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季:学习《了凡四训》的心得体会

先了解下了凡先生,了凡先生全名袁了凡,即袁黄(1533-1606),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浙江嘉善县魏塘镇(今属嘉兴)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

袁了凡碰到两位高人,在慈云寺,碰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一脸长须,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这位老人就是算命高人——孔先生。孔先生算命算得很准,说他将来在县考中可以考到14名,府考能考到71名,提学能考到第9名。结果第二年的考试中,果然如这位孔先生所料,考试的名次分毫不差。孔先生说他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做官只能做三年半,膝下无子,半生无福。因为算命先生的话屡屡应验,所以袁了凡对此深信不疑,自此之后,听天由命,不思进取。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高僧——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明代中兴禅宗的大德高僧,云谷禅师对他说,你虽然命中注定没有多少功名,也没有儿子,但是这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孔先生的算命水平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算命不会算得那么细,连考试名次都能算出来,实属罕见。孔先生的确是一位高人,能真正读懂命理信息,就像一张光碟所含的信息一样,播放出来就是含有时空的人事物,高人可以读出何年何月何时,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切的信息都是提前写好的,就像一个剧本一样。我以前也算过命,是看八字的,算得基本准确,说我会信佛,我那时的确开始学佛了,我后来查了自己的八字,是“华盖逢空”,所谓:“华盖逢空,偏宜僧道”,我虽然没有出家,但是对佛法还是很感兴趣的。我以前也专门研究过命理知识,的确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很多人号称能算命,其实只是略懂皮毛,有的也在靠算命骗钱,到处忽悠人,真正的算命高人永远凤毛麟角,万里挑一,有德行的算命人会劝你修行,而无德行的算命人只会吓你,忽悠你,骗你的钱。大多数算命的人只是一知半解,像孔先生这样的估计是算命界的极品了,能把名次都算出来,估计整个中国都没几个。

遇到孔先生只是一个铺垫,真正的高人是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真正得道开悟的高僧,是憨山大师少年时代学习禅法的最重要的一位导师。云谷禅师老来悲心更切,即使是对七八岁的小沙弥,也一律以慈悲的眼色看待他们,以恭敬心对待他们。凡是动静威仪,都耳提面授,循序渐进、谆谆善诱。所以,见到老禅师的人都把他视为自己最亲近的人。云谷禅师平常教导别人,特别推崇净土法门,教人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各大丛林寺院,只要有开示禅法的道场,一定请他坐在首座。云谷禅师平日动静语默,安详稳重如山,沉默少言,一旦说话,便如空谷足音,醒人眼目。云谷禅师以定力摄持,住山清修,四十年如一日,夜不倒单,一生礼拜念诵南无观世音菩萨,没有一日间断。

云谷禅师传授的改命之法,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行善改过、谦虚持德;二是持诵准提咒。为什么是准提咒,而不是其他咒?其实每种咒语都很殊胜,可能当时比较流行准提咒,抑或云谷禅师想特别推广这一咒语。我以前念过楞严咒、大悲咒、六字大明咒等,现在主要念往生咒+佛号,要看自己和哪种咒语有缘,对其有深厚的信心。袁了凡通过亲身践行,彻底改变了他原有的命运,按照孔先生的占算,了凡先生原本只能活到五十三岁,当一个小县官,也没有子嗣。结果,改运后却活到了74岁,当了高官,也有了儿子,而他的儿子也很贤能地考上进士,继续光耀家风。

《了凡四训》之所以让大家如此推崇备至,是因为它是改造命运的指南!很多人命运不济,苦苦找不到答案,看了这本书之后会有豁然开朗之感,也有了改造命运的勇气和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了凡先生现身说法,让你从根本处了解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依据了凡先生给出的改命方案,知命、立命、改命,落地实修,从而重塑你的命运!《了凡四训》不可不学,它是改命学的集大成之作,我们应该认真研读,积极实践,它会影响和改变你的一生!不要抱怨命运的不公,更不要对生活充满怨气,那些困扰你很久的问题,都可以在《了凡四训》中找到答案。愿大家读完这本书之后,成为一个勇于改造命运、真正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第一篇:立命之学

1.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2.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解析:不要有什么宿命论的包袱,宿命论容易导致消极,其实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人的福报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修得的。只有明白了这一点,人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命运,而不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有云,“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始作俑者其实就是自己的念头,好的念头会导致好的结果,坏的念头会导致坏的结果,真正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懂得修心的重要性,要多发善心,学会对治邪念。自己的命运是自己造作的,福报也是自己修来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3.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解析:能够反省,这是你改命的第一步,不去反省自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那命运就无从改起。误区就是“向外驰求”,不知反省,不知修心,很多人虽然很努力奋斗,但是收效甚微,就是他的心态没有真正转变过来,还有很多负能量的念头,这样命运就很难改变。一个人若想得到外在的财富地位,必须从自身出发,反思悔改自己的的过错,断掉懒邪恶,坚持勤善正,去掉负能量,强化正能量,恒久力行,这样人生就会越来越好。曾国藩为什么要每日三省?就是怕自己有过错,过错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对自身很不利,所以要经常反省,及时发现,及时改正。

4.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解析:六祖大师特别强调了“心”,修心是根本,而不是修身,修身的根本也在于修心,蔡礼旭老师:“最根本的还是意业,人有念头,才会变成一言一行。”修行要注重修心,每个人的命运、缘分、风水都是由自己决定的,善心才是真正的护身符。真正的高人都懂得修心之理,要从起心动念上下功夫,学会控制自己的念头,这点是最根本的关键,也是最正确的认识,祖师大德都在强调修心。人的第一风水是心,人的善良、德行足以改变坏风水的影响,再坏的风水都抵挡不住有德者的光辉;无德者,即便占据天下最好的风水,也不能发挥作用,也不能长久。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思人恩德,想人好处,做到心善、行善、语善,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秦东魁老师:“我讲的运气学,核心就是心念,一切运气由内在的心念而起,不在外部。所以,从根本上看,我们要内求,不要外求。”你的心念正了,做起事情来所携带的正能量是非常强大的,你有一种底气和自信,由这种自信会产生一种勇气和魄力,做事情也容易获得支持,事业就容易成功。

5.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解析,“余”指的就是我,文言文的用法。这是了凡先生自己的反省,中科举的人大多有福相,福气很薄,又不能积累功德来培养厚福,而且很没有耐心,不能容纳别人。时常用自己的才智来欺压别人,直心直行,说话很随意,说了很多妄言。像这样福气浅薄之人,怎么会中科举呢?这段反省很中肯,福相来自于行善积德,薄福之人士难以考取功名,因为他那个福德和位子是不匹配的,就像猴子坐在王位上,会显得很别扭,也不会长久,根本坐不住,王位是给雄狮坐的,雄狮象征德行和威严。古人很重视行善积德,很有行善的意识,特别注重德行的修养和提升,这方面我们要多学习古人的智慧,古圣先贤的确说出了真理,道出了规律。

6.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解析:包荒,谓度量宽大的意思,也指原谅、宽容。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宽恕人家原谅人家,一定要和爱,一定要爱惜精神。宽恕他人,体现了自己的仁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白这个道理,培养那颗宽恕的心,会给你带来更大的福报,不宽恕别人就会导致狭隘和怨恨,这会产生很多负能量,对自己很不利。从前种种,就像死掉一样,过去了,从今以后,要重新做人,好好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德行,人要往前看,要过正能量的人生。

7.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解析:这是云谷禅师在指点了凡先生了,关键就是提升德行,多做善事,多积累阴德。《文昌帝君阴骘文》:“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百福骈臻,千祥云集,岂不从阴骘中得来者哉?”古圣先贤其实一直在强调改造命运的方法,几千年来核心主题一直未变,就是强调改过迁善,去除恶念,多发善念,多做善事,建立正能量的气场。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将来迟早会有收成,还会惠及子孙后代。

8.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解析:这是了凡先生发的大愿,这个大愿我是极为佩服的,我们看古人发的愿,就可以发现自己跟他们存心的差距。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比较自私的层面,所以发不出大愿,而古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要好好学习,最好也能发这样的大愿。刚开始发大愿可能还不太习惯,但是随着每天一遍遍发,这种强大的心念自然会产生一种莫大的力量,推动你去实现这个大愿,也会给你带来异常崇高的内心感受,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当你有了济世度人的宏愿,当你发出这种性质的念头时,脸上的表情和眼神立马就会崇高起来,振动频率一下子就上来了,所以要多发大愿,要恒久力行来践行大愿。

9.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解析:功过格是很好的记录善恶的方式,能够让人时时警觉,以防自己造作恶业,每天晚上总结一下,也可以促进反省,不断完善。刚开始可能恶比较多,不一定要做恶事才叫恶,意恶也是恶,起了恶念也要记录,也要反省。每天尽量多做善事,比如每天帮助戒友答疑十个问题,这也算善行,或者宣传戒色一次,也算。生活中也可以做很多善事,捡垃圾扔垃圾桶,这种小善也可以多做,善事虽小,贵在坚持,一天做三件小善,一年就一千多件善事,真的是积小善,成大善,要注重积累,要坚持做下去,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10.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

解析:《了凡四训》里最秘密的部分就是这句话,说的是画符,“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虽然说的是画符,其实是叫你安住纯粹的觉知,也就是真我。做事前有意识地安住一会,然后再做,这样做事的品质和质量就会出奇地高,那些著名的画家和音乐家都在有意无意这样做,他们在创作前都会安静一会,定一定,然后再开始创作,创作的水平和质量非常之高。这的确是一个秘密,读《了凡四训》不能忽视这个秘密。

11.余置空格一册,名曰治心篇。晨起坐堂,家人携付门役,置案上,所行善恶,纤悉必记。

解析:治心篇,这三个字很好,为什么不说治身篇?因为心才是根本,虚云法师:“三业之中,意业极重,凡一切善恶,俱起于意根,起念正则为十善,起念邪则为十恶。所以端正其心,以为根本。”了凡先生深知修行要从起心动念处下手,从心上改。“所行善恶,纤悉必记。”对自己严格要求,一个念头不正都要记下来,一念之微必使俯仰无愧,古人对自己颇为严格,所以达到的境界也不可思议。康熙教子《庭训格言》云:“古人治心,防于念之初生、情之未起,所以用力甚微而收功甚巨也。”邪念之初生,就要立刻对治,立刻断除,此时邪念尚未起势,所以用力甚微,但效果却很显著。《庭训格言》又云:“人惟一心,起为念虑。念虑之正与不正,只在顷刻之间。若一念不正,顷刻而知之,即从而正之,自不至离道之远。”知之,即觉察之,觉察的刹那,邪念就化除了,心生邪念而不知,必成大患!《庭训格言》训曰:“凡人存善念,天必绥之福禄以善报之。今人日持珠敬佛,欲行善之故也。苟恶念不除,即持念珠,何益?”这段说到点子上了,修行不在外在的形式上,关键还是要断除恶念,这是最根本的。你天天手持念珠礼佛,但如果内心还是没有断除恶念,那是不会有效果的。

第二篇:改过之法

1.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解析:改过就像把漏洞堵住了,这样才能完成真正高质量的积累,否则即使做了很多善事,也会因为未改过而变得不纯粹,纯粹两字很难得,要做到纯善也很不容易,毕竟人有各种不良习气,只能自己下决心一点点去改,慢慢就能趋于正轨,臻于纯善。李觏《易论第九》:“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王阳明先生:“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要改过,就要好好下决心,要痛下一番决心来改过。

2.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3.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

解析:要悔改,要忏悔,而且要趁早,悔改也要猛厉,要下大决心。临死的时候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还是要趁身体尚可时积极改过,积极行善,积极改造自己的命运。“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这是讲地狱的,虽然一笔带过,但也足够警醒,这类内容善根深厚者方能接受。千百年来,关于地狱的开示一直都有,佛经中有,大德也讲过,传统文化的其他书籍也有记载,其他正统宗教也有讲到,这类信息是容易被误解的,即使暂时不能接受,也应该保持敬畏之心,认真改过。

4.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解析:根本还在于心,这段讲得非常明白,“一心为善,正念现前”,这八个字要认真体会和理解,有的人可能会理解成只要行善,邪念就污染不上,其实不然,“正念现前”才是关键所在,正念这个概念最初源于佛教禅修,是从坐禅、冥想、参悟等发展而来,是有意识地觉察当下的一切,正念有觉察之意,就是叫你保持警惕,时时观心,看住自己的念头,这点至为关键。光行善是不够的,因为邪念会自动冒出,邪念会入侵你的头脑,你必须具备对治之力,要立刻断除而不能被其附体。

5.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

有的人虽然练习断念口诀,但还是失败了,原因有两方面,一,没有正确理解这个口诀;二,没有练到较高的水平。正确理解和坚持练习,这两者缺一不可,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彻底弄懂断念口诀的原理与含义,不少人会误解断念为压念,想压制念头,不让它起来,这是完全错误的。按照压念去练习,只会南辕北辙,断念非压念,断念是化念,通过觉察来化除念头。真正弄懂原理后,就要勤于练习,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理解到位了,练起来也会事半功倍,练到一定水平即可降伏心魔。就像打游戏练级一样,要练到一定级别才有望打败BOSS,这个过程需要坚持,不是一蹴而就的,打游戏可以花钱找代练,但是断念口诀只能自己勤于练习,刚开始要熟背,最后就不用背了,直接觉察即可,平时保持观心,保持警惕,看住起心动念。随着坚持练习,断力和断速都会有明显的提升,到时就可以主宰内心了。

第三篇:积善之方

1.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解析:古人有积善意识,不断积累善行,不断提升德行,今人则提倡理财意识,对钱财看得比较重,而古人更看重的是善和德。修为好、心地清净、性情善良的人,头顶有灵光闪耀,整个人看上去也是光明开朗,神采奕奕,而作恶多端的人头顶灵光全无,甚至有一团黑气笼罩,显得灰头土脸,萎靡不振。对光明者,大家都仰慕恭敬;对黑暗者,众人都会厌恶乃至鄙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做善事如登山,需要下很大决心来坚持,而向坏发展就像山崩一样迅速,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很多人也是被邪友带坏的,交友一定要谨慎,发现对方有恶习,要尽量规劝,如果不听,那就远离。《草堂集》:“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祸以恶积,非可禳也,苟能为善,虽不祭,神亦助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2.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解析:善也是分类的,做善事不留名,不夸耀,非常低调,就像没做过一样,这类阴德的福报大,古人提倡多积阴德,这样福报才大,当然也不可执著于福报,只管耕耘即可。曾国藩:“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做了善事,内心会很快乐,也不需要别人知道,默默去做即可,如果做了善事,希望别人知道,希望别人夸奖自己,希望通过行善来获得好的名誉,这类人就比较浅薄,他们行善是和名利挂钩的,私心很重。古人极重阴德,阴德更显无私和低调,不求任何回报,不求名利,只是无私帮助别人,无私为社会做贡献,这种人境界就高。真正无私了才具有大力量,无私代表纯粹,纯粹的力量不可思议,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纯粹!要做纯粹的人,达到纯粹的境界!

3.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解析:这条就是在讲执著与否,不执著就做圆满了,心里一直想着福报,那就大打折扣了。做善事要三轮体空,内心保持清净,这样产生的力道就会翻倍增长,一有杂念,一有执著,那力道就会大为削减。做善事也是很有讲究的,要做圆满,就要尽量做到三轮体空,即使做过一万件善事,也像什么也没做过一样,内心十分清净,不去想做了多少善事,也不去求回报,没有任何希求,心中空空如也。达此境界的人,即使做了一件很小的善事,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犟牛居士说过一个例子,说是一个人听说布施好,于是就布施了一千元,然后他就老想着得回报,结果好几年都未能如愿,他那种贪财的私心实在太重,布施的时候是带着贪心布施的,这样就会大打折扣,他那个发心就不纯,善行的效果自然很差,本来是善行,他却夹杂着贪心,贪嗔痴是三毒,他这样发心行善,怎能有满意的结果呢?你真正什么也不求,最后却不求自得,你真正无私了,那个善行的质量就非常之高,一丝一毫的回报都不求,只是纯粹地行善,要做到这种程度。哪怕求一丝一毫,那就是自私,自私的力量就很小,无私的力量才最大,效果也最好,差别就在这。

4.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解析:这十条是非常重要的,能做到这十条就非常有德行了。我们要长养德行,时时秉持着恻隐之心、爱敬之心、与人为善之心、成人之美之心,多做善事,多帮助别人,给别人带去正能量,用正能量去影响别人,走到哪里,都能自带善意的光芒,照亮身边的人。当你发出正能量的念头时,别人也容易发出正能量的念头,当你发出自私的念头时,别人也容易发出自私的念头,人在交流沟通时是很容易受到对方影响的,我们一定要多发善念,用高频的正能量去影响和带动别人。和高频的人在一起,你的频率就会自动被调到那个频率,内心会变得非常清净,能够以一个更高的视角、更高的智慧去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我们要让自己成为高频的人,去影响周围的人,低频的人充满了负能量,他们也在影响周围的人,很容易导致争吵等不和谐的现象。很多人都反馈在邪淫后家庭容易争吵,邪淫者很容易和别人吵架,戾气很重,因为经常起邪念,散发出来的能量是低频的,具有攻击性,易于吵架。高频的人懂得断除负面念头,懂得行善和培养正能量,内心祥和而稳定,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人生与命运。

第四篇:谦德之效

1.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

解析:戒色十规首重“谦德”,谦,六爻皆吉。王阳明《传习录》:“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保持谦逊,万事亨通,君子善终,大吉!谦对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傲对自己是非常有害的,傲慢其实助长了一个人的小我,而谦虚、谦卑则是真我的一种宝贵品质。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老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老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戴震一方面尊师,另外就是非常谦虚,这是合天心的品德,所以吉祥,做事做人都要上合天心,这样才能大吉。

2.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解析:古人很懂谦虚的道理,今人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谦虚会获得支持,一旦骄傲,就会引来敌意和攻击。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某某人一旦暴露出了骄傲或者傲慢的想法,你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想攻击对方,觉得看对方不顺眼。如果对方很谦虚,不居功,不自傲,懂得恭敬礼让,这样一段谦光可掬,别人心里就会很舒服,这也是获得成就的征兆。如果一个人很骄傲很自满,这就是要受到打击的征兆,我看过很多事例,就是当事人发出了骄傲或者傲慢的念头,结果就引来了攻击他的言论,如果他能谦虚,就能获得众人的支持,一骄傲,一自满,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出现这种表现,就要受到打击了。

3.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解析:惟谦受福这四个字讲得非常好,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能谦虚,能低调,能恭敬,能敬畏,能做到这四点,就是能受福的表现。看人要观察他的德,他的举止,他的精气神,如果一个人的“神”平和端庄,很安定,表明他道德高尚,不会因周遭事物的变化而随意改变节操和信仰,敢于坚持正确的东西,意志很坚定。安静时,两眼光华熠熠,目光湛然清明,行动时,两眼安详沉稳,又敏锐犀利,这是清正的表现。北宋司马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总而言之,德是最重要的,以德立人,以德立命,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曾国藩善用人,源于善相人,曾国藩对人才任用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他对人才的分类观察,考量的标准就是品德端正,仪容端庄。

4.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解析:立命者我,真正立命的是自己,自己是可以改造命运的,不能消极被动,要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你的能量场变了,你的处境自然就变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通过改过迁善来改造自己的命运,怨天尤人的戒友我看到过不少,当他们学习了《了凡四训》就知道问题其实是出在自己身上,不应该怨天尤人,不能抱怨老天不公平,其实老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自己起了什么念,做了什么事,自然会得到相应的一个果报。明白改造命运的道理后,就要断除恶念,力行善事,坚持做下去,积小善成大善,日积月累,越积越厚,就像每天一张薄薄的面纸,坚持积累下去,就是厚厚的一叠,所以要注重积累,要坚持下去。

5.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解析:谦则受教这四个字很重要,谦虚了,才能更好地接受圣贤的教诲,如果以傲慢的心态学习圣贤教育,甚至会觉得圣贤不如自己,从而产生毁谤之心,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浅薄得很。曾国藩书房题名“求阙斋”,别人求圆满无缺,曾国藩却求“阙”。阙者缺也,就是求欠缺用以提醒自己不能盈满,因为他地位愈高愈懂得谦恭的重要,所以能够保住自身的善始善终。善事要尽量做圆满,而做人忌满,有些事也不能做过头,所谓物极必反,做人的境界是大成若“缺”,抱朴守拙,谦卑低调。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6.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解析:真正有德行、有诚心的人是可以感动天地的,这点我是深信不疑的。人一旦立定志向,就要注重谦德,这样做事就容易成功,谦虚的人很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与人方便,多帮助别人,这样就能得到拥护,这是德行的感召,自然能感动天地。造福由我,造恶也是由我,我们都有自由意志,既可以造善造福也可以造恶造罪,一条是光明大道,一条是地狱险途,全在我们自己。有觉悟的人,他深谙恶行导致恶果,所以他不去造恶,而是有意识地多行善积德,完善自己的德行,不断积累自己的福报,过正能量的人生,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表现。

最后总结:

《空》

人站着

空了

人坐着

念来了

念走了

脑空了

念是过客

空一直在那里

我不是念

我是空

即纯粹的觉知

即真我

《斩》

念头葛藤

缠绕上来了

越缠越多

越缠越密

唰!

觉察的快刀

斩下

葛藤掉落一地

脑瞬间空了

那个惊人的空

那个平淡的空

那个不可思议的空

整个宇宙

都倒进

这个空里

《笑》

人在走,车在开

耳边传来各种嘈杂声

我闭上双眼

站在那里

一动不动

我空了

不去追求任何事物

只是享受空的感觉

这个空的感觉

就是美,就是爱

就是喜悦,就是神圣

我笑了

笑得像一个纯真无邪的孩子

仿佛发现了天大的秘密

下面推荐一本书

小技巧:按Ctrl+D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回车[Enter]键返回章节目录,按←键回到上一章,按→键进入下一章。

THE END
1.命理学——八字经验口诀汇总1、八字定律:命局财多愚,才多劳,官多贱,杀多死,印多孤,枭多凶,食多愁,伤多害,刃多残,劫多败,禄多贫,马多奔波,冲多不安,合多热情,阳多坦荡,阴多深沉,墓库多克六亲,无财不实在,无官少压力,无印少福气,无伤不新奇,无杀不威风,无根难自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7/21/50730953_1140588611.shtml
2.八字基础(4)一句話,就是泥巴。可朔性強,學習力靈活,八字中加點水會更容易適應環境。土日主的八字,如果加上適當的水跟該有的木來雕琢,有很多是很有個人風味迷人的女子。 庚日主︰ 庚是劍,是剛硬的金屬。原則性很強,不能硬碰硬的一種人。一句話︰剛毅果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767713
3.女命,财星合身但为忌神,财运不佳何时好转?乙木印星庚金此造格局分析:根据年柱纳音来看此造属于丙子涧下水命,根据子平八字法来看此造属于庚金命,庚金生在未月乙木透出为正财格。火旺克庚金生土,此造火旺土旺庚金有土厚金埋之患,需乙木财星湿制土水生木制火调候暖局为用,大运不喜再走火土,不利。 事业方面:此造为中产阶层之造,庚金生在未月乙木透干为正财格,印星当令生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UPH22C05566SD3.html
4.了然法师:印光法师文钞纲宗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 http://qmys.org/wh/sj/14375.html
5.历情劫的人都有什么特征八字命带财格的人有情劫以上就是问题历情劫的人都有什么特征 八字命带财格的人有情劫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www.zgjm2008.com 下一个问题:善根深厚必出家的八字 财官难为命主所用者易出家 上一个问题:生麒麟贵子的女人八字 什么八字子女极佳 推荐八字查询 金牛年九月出 | 2024年正月初 | 童子命人进庙 | 午未是什么时 https://zgjm2008.com/guoxue/bazichaxun/29435.html
6.那些年纪很轻去出家了的人经历了什么?本文说法绝对击穿你的脑洞:出家修行表面是看透了红尘、无欲无求,实则是荷尔蒙低了,对于世俗的东西失去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6409591/answer/1995407464
7.圣严法师民国卅二年(西元1943年)夏,法师虚龄十四,一位姓戴的邻居自江北狼山游历而来,闻说狼山广教寺方丈托他在江南找沙弥,一方面出于被动,另一方面却又出于自愿地将生辰八字交予此位戴居士送上狼山请示,是年秋,便亦由戴居士带上狼山出家。 江苏省境内长江北岸,北自徐州、南迄崇明,除了连云港的云台山,仅在南通市南郊约http://m.ntfjw.com/nd.jsp?id=238&groupId=12
8.揭秘生辰八字中的劫元素而其中是否有劫元素,就是指八字中是否包含甲、乙、戊、癸这几种天干。劫元素代表着一种相互竞争的力量,也暗示着一些挑战和压力。如果你的八字中有劫元素,那么你可能会有更强烈的竞争欲望和进取心,但同时也要小心因此带来的冲突和矛盾。劫元素的影响绝不是单一的,更多的要看整个八字的综合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其中的http://hmz6.com/news/2024-07-03-153900154
9.慧根深厚的人是什么意思有慧根是好,切记不可因为有慧根,有天赋而摆烂,而不努力,认为我有慧 分享12 上古修真逍遥谷吧 随缘19760126 云师开示: 有些人的慧根特别好,首先一听就信,而且非常坚定一生不动摇,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受到干扰,让他动摇比登天还难,这就是“慧根深厚”。 有很多同学听到我们的课程非常喜悦,非常坚定,有很多感应,https://tieba.baidu.com/mo/q/hybrid/search?keyword=%E6%85%A7%E6%A0%B9%E6%B7%B1%E5%8E%9A%E7%9A%84%E4%BA%BA%E6%98%AF%E4%BB%80%E4%B9%88%E6%84%8F%E6%80%9D
10.占察善惡業報經講記有些人生下來就吃素,在我們佛門有些出家的比丘,乃至於在他母親懷孕時就不能吃暈了,吃了就吐,必須吃素。小孩生下來一直就吃素,這就叫胎裡素。但這只是個不殺業而已,十業之中只是一業。修道的時候還是不一定成就。雖然殺業不造了,但或者說瞎話,或者認為自己是吃胎裡素的,好像善業很深厚了,就隨便瞎說,說自己https://www.baus-ebs.org/sutra/fan-read/002/25.htm
11.印光大师文钞(十)佛经大全推荐印光大师文钞全集古典文学光绪七年吾兄在家,光在长安,(家去长安、四百二十里、)遂于南五台山出家。先师意光总有蓄积,云出家则可,衣服须自备,只与光一件大衫,一双鞋。不过住房吃饭,不要钱耳。(此地苦寒、烧饭种种皆亲任、)后未三月,吾兄来找,必欲令回家辞母,再来修行则可。光知其是骗,然义不容不归。一路所说,通是假话,吾母http://www.homeforexchange.cn/xshuo/goo_18889.html
12.释迦牟尼佛的脚印与阿弥陀佛经智光出家以后,心想,在朗达玛这个魔王出现之前,佛法是多么的兴盛,但现在佛法竟如此衰微,甚至就要断灭了,真是让人痛心。后来,他听说印度有一位伟大的成就者——阿底峡尊者,心想如果能把他请来,真正的佛法就会像光芒一样照耀藏地。于是,智光就发心去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http://www.u.suneasecloud.com:8103/news/show_2567071.html
13.西方确指注释又因为修仙道的人大多未悟真常,而沉溺于长寿之乐,不思进修,所以我现仙身,救他们出迷途,如唐僖宗朝一事也(前面说道菩萨“于唐僖宗朝,为清河献王长子,亦弃位出家”)。现今又为你们分明邪与正,阐扬净土法门。你们应当一意一心,坚定地修此法门,必不相误。若是心志一坚定,便不待命终往生极乐世界而见阿弥陀佛,http://www.cfolu.com/xiuxueyd/115xifangquezhi.html
14.文殊八字真言修法仪轨但在详细修持仪轨的部分,经典亦云,应有师传,即应受灌顶,才宜修持。故未受灌顶者,仅可单纯唸诵、供俸八字大威德真言,不应随意盲修仪轨、乱猜测咒音、手印及坛场佈置,以免谬误及不如法。 原则上,本法门是必须广為流传,但在修学仪轨的部分,诸佛子应遵守应有之分际,以為如法。 https://www.fojiaoyongpin.com.cn/sys-nd/98.html
15.觀世音菩似臻T品講記男的具有深厚善根,叫做善男子,女的具有深厚善恨,叫做善女人。善根是培植來的,不是天生成的。如聽經聞法,布施持戒,都是培植善根的最大方便。能學佛的都有善根,但應更多多的培植。「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這是指出觀音所要救濟的對象。無量百千萬億眾生,是形容眾生的眾多。如是眾多眾生,生存在這http://swww.grandsutras.org/html/bfnn/books/0730.htm
16.道源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上),内明,净土宗五明频道再讲鸠摩罗什的公案:过去其他的注解上,都说他是七岁大彻大悟的,但根据通理大师《新眼疏》上的考证,说他是到十二岁时大彻大悟,无论是七岁或十二岁,都还是个童子,鸠摩罗什的母亲有大善根,她生下鸠摩罗什后就出家了,因为鸠摩罗什年纪很小,没有人照顾,所以母亲出家便带着他到处参访善知识,后来证得初果,证得须陀http://wuming.xuefo.com/nr/5/51813.html
17.梦参老和尚:经典讲经《占察善恶业报经》(二)多生累劫招感的那个业是强?是大?是小?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从那道来的?拿这数字六种轮相就示给你了。饿鬼道来的,畜牲道来的,人道来的,天道来的善根深厚,或者菩萨道,或者二乘,或者大乘,都会告诉你。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http://www.sjxfw.net/show1.asp?id=507281
18.天同星入十二宫8、天同与天梁同宫或加会再遇地劫天空,对社会不满,逃避现实,恐转入宗教、神学、占卜等领域的研究,加截空及四煞,有出家为僧为道有可能。 9、天同与左右昌曲天梁加会,贵显。 10、天同星不宜六庚年生人,居酉宫则终身破败,有夭亡之虞。 天同在子午,太阴同 https://www.lishixinzhi.com/bb/344152.html
19.天梁在命宫到底好不好,紫微斗数天梁在命宫您是个善於调和内外看法,不急不徐,动静平衡的人,做事会尽量兼顾主客观意见,整合折衷,凝聚共识,并且保持弹性,伺机而动。 从命盘来看,重点宫位在「寅」,正是先天命宫,天同、天梁自坐本宫,在个性上来说,将会带有天真和清高的性质,化禄同坐本宫,意味著留意契机的态度也会增强,而陀罗、火星、铃星、地空等煞星再会http://www.jsfctech.com/ghtml/s3g50ss.html
20.承德露露集团总工程师出家的旷世传奇,潘树深授课见证当今奇僧抽血一千毫升写佛经30余部,三步一磕头三千里叩拜五台山 周易推演寿命只51岁,后多次遇黑无常鬼索命但均被地藏王菩萨搭救 出家前的经历 释仁达法师,原名侯占元(曾用名程润达),原籍河北省平泉县人,1942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68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理工大学)食品工程系。1987年以无党派知识分子http://m.jiangshi.org/520616/blog_862405.html
21.文殊菩萨八字真言咒老和尚介绍彼去飞来峰,见波利多尊者,尊者问:‘子从何来?’答:‘从缘来。’问:‘是何姓? ’答:‘是佛性。’问:‘子身尚俗,安识佛性?’答︰‘我身虽俗,因俗证真,真俗圆融,洞然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波利多尊者,异其根利,为之落发出家,授具足戒,名之为‘善戒。’自此善戒,云游四方,广度https://www.ximalaya.com/ask/t7005497
22.紫微斗数的男顺女逆指的什么紫薇斗数看男孩女孩十识与人的前世宿根相关,能体现出求测者今生的思想、能力、成就,假如能有一、二识就有善根,可以出家、在家持斋,假如全无,则切莫剃度。一掌经十种识论,凡缺宴键识者虽看生人有此识论者否,如有识者方可出家,如无识者即是出家也不能受佛,罪恶深重无善根者,佛出也难度,何况与僧乎,细细琢磨,或有所得。https://www.16757.com/ysh/ziwei/988.html
23.印光文钞全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印光法师汝出家有此好机缘,专心办道乎。不知出家有出家之事,谁能一事不理。即如光了无一事,亦几终岁长忙,无暇专心念佛。况其余者哉。祈随分随力修持,勿作分外之想,则幸甚。 复马契西居士书六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头晕神疲。再不自重,必http://fowap.goodweb.net.cn/news/news_view.asp?newsid=9410
24.慧公禅钥《禅堂夜话》第一篇 禅是生命的自在解脱 第十二讲 四食 2016-11-01 (2004年12月8日) 出家人称为比丘,比丘是印度话,译成汉语是“乞士”。乞士的意思就是乞讨之士,用白话《禅堂夜话》第一篇 禅是生命的自在解脱 第十一讲 物质生活要简朴,精神生活要高尚 2016-10-31 (2004年12月7日) 修行和生活是http://www.pudusi.com/sys-nr/?_reqArgs={%22args%22%3A{%22groupId%22%3A8%2C%22jpt%22%3A4}%2C%22type%22%3A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