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下第6课蒲柳人家

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人配衣裳马配鞍,何满子穿上这条花红兜肚,一定会在小伙伴们中间出人头地。可是,何满子一天也不穿。

满子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头顶着毒热的阳光,身上再裹起兜肚,一不风凉,二又窝汗,穿不了一天,就得起大半身痱子。再有,全村跟他一般大的小姑娘,谁的兜肚也没有这么花儿草儿的鲜艳,他穿在身上,男不男,女不女,小姑娘们要用手指刮破脸蛋儿,臊得他得找个田鼠窝钻进去;小小子儿们也要敲起锣鼓似的叫他小丫头儿,管叫他一辈子抬不起头。

何满子不穿花红兜肚,奶奶气得咬牙切齿地骂他,手握着擀面杖要梆他,还威吓要三天不给他饭吃。原来,这条兜肚大有讲究。何满子是个娇哥儿,奶奶老是怕阎王爷打发白无常把他勾走;听说阎王爷非常重男轻女,何满子穿上花红兜肚,男扮女妆,阎王爷老眼昏花的看不真切,也就起不了勾魂索命的恶念。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一丈青大娘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种地、撑船、打鱼都是行家。她还会扎针、拔罐子、接生、接骨、看红伤。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全村三十岁以下的人,都是她那一双粗大的手给接来了人间。

不过,别看一丈青大娘能镇八方,她可管不了何满子。何家世代单传,辈辈一棵苗,何满子的爷爷就是老生儿,他父亲也是在一丈青大娘将近四十岁时才落生的;偏是何满子不同凡响,是他母亲头一胎生下来的贵子。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洗三那天,亲手杀了一只羊和三只鸡,摆了个小宴;满月那天,更杀了一口猪和六只鸭,大宴乡亲。她又跑遍沿河几个村落,挨门挨户乞讨零碎布头儿,给何满子缝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百日那天,给何满子穿上,抱出来见客,博得一片彩声。到一周岁生日,还打造了一个分量不小的包铜镀金长命锁,金光闪闪,差一点把何满子勒断了气。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一来,一丈青大娘可就跟儿媳妇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整日在河滩野跑。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老人家提心吊胆,就像丢了魂儿,出来进去团团转,扯着一条亮堂嗓门儿,村前村后,河滩野地,喊哑了嗓子。何满子却隐匿在柳棵子地里,深藏到芦苇丛中,潜伏在青纱帐内的豆棵下,跟奶奶捉迷藏,暗暗发笑。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何满子一动不动,眼皮眨也不眨,奶奶只得把顶门杠子一扔,叫了声:“小祖宗儿!”回到屋里给孙子做好吃的去了。不是煮鸡蛋,就是烙白面饼。

这一天,何满子的爷爷回来了。一丈青大娘跟老头子叨唠这个,嘟哝那个,老头子阴沉着脸,哼哼哈哈,一脑门子官司;一丈青大娘气不打一处来,跟老头子叫起了苦,顺口就给何满子告了状。爷爷是个风火性儿,一怒之下,就把何满子拴在了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跑不了更飞不了。而且,在他面前扔下一个纸盒,盒子里有一百个方块字码,还有一块石板和一支石笔,勒令他在这一个歇晌的工夫,把这一百个字写下来。

这倒难不住何满子。可是,他有生以来头一回失去自由,心里委屈而又憋闷,两眼直呆呆,双手懒洋洋,一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自家祖宗八辈儿,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都是睁眼瞎。自个儿跳鞑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不过挣下三间泥棚茅舍,八亩河滩洼地;虽然被人尊称大学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儿子天生文质,也只念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到书铺学徒。看来,何家要出个真正大学问,只有指望孙子何满子了。可是,掂量一下自己这点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鼓着肚子充胖;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上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何满子也真是聪慧灵秀,脑瓜儿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何大学问在孙子面前假充圣人,把他的那些唱本传授给孙子;何满子就像春蚕贪吃桑叶,一册唱本不够他几天念的。何大学问惊喜过望,就想求个名师指点。正巧他在赶马路上,在一座骡马大店里,遇见一位前清的老秀才,在这座骡马大店里当账房先生,写一手魏碑好字;店里生意冷清,掌柜的打算辞退这个穷儒。何大学问脑瓜子一热,就礼聘这位老秀才到他家教专馆,讲定教一个字给一个铜板。

老秀才来到何家,就在葡萄架下开讲。他高高在上,坐一张太师椅,手拿一杆斑竹白铜锅的长杆烟袋;何满子低首俯身,坐个蒲团儿,面前一张小饭桌,就像被老秀才踩在脚下。老秀才整天板着一张阴沉沉的长脸,何满子抬头一看,只觉得头上压着一朵乌云,叫人喘不过气。老秀才又酸气冲天,开口诗云子曰,闭口之乎者也,何满子只觉得枯燥乏味,更加闷闷不乐。他本是个整天跑野马的孩子,从早到晚关在家里,难受得屁股下如坐针毡,身上像芒刺在背。念着书,一听见篱笆外柳树梢上莺啼燕啭,就想嘬着嘴唇学鸟叫,念书跑了调儿;一听见门外过往行船的纤歌声,心里就七上八下,想跑出去看一看,念书走了神儿。老秀才的眼睛尖得像锥子,一见他的身子动了动,就伸出斑竹白铜锅的长杆烟袋,敲他的光葫芦头;每敲一下,就肿起一个枣子大的青包,何满子恨透了老秀才。一丈青大娘见孙子天天挨打,心疼得就像一块一块剜肉;只有何大学问认定不打不成材,非但不怪罪老秀才学规森严,而且还从旁给老秀才呐喊助威。何大学问每天招待老秀才三顿净米净面,外加一壶酒;这个局面,穷门小户怎能支撑得住不到一个月,何大学问就闹了饥荒,拉下了斗大的亏空,只得又去赶马。

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天不亮,头顶着星星,脚膛着露水,从家里溜出去,逃开了学。一丈青大娘早就腻歪了老秀才,先断了每天一壶酒,又撤了一天三顿净米净面。老秀才混不下去了,留下了几百个方块字码,索取了几百个铜板,愤愤而去。

这时,西隔壁那个在通州潞河中学念书的周檎,放暑假回来,何满子整天跟这位洋学生形影不离。何大学问赶马回来,一见老秀才走了,很觉得过意不去,埋怨一丈青大娘头发长,见识短;但是,一见何满子跟着周檎学会了一大堆字儿,还不花一文钱,又不禁转怒为喜了。

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他满脸胡茬,就像根根松针,最喜欢磨蹭孙子的脸蛋儿,逗得孙子吱儿喳乱叫,笑成一团儿,打成一团儿。而且,每趟回来,都要给孙子带回一捎马子吃食。

但是,这一趟回来,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何满子吱吱喳喳欢迎爷爷,爷爷一点也不欢喜,没有抱他,也没有亲他,捎马子空空荡荡只有两层皮。

何满子对爷爷心怀不满,拿白眼珠儿翻瞪爷爷,闷坐在窗根下,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后来,他听见奶奶跟爷爷吵了起来:

“你一进家就丧门神似的,没一点喜色,要是你嫌弃我们娘儿俩,就留在口外别回来,死外丧也没人去给你收尸!”

“妈的,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这一回吵架,爷爷却不肯向奶奶低头服软儿,忍气吞声,“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先在东三省立了个小宣统的满洲国,又在口外立了个德王的蒙疆政府,往后没有殷汝耕的公文护照,不许出口一步。这一趟,蒙疆军把我跟掌柜的扣住,硬说我们是共产党,不过是为了没收那几百匹马。掌柜的在牢房里上吊了,他们看我是个榨不出油水的穷光蛋,白吃他们的狱粮不上算,才把我放了。”

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他正想进屋把爷爷哄得开了心,谁想爷爷竟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身上,不但将他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而且还硬逼他在石板上写一百个字。何满子一看见老秀才留下的这些手迹,就想起老秀才那一张阴沉沉的长脸和斑竹白铜锅的长杆烟袋,心里烦透了。

爷爷喝了一壶酒,四脚八*躺在北房东屋土炕上,打着呼噜睡大觉,天塌了也惊不醒他;奶奶哭丧着脸,坐在外屋锅台上,拨动着一支牛拐骨捻麻绳,依然怒气不息。

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搭救何满子;但是,何满子望眼欲穿,这颗救命星却迟迟不从东边闪现出来。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烟囱(cōng)蓬蒿(hāo)到了儿(liǎo)

B.勒令(lè)隐匿(nì)坍塌(tān)

C.戏谑(xuè)害臊(sào)荣膺(yīng)

D.剜肉(wǎn)礼聘(pìn)驿道(yì)

2.用短线把相对应的项连接起来。

出人头地

途中休息临时休息

打尖

用命令方式人做某事

熏陶

超出一般人

勒令

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等逐渐产生的影响

3.选词填空

①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__,他们只当耳旁风。(斥责

辱骂

断喝)

②一阵风__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奔下

冲下

跑出)

③何满子的爷爷,__已不可考。(姓名

名讳

大号)

二、巩固题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干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自家祖宗八辈儿,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都是睁眼瞎。自个儿跳跶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不过挣下三间泥棚茅舍,八亩河滩洼地;虽然被人尊称大学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儿子天生文质,也只念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到书铺学徒。看来,何家要出个真正大学问,只有指望孙子何满子了。可是,掂量一下自己这点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鼓着肚子充胖;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上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4.选文选自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1段中的第1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这里的“真”应如何理解

8.请概括选段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题

9.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体会分析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句的妙处。

(1)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2)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篷,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11.找出选文中与“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相对应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12.你还在哪部作品中读到与主人公类似的人物形象,试分析她们性格的共同之处。

四、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别让委屈再版陈之藩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儿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该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来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际,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注:【国文】旧时指中小学的语文课。【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用来表示凭空捏造。

13.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5.第二件事中,“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业(论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17.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

18.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们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延伸拓展]

一、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①我是在贫穷和耻辱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位蹬三轮车的,他每天蹬车送我上学。这令我的同学羡慕不已,他们说你爸妈真疼你,天天雇车送你上学。同学的话提醒了我,如果他们知道送我上学的不是家里雇的,而是我的父亲,他们又该如何议论呢我一下子被一种耻辱感击垮了。从此,我再也不让父亲送到校门口,在离校门口很远的地方就偷偷下了车。

②我的母亲四处打工,为我攒钱,她竖信,我能考上大学。从我上学开始,每次学校公布成绩的日子就成了我们约定的节日。那天我们会吃上一顿红烧肉,以示庆祝。在我的印象里,红烧肉是最好吃的东西。没想到大学里的一次红烧肉,却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耻辱记忆。

③到上大学的时候,母亲被巨大的学费数额吓了,她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也仅够我一个学期的费用。我只好向学校提出了特困助学申请。

④上学没几天,全班都知道了是特困,因为我被安排住在便宜而破旧的老楼里。与众不同的我成他们着重注意的人。他们用好奇和怜悯的眼光看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上学一年多,前后右的惊异的目光,让我如万骨穿心。我经常找一个角落,狼吞虎咽地噎进去一个没有菜的馒头。我用读书来消解难熬的孤独。书是不挑人的,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打开它的人们。但有一个奢侈的行为我却一直不肯放弃,就是每月一次和中学几个好朋友的网上聊天,它给了我孤独的生活极大的安慰。有一次我在网吧遇上了一个同班同学,他当时惊诧极了。再有就是我在大学里过第一个生日时,我奢侈地买了一份红烧肉……

⑤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于。那是一次团活动,大家讨论帮助特困学生的事。有同学当时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特困生应该得到我们的帮助,可我们班有的特困生还上网吧,吃红烧肉……我无地自容。我这才发现,贫穷不在于它本身,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精神折磨。我无法忍受这种种打入另类的感觉。

⑦第二天是写作课,老师的作业是感受你生活中的爱。许多同学充满激情地念起了自己的作文,他们感激父母为他们带来的幸福,为他们创造的条件……老师不做一声,直到最后,才失望地问:“还有没有同学要说”我举起了手,讲了父亲的后背,冬天落在上面的雪和夏天流着的汗,我讲了母亲为我攒钱的情景。我讲了小时候吃苹果,父母把苹果细细地削掉了皮,一口一口地喂我吃,而削下的苹果皮,他们却谦让着,谁也不吃,最后,母亲又用它给我煮了苹果水。我说我很庆幸,贫穷只让我们生活更艰难些,但它却不能剥夺我们爱的权利,我感谢父母的爱。我为小时候对父亲的伤害而忏悔……

⑧教室里响起一片抽泣的声音。

⑨下课时老师对我说,我非常感谢你,你比我更清楚地告诉了大家,什么是爱的真谛和尊严的意义。

⑩从速时起,我走出了耻辱,我用一种正常而不是自卑的心态与同学们相处了。我不再为只有一个馒头的午饭而难为情了,我能坦然地穿着陈旧的衣服走在青春靓丽时尚流行的校园里.在那一个假期到来的时候,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1.阅读全文,回答“人生的另一种财富”是什么

3.阅读第④段,请简要回答“我”为什么要上网吧聊天

4.请写出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句话,并谈谈理由。

二、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多吃了几斤盐

刘绍棠

建国4O年的酸、甜、苦、辣,在我的作品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痕迹。因此,我对蛀蚀党和国家肌体的各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慷慨陈辞。但是,我也不愿看到社会发生动乱。我的大好青春,在种种动荡中虚耗一空,损失不可挽回,缺憾难以弥补。现在我五十有三,重病之后虽然“活”着,却已算不得‘很在”。余年无多,尚有可为;不想挥时如土,“乱扔”岁月。

我不敢教训别人,但是教训我的儿女毫不嘴怯,虽然他们中间有洋牌博士和国产硕士,我开口头一句十有八九是:“你们懂什么”

是的,他们不但没有吃过我那么多盐,也没有受过我那么多罪,更没有见过我曾亲历目睹的那么多真、善、美和假、恶。丑。对于脱离实际空谈,我的乡亲们一言以蔽之:“没有一句过日子的话。”我常拿村夫野老的这句大实话告诫我的儿女,说话办事一定要脚踏实地。

我的女儿、女婿带着他们的孩子到美国的大学工作和念学位,临走问我有何吩咐。我只说了三句话:“把书念好,不参加那边非学术性活动,到时候回国。”他们在美国住上了花园楼房,买上了自备汽车,吃穿都很丰富,但是在来信中却说他们只不过是人家的廉价智力劳工,不具有在国内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我给他们回信,说“梁园虽好,终非久留之地,此之谓也。”

大洋彼岸,数万里外,儿大不由爷;我这个寸步难行的老子,更无法遥控。然而,他们每次来信,满篇都是想念父母和祖国的话,表示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一天也不耽搁,马上启程回国,只是我对那八岁的小外孙女,在美国的幼儿园里住得有点乐不思蜀。

6.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豁达情操的反映,清简答以“多吃厂几斤盐”为题的幽默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如果不是熬到1979年的出头之日。

A.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出头之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到死不过在北运河边修地球。

到死不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物年中有22年“不务正业”。

不务正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他们只不过是人家的廉价智力劳工。

A.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廉价智力劳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文中祖孙三代人爱国主义感情分析有误的是()

A.作者的这种感情是通过自己亲身的感受来体现的。

B.作者的这种感情是通过对儿女的要求与期待体现的。

C.孙儿的这种感情是体现在幼扶老,孝敬长辈上。

D.儿女的这种感情体现在对社会价值和地位的追求上。

A.其中引用乡亲们“没有一句过日子的话”表明了现在一些人不懂得生活,不会过日子。

C.作者以亲身经历说明了安定团结的重要,告诫人们一定要脚踏实地,切忌空谈。

D.“把书念好……到时候回国”这段话,看似平淡无奇,实是语浅而意深,言近而旨远。

三、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①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②“再见!”

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④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⑤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⑥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⑦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⑨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⑩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

(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目是倒叙法的运用,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答:欢然:

循规蹈矩:

答:

16.“我”尽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其中第⑨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

17.“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

18.作者将母子关系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答:。

一、

1.D

2.略

3.断喝

二、

4.蒲柳人家

5.承上启下

6.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7.他有真正的行动: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

8.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三、

9.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

10.(1)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

(2)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11.从“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到“纷纷落水”。

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纤夫毫无招架之力

12.如《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孙二良、顾大嫂。共同点:泼辣能干厉害,有正义感。

四、

13.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问题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二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

14.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答: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可答:怀疑学生)

15.某种现象再次发生

16.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

17.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答: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或答:从法律的高度。)

18.无固定答案,谈感受要真切。

1.贫穷和耻辱是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2.“噎’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吃没莱的馒头,怕同学看见,饿了“狼吞虎咽”却又难以咽下时的难受样子。

3.因为网上聊天给了“我”孤独的生活极大的安慰。

理由: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没有理由选择放弃,无视和放弃生命是一种罪过:父母和家庭的贫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它不是自己的罪过,假如自己选择放弃生存,那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即是一种罪过,再说父母和家庭是不能选择的,但生活是可以改变的,选择了放弃就等于放弃了改变的机会。

6.带有浓郁的自嘲,暗示了作者阅历的丰富。

7.口语。

8.①A透露出作者忍辱负重的痛苦B写出了作者渴望光明的情感

②以此假想,控诉了极左路线对人才的扼杀。

③指因受迫害使事业荒废,是一种解嘲式的幽默。

9.深恶痛绝、一言以蔽之、挥金如土、无形的、无法乱扔。

10.三国时刘禅指乐而忘返。

11.D

12.A

13.C

14.欢然:生动表现出孩子第一次独自上学时的新奇、喜悦心情;循规蹈矩:体现出孩子听话及略显胆怯的心理。

15.学校;寄寓了一个母亲对学校对社会的殷切希望。

16.对获取什么样知识的忧虑。

17.精华(智慧)

18.两种说法均可。同意的理由:孩子最终是要独立生活的,母亲不可能陪伴终身,因而将“母子关系”看做“借来的琴弦”是有道理的,它能够让孩子更早地学会生活。不同意的理由:不应简单地将“母子关系”看成是“借来的琴弦”,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不能将孩子一推了之,母亲应该不包办,但应随时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

THE END
1.巭:巭怎么读,巭字什么意思?读音:“巭”字的正确读音为gū。 字形:“巭”字是一个标准的中文字符,统一码为U+5DED(注:有说法称统一码为U+5DED可能存在笔误,实际应为U+5DF7的相近字符,但在此以“巭”字为准进行讨论),其字形结构独特。 结构:“巭”字为上下结构,部首为“工”,笔画数为9画。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3/18/503199_1141907238.shtml
2.来样加工解释来样加工意思来样加工拼音来样加工造句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 细致,精巧: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工尺(chǐ)〕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起名 八字财运 2025运势 测终身运 http://zuci.q821.com/%E6%9D%A5%E6%A0%B7%E5%8A%A0%E5%B7%A5_zuci/
3.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作业(zuòzòu)尺子(cǐchǐ)学校(xiàoxào圈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作业(zuò zòu) zuò 尺子(cǐ chǐ) chǐ 学校(xiào?xào) xiào 书包(sū shū) shū 铅笔(bǐ pǐ) bǐ 课文(kè gè) kè【考点】汉字读音. 【答案】zuò;chǐ;xiào;shū;bǐ;kè 【解答】 【点评】https://www.jyeoo.com/shiti/105ccec0-315e-15e8-5516-921992540f47
4.查字典,别再读错了飞天小堇瓜 在得物App发布了一条热门动态!快来围观,就等你啦!https://m.dewu.com/note/trend/details?id=254785839
5.功夫茶与工夫茶:传统中国茶文化的两个面向无论是功夫还是工夫,茶文化都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喝茶,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品味生活,并与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时光。功夫茶和工夫茶作为传统中国茶文化的两个面向,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饮食文化。 总之,功夫茶和工夫茶代表了传统中国茶文化中不同的面向。无论是追求冲泡技巧和仪式感的功夫还是注重https://www.coffee.cn/tea/post/123560.html
6.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作文500字(精选28篇)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说的没错。“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大量的实验,反复验证,最终得出结论,取得成功。凡事只要下功夫去做,没有什么是不能够奇想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作文500字 篇5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人生哲理。 https://m.unjs.com/zuowenku/124039.html
7.阳明心学心学“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6、无私心就是道 https://xueqiu.com/1737289449/177903238
8.加拉太书第四章Galatians44:11我为你们害怕,惟恐我在你们身上是枉费了工夫。 4:12弟兄们,我劝你们要象我一样, 因为我也象你们一样。你们一点没有亏负我。 4:13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 4:14你们为我身体的缘故受试炼,没有轻看我,也没有厌弃我。 http://www.bcbsr.com/books/gal4_gb.html
9.雷法2要有内丹工夫的基础至少要通任督才可修 3德很重要 雷部诸咒简介: 道教科仪行法之中,雷神天将不可或缺,在当代的道教科仪中还保留着大量关于祭祀雷神、召役雷将的内容,小到净坛荡秽,护送表文,大到发牒申奏,翻解冤结,祈晴祷雨,禳灾除蝗,道教各派皆有运用和各自的修炼方法,学法之初,一直迷惑不解---凡肉http://www.tianxingyuan.net/detail.aspx?wid=34&aid=1371&openid=loseopenid
10.口字加一个波字念什么爱问知识人详细释义:啵啵,助词:用在句末,见于早期的白话文,与“吧”大致相同。口字加一个波字念什么 口字https://iask.sina.com.cn/b/new2G4ncBilhBR.html
11.学院院长李月明:在“深化”二字上下工夫本网讯(文/计颖 李韵涵)采访的前一天,材料学院院长李月明刚召集七个专业的教研室主任和实验教师开了一下午的会,讨论刚刚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陶瓷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https://www.jci.edu.cn/info/1056/4152.htm
12.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书评曾国藩领导力十二个字要诀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重”,厚重、稳重。“耐”,耐烦、耐心。“浑”,浑含、浑厚。“明”,明白、清醒。“辣”,泼辣、果断。“慎”,谨慎、自制。“勤”,勤奋、勤恳。“实”,扎实、朴实。“暇”,空闲、从容。“裕”,宽裕、坦荡。“恕”,恕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894859/
13.花功夫(花功夫和花工夫哪个对)https://www.55xw.net/show-217437.html花功夫(花功夫和花工夫哪个对)为你介绍以下是关于花功夫(花功夫和花工夫哪个对)的介绍以下是关于花功夫(花功夫和花工夫哪个对)的介绍1、花功夫“花功夫”,指的是花费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精力和耐心来学习和练习某项技能https://www.55xw.net/show-217437.html
14.调研要念实“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评论原标题:调研要念实“深、实、细、准、效”五字诀 7月4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习近平的调研故事》的署名文章,文章中引用的习近平总书记“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细悟。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和https://www.workercn.cn/c/2023-07-12/7906980.shtml
1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怎么读及拼音,近反义词词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包含汉字:读、书 、破 、万 、卷 、下 、笔 、如 、有 、神 首字母:D 首字拼音:du词语解释: 将万卷书读破了,下笔写文章就如有神助。比喻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词语分字解释: 读(dú dòu) 读(讀) dú(ㄉㄨˊ) (一)、依照文字念:读数。读经。读书。宣https://mcd.gongjuhou.com/ciyu/ad172ee4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