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百姓宣讲工作有着非常良好的基础。早在2009年,北京市成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姓宣讲团,也是首次创新宣讲品牌。全市第一批百姓宣讲员中就有石景山区的两位优秀代表:首钢工人程国庆宣讲的《首钢高炉我的家》,把我们曾经的产业工人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国家的高尚情怀真诚地传递给大家。石景山报记者杜雷宣讲的《三张照片两番景》,真实生动的描绘出曾经高耸云端冒着白烟遮挡蓝天的大烟筒,停产搬迁以后白云映衬着晚霞,花团锦簇草青树绿那壮丽的京西生态美景!
程国庆宣讲《首钢高炉我的家)
杜雷宣讲《三张照片两番景》
如今的石景山百姓宣讲团拥有在册宣讲员500人,包含公务员、企业职工、自主创业典型代表、教师、人民警察、现役或退役军人、街道社区干部等各行各业的代表,有最普通的工作人员,也有处级干部,还有退休的老将军、局级领导。每年,区委宣传部都会根据国家发展大局和区域发展方向组建不同主题、数量不等的百姓宣讲团,2017年“红色基因”百姓宣讲团、“两大生态”百姓宣讲团、“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团和“治乱疏解见高端”百姓宣讲团;2018年“文明创建我先行”百姓宣讲团、“我与改革开放”百姓宣讲团;2019年“身边榜样”百姓宣讲团、“我和我的祖国”百姓宣讲团;2020年“先进榜样”百姓宣讲团、“携手奔小康”百姓宣讲团、“携手同心共抗疫情”百姓宣讲团;2021年“永远跟党走”百姓宣讲团、“致敬先进模范”百姓宣讲团;2022年、2023年“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团。宣讲团每年都会走进机关、学校、企业、军营等进行巡回宣讲,还会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场、区处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场、部队专场、幼儿园专场等专场宣讲,平均每年线下宣讲100场,累计宣讲1200多场,真正实现了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用轻骑兵的方式向更多人讲好中国百姓故事。
石景山区举办百姓宣讲区处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场宣讲
石景山区举办百姓宣讲部队专场宣讲
在塑造百姓宣讲“石景山品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抓手,抓选材、抓选人、抓集中培训、抓创新。
一是抓选材。“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好的宣讲稿就如同一个好剧本一样重要,百姓宣讲的真谛和灵魂是真诚的百姓故事,既不是“格式化、程序化写作公文”更不是“工作总结、汇报、或者单位概况”。石景山区的百姓宣讲材料选择,做到3个坚持,坚持广泛征集。区委宣传部在确定每年的宣讲主题后,都会结合区域特点印发当年的百姓宣讲工作实施方案,在征集稿件上要求全区参与,大众助力,所有单位都要积极参加,报送宣讲素材,区委宣传部层层传导,严格把关,通过区级宣讲比赛、小型宣讲会等方式筛选出最优秀的初稿纳入当年的稿件库。坚持严把政治关。石景山区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每年都会在选材前举办稿件撰写专项培训班,向大家传达对选材立意的要求,坚持有意义、正能量、高格局、大立意,决不能成为“个人吐槽”,也不能出现“低级幽默”。坚持“有意思”,除了“有意义还要有意思”,不能让群众有审美疲劳的感觉。避免书面化、教条化,注重口语化、群众化。石景山的稿件都注重适当增加一些符合宣讲员身份和特点的日常习惯用语、地方口音、学生的网络语言、农民的大白话、工人的俏皮话等原汁原味的通俗用语,起到拉近距离、感同身受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宣讲的效果。
二是抓选人。有了好的“剧本”,如何表达准确、讲出情感、产生共鸣的效果,石景山区高度重视宣讲员的挑选,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让亲历亲为的人自己讲自己的故事”,区级宣讲员必须政治素质硬、纪律观念强、表达能力好。我们力求宣讲员在参与宣讲工作过后,本人在思想品德和宣讲技巧方面能有个质的飞跃。宣讲员不是播音员,要力避“演讲腔”“朗诵腔”,实实在在、娓娓道来讲好自己的百姓故事,克服距离感,增强亲近感。在宣讲中要找准人物、情景、对话等重要位置,语言要掌握好轻重缓急,画面感、节奏感要分明,还要动心、动情、动容。故事要真实,吸引人、征服人,赢得台下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让大家听清楚、听明白、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在故事中感动,在感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启发。
三是抓集中培训。准备充分历来都是制胜的法宝。石景山区每年都会组织一个星期的脱产集中培训。大家聚在一起集中培训,学习音准词句的把控、抑扬顿挫的起伏、强弱重音的准确和段落衔接的节奏,通过辅导老师的施教举一反三、互相切磋,效果能事半功倍。对一些进入情境较慢的宣讲们我们还采取“结对子”的方式,让老宣讲员或已经培训成熟的宣讲员“开小灶”、“一对一”传授实战经验,让后来者居上。集中培训还能让一个团队百花齐放又各有侧重,甚至能巧妙地形成相互呼应式宣讲,形成团队优势。
石景山区“理论+百姓+文艺”宣讲轻骑兵进社区宣讲活动
石景山区“退役老兵”韩瑞芬进行宣讲
石景山区“雷锋精神代代传”百姓宣讲走进河北迁安专场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