湃书单|澎湃新闻编辑们在读的18本书:时代的喧嚣翻书党澎湃新闻

春节假期结束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思想新闻中心的编辑们假期里看了哪些书呢?

《重写秦汉史:出土文献的视野》

陈侃理/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推荐人:黄晓峰

推荐语:

为什么是“重写”,主编在前言中说,近一个多世纪来,大量的出土文献正逐渐改变秦汉史的研究状况,但围绕着秦汉出土文献展开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弊病:餖飣考据,以材料代替问题;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些病症虽然棘手,却也蕴含着希望。它们恰是学术范式更新的过渡时期的表现,是新史学扩张自身材料和问题必然要遭遇的曲折,也是重写秦汉史的序幕。

可以注意到,接收这些物品的地下官员一般被称为“地下主”或“地下丞”,这是一种很含糊的称谓,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主任”“组长”之类,他们算不算冥官呢?“地下主”的出现是不是标志着冥府的形成呢?有很多人认为,冥府形成的标志是“泰山府君”成为执掌阴间的最高官员,不过那大约在东汉后期了,比如灵帝熹平四年(175)墨书瓶镇墓文云:“生人属西长安,死人东属大(太)山。”又比如,东汉以来买地券、镇墓文等墓葬文书中的专职冢墓神仙,如“地下二千石”“丘丞墓伯”“冢中游击”“张坚固”“李定度”等,几乎很少出现在我们熟知的冥官系统中,台湾学者萧登福认为他们实际是祖先保护神,有两个职能,一是保护祖先在阴间不受恶鬼欺凌,二是看守祖先,不让他们回到阳间伤害后人。也许,这些专职的冢墓神仙首要原则是保证人鬼隔绝,是墓葬礼仪的一部分,而作为阴间社会治理的冥府,则另有其形成路径。

在第二节“祭祀与神灵”中,作者认为,数量繁多的祭祀种类和对象,很难安置于一个神谱之中,比如楚卜筮祭祷简中的诸神可以纳入同一谱系,但是,这一分类法难以施用于秦汉出土文献。所以,“日书所载神灵与祭祀不能无止境地延展到社会的各阶层与生活的每个方面”。(427页)这也是很有启发性的说法,可能这种具备操作、实践仪式的地方性的神灵知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而更多为想象中的统一的幽冥世界或冥府,是打破了地下世界与地上世界的连续性后形成的,也许佛教的传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各种不靠谱的脑洞而已。

《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国新笑史》

【加】雷勤风/著许晖林/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2月版

推荐人:杨小舟

《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国新笑史》的英文书名是:TheAgeofIrreverence:ANewHistoryofLaughterinChina。Irreverence的意思是不尊敬或不敬畏,通常指对正式、重要或神圣的事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个单词可以在各种场合中使用,但ChatGPT告诫我说:“有些人可能会因为你的不敬而感到生气或受到冒犯,所以你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语气和用词。”哈哈。

本书获得2017年列文森图书奖,2018年被译为繁体中文出版,2023年底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简体中文版。本书中提到的笑话、游戏、诟骂、滑稽和幽默,并不是每个人看了都笑得出来,在这段笑史发生的1890-1930年代,也是如此。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北洋军阀割据、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时局动荡,百姓生活充满苦难与挣扎。作者说:“从吴趼人的《新笑史》可以发现:另一种看待历史的方式是把它当作一连串的笑话。不见得因为有苦难所以不需要笑声,有时苦难甚至正需要笑声。”(第5页)

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文化人的发疯文学空前繁荣。史书总会让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地方感到似曾相识,这也是史书的重要功能之一。这本书中有很多精彩的似曾相识,这里按下不表。

我在这本书里还看到了晚清上海新出版业的兴盛。书里提到有一份叫《及时行乐报》的小报:“JuanWang曾主张‘小报文人造就了追求玩乐的文化癖好’,因为他们在如《及时行乐报》(1901年发刊)的报纸中鼓吹一种逃避式的社会气。而他们时常挂在嘴边表达对世间烦恼的讽刺性超脱的,正是‘玩世’一词。”(第62页)

据邹振环的《晚清书业空间转移与中国近代的“出版革命”》,除了《及时行乐报》之外,当时上海还涌现大量具有浓厚商业市井气息的消闲性小报,如《游戏报》《世界繁华报》《笑报》《笑林报》《消闲报》《春江花月报》《花世界》《娱闲日报》等。看看这些小报的名字,一点也看不出乱世的样子。

在这些小报中,以李伯元于1897年6月创立的《游戏报》最具影响力。“他以‘游戏主人’为名撰写,这笔名也曾被18世纪笑话书《笑林广记》的编者采用,同时也令人想起1895年一本上海妓院指南的作者‘海上游戏主’。对叶凯蒂来说,这个玩世的自我形象象征了清末文人逐渐接受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权威的式微——不再被视作道德模范,但至少还能娱人娱己。”(第62页)不过,不论在什么年代,其实人总是不可能完全“不响”的。无论用玩世的方式还是用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都将显示出一种权力。表达也始终是有想法的人所擅长的。这也是为什么后人得以爬梳到那么多犄角旮旯的素材,成就了本书。

《大奥(1-6)》

【日】吉永史/著吕灵芝、袁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3年11月版

推荐人:钟源

春节假期想看点轻松愉快的书,顺手拿起手边这套漫画,结果越看越沉重。漫画设定一种名为“赤面疱疮”的瘟疫夺走了大部分日本男性的生命,男性人口数量骤减至女性的五分之一,社会结构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数量稀少的男性被当作繁衍后代的珍贵资源,女性则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会职能和体力劳动,成为家族继承人、政府官员和最高执政者,日本由此迎来了女将军掌权的时代,而将军的后宫——大奥,也从“三千佳丽”变为“三千美男”。在这样一个性别逆转的世界,诸多年轻貌美的男子为了博得女将军的垂青而机关算尽。然而尽管性别反转,阶级、性别、权力造成的一幕幕人性大戏依然轮番上演,女性也只是临时填补男性匮乏的空虚,她们面临的生育压力、痛苦丝毫不减,性别权力不对等的荒诞以反转的视角展示得淋漓尽致。《大奥》无愧为一部令人重新审视性别问题的知名漫画作品。

《多年爱书已成精》

马凌/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推荐人:顾明

《汉字革命:中国语文现代性的起源(1916-1958)》

钟雨柔/著张千可/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1月版

推荐人:丁雄飞

1916年,即将成为中国语言学之父的赵元任发表了人生第一篇英文学术论文《中国语言的问题》,第一次正面论证废除汉字、采用拉丁罗马字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现代中国的语音中心主义就此开启。是年,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出版。中国现代汉字革命的肇端与语言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完美同步。

1958年,周恩来总理宣布的《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定义了三项主要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任务》小心避开了汉字革命的终极目标,明确中止和搁置了语音中心主义最激进的废汉字诉求。1958年前后,反殖反帝、亚非团结运动兴起,宣告了语音中心主义意欲把拉罗字母模式强加给所有书写系统的霸权逻辑的破产。

《马上衣冠:元明服饰中的蒙古因素》

罗玮/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推荐人:于淑娟

假期读的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除绪言、结语,本书正文共分三章,讨论了蒙古服饰在元明社会中的广泛使用及深层影响。对于服饰中具体款式的不同影响,作者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元代服饰中的蒙古式样,书中述及十三种,明代服饰中的蒙古遗存案例,则有九种;文字之外,本书还配以丰富的图像资料,共配图151张,图像高清,对于帮助读者理解书中内容,颇有助益。

古代服饰,是一些历史爱好者很感兴趣的内容,尤其在“汉服热”的风潮之下,可能特别有“市场”。那么,这本小书应该是个还不错的阅读选择。

《人类死亡史:从瘟疫到癌症》

【英】安德鲁·多伊格/著项冶/译,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2023年12月版

推荐人:韩少华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这本《人类死亡史》,并不探索幽冥世界,而致力于考察人类走过漫漫旅程之后触及终点的那个刹那。

“我以为它的内容是应该关于医学的。”作者写道,“然而,令我意外的是,我不断发现人类解决自身许多重大问题的方法竟与医疗卫生没多大关系。而进步经常缘于良好的法律、政治、工程、统计、经济,或者直接来自一些奋发有为的人才……”

作者从中世纪晚期意大利城邦锡耶纳的瘟疫开篇,展现了长达一千多年的死亡画卷。“历史上人类生活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不胜枚举,而这一点也同样反映在人类死亡的方式中。”

作者在书里总结道:“目前这样的状况,即人们主要死于像癌症这类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全新的局面……自19世纪中叶之后,传染病的发病率出现巨幅的下降,同时人类的预期寿命则不断增长……尽管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脏病、中风、肺病、糖尿病和癌症的影响必然会变得更加突出……”

《人性化:构建我们世界的创客指南》(Humanise:AMaker’sGuidetoBuildingOurWorld)

【英】托马斯·赫斯维克/著,企鹅出版社,2023年10月版

推荐人:盛韵

《儒家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三部曲》

【美】约瑟夫·列文森/著刘文楠/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版

本书是美国学者列文森的代表作,此前曾有中文译本出版,名为《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此次新译,译者使用“儒家中国”作为译名,因为“Confucian”的意义带着固有的模糊性,可以包含宗教、文化、思想、社会、政治等各个层面的意义,用“儒家中国”可以“保持原文中固有的模糊性,也比较符合中国历史的本来面貌——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并非纯粹作为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宗教存在,中国的特殊性也恰恰体现在这无法与西方历史一一对应的概念框架中”(译后记,533页)。

三部曲的第一部《思想延续性问题》讨论的是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转型,从传统中国文人“业余爱好者理想”失落,讲到在西方冲击下历史与价值之间产生难以弥合的张力,最终西方迫使中国人改变了语言,而非仅仅丰富了词汇。第二部《君主制衰亡问题》则讨论了中国的官僚君主制,其中儒家官僚和君主联手压制了贵族,而二者间持久的张力又使官僚君主制即使经历朝代更替都始终保持活力,直至近代二者面对共同的挑战不得不联合起来,于是张力的消失造成了这一政治制度的衰亡。第三部《历史意义问题》则分析儒家的“游魂”如何在新的意义上为经历了现代革命的中国提供延续性。

如果更简略地说,列文森提出的课题是“现代中国与其前现代的过往之间的关系、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阅读这样主题恢弘的巨著,几乎每一页都可以找到获得启发或发现困惑的地方。作者反复讨论的民族主义、传统主义、普遍主义在晚清以来的纠缠,彼时的士人各种对中国文化的定位及提出的解决方案,正是因为“中国文化延续性已断裂的局面”。这种断裂运用以前的历史经验无法应对,因为:

传统中国对待外国侵略者的自我防卫态度是以各种方式实践“要是打不赢,就加入他们”的民间智慧,或者,此处更准确的说法是“使他们加入你们”。但是中国人与19世纪欧洲人的问题,不同于早先与北方游牧民族和满人的问题;因为西方征服者能够用其工业和商业手段远程操控中国以获取利益,他们不可能被中国人的“近身装备”击败。他们在中国保持势力的权力基础一直在中国之外,完全无须在任何程度上成为中国人。(93-94页)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有各种应对方案,作者讨论了张之洞的“中体西用”、康有为的“三世说”、蔡元培的“东西之精华”等理论,指出其中的矛盾之处。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中体西用”说,作者认为,“体用”并不是二分的,所谓的“用”即新技术、新发明,并不会因为与旧世界相符合就结束了,它会自主地改变旧世界以使旧世界适应它。作者举例说,如果一个人既读孟子又读工程学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将孟子作为答案的问题也已经改变。西方的观念其实并未被驯服,也并不僵死。现代技术的“用”无法如其声称的那样保卫中国的“体”,反而只会改变社会。

如何在传统价值、民族国家、普遍主义之间实现既要又要还要,似乎并无答案。不过,作者也说:“研究中国历史应该不仅仅是因为其异国情调,或者对西方战略的重要性,研究它是因为我们试图用来理解西方的那个话语世界,也可以用来理解中国,而不必强求二者有相同的模式。如果我们能这样去理解中国和西方,也许我们就能有助于造就这样一个共同的世界。书写历史的行动本身即是一种历史行动。”(215页)

《时代的喧嚣》

【俄】曼德尔施塔姆/著刘文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4年1月版

推荐人:方晓燕

由刘文飞先生编译的曼德尔施塔姆文集《时代的喧嚣》近日作为其主编的“白夜丛书”的一种修订重版。作为白银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人生遭际同样非常典型。就像刘先生在译序中说的:“俄国诗人沃兹涅先斯基在评价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时,认为其主题就是20世纪专政之下知识分子的命运;而曼德尔施塔姆的遭遇,正是这种命运的一个具体体现。”

文集包括了《时代的喧嚣》在内的自传文学、《阿克梅主义的早晨》等文论,以及作家的一批书信。“诗人阿赫玛托娃认为,在20世纪的俄国诗人所写的自传中,有两本最为出色,一本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安全证书》,另一本就是曼德尔施塔姆的《时代的喧嚣》。”(译序)作家在自传中写道:“我想做的不是谈论自己,而是跟踪世纪,跟踪时代的喧嚣和生长。我的记忆是与所有个人的东西相敌对的。……在我和世纪之间,是一道被喧嚣的时代所充斥的鸿沟……我和许多同时代人都背负着天生口齿不清的重负。我们学会的不是张口说话,而是呐呐低语,因此,仅仅是在倾听了越来越高的世纪的喧嚣、在被世纪浪峰的泡沫染白了之后,我们才获得了语言。”

《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

【美】杰玛·哈特莉/著洪慧芳/译,新星出版社,2023年9月版

推荐人:朱凡

哈特莉不仅将家庭关系中的情绪劳动失衡描述得鞭辟入里,并且将分析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女性在职场和社会之中也承担了更多的情绪劳动,充当了保证整个系统顺利运转的润滑剂。她也指出了这种失衡不仅令女性不堪重负,也让男性无法真正感受生活,“当女性面临追求完美的压力,把情绪劳动发挥到极致时,男性也面临把自我价值投入在工作上的文化压力,这使他们的生活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但书中给出的解决方案却仍然是隔靴搔痒,例如努力与伴侣展开关于情绪劳动的对话(男性往往把这样的讨论看作人身攻击)、改变完美主义倾向(事实上不完美的家务安排也会让人筋疲力尽)、拥有自己的价值(改变自己的想法从而接受现实不等于什么都没变吗)……哈特莉与丈夫之间最终达到了某种平衡,但这建立在她的事业上升而丈夫失业在家的前提之上,看起来也离不开她作为情绪劳动专家持续付出的循循善诱和支持鼓励。但无论如何,将过去看不见的东西摆到台面之上,是改变发生的第一步。

《天下味》(全四册)

唐鲁孙/著,云南人民出版社·理想国,2024年2月版

《南北看》(全五册)

推荐人:郑诗亮

《我比世界晚熟》

胡安焉/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胡杨文化,2024年1月版

推荐人:龚思量

在阅读《我在北京送快递》的过程中,我时常惊讶于作者胡安焉的诚实。他直接而深入的自我剖析,让读者认识到工作之外的他,了解到他的孤僻性格、时常感到焦虑、自卑的心理状态,以及与他人“格格不入”的观念。《我比世界晚熟》一书以作者1999年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为起点,回顾其二十年打工生涯的经历、见闻、思考和感受。本书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并非单纯地叙述一段段工作经历,而是结合工作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析自己的性格如何影响工作选择,以及工作环境中的人、事、物又怎样影响了他的心理状态。

作者的许多工作经历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在描述货运中转站的工作经历时,作者写道:这份工作才是我的“舒适区”,无需和人交际,只需要埋头苦干。体力工作比脑力工作的价值更即时、直接、具体和诚实。而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在被领导赏识会感到不安时,作者写道:(我)不习惯被人抱以太高的期待,担心自己名不副实,甚至会主动解释自己并不优秀。作者的写作展现出他的复杂面相,同时揭示出“我何以成为今天的我”这一问题的答案。在与胡安焉的专访中,他也表示在写作中,他渐渐看清真实的自己,完成自我的疗愈。

《寻蟫记:书虫博物志》

陈涌海/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版

《寻芸记:辟蠹芳草博物志》

向来爱读与书有关的随笔文字。初读黄裳先生随笔《蠹鱼篇》及文集《银鱼集》,就对“蠹鱼”“银鱼”所指向的书虫,感到十分好奇。可惜一直未见专门的篇目加以解释。而《寻蟫记》与《寻芸记》两书作者陈涌海先生,则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他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和文艺家的潇洒文字(他也是音乐人,创作并演唱的《将进酒》广为传唱),对书虫做了博物学式的研究。读罢两书,我不禁感叹,这个世界还真是奇妙,有些书,你天天盼着有人写,最后还真就盼到了,而且写它的,就是最对的那个人。

《有思想的生活:智识生活如何滋养我们的内在世界》

【美】泽娜·希茨/著吴万伟/译,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2024年1月版

推荐人:臧继贤

这本书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有意思的——没有功利性目的的智识生活为何是重要的。这能解释一些人的行为,比如为什么有人会在本职工作之外潜心于一件既与工作无关也不能带来声名利禄的研究工作;也或许能启发大家找到更有意义的事情来打发时光,不再沉迷于短视频或者游戏。作者是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出发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她成长于一个智识生活氛围浓厚的家庭,虽然父母并不是学术界的专业研究者,她自己则在成年后顺利进入学术界,并且把出人头地作为自己学术研究的目标;但她很快就经历了某种“存在危机”,看不到学术工作的意义,于是她选择了一种远离智识的体力工作,而且是志愿性质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此后她才真正意识到传道授业解惑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整本书作者都在试图论证“智识生活若要为人类带来好处,它事实上就必须不再考虑经济利益或社会和政治效益”。作者在书中也说出了一些青年学者可能面临的情况:“我们都认为读书对生活很重要,但是我们对生活知之甚少,因此我们对生活的认真思考在成熟的人听起来必定很可笑……我们喜欢洞察的感觉,却缺乏实际体会。”

《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施爱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6月版

推荐人:彭珊珊

不论是龙袍、龙椅还是龙旗,龙纹始终是庙堂身份的标志,按作者的说法,“龙与普罗大众不是一个阶级”。因此,作为民族国家象征的龙,或者泛指所有中国人的龙,对20世纪之前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那么,从“帝王龙”到“中国龙”,从“真龙天子”到“龙的传人”,从帝王专属过渡到全民共享,这个“阶级属性向国族属性的转换”是如何进行的?作为民族国家象征的“中国龙”是如何诞生的?梳理16世纪以来的历史,“中国龙这个概念只有在中外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当中才有可能被生产出来”。于是,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国龙”,民族符号如何不断演绎和变形,层累造史产生的概念如何在偶然的变异中蕴含必然,都是本书论述中精彩的部分。

尽管作者表示追溯变化无常的龙之起源与本义“和抓住一条龙一样困难”,但不妨碍他在这部分也金句频出。上古帝王和神巫多以龙为驾:“龙就是古代王侯的红旗轿车。”甚至有些上古神巫不仅乘龙,而且动辄乘两龙,像“山西煤老板,喜欢四轮驱动越野车,马力足,跑得快”。最离谱的是东方句芒,命名自己鸟身有翅,还要乘两龙:“这不摆明是波音飞机压迫宝马汽车吗?”龙是帝王宠物,虽然深受喜爱,可地位并不高。“如果我们把龙袍解释为龙崇拜,那么,以明代官员为例,九品文官必须崇拜鹌鹑,九品武官必须崇拜海马。”不过,龙在皇家的奴役地位,并不排斥龙在民间的崇高地位。“龙纹沟通天地的神权象征意义,使之成为帝王与公侯,以及下官百姓之间垄断与反垄断的争夺焦点。”

翻开这本书是龙年春节期间,“龙”译作“Dragon”还是“Loong”的老问题正在互联网上蹦跶。第93页,正是谈18世纪欧洲贵族阶层风行的“龙时尚”:“他们热衷于将龙纹绣在衣服上,刻在花园里,以龙为美,以中国风格为时尚。龙形象的美丑变异,只是帝国荣衰的晴雨表,国强龙美,国弱龙丑,与龙被译作Dragon或是Long没有关系。”本书成稿于十二年前的壬辰龙年。正如作者所言,中西文化碰撞的旧话题,值得时时重温,“也许对于一个正在日益强大的民族能够起到一些清神醒脑的作用”。

THE END
1.为什么女人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呢?有3个婚姻真相没有搞懂为什么女人感觉自己的命不好呢?其实就是没有看透婚姻里的3个真相,你仔细看看吧,不管你现在有婚姻,还是单身,都值得你好好看一看。1.把丈夫当成朋友,过成单身的样子 如果女人把自己的老公当成了好朋友,还会有那么多抱怨吗?如果说有的时候就需要把自己过成单身的样子。不要先生气和反驳我说的不对,说如果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931889971280465&wfr=spider&for=pc
2.宋琳谈“现代性与诗学回归”阿襄时空博客梅州博客正如他在论著《否定的辩证法》终篇时所做的那样:沉思死亡的不公,沉思肉体的再生,沉思挽回以往的不公和痛苦……尽管后来阿多诺收回了他的论断,但是在遭到一些诗人的反对时,他一度对自己的观点作了发挥:“通过风格化的美学原则……一种不可想象的命运看起来似乎还具备某种意义:通过美化作用,恐怖中的某种东西被消除http://blog.mzsky.cc/u/16223/blog_54027
3.当今大马–黄建民の博客(ThePeopleWayjianmin)如果有人被强奸,难道那个受害者也活该因为她是女人?呼吁他辞职的男人啊,我惊讶生你的是不是爸爸?要不,然为何如此歧视女人呢? 那些希望她下台的女人啊,你们要小心,我担心你们或你们家的女人可能会成为下个受害者,因为手机无所不在。 只想对她说,我们知道你是受害者而且你也很能干。求你别辞职好吗? https://thepplway.wordpress.com/tag/%E5%BD%93%E4%BB%8A%E5%A4%A7%E9%A9%AC/
4.这个中国人的惊天叛国海外大逃亡,99.99%概率是死,但他却成了那0.01%25岁,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当时全国展开整风运动, 要求大家给党提意见。 所有人都清楚,所谓的“提意见”, 要提得有分寸,不能太露骨。 只有他,老老实实地, 毫无保留地把所有意见统统说了出来, 说得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劝都劝不住,停都停不下来! https://www.meipian.cn/3afsw3zu
5.太励志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衡水中学校长开学演讲刷屏的确,不信命就是哪吒的命,那么,你们的命呢?在生活中,总有人抱怨自己命不好,抱怨自己没有降生到一个富裕的家庭,抱怨自己不具备天生就有的智慧,不具备惊艳世人的盛世美颜,总抱怨同学、老师、家长不理解自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觉得,命运就是如此不公,生活就是如此不堪,认为别人的成功与进步,不过都是命运https://www.hntv.tv/sehui/article/1/1167774335843307520
6.造成生命痛苦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我们的心在迷失的时候,总以为人生的幸福是依靠向外追寻而到的,以为改变世界,才是解决痛苦的有效途径,因此一直向外拼命地去追逐、追寻、争斗,这一定位的偏差就使得我们在改善物质条件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制造烦恼,甚至于制造问题的速度远比改善世界的进程更快。所以今天的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M1MjkyMg==&mid=2247508837&idx=1&sn=30993e6c104b2b8c11e594745d3c8aaa&chksm=ed8a090ebc68d46f2a4357cdef75a6302c77916ab980c70bd25b74736873ca8100a8107e9f91&scene=27
7.创业圣经《从0到1》读书笔记合集天地会珠海分舵注:这个就是为什么《从0到1》作者说的”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不是赔钱。“这一点对任何有思想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再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并不能清楚地领悟到这一点,当时的任何损失,都可以视为对未来发展所做的投资。传统的”新经济“观念将网站页面浏览量视为比利润更权威,更着眼未来https://blog.csdn.net/zhubaitian/article/details/44606359
8.《黑神话:悟空》深度解析:背后故事与剧情猜想西游就是一次洗牌,而《黑神话:悟空》里分了六根的妖王们其实也变成了以六根为基础来源源不断产灵蕴的工具。所以这里也揭示了天庭/灵山为什么纵容这几个妖王为祸一方: 很简单啊,你们这些妖王都是长生工具人,搭配六根效果更好,赶紧给神佛续一口。 https://www.gameres.com/907768.html
9.表象不可能性的苦恼但是比起3.11特权性的重新确认,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对新海诚3.11来说是一个什么问题?或者说新海诚是在面对3.11时到底有着怎样的苦恼和葛藤?为什么。凭什么。是那个人。而不是我。能够活下来。能够逃离开了。能够一直装作无事发生呢?要如何做。要怎么做才好。什么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能活下来,自己要如何做,又能做到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767601/
10.头条文章也有不同的视角感受到的内容 与看首播后的感受略有不同 作品介绍——再读一遍的'作品意图' 作品介绍 他确实是比起爱情更优先国家的王,但对于"他从政治角度计算了爱情"的字句,我抱有疑问。 我甚至想穿越到朝鲜时代对李祘说:求求你面对爱情,推拉也做吧,计算也做吧!hhh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5489265608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