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省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题(三)山东教师招聘网

扫码了解本土考情、领免费资料、咨询课程

2020年山东省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模拟题(三)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A.李白和杜牧B.李商隐和杜牧C.李白和杜甫D.李商隐和杜甫

2.下面选项中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A.霜明棵俊B.功贡衷月C.警材晨冻D.崩看上旦

3.汉民族共同语在明代称为()

A.雅言B.通语C.国语D.官话

4.属于舌面音的声母是()

A.dtnlB.zcsC.bdgD.jqx

5.韵母属于撮口呼的字是()

A.越B.奇C.鉴D.遐

6.声韵相同调不同的一组字是()

A.悔—诲B.包—褒C.绩—寂D.袭—媳

7.下列各项中,“处”都读作“chù”的是()

A.处分、设身处地B.处方、泰然处之

C.处所、绝处逢生D.处理、养尊处优

8.下列汉字中,由四个音素组成的音节是()

A.端B.有C.扬D.远

9.汉字由具有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的字体是()

A.金文B.篆书C.隶书D.楷书

10.汉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象形字B.指事字C.会意字D.形声字

11.《辞源》和《康熙字典》的部首总数分别是()

A.214部;540部B.540部;197部C.214部;214部D.240部;514部

12.《诗经·七月》是()

A.爱情诗B.战争诗C.农事诗D.怨刺诗

13.造成《汉书》、《史记》写作思想和特色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

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

C.作者具有“颂世”和“刺世”的不同主张

D.作者对历史著作“实录”标准的认识不同

1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于()的作品。

A.张若虚B.刘希夷C.孟浩然D.刘禹锡

15.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

A.《博物志》B.《世说新语》C.《搜神记》D.《冥祥记》

16.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是()

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

17.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诗体是()

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

18.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

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

1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

C.《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D.美国作家海明威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20.《生死场》的作者是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女性写作者之一,1941年,年仅31岁的她在香港去世,女性经验的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也趋于终结,这位作家是()

A.萧红B.张爱玲C.苏青D.石评梅

21.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的原因是()

A.籍贯昌黎B.郡望昌黎C.被贬昌黎D.隐居昌黎

22.李贺在唐代诗坛被称为()

A.诗佛B.诗仙C.诗圣D.诗鬼

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公生明,偏生暗D.道可道,非常道

25.《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和《绿野仙踪》的作者分别是()

A.林格伦、科洛迪、张天翼、弗兰克·鲍姆

B.科洛迪、张天翼、弗兰克·鲍姆、林格伦

C.张天翼、林格伦、科洛迪、弗兰克·鲍姆

D.林格伦、弗兰克·鲍姆、科洛迪、张天翼

26.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的方式再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A.写实联想隐喻B.写实直接抒情暗示

C.写实联想暗示D.写实直接抒情隐喻

27.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的作品,分别是《雾》《雨》《电》。

B.《女神》中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内容,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这首诗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了“一代诗风”。

D.《春》《背影》的作者都是朱自清。

28.“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A.《水浒》和《聊斋志异》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29.“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大致经历了从“幻中有理”,到强调“幻中有趣”、“幻中有实”的曲折历程。”这部作品是()

A.《西游记》B.《儒林外史》

C.《金瓶梅》D.《水浒传》

30.鲁侍萍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形象()

A.《原野》B.《压迫》C.《日出》D.《雷雨》

31.高尔基早期创作中刻画了不少感人的流浪汉形象,其目的在于()

A.批判小市民

B.揭露俄国资本主义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

C.塑造正面理想人物

D.歌颂英雄的献身精神

3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琴瑟宦游人物幻星移玉簪螺髻

B.画栋妆镜台摧眉折腰豆寇词工

C.徘徊黯乡魂列缺劈雳形影相吊

D.青冢车辚辚魂悸魄动紫台朔漠

3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央浼(měi)毗(pí)邻逾(yù)期休戚(qī)与共

B.摒(bìng)弃委蛇(yí)媲(pì)美暴戾恣(zì)睢

C.粘(zhān)连临帖(tiè)剽(piǎo)窃管窥蠡(lǐ)测

D.裨(bì)益剔(tī)除尽(jìn)快含辛茹(rǔ)苦

3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沉湎大杂烩意气用事文恬武嬉

B.发韧文诌诌头昏脑胀再接再厉

C.陨落功夫片面黄饥瘦甘败下风

D.清净黄粱梦一如继往气喘吁吁

3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余秋雨在他的散文《杭州的宣言》中写道:“宣言的内容,很复杂,又很简单:关于美丽,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人间。”

B.2010年8月9日10时,中断3年的广播体操乐曲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响起,以后北京市民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都可以听着广播“伸胳膊伸腿”了。

C.“中能电源”于11月29日复牌后,股价从6天前的50.48元,一路飙升到昨天的87.67元!这种状况要延续到何时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

D.郑天玮(她在《日出》中饰演的陈白露被誉为经典)不仅戏演得好,还成为北京人艺的专业编剧,由她创作的《古玩》曾连演了100多场。

3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采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嵘。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看,恐怕难以毕其功于一役。

3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这样的日子过得平淡、平凡、平静、平和,但这样的平常状态很容易把那些清高的、哪里也放不下的或多愁善感的人们视为庸俗。

B.“风姐”、“犀利哥”、“贾君鹏”、“杯具”等网络词汇一夜窜红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网民在背后推波助澜所造成的。

C.目前,武汉至广州铁路的运输状况相当紧张,是全国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尤其是大量客运需求,长期难以得到满足。

D.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俄罗斯不愿与美国发生新冷战和全面对抗,两国外交达成某种妥协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

3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觉得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B.在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大型赈灾义演晚会上,主持人朱军数次话语哽咽,不时摧眉折腰,代表灾区人民向到场义捐的企业或个人连声致谢。

C.上海世博会中国文物展厅中,荟萃了全国各地的文物精品,珍饰书画、钟鼓馔玉,应有尽有,展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古老文明,

D.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39.选出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非常真实地表现了他们夫妻间无比深厚的感情,字字是血,声声是泪。

C.《将进酒》中大量运用的夸张手法表现出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用“落日”,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40.对下面诗句的意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象中蕴含了动静、上下、远近、色彩、刚柔等对比,以幽清、明净之境,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以及友人能摆脱世俗,建构一种宁静、淡泊的心境。(王维《山居秋暝》)

B.“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细草、微风、岸、危樯、舟,这些意象营造了一幅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的长夜的凄冷画面。(杜甫《旅夜抒怀》)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名词意象叠加,内容上深化了主题,诗人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融化在早行的所见、所闻、所感之中,表达出一种愉悦恬适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韩愈《左迁至蓝关侄孙湘》)

41.选出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和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真切地刻画出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的情境。(张九龄《望月怀远》)

B.“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连续的四个动作,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动作神态表现的细腻入微,这些细节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杜甫《兵车行》)

C.“庭院深深深几许”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D.“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用反问语气来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既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不如像张翰一样弃官还乡,饱尝家乡美味,以排遣心中的愤懑。(辛弃疾的《水龙吟》)

42.将下列句子组成一个语段,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语段,又叫句群,是由句子组成的语言表达单位

②它是建筑在逻辑思维基础上的表意“层次”

③语段正是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较大语义单位

④但是,要表达多方面的、比较复杂的思想,往往需要把几个句子组织起来,结成更大的言语片段,以表达“一层”的意思

⑤我们知道,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单独地使用,能够单独地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

⑥它是句子和语篇之间的中间层次

A.①②⑤④③⑥B.①⑤④③⑥②

C.①⑥⑤④③②D.①⑤④③②⑥

4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所谓“盛唐气象”是指在这一时期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是王维和孟浩然,边塞诗派的代表人是高适和岑参。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是屈原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杜甫赞美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杜甫是盛唐诗坛另一颗耀眼的巨星。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其诗显示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善于反映社会状况,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被称为“诗史”。韵律完美、沉郁顿挫是其独特的风格。

D.苏轼、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尤其后者是宋词创作中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家。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属婉约派;后期沉痛哀伤,趋于豪放风格。

44.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木B.取尖安C.从休人D.朝高回

45.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建类一首,同意相受B.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以事为名,取譬相成D.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4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A.恭敬B.动静C.恐惧D.逶迤

47.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的能力。

A.感受、理解、欣赏

B.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C.感知、理解、了解、欣赏

D.理解、鉴赏、分析、评价

48.下列关于“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

B.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C.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D.注重教师的策划、组织、协调和指导

4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不包括()

A.应用能力B.审美能力

C.探究能力D.抽象思维能力

50.关于必修课的评价,表达错误的是()

A.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B.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C.文言文阅读的评价,重点考察阅读不太艰深的文言文的能力。

D.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可以考察学生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的思想观点、发现观点材料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作出初步的评价。

二、名句填空(8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4.明明如月,______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5.雕栏玉砌应犹在,___________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三、简答题(10分)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菩萨蛮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2019年江西省语文模拟题答案解析(三)

1.C

2.C【解析】A项“明”会意字;B项“月”是象形字;D项“看”是会意字,“上”“旦”为指示字。

3.D【解析】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言被称为“雅言”(见《论语——述而》),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见扬雄的《方言》),明代改称为“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称为普通话

4.D【解析】A为舌尖中音,B为舌尖前音,C项中b为双唇音,d为舌尖中音,g为舌面后音

5.A【解析】以v打头的韵头即是撮口呼,BCD都为齐齿呼。

6.A【解析】悔(hu?)诲(huì)

7.C

8.D【解析】端du?n四个因素组成,有iou三个因素,扬iang三个因素,远ǖan三个因素。

9.C【解析】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象形的特点减少,是古文字与金文字的转折点。

10.D

11.C

12.C【解析】《诗经》当中记录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情况,具有重要的史录价值。

13.A【解析】司马迁是私自著书,班固是在皇帝的指令下著书,写作环境不一样,且两人对历史的看法思想也大不相同。

14.B【解析】出自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15.C【解析】《博物志》和《冥祥记》均是志怪小说,但不是代表作;《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

16.B【解析】最早收录《古诗十九首》的是萧统的《文选》

17.B【解析】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

18.A【解析】阮籍《咏怀诗》82首。

19.B【解析】B项,“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错误,原著是说贾宝玉看了这两句,断断不肯在这里了。

20.A【解析】萧红的代表作有《生死场》和《呼兰河传》。

21.B【解析】韩愈,自谓郡望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22.D【解析】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因擅长写鬼魂,被世人称为“诗鬼”。

23.B【解析】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4.B【解析】题干强调的是环境的重要性,故选B。

25.A

26.B

27.A【解析】《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

28.D

29.A

30.D

31.B【解析】流浪汉小说是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创作的代表作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揭露揭露俄国资本主义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

32.D【解析】A.幻——换;B.寇——蔻;C.劈——霹

33.B【解析】A.yú;C.piāolí;D.jǐnrú

34.A【解析】B.绉绉、涨;C.肌、拜;D.既

35.D【解析】括号应在“戏演得好”后

36.D【解析】毕其功于一役:将本应分期分批做的事情一举全部完成。A.“头角峥嵘”本是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此处望文生义,使用不恰当。B.望文生义。苗而不秀: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C.涉笔成趣:一动笔就趣味盎然。

37.D【解析】A.表述不当,“把……视为”应为“被……视为”;B.句式杂糅,删除“所造成的”;C.搭配不当,“状况”与“铁路干线之一”不搭配

39.B【解析】将“夸张”改为“(谐音)双关”

40.C【解析】诗人是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41.D【解析】辛弃疾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可谓是一石三鸟。

42.C【解析】注意②、⑥句中的“它”和③句中的“这样”代指的内容,注意④句中的“但是”连接的内容。

43.D【解析】李清照前期的词清新自然,后期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但主要都承袭了婉约派风格。她后期的诗与散文刚健清新,与她的词不大相同,趋势豪放风格。

44.B【解析】B“取”字,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是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安”字,“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A项“木”象形字;C项“人”为象形字;D项“高”、“回”为象形字。“高”象楼台重叠之形,本义为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回”本意是水流回旋,所以回字就是一个涡流(漩涡)的样子。

45.C

46.D【解析】“逶迤”是两个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的联绵词,ABC三组词都可以拆开,有自己的意思,所以是合成词。

47.B

48.D

49.D

50.A【解析】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

二、名句填空

1.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3.思而不学则殆

4.何时可掇枉用相存

5.只是朱颜改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简答题

1.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2.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3.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四、诗歌鉴赏

这首词是李白比较有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开头两句为远景,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笼罩全篇。“暝色”句为近景,用一“入”字,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使整个画面波动起来。

下片主要抒情。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不仅是环境的空,更是心里的空。而“空”这一情绪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

纵观本词,作者摘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娴熟,展现了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五、教学设计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学习文中细节描写,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更深刻地体会母爱亲情,感恩父母。

三、教学难点:对触龙曲折委婉的劝谏语言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有谁还记得吗那我们齐背一遍。(生齐背)这首诗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那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体现父母爱子女主题的古文——《触龙说赵太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借助课本的注释和手里的工具书解决字词音义问题。

2、教师检查反馈。以幻灯片的形式将重点的字词展示出来。

(1)重要实词:质、少

(2)重要虚词:及、甚、为

(3)重要句式: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一(1):劝说的起因

二(2-4):劝说的过程

三(5-6):劝说的结果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讨论第一部分,了解缘由

(1)触龙说赵太后的背景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三对矛盾。新——赵国内部矛盾;急——赵国与秦国;必、乃——赵国与齐国

(2)大臣强谏后,赵太后是如何表现的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有何后果

明确:必唾其面;固执任性、蛮横专断;使矛盾尖锐化

2、讨论第二部分,赏鉴论说艺术

(1)面对强秦急攻,触龙忧心如焚,但他并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强谏”,他是如何扭转僵局的呢

明确: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步步深入。一问饮食住行;二求舒祺之事;三论父母之爱;四论王位承袭

(2)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缓解赵太后的怒气,缓和气氛,达到委婉劝谏的目的。

(3)如此做法效果如何太后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一问饮食住行——太后之色稍解;二求舒祺之事——太后笑曰;三论父母之爱——太后曰“然”;四论王位承袭——太后曰“诺”

(4)由此可以看出,触龙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机智巧妙、忠心耿耿、巧舌如簧、纵横捭阖

3、朗读第三部分,了解结果

(1)触龙说太后的结果如何

明确:约车百乘,质与齐

(四)研读课文,体会手法

如:描写触龙入见太后:“入而徐趋”。

明确:“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生动的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2、这样描写有何好处

明确: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五)拓展延伸

话剧表演。要求:在对话的过程中,将触龙和赵太后的表情、心态演绎出来。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做补充。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古文观止》中选自《战国策》的《赵威后问齐史》

2、自选角度,自拟角度,写一篇课文读后感。

3、如果你是触龙,面对盛怒的赵太后,你会怎么做请写出来。

THE END
1.临峰愚叟:《诗经·无衣》品读分享“同袍”“同泽”“同裳”表现秦人备战有素,军容整齐。秦国兵制,平民日常种牧,战时从军,军装、武器自备。“王于兴师”相互传问:“衣”准备好了吗?与你的战袍是同样的。 修整“戈矛”“矛戟”“甲兵”反映秦人齐心备战的情景。 “同仇”“偕作”“偕行”突出战士们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昂扬斗志,体现了秦人团结御http://www.wn169.cn/news/html/34657.html
2.乐府诗与张衡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虽有共通之处,但又明显向前发展了一大步。乐府诗曾盛极一时,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就是其中文人制作的代表作之一。而《孔雀东南飞》则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它在艺术上标志着中国古代叙事诗已臻成熟。 https://www.jianshu.com/p/a8e984815a2d
3.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17.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的下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___ A.借物起兴 B.情景交融 C.以情寓物 D.托古喻今 A B C D 18. 下列作家中.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是___ A.吴承恩 B.吴敬梓 C.曹雪芹 D.罗贯中 A B C D 19. 《炉中煤》每节诗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开头,这种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10&ex_Id=17594
4.二十一诗词的表现手法——比兴一、什么是比兴? 关于这个问题, 从所能找到的资料中可以知道,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 传统表现手法, 体现了古典诗歌在情感表达、 意象选取、 联想习惯和理性思辩等方面的特征。 借用著名的文人朱熹所言: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https://www.meipian.cn/3av1yofv
5.解题指导古诗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题型及150个常见典故(3)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4)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第一步:指明用了哪种抒情手法。(明观点) (2)第二步:结合具体诗句,简明扼要地说明用了这种手法的效果。(析效果) (3)第三步: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析内涵)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929/08/64176506_997565501.shtml
6.散文诗两首教学案6篇(全文)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铺陈的手法。 2、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 3、“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https://www.99xueshu.com/w/filej4lww3zd.html
7.2018天津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语文试题(1)17.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8. “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此句话出自 A.《论语》 B.《论快乐》 C.《谈时间》 https://chengkao.eol.cn/a/2019102510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