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别的美术研究中,不能只是从中西方的美术中进行相互比较,要逐渐重视中西方美术学视域地位,对比国内外民族之间文化不同,可以是对一个民族美术历史文化研究,侧重对于比较美术学的范畴研究,不同的民族和国别之间美术研究都是相互融通的,有很强的共性存在。
一、美术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比较分析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宗教和美术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很多时候美术学来自宗教学,美术学和宗教学之间紧密联系是肯定的,人类美术和宗教之间有非常深的关系。比如中国山水诗应用而出的山水画,和西域传统宗教都有必然联系,宗教对于中国山水画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受到儒释道影响因素也非常明显,同时也体现了宗教边缘补充和整合,最经典的就是中国石窟艺术,就是非常典型的宗教艺术,分为石刻和壁画,这些都是为宗教服务的,也充分显露了宗教和艺术之间相互融合关系。
美术和宗教具有天然关系,比如巫术和宗教是一体的,巫术也是原始宗教仪式活动,这些都有宗教精神物质载体,巫术活动从外在的行为方式超自然的精神力量,促进了美术创造力,促使美术研究逐步推动美术学发展。
二、美术和哲学之间跨学科比较方法研究
哲学主要是将事物物理本质进行抽象化研究,是表现事物本质关系,和美术学研究方式不同,美术是一种形象思维模式表达,通过作者对于美的认识进行客观表达形式,有很多表现形式和手法,美术一直都是属于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研究。美术学和哲学之间区别非常明显,主要是形象性和抽象性问题,哲学描述具有一定绝对抽象性和形象性,非常不同于美术学,美术学是生动和具体的,形式上的哲学对于美术有着非常重要影响,哲学思想可以很好帮助美术创作进行更加丰富创作研究,提供一定建设性的思想主题,帮助美术学从形象思维逐步到理性思维跨越。一个美术家的思维方式直接会表现艺术作品中,同时一个非常有哲学思维的艺术家更是非常有内涵的美术家。
美术是一种形象思维艺术,美术家从事美术创作需要注入大量的理性思维,作品主体思想表达需要人的精神,社会现实问题都需要理性思维,具体到如何表现就是形象、色彩和构图等,一个美术家思维方式需要理性和感性相互结合,更需要一定哲学观点。中国美术学和哲学之间关系非常密切,绘画先布众色,再根据意向对于绘画整体把握绘图,老子道主要就是哲学最高概念,以形媚道就是中国山水画性质最早界定,中国绘画追求的是虚静、淡泊和平远美学精神,这些都是受到老庄哲学思想影响,本质上是完全一样观点,艺术家由此也成就了艺术作品,庄子也由此成就艺术的人生。
三、美术和考古民族学之间研究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科技和人文学科研究也得到非常深远发展,各个学科之间分工也更加细化,民俗和考古学之间有着非常紧密联系,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整个美术研究一直都是走向丰富多彩程度,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多样化,从考古研究可以很好对于古代美术学做系统研究,提出非常新型美术学考古理论,美术民俗是今天民俗美术学研究主要方法,主要表现是美术和民俗之间关系。
很多研究都表明考古学和美术学之间相互补充关系,一种相互印证关系,美术学要深入研究,需要考古学支持才可以,同时美术学和考古学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考古发现的新问题都可以通过美术学理论知识得到一定解决,从而很好推动考古发展。相反考古研究可以很好丰富美术学理论体系,美术学研究要借助于考古学理论方法才能进行,对于美术学研究要结合考古学进行,二者之间是相互推动和相互作用关系。
四、美术学和文学诗歌之间比较研究
美术学和文学诗歌之间一直都是相互渗透和补充的,文学史上的流派和美术史上流派是相互联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这些都是文学诗歌和美术之间艺术流派表现形式。
中国美术史关于诗歌和绘画之间也存在一定定律,苏轼以为绘画和诗歌本来就是一体不可分割的,书画同源,王维也强调中国山水画和诗歌有着必然联系,诗歌,志之所在,诗歌和绘画都是源于心,绘画是视觉的,诗歌是听觉的,绘画写的是物体外在想象,诗歌表达的是内在思想主题,诗歌和绘画相互结合,可以很好达到一定艺术手法。中国文化中对于传统艺术表现手法非常侧重,美术和诗歌相互都可以很好描述事物的美。
五、结语
综上所述,跨学科研究是中西美术学比较必然,需要中西美术跨学科研究学者共同进行,跨学科研究是以美术为中心,将相互之间联系做到非常深入研究,比较形式上关系,揭示和相互印证对比,构成了美术和别学科的多纬度思维,跨学科拓展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可以很好对于研究空间和领域进行一定分析。需要指出的是中西比较美术学研究是美术学研究重要工作,以美术为中心研究其他学科和美术学之间关系,可以直接表现美术和其他学科之间相互吸收、借鉴和联系,跨学科研究也是中西比较美术学史学科很好定位。
【参考文献】
[1]李倍雷.比较视域中跨学科的美术学方法研究[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8(05):65-68.
梁启超是最早把西方考古学理论、方法介绍到中国来的学者,非常重视遗址的搜寻和挖掘工作。因此,他在担任国学院导师的同时,还担任中国考古学会会长一职。
李济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当时也是清华国学院导师。虽然李济与梁启超年龄相差23岁,但两人却非常投缘,走得很近。个中原因,除了梁启超对李济有推荐之恩外,还缘于两人对田野考古的共同兴趣。
正是在梁启超的鼓励下,李济才开始着手进行田野考古的准备工作,并于1926年赴山西进行考古调查。当年10月,经李济协调,清华国学院与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合作到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梁启超对此颇感兴趣。给予了极大支持。他凭借自己的声望,两次给山西的阎锡山写信,请阎锡山对考古工作给予支持。因为有了阎锡山的官方支持,所以那次考古进行得非常顺利,李济在后来的回忆中曾感叹道:“梁启超教授是非常热爱田野考古的人,他主动地把我推荐给山西省模范省长阎锡山。”
1926年秋,万国考古学会会长、瑞典皇太子来中国访问,梁启超参与了接待工作,并在演讲中说:“以中国地方这样大,历史这样久,蕴藏的古物这样丰富,努力往下做去,一定能于全世界的考古学上,占极高的位置。”
为了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梁启超还把次子梁思永送到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专业学习。梁启超在写给梁思永的信中,多次提起李济的田野考古发掘丁作的进展情况,并希望梁思永回国后也能加入到李济的考古队伍中。梁启超说:“李济现在在山西乡下正采掘得兴高采烈,我已经写信给他,告诉他以你的志愿及条件,大约十日内可有回信。我想他们没有不愿意的,只要能派作实在职务,得有实习机会,盤费、食住费等等都算不了什么大问题。”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取得了巨大成功。1927年1月10日,清华国学院举行了庆祝李济、袁复礼二人在山西考古取得重要成果的茶话会,梁启超到会听取了李、袁二人的发掘报告,并观看了出土文物。事后,梁启超便给远在美国的梁思永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他(指李济)把那七十六箱成绩平平安安运到本校,陆续打开,陈列在我们新设的考古室了。他和袁复礼在研究院茶话会上作了长篇报告演说,虽以我们门外汉听了,也深感兴味。他们演说时还说。他们两个人都是半路出家的考古学者,真正专门研究考古学的人还在美国——梁先生之公子。我听了替你高兴又替你惶恐,你将来如何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总要非常努力才好……”
关键词:意识形态社会学
一、理论中的“意识形态”
定义下的意识形态在我国被广泛传承,它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而当与阶级理论联系在一起时,意识形态就带有强烈的阶级性和掩蔽性,它与现实之间形成了一种虚假关系。另外,下的意识形态在我国则更多地被人们理解为一种具有体系化特征的理论形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那部分感性意识现象则被这种高于现实的理论形式所掩盖。
二、社会学视角下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概念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与的意识形态理论比照而言,在曼海姆、福柯等人的社会学理论中,我们能够更多地看到一种对一般社会生活中的意识形态现象的关怀。
(一)曼海姆的观点在意识形态学说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从其知识社会学的立场出发,对意识形态概念作了多向度的考察。他既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一些理论主张,又不情愿做的注脚,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拓展和发挥。曼海姆是把意识形态划分在“特殊概念”和“总体概念”这两个范畴内加以考查的。前者认为,“当‘意识形态’这一术语表示我们怀疑我们的论敌所提出的观察和陈述时,这一概念的特殊含义便包含其中。”此一“特殊概念”主要是在心理层次上“揭底”,它采取一种不脱离主体现实社会境遇的分析方式,这也是总体意识形态分析所需要的。而“总体概念”则试图揭示的是思想体系与主体社会境况之间的关联,它为个体判断建构系统的理论框架。其前提是我们关心的是这一时代或这一集团的整体思维结构的特征和组成。曼海姆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次上对前人思想进行了更彻底、更具摧毁力的批判性分析,因此,这对于我们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刘庆柱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历史学部主任、学部委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中国考古学》(英文版)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考古学学科评审组专家。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古都学会名誉会长、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
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拉楚布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德国考古研究院、瑞典东方博物馆、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法国远东学院、墨西哥国立人类学研究所、秘鲁国立历史博物馆、埃及开罗大学、印度国立博物馆、巴基斯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越南考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等海外著名大学、学术机构进行学术讲演、访问研究。
曾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已出版考古学专刊、专著、论文集十余部,二百五十多篇。
专业介绍
考古学(本科)
门类:历史学
学制: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简介: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按照考古学研究的年代范围、具体对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的不同,考古学可具体划分为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及各种特殊考古学等分支。本专业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等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从事研究、教学、管理等实际工作的考古学高级专门人才。学习内容包括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考古学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和世界考古学发展概况,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接受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博物馆学、文物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汉语、史料学、地理学、第四纪环境学、古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根据阳光高考网的统计数据显示,该专业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性别比例:男47%:女53%;近几年全国就业率区间:2010(85%~90%),2011(80%~85%);该专业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科学技术史等。
打开电脑,输入“刘庆柱”进行搜索,关于刘老个人经历的介绍性文字不多,更多的是他那一长串的研究成果。9月初的一天下午,记者带着众多读者对考古专业的好奇,敲开了刘老的办公室。“请进。”随着一声底气十足的回应,刘老起身,笑容满面地招呼我们进门,桌上早就备好了茶叶、水杯。
刘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面色红润,腰板挺直,精神矍铄,言谈间思维非常敏捷。两个小时的谈话,刘老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大门,让我们体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穿越,考古,原来如此神奇!
大学招生指南:您认为考古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19世纪中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门大学科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考古学,因此考古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的很多方法论都是来自于自然科学,研究的问题却不单单局限于物品本身,而是透物见人,通过所发掘的物品,推断当时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机构、主流的思想文化,等等。
大学招生指南:我们该怎样理解考古学所研究的范围?
大学招生指南: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考古学呢?
大学招生指南:您实际接触到考古后,感觉它跟您想象的一样吗?
80年代考古的时候,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有一阵子我们租住的是农民搁放农具的房子,房子分两层,上头放粮食,下头住人,因为放粮食的房子得保持通风,到了冬天,不刮风还好,一刮风四面透风,睡觉的时候煤球炉子一封,屋里放一盆水,不一会儿就结冰了。半夜里,老鼠在头顶上噔噔噔地跑,跑着跑着,“吧唧”就有一只小老鼠掉下来。但那时候我天一亮去做发掘,晚上回来写东西,总觉得有干不完的事儿,也就不觉得苦了。所以说,人必须得有个奋斗目标,有奔头,有了奋斗目标,有了奔头,其他无关的东西也就淡化了。
大学招生指南:您对考古学如此着迷,考古学的意义具体都表现在那些方面?
刘庆柱:只要你认为关于人的有趣的问题,考古学都能给你解答,风水问题、疾病问题、算卦问题……考古学都能给你一个科学的解答。比如,古代的皇帝迷信吗?为什么外国的中心建筑是教堂,中国故宫里头核心建筑是太和殿?看似普通的建筑,它传达出的是一种政治理念,是谁服从谁。皇宫里头唯一有的庙是太庙,太庙不是供奉释迦摩尼的,是供奉皇帝的列祖列宗的,以此证明皇帝身份的合法性,是对自我的一种证明。这就说明了国家的性质是政教合一还是国家至上。清朝的皇宫跟唐朝的皇宫有什么区别吗?没有,这就是对国家核心文化的认同。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多民族共同体,同类项体现在哪儿?中华民族普适的文化价值在哪儿?等等,这些都是考古学家探究的物质文化要表明的东西。
考古学就是通过研究过去掌握对现在仍起作用的规律,或是通过研究过去,解决用现在的办法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90年代论证三峡大坝的可行性,大坝多高的蓄水水位合适?虽然考古学无法解决诸如大坝可以承载多高的水位,引起怎样的生物变化这样的问题,但通过考古学可以找出历史上这个地方的水位最高达到过哪儿。当然,仅仅凭借考古学找出历史水位高度,不表示最大承载量能到这里,还需要去找物理学家做计算,找地质学家看岩石的性质能不能承受得了。
考古学是研究人的科学,应该说是未知数很大的科学,很具有挑战性的科学,既属于人文科学范畴也属于自然科学范畴,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方法可以被考古学采纳为己所用,那些考古学要去研究解决的很古老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是很先进的问题,挑战性也就在这,光解决古老的问题就失去了趣味,古今结合才会有用。所谓:“有为才有位,有位得有为。”因此考古学得有所作为,对历史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古为今用,如果纯粹是为古而古,那是没有意义的。
大学招生指南:谈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您对当前的学科教育有什么看法?
刘庆柱:学科是人分的,所有的学科都有优点也都有局限,认识到这个,就要注意多学科结合,注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然而我们当今的时代,不像柏拉图那个时代,不像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积累的知识越来越多,因此作为个人,必须有一个切入点。爱好自然科学,可以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去展开,爱好人文科学可以从哲学、历史、文学等切入,得选一科,不能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