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历法与农历二十四节气命理四柱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与长度为365。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达到我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不很合理。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闰年单月小、双月大;平年2月减一天”。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人为因素影响极大,改历很难。

2。农历: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相距29日的为小月,30日为大月。月从中气得名,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无中气为闰月,闰月无名,取用前月名,如四月后的闰月为“闰四月”,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在农历中,平年12个月,日数为354或355日;闰年13个月,日数为383或384日。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一直在使用的“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的历法。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3。干支历:

4。节气:

节气产生于我国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反映了农时季节,在农村家喻户晓。随着中国古历外传,华侨足迹所到之处,节气也广为流传。节气是根据太阳在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

二十四节气简介

立春: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0°时为春分。这时阳光直照赤道,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雨量增多,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

小满: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顾名思义,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小满后,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夏至: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立秋:在每年公历8月8日前后。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在每年公历8月23日前后。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在每年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在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秋分秋分,日夜平分”。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前后。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每年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每年公历12月7日前后。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每年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这天昼最短,夜最长。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小寒:在每年公历1月6日前后。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前后。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节气与公历(阳历)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民间流行有”节气歌”一首: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公历中: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气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一、标准时与出生地的经度时差: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例如:中原时区包括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这个大地区当时钟敲定正午12点时,只有位于东经120度线上的地点才是12点,其它的地方是少于或多于12点。如香港位于东经114度10分,比东经120度偏西5度50分,其真正经度时是11时36分40秒。

THE END
1.农历目前是,农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序文化控制设备农历,又称阴历,是一种根据月亮周期来安排月份和年份的历法。它以月亮的盈亏为周期,约每29.5天为一个朔望月,一年12个月,平均每年354或355天。农历在中国及东亚部分地区仍广泛使用,主要用于农事活动、节日庆典等。 本文目录导读: 农历的历史渊源 农历的文化内涵 https://zblog.zj-xihe.com/post/735.html
2.农历与阳历的来历和区别农历与阳历的来历和区别旧城暖人心 精选回答 阳历:也称公历来源于西方,例如算星座时就是按照阳历计算的。 阴历:也称农历,来源于我们中国,例如俗称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清明节,春节就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 主要区别: 1、阳历是国际通用的; 2、农历是中国特有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lD9yrLIjAH.html
3.中国农历发展简史中国农历发展简史 农历,指的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又称旧历,夏历.与古巴比伦历,古印度历,犹太历等 历法一样,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即同时兼顾朔望月周期和回归年周期,使每个月符合月 亮盈亏变化,每一年符合春夏秋冬的变化.除此以外,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法也是中国农历 的重要元素和特征.我国自先秦至清末,正式的历法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sci.faq%2FAstronomy%2Fbw%2Fall2%2Fbk37k%2FM.1275291864.z0&ap=353
4.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布中国农历新年致辞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月18日,联合国发布秘书长古特雷斯的中国农历新年致辞。古特雷斯表示,在步入兔年之际,他很高兴送上最诚挚的问候。兔象征着活力和机敏,这是人类面临艰难和考验时所需要的品质。 古特雷斯感谢中国与联合国强有力的伙伴关系,感谢中国支持国际合作。通过作为一个全球社区携手合作,能推动https://sdxw.iqilu.com/share/YS0yMS0xNDAxMjc5MQ.html
5.C罗准点喜贺“中国新年”,韩媒急了摘要:春节作为中国农历新年,来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重要节日。 北京时间1月22日零点,葡萄牙球星C罗更新社交媒体,准时给中国的球迷送上新春祝福,“亲爱的中国朋友们,送上我最诚挚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祝愿你和家人可以享受新春假期,期待很快见面,兔年吉祥!”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576055
6.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详表中国朝代简史,中国历史朝代及皇帝简介,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中国朝代顺序表,中国历史朝代,中国有多少个朝代,中国有多少个皇帝,朝代歌,中国朝代更替表,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http://114.xixik.com/chinese-dynasties/
7.算法系列之二十:计算中国农历(一)农历算法本文介绍了中国农历的历法规则,包括阴阳历的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闰月的设置原理以及农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农历以月相为基础,通过置闰月协调与回归年的差异。天干地支纪年法通过天干(10个)和地支(12个)组合,每60年一个轮回。农历的闰月依据“十九年七闰”或更精确的“中气置闰”法来确定。农历年始于冬至,通过https://blog.csdn.net/orbit/article/details/9210413
8.网络中国节·春节春节的起源和传说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观象授时时代,也就是夏商周时期,当时人们以“斗柄回寅”为春正(https://www.shenzhouwenming.com/newsinfo/6823474.html
9.重庆中国旅行社[中旅官网]重庆旅行社排名前列重庆中国旅行社(www.cncqt.com)简称重庆中旅,中旅集团是重庆地接排名前列旅行社,比较靠谱的重庆本地旅行社,是第一家开通国际包机的重庆旅行社,重庆中旅提供国内游/出境游/三峡旅游/重庆旅游/重庆周边旅游服务及行程报价,欢迎咨询。https://www.cncqt.com/
10.农历二十四节气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1]。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https://baike.sogou.com/v105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