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狗不仅只是人类的宠物,也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狗与人类患难与共,具有忠贞不渝的意义。“牧羊犬三千里寻主”,“义犬救主”等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总的来说,中国人把狗视为吉利的动物,如果谁的家里突然来了一只狗,主人就会很高兴地收养它,因它预示财富来临,所谓“猫来穷,狗来富”。
古人常用狗作祭祀牲畜。周代专门设有“犬人”之职,就是专门掌管“犬牲”的。古人有时也编草为狗,谓之“刍狗”。衣以文绣,陈而祭之,祭祀一结束,就把它丢在大道上任车马践踏。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历来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许多分歧,但“刍狗”一词的含意还是确定的。
我国古人认为,狗除了有预兆吉凶灾异的象征作用以外,还有除灾的作用。据《礼论》载,狗属“至阳之畜”,在东方烹狗,可以使阳气勃发,从而蓄养万物。东汉的应劭在《风俗通义》中亦有解释。据明代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术家认为狗能够禳辟一切邪魅妖术。《史记》载:秦国在城池的东、南、西、北四门前披裂肢解狗以抵御灾害。用白狗血涂门以驱驱不祥,自古即有此俗。《华佗别传》记述,某地有一女子尻生大疮,痒而不痛,反复发作,多方诊治无效,华佗诊视后,取来一只稻糠色土狗系于马后,随马行五十里,扭断狗脖扣于该女疮上,俄顷,只见一条虫在皮肤下蠕动,用钩引虫出,虫长三尺许,七日后,女病愈。李时珍认为,此病例虽怪异,但确系狗血腥味引虫出体。
狗虽是人类的好伙伴,但国人对于狗并非一味赞许。“天狗”就是人们畏惧的凶神恶煞,传说它会导致妇人不育,令人既惧且恨。从前人们举办婚礼之前,总要让算命先生选择吉日良辰,然后写清婚礼详细略以及避忌事宜,其中最重要一项就是不要冲犯了“天狗”。从前许多不育的妇女都供奉“张仙”画像祈子。画上的“张仙”,是一位角巾袍服的美男子,他手执弹弓,仰头对天聚精会神地用弹弓去射杀“天狗”。“天狗”的恶行不是只有使妇女不育这一项,民间相传“月蚀”就是“天狗”吞食月亮造成的。故每逢月蚀,人们都要敲响器救月,据说敲响器的声音大作,就会吓得“天狗”把月亮吐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狗作为“奴才相”而为人所鄙视;而在精神生活中,狗作为“忠贞不二”的人格表率,则为人所肯定与效法。因此人们对“狗”也有爱与恨两种态度。对自家的“狗”是宠爱,对别家的“狗”是讨厌。因讨厌别家的“狗”,故而有了“狗骂”,如狗奴才、狗东西、狗腿子、狗骨头、狗杂种等。在封建社会里,庶民百姓对那些贪污腐败、徇私枉法、巧取豪夺之类的官吏,统统称之为“狗官”,以示愤懑和蔑视,但这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狗文化与国人的联系。
与狗有关的俗语和成语都非常丰富:“狗嘴里长不出名象牙”讥人无才能。“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之人,令人可笑。而“阿狗阿猫”形容不伦不类之辈,令人笑掉大牙,“狗尾续貂”则喻物件首尾不相称,讥人名不副实或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犬马之劳”比喻事做忠心耿耿,“犬不夜吠”形容社会治安形势好,“鸡鸣狗盗”指一些不足称道的雕虫小技,“狗咬吕洞宾”则指不识好歹之人,“挨打的狗去咬鸡”那纯粹就是拿别人出气了;“狗仗人势”、“走狗”、“狗腿子”之意不言而喻、昭然若揭,更含有贬义,鲁迅先生描写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就惟妙惟肖等勾画出那类没有民族骨气的无耻文人。
作者简介:白来勤,西安人,系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家协会秘书长,西安市文史馆研究员,灞桥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首批(2017-2019)入选人员,出版有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及社科专著多部。作品多次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及省级以上文化学术组织的奖励,多篇散文作品入选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试卷或模拟试卷和教辅资料、特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