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依据研修所学,选取典型内容,提交一份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能够准确翻译并诵读全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色。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本文,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脉络梳理,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品味类比说理的表达效果,了解先贤圣哲睿智的哲思和情怀。

三、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感知文言的能力,但仍缺乏细致阅读的能力,学习生活感悟有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我遵循“让学习真实发生”的教学理念,在四个板块的教学中引领学生真正动起来,消化知识,内化方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餐桌上有满桌的美味佳肴,你能忍住不吃吗?你手上有梦寐以求的好书,你能忍住不看吗?我想同学们的回答都是NO,那么,沉稳的古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学习《虽有嘉肴》,看看古人的想法。(板书:虽有嘉肴)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导入,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文言文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介绍背景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

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的人数大量增加。这种社会与文化状况对庄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课文链接

三、诵读训练

1.请1-2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订正。

濠梁(háo)鲦鱼(tiáo)

3.借助注释、工具书,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词语。

①虽:即使。

②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③旨:甘美。

④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

⑤是故:所以。

⑥困:不通,理解不了。

⑦自反:反省自己。

⑧自强(qiǎng):自我勉励。强:勉励。

⑨教(jiāo)学相长(zhǎng):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4.通假字:

(1)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2)学(通"敩"(xiao)"),教导

5.重要句子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6.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三、学生略读全文,初步感知内容

1.了解课文大意,梳理脉络情节。

明确: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知道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己努力向上。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

二、学生略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教和学的关系。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明确:首先用“嘉肴”“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和学两方面的关系来加以论证,得出“教学相长”为个结论,最后从《兑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印证“教学相长”论点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3.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明确: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的同时,积极和老师交流,和老师共同进步。

5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三、全班自由朗读全文,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开头一句“虽有嘉肴”能不能删掉?

明确:不能,因为开头一句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分析:因为开头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引出了“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它属于“类比论证”,七年级下册《陋室铭》中的“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就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句话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句话作为论据,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合理性,增加了说服力,所以不能删。

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四、拓展延伸

1、学了本文,你收获了怎样的启示?结合学习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明确: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

明确: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文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作者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然后在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行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六、巩固抢答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6)长:促进。(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六、课文总结

一段流传千年的简单的字句,却传达出了深刻的道理,文中关于学习的理念其实正吻合当下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理念。让我们在教与学中不断地修炼自我,从中汲取养料。建议大家读读《学记》,体会其中蕴含的经典教育思想。

THE END
1.学怎么读学字组词拼音笔顺读音笔画繁体字汉字 学 繁体 拼音 xué 怎么读 部首 子(子字旁) 笔画 8画 结构 上下结构 字级1 造字法形声字 反义教 笔顺丶丶丿丶亅一学的意思和解释 「学」是什么意思《汉语字典版》 学读音:[xué]怎么读: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组词】:学生。学徒。学习。学业。学友。学者。学阀。https://zidian.gei6.com/5B66__zi.html?f=zikx1682535009
2.学是什么意思学的解释学怎么读学的解释 学怎么读 「学」怎么读拼音 汉字学 拼音 xué 怎么读 部首子(上下结构) 笔画数8 五行水 学的意思解释 「学」 拼音:[xué] 怎么读: 1. 学习。【组词】学技术。勤工俭学。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 2. 模仿:他学杜鹃叫,学得很像。 3. 学问。【组词】治学。才疏学浅。博学多能。 4.https://zidian.bi0.cn/5B66__xinhua.html
3.一半讀書——讀通札記(2544)讀中華點校本《資治通鑒》之《卷233》,感:1、一半讀書。通覽古今,俯瞰內外,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竊以為是。人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竊語:一半是讀書,一半是其他!君不見宋之官員,前為官衙,後為書齋,宦學天下,四海為家;君不見建國後,主席菊香書屋辦公,中南海游泳,出巡四方,書箱一半,工作一半,終身讀書https://www.jianshu.com/p/6db4ff11c3ab
4.虽有嘉肴翻译及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 【读解】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8bgb3ic.html
5."《兑命》曰:学学半。"拼音和出处及意思小提示:"《兑命》曰:学学半。"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https://www.gushiciqu.com/ju/zi17c90bb1.html
6.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的意思是:《兑命》说:教别人也是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出自西汉·戴圣的《礼记·学记》中的《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大家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https://edu.iask.sina.com.cn/bdjx/6h3vaYz4kfK.html
7.(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2)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中考真题试卷汇总 2022年初中期中试卷汇总 202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765f49b950b3cf62b2d1f2eaec5b494e.html
8.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①半。”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学学:即“教学”。 【翻译】 就算美味佳肴再可口,不品尝它的美味是不会知道的;就算有高深的道理,不去领https://liji.5000yan.com/xueji/165.html
9.《兑命》曰:“学学半。”大意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说明《兑命》曰:“学学半。”大意是指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说明( )。 A. 教学相长 B.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C. 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D. 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题目标签:说明学习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01a2244d62947fbb6ff1b78534af478.html?fm=bd13e11980a1376c20b65094f335013918
10.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礼记》一则)[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2137125
1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赛闻”。盖须切碰相起①https://zujuan.xkw.com/1q19189532.html
1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试题涉及知识点试题举一反三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10345898.shtml
13.虽有佳肴(含答案析)《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605/8061035024005075.shtm
14.学学半中的学是什么意思学学半中解释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 学记》) 学学半,里面的*个“学”念xiao,第四声,动词,第二个“学”是名词。*个指教人,第二个指学https://m.liqucn.com/article/38959.w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