑话的书。后汉、唐、宋三代都有《笑林》,现仅存后汉邯郸淳所撰《笑林》三卷中的一卷。

老病忘时节,空斋晓尚眠。

儿童唤翁起,今日是新年。

①老病情怀,写来平易质朴,真切自然。前两句以老病忘时,空斋晓眠衬托铺垫,后两句切题,于萧索落寞中唤出一缕春之生机,不可纯以叹老嗟病视之。

②斋:屋舍,多指书房,学舍。此突出一“空”字,言孤独寂寞之状。晓尚眠:天色已亮,犹自卧床未起。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于菟。

观书到老眼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①部曲:部属。据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辛稼轩帅湖南,有小官山前宣劳,既上功级,未报而辛去。赏格不下,其人来访,辛有诗别之。”按:稼轩于淳熙六年(1179)秋,改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次年冬即调江西,并于淳熙八年冬被劾罢职,归居上饶带湖。诗当作于此时。诗对部曲的“赏格不下”深表歉疚。一结既祝友人此去万里云霄,亦自我明志,宁困勿屈。刘克庄云:“此篇悲壮雄迈。”(出处同上)

②“青衫”两句:追忆帅湖南时的戎马生涯。按:稼轩于湖南安抚使任上创置飞虎军,虽屡经波折,但“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宋史》本传)。两句或指此。急急符:指公文往来紧急。汉代公文常以“急急如律令”结尾,谓令到即行。宋代则书“符到奉行”,亦本此义。

③“愧我”句:谓己横遭谗害,即指淳熙八年冬被劾罢职事。明珠成薏苡(yìyǐ意以):据《反汉书·马援传》,“援在交趾,尝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指涉嫌被诬谤者,称薏苡之嫌。薏苡:植物名,果仁谓薏米,可食,亦可入药。

④“负君”句:谓友人受己牵累,有功无赏。君:即指湖南部属。赤手:空手。于菟(tú屠):虎的`别名。赤手缚虎喻立战功。

⑤“观书”两句:谓到老犹自眼明胆壮,论事无所顾忌。

⑥“万里”句:扣送人之题。万里云霄:喻仕途畅达。

⑦“不妨”句:谓己何惧风雨破庐,指倔强不屈,殊不以罢黜隐退为怀。语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化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仄月高寒水石乡。倚空青碧对禅床。白发自怜心似铁。风月。使君子细与平章。

已判生涯筇竹杖。来往。却惭沙鸟笑人忙。便好剩留黄绢句。谁赋。银钩小草晚天凉。

①再用前韵:前此,词人有《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词序为:“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偕医友游雨岩,月夜抒怀。词大量隐括药名入词,虽迹近文字游戏,却也不无嵌入融化之技巧,并略见辛词体裁之丰富。或称之为“药名体”。

②“仄月”两句:高山流水,月照禅房。仄月:谓月光斜照。按:寒水石、空青为药名。

③“白发”三句:老来情渐薄,风月之事留待阁下品评吟咏。君:即指友人善医者马旬仲,其人事历未详。按:怜(莲)心、使君子为药名。

④“平昔”三句:整日游赏山水,沙鸟亦笑我无事奔忙。按:辛词《鹧鸪天》:“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意同此。筇(qióng穷):竹名,可为手杖。按:惭(蚕)沙为药名。

⑤“便好”三句:晚天凉爽,请友人吟赋诗词,并以高妙的小草书法挥写之。黄娟句:即“黄娟幼妇,外孙虀臼”八字,为“绝妙好辞”之隐语,见前《沁园春》(“杯汝知乎”)注③。银钩:状书法笔姿之遒劲。《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飘若惊鸾。”按:留(硫)黄、小草为药名。

THE END
1.未闻设诔有度尚,绝妙更欠邯郸词。未闻设诔有度尚,绝妙更欠邯郸词。 下面是云好查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词在第十四个字的诗句是未闻设诔有度尚,绝妙更欠邯郸词。 会稽三贤祠诗 悯孝庙 宋· 王十朋 我昔尝读黄绢碑,长叹越国无男儿。 孰知种山山下水,千载有此一段奇。 呜呼哀哉蔡孝子,风烈远过恢与羁。http://zd.yunhaocha.com/zishici_ajpizgfffvfk/
2.“好修仍寡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好修仍寡言”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好修仍寡言”出自宋代晁公溯的《张若虚乃予妻党汤德翁外孙喜其来赋比》,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ǎo xiū réng guǎ y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好修仍寡言”全诗《张若虚乃予妻党汤德翁外孙喜其来赋比》http://m.ouf.cn/ju/2296661
3.《绝妙好辞》原文及译文赏析.pdf《绝妙好辞》原文及译文赏析 绝妙好辞 魏武①尝过②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做“黄绢、幼妇、 外孙、齑臼③”八字。魏武谓④修曰:“卿解不⑤?”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⑥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 得。”令修别⑦记所之。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 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08/6035212224004132.shtm
4.武陵春李清照翻译及赏析古诗文赏析大全和解析诗歌作文这种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想象惊人的比喻,实在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加关注哟https://www.027art.com/fanwen/sgzw/14787312.html
5.世说新语的故事11篇(全文)【绝妙好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脩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蒱臼’八字。魏武谓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别记所知。脩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绝。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ljdasw5.html
6.绝妙好辞的意思英语翻译繁体:绝妙好辞 类型:ABCD 结构:作宾语 绝妙好辞成语解析 辞:同“词”,文辞。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绝妙好辞繁體解析 辭:同“詞”,文辭。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绝妙好辞英文翻译 绝妙好辞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http://www.chengyuji.cn/chengyu/27137.html
7.绝妙好辞的英文绝妙好辞翻译绝妙好辞英语怎么说海词词典,最权威的学习词典,专业出版绝妙好辞的英文,绝妙好辞翻译,绝妙好辞英语怎么说等详细讲解。海词词典:学习变容易,记忆很深刻。http://www.dict.cn/%E7%BB%9D%E5%A6%99%E5%A5%BD%E8%BE%9E
8.泡泡酱对《翻译的基本知识》的笔记(1)那不是直接的拆字,先要了解代用的名词,然后才能使拆散的字复原,照杨修的解释是:“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齐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记“绝妙好辞也”。 jiu 四声 >> 臼 >> 典故是不能翻译的 >> 俗语也不能译 ◆第13章 两国语义不尽同 >> 中国一个https://book.douban.com/people/baoluodahaoren/annotation/638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