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是新改版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篇课文,是整册书的第三篇文言文课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初一新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特制订此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让学生运用“留、补、删、换、调”的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情感与态度目标:

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教学重点:

目标1

教学难点:

目标2、3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采用提问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自然而然转入文学常识。

同学们,你有没有听过“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那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本著作的吗?(师答:《学记》)

一、感知课文(分不同形式的读,但每一次的读达到不同的目的)

采用花样繁多的朗读,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丰富文化底蕴)

1.一读课文(个人读),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录音范读,划出朗读节奏)(在掌握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上,全班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

3.三读课文,理解字词。(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朗读并结合注释和参考书籍,并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言实词归类。)

通假字:兑命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词:(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一词多义:(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学学半(教)..

4.四读课文,读懂文意。介绍“留、补、删、换、调”翻译方法,小组根据方法结合重点字词翻译原文。(两三句重点句,抽学生回答,检验学生是否掌握。)

四、研读品析(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这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理解大意后,归纳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

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安排

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老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散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答应了。人带着蜗牛散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人觉得不耐烦了,

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散步。”上帝回答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人接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人发现:其实不是我在牵着蜗牛散步,而是蜗牛带着我散步。

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人带着蜗牛,还是蜗牛带着人呢?其实,学习有时是相互的,你在教会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很多。这就是教和学的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示例: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之间还需要再次停顿,请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刚刚开始教文言文朗读要教会学生拉长语调,将停顿的地方表现出来。

(三)解读文本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解释重点实词虚词

旨:甘美善:好处虽:即使

翻译句子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参考句子:虽有异香,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也。作者采用同一句式从嘉肴到至道,是一种类比的方式,我们刚才的仿写就是将类比拓展开来,这么做可以将道理形象化,人们对至道难以理解,但对嘉肴这类常见事物非常熟悉,将深奥的道理赋予简单的生活现象当中。

【设计意图】仿写句子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白地了解类比的妙处,直接讲解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如果学会了仿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结合学案理解词句故曰:“教学相长也。”

解释重点实词

困:不通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知道了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学习让我们发现自己不足,这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反”,“自反”指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之后呢?对,坚持学习;当“教”遇到理解不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强”,“自强”的意思是自我勉励,勉励之后又该怎么办呢?对,还是回到学习中去。所以对于“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可以整理为:学习让我们懂得更多,学后我们就可以教;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要返回来再次学习;教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收获很多,这实际上也是学的过程;当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勉励自己,重新回到学习中来。

(3)说说自己身边“教”和“学”的故事。

事例二、老师平常为了教好大家,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读懂要教的内容,老师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这些资料中吸取营养,所以当我教遇到困惑的时候,我还是回到学习中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完成教的任务。

反:反省强:勉励长:促进(2)请大家完成下面的填空,用箭头表示“教”与“学”的促进方向。

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结合预学案明确第一个学的读音(xiào)、含义(教),明确“其乎?”的意(2)翻译句子:《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句话中“学”(xiào)与“学(xu)”其实就是一个字?为什

——。比较这两个字的不同。思(大概吧?“么会这样呢?请看下面两个字明确:这是《说文解字》中“教”与“学”的写法。前面这个是“教”,后面这个是“学”,不难发现这两个字的写法非常相似。其中表示算筹,指的是孩童,表示手持鞭子、棍杖。学字多了几个形状:表示房屋。其实教与学在古文中属于异体字,即音义完全相同,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也就是说,教与学原本在古文中意思是一样的。大家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学习,所以教是学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教与学的理解,通过构字来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古文知识。像爪一样,表示的是手,突出“手把手”教的含义,即庐,(四)指导背诵本文主要讲述“教”与“学”的关系,从什么地方开始引入的呢?(嘉肴)对于嘉肴美味,我们首先要吃,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请背诵第一句。

(五)拓展延伸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知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好多的教训。”根据《虽有嘉肴》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可以自由讨论)

【设计意图】引入陶行知先生的话是希望将古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陶先生的话是对“教学相长”的一个有力佐证。

我们要静下心来,不断学习,不断反省。

八、作业布置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背诵其中自己认为感悟最深的五句。

九、板书设计

附录:《虽有嘉肴》学案

一、学习目标

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4.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重视因材施教。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情感目标:

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1、积累得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通过思考讨论理解教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注解一,了解《礼记》和《学记》的关系及内容。

三、整体感知,疏通字词,了解文意

1、一读正字音(点名读、正音、再读)

2、二读明节奏,读出韵味(上黑板划节奏、明节奏、齐读)

3、三读理解字词,并疏通全文(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根据注解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不能解释的字词句子做上记号,然后个别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THE END
1.学怎么读学字组词拼音笔顺读音笔画繁体字汉字 学 繁体 拼音 xué 怎么读 部首 子(子字旁) 笔画 8画 结构 上下结构 字级1 造字法形声字 反义教 笔顺丶丶丿丶亅一学的意思和解释 「学」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学读音:[xué]怎么读: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https://zidian.gei6.com/5B66__zi.html?f=zikx1682535009
2.学是什么意思学的解释学怎么读学的解释 学怎么读 「学」怎么读拼音 汉字学 拼音 xué 怎么读 部首子(上下结构) 笔画数8 五行水 学的意思解释 「学」 拼音:[xué] 怎么读: 1. 学习。【组词】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 2. 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 3. 学问。【组词】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 4.https://zidian.bi0.cn/5B66__xinhua.html
3.一半讀書——讀通札記(2544)讀中華點校本《資治通鑒》之《卷233》,感:1、一半讀書。通覽古今,俯瞰內外,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竊以為是。人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竊語:一半是讀書,一半是其他!君不見宋之官員,前為官衙,後為書齋,宦學天下,四海為家;君不見建國後,主席菊香書屋辦公,中南海游泳,出巡四方,書箱一半,工作一半,終身讀書https://www.jianshu.com/p/6db4ff11c3ab
4.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读解】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8bgb3ic.html
5."《兑命》曰:学学半。"拼音和出处及意思小提示:"《兑命》曰:学学半。"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https://www.gushiciqu.com/ju/zi17c90bb1.html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是:《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中的《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大家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3vaYz4kfK.html
7.(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2)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中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初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65f49b950b3cf62b2d1f2eaec5b494e.html
8.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①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学学:即“教学”。 【翻译】 就算美味佳肴再可口,不品尝它的美味是不会知道的;就算有高深的道理,不去领https://liji.5000yan.com/xueji/165.html
9.《兑命》曰:“学学半。”大意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说明《兑命》曰:“学学半。”大意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说明( )。 A. 教学相长 B.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C.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D. 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题目标签:说明学习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1a2244d62947fbb6ff1b78534af478.html?fm=bd13e11980a1376c20b65094f335013918
10.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37125
1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赛闻”。盖须切碰相起①https://zujuan.xkw.com/1q19189532.html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试题涉及知识点试题举一反三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10345898.shtml
13.虽有佳肴(含答案析)《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05/8061035024005075.shtm
14.学学半中的学是什么意思学学半中解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学学半,里面的*个“学”念xiao,第四声,动词,第二个“学”是名词。*个指教人,第二个指学https://m.liqucn.com/article/38959.w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