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标准方法的验证?

方法验证是指实验室通过核查,提供客观有效证据证明自身满足检测方法规定要求的过程,即证实该方法能在该实验室现有的设施设备、人员、环境等条件下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适用于实验室新引入的标准方法。

方法验证过程中关键的参数取决于方法的特性和可能测到的样品基质的检测范围,至少应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对于痕量化学分析实验室,实验室还应确保获得适当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QD)。通常情况下定量分析方法验证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检出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范围、精密度(重复性和再现性)、准确度。

一、检出限

用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定性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即为方法的检出限。方法检出限的计算和表达方法有很多,常见的包括空白标准偏差法、信噪比法、逐步稀释法等。同一个检测指标不同的检出限表达结果差异可能会达到几个数量级。实验室在选择检出限的表示方法时,应尽可能的研究多种表示方法,对比结果,选择最佳的方法来表示该方法的检出限。如果检测方法中已给方法检出限,则在给出的方法检出限浓度水平上,通过分析该浓度水平的样品,用以验证给出方法检出限,分析结果应在给出的方法检出限±20%范围内;若方法未给出检出限,实验室则应选择一个适当的方法研究及计算表示。下面详细阐述各种方法检出限的计算表达方式。

1、空白标准偏差法(适用于光谱法检测)

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重复n(n≥7)次空白试验,将多次测定结果换算为样品中的浓度或含量,计算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按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t(n1,0.99)×S

MDL——方法检出限;

n——样品平行测定的次数;

t——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时的t分布(单侧);

S——n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

其中,当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时的t值可参考表取值。

2、信噪比法(适用于色谱法检测)

对空白样品加入一定浓度(一般为估计的方法检出限)的标准物质,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进行试验,计算仪器上待测物与噪声的信号比值,若信噪比S/N>3时,则进一步减少加标浓度,反之则增加加标浓度重新进行试验。当信噪比S/N=3时,则对应的样品浓度为该方法的检出限,按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S/b

S——仪器噪音的3倍,即仪器能辨认的最小的物质信号;

b——校准曲线回归方程中的斜率;

3、最小液滴体积法(适用于滴定法检测)

一般根据所用的滴定管产生的最小液滴的体积来计算,按公式计算方法检出限。

MDL=kλρV0M1/M0V1

λ——被测组分与滴定液的摩尔比;

ρ——滴定液的质量浓度,g/ml;

V0——滴定管所产生的最小液滴体积,ml;

M0——滴定液的摩尔质量,g/mol;

V1——被测组分的取样体积,ml;

M1——被测项目的摩尔质量,g/mol;

k——当为一次滴定时,k=1;当为反滴定或间接滴定时,k=2。

二、定量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量即为方法的定量限。一般取3~4倍的方法检出限作为方法的定量限。

三、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用某种分析方法测定某组分时,能够避免样品中其他共存组分干扰的能力。如果方法已提供了干扰情况的所有信息,则实验室无需对干扰情况采取进一步的研究。如果方法未提供干扰情况的信息或信息不完整,则须对可能存在的干扰情况进行研究。

对于化学分析方法,在有干扰的情况下,如:基质成分、代谢物、降解产物、内源性物质等,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实验室可使用但不限于下述两种方法检查干扰:

方法1:分析一定数量的代表性空白样品,检查在目标分析物出现的区域是否有干扰(信号、峰等);

方法2:在代表性空白样品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有可能干扰分析物定性和/或定量的物质。

四、线性范围

五、精密度

在规定条件下,多次独立测试结果间的一致程度即为精密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一般采取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实验室指定某一名检测人员对高、中、低三种不同含量水平(高、中、低三种含量水平建议依次为10倍定量限、2倍定量限、定量限)的同一样品,按样品处理程序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次,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各项参数,计算结果应小于或等于标准规定的重复性限r。

六、准确度

检测结果与样品真值间的一致程度即为准确度,一般采用测定有证标准样品或加标回收试验进行评估验证。若实验室使用有证标准样品进行准确度验证,则需对对3个不同含量水平(含量水平的选择见“五、精密度”)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每个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按全程序平行测定6次,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水平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各项参数。若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试验进行准确度验证,则需对每个样品类型的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每个加标样品按全程序平行测定6次,分别计算每个统一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THE END
1.准确度的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爱问知识人步骤1 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测量值与真实值愈接近,测量愈准确。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https://iask.sina.com.cn/b/new2HQpJ594A9t.html
2.验证计算器精度的方法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想要验证计算器的精度是否准确,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 使用已知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并与手动计算结果进行对比;2. 通过多次运算同一个数值,观察计算器是否能保持一致的结果;3. 使用精度验证工具进行测试,例如利用统计学方法检验计算器的准确性。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https://www.55188.com/tag-04249679.html
3.Excel预测数据用的什么方法Excel预测准确度怎么算Excel预测完成后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计算准确度: 1、将实际数值和预测数值都罗列在表格中。 图片6:Excel数值罗列 2、在预算精准度目标单元格中输入计算公式“=(B2-A2)/B2”,B2代表预测数值,A2代表实际数值。 图片7:计算预测准确度 3、按回车键运行此公式,调整为百分比格式,百分比越小说明准确度越高。 https://www.officesoftcn.com/excel/excel-lpjdn.html
4.滴滴开源TTI:基于浮动车轨迹的城市交通指数计算服务线状数据:采用模板匹配的方法,根据 link 的形状与属性信息,获取目标 link 集合。 PostGIS 的查询效率:在全国路网数据库中,查询紫色范围下的 link 集合,耗时 1.7s。 计算架构 准确度验证 TTI 是一个宏观指标,不追求绝对值的准确度,只要求相对值的准确度。根据我们的观察,当轨迹点较少时,其值不能准确反映路网https://www.infoq.cn/article/WiwLRBoYC00cRCKbbBOT
5.装饰预算100误区郭超设计师工程量计算必须与定额中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或计算方法)相一致,才符合定额的要求。预算定额中对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都作了具体规定,计算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 ⑤、工程量计算的准确度 工程量的数字计算要准确,一般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汇总时,其准确度取值要达到: https://www.shejiben.com/sjs/18151/log-3557-l12949.html
6.1981清宫表年龄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概率大吗?孕妈在怀孕期间看得最多的就属1981清宫表了,1981清宫表的真实性被传得神乎其神。大家纷纷对照这张表来预测宝宝的性别,据说1981清宫表准确度能达到85%以上。那么1981清宫表年龄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概率大吗? 孕妈在怀孕期间看得最多的就属1981清宫表了,1981清宫表的真实性被传得神乎其神。大家纷纷对照https://www.snsnb.com/post-117082-1.html
7.相对准确度计算公式上传人:g*** IP属地:贵州上传时间:2020-11-26格式:DOC页数:1大小:154KB积分:20版权申诉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对准确度计算公式摘自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试行)(HJ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04272537.html
8.机器学习——精确率(精度)召回率漏检率的计算方法假设我们手上有60个正样本,40个负样本,我们要找出所有的正样本,系统查找出50个,其中只有40个是真正的正样本,计算上述各指标。 TP: 将正类预测为正类数 40 FN: 将正类预测为负类数 20 FP: 将负类预测为正类数 10 TN: 将负类预测为负类数 30 https://blog.csdn.net/nyist_yangguang/article/details/108175337
9.分析方法验证做法与可接受标准接受标准:含量:主成分含量在标准范围内,且6份的含量的RSD≤2.0%(制剂);RSD≤1.0%(原料)。也可按照准确度方法采用3个浓度,每个浓度3份进行配制和计算 有关物质:往6份供试品溶液中加入100%浓度水平的各杂质,采用自身对照法或者校正因子法或者外标法测定杂质含量,计算时建议统计已知单杂、未知单杂,总杂。 https://www.yoojia.com/ask/17-11744117172134058647.html
10.药物分析搞不定有关物质方法?这篇“色谱”纯干货一定能帮到你1.简单套用药典方法,对自研产品没有针对性,如不知控制何种杂质以及为何控制。 2.方法灵敏度不够。 3.检测方法不可靠,国内外相关杂质调研不充分。 4.缺乏基因杂质,元素杂质的研究。 5.杂质检查方法不适合或方法学验证不完善。 6.杂质检查不可靠,无法准确评价药品质量。 https://www.canbigou.com/index.php/d/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