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是由美国初创公司OpenAI开发、于2022年11月发布上线的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它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模型,是一种人工智能。
上线短短5天,ChatGPT用户量即超过百万,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是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ChatGPT的走红也引发全球科技巨头的入局,百度、谷歌等知名企业均宣布将推出类似服务。
二、ChatGPT的技术特点
内容与模式依托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更加完备的对话内容与模式依托于大型语言模型(LargeLanguageModel)。ChatGPT拥有多达1750亿个模型参数,巨量的模型参数能够容纳海量的人类文明知识。该模型使ChatGPT在内容回答上有了创造性的提升,增强语言理解、语言生成和上下文学习能力,并能够针对特定的话语输入提示,输出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内容结果。
具有深度学习能力
ChatGPT重点学习了人类语言偏好,更好地理解用户意图和文字间的关系,使其回答与人类的认知、价值需求、常识、基本文化背景尽量保持一致。这些深度学习技术赋予ChatGPT更高的拟人度,逐渐向人类日常思维方式贴近,有助于提供更人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ChatGPT具有可嵌入性
ChatGPT作为一种对话和内容生成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嵌入其他媒体形式和软件当中的潜能,例如可以嵌入互联网搜索引擎和应用程序,以更方便快捷的方式完成复杂的信息搜索指令,作为一种功能的补充和拓展。
三、ChatGPT的传播特点
对话+内容生成模式
ChatGPT在功能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创新融合发展,在内容生成方面,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内容生成方式,能够进行文本写作、多语言翻译、程序代码生成、开放式回答、输出策划方案和工作报告、给出行动建议、完成部分学科的考试题目(虽然后续这种行为被许多院校禁止),以及简单的议论文写作等,其包含的内容类型大大超越以往的内容生成机器人,集各种内容生成功能于一身。
在完成多种内容生成的同时,ChatGPT也是一款直面大众的聊天软件。与以往简单对答式的机器人不同,该软件能够给出更加详尽的回应,不局限于命令式提问或其他固定的对话方式,聊天范围也更加广泛。
基于偏好数据贴合用户需求
跨文化传播能力增强
在ChatGPT的使用中,语言的边界感减弱,提问与生成内容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灵活转换,各种不同的语言库之间的知识储备也是多数共通的,对于同一个问题即使在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下也能得出基本类似的答案,同时也可以随时提取转换来自其他语言知识储备中的内容进行回答,改善了以往对语言的限制。
提升情感传播与价值传播
虽然ChatGPT在内容上依然努力做到客观中立式回答,但其语言表达上学习了人的交流能力,并学习了人的情感,在一些问题上还能体现人文关怀,例如:询问疾病科普知识类内容或者在提问中展现焦虑情感时,其回答除了解决具体问题以外也能够对病情和焦虑心情进行安慰关怀。
可供性提升
ChatGPT的用户界面变革提升了该软件的可供性,为大多数用户提供了一个可用界面,激发用户进一步使用的可能性,解决了人工智能难以使用的困境。为用户打通了接触智能媒介的首要障碍,为接下来快捷有效的人机传播提供更多机会,创造灵活使用该软件的可能性。
ChatGPT在内容生产可供性、信息可供性方面也有大幅提升,该软件所回答内容的信息广泛度和内容详尽程度体现出不同以往的优越性。
四、ChatGPT给新闻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将新闻从业者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
ChatGPT的出现使新闻从业者获取信息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把记者、编辑等工作人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有创造性的新闻事件,使得深度新闻有更多机会出现。
增强人机互动及个性化新闻分发效能
推动新闻出版行业的全链条再造
五、ChatGPT给新闻业带来的挑战
新闻从业者面临的竞争加剧
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协助下,新闻出版行业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获取和加工数据,提高新闻采集、生产、分发、营销以及核查反馈的效率。AIGC(AIGeneratedContent,人工智能生产内容)逐渐成为主流的内容生产方式,分词自动筛查、智能辅助排版等应用能有效降低编排的人力物力成本。传统新闻从业者将面临来自人工智能的更大竞争,不仅行业用工人数需求将大幅减少,而且新的传媒生态将会对新闻从业者的个人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增加
新闻媒体遭遇信任危机
六、ChatGPT未来发展进路
强化技术落地,占领舆论高地·345
未来,ChatGPT将助推元宇宙智能化发展,涉及经济、教育、数据治理等多个领域,因此,ChatGPT会催生新的舆论阵地。习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国应当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技术革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发展质量,构建国家数据资源平台,汇聚智能模型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打造中国版ChatGPT。目前,百度宣布进军AIGC赛道,依托数据、算法和算力,全力打造AIGC产品“文心一言”,有利于为我国舆论安全保驾护航。
完善监管机制,加强AI层面立法
首先,事前建立市场准入标准,由网信办牵头,成立人工智能风险评估委员会,综合评估ChatGPT进入市场后可能引发的风险,要求人工智能公司严格遵守各项运营要求。其次,事中应当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个人隐私信息投诉和处置机制,完善网络暴力和敏感信息熔断机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并完善算法逻辑。最后,事后应有明确的责任划分和承担主体,通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明确ChatGPT研发人员、运营商和用户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通过AI立法明确责任主体。例如,2021年4月21日,欧盟发布了《人工智能法案》(ArtificialIntelligenceACT),为人工智能治理提供法律支撑,其对我国AI层面立法具有启发意义。
开展类ChatGPT伦理认知训练
建立健全网络暴力与虚假信息识别机制
由于ChatGPT具有隐蔽性、拟人化和人格化等特点,使得网络暴力和虚假信息识别与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对此,应当强化类ChatGPT的主体责任,要求主体公司预先测试类ChatGPT可能引发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腾讯安全部门研发的甄别技术AntiFakes可分辨各种技术合成的“假脸”,并对鉴别为“假脸”的人脸进行进一步的公众人物分析,深入判断是否借用公众人物形象,最终对图像或视频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马克思指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就是自己的上帝,而不是“深化”技术的附庸与目的实现的工具。当技术在不断发展时,我们总会陷入“社会和技术到底谁占主体地位”的焦虑与思考,但历史已经毫无疑问给出了答案。因此,与其不断焦虑,还不如如习总书记所说“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2]李御任,翟红蕾.ChatGPT模型的舆论风险及应对策略研究[J].视听,2023(05):7-10.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3.05.044.
[3]刘元顿.新闻出版业遇上ChatGPT:机遇、挑战与未来进路[J].视听,2023(05):3-6.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23.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