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3.04.2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出典]《诗经·周南·关雎》
注:
1、《诗经·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注释:
关关,像声词,借用字,雎鸠的鸣叫声。
雎鸠:毛传:“雎鸠,王雎也。”《尔雅·释鸟》:“雎鸠,王鴡(鴡=雎)。”郭璞(pú)注:“雕类,今江东呼之为鹗,好在江渚山边食鱼。”《禽经》:“王雎,雎鸠,鱼鹰也。”《现代汉语词典》:“鹗,鸟名,背部褐色,头、颈和腹部白色。性凶猛。常在树上或岩石上筑巢,常在水面上飞翔,吃鱼类。通称鱼鹰。”
洲:水中陆地,小者,亦称之为“渚”。在河之洲,是指“在河中的沙渚上。”
窈窕:幽静而俊俏,多指女子幽娴貌美体裁好,亦用以形容男子深沉而潇洒或风景之幽深而秀丽。如《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陶渊明《归去来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淑女:指温柔娴静之女子。
逑:本乃合、聚之意,此处指配偶。如《诗·大雅·民劳》:“民以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毛传:“休,定也。逑,合也。”郑玄笺:“休,止息也。合,聚也。”
参差:高低不等,长短不齐。
荇(xìng杏)菜:一种水生植物,即“莕菜”。孔颖达疏:“白茎,叶紫赤色,正圆,径寸余,浮在水上。”
左右流之:左右寻找。流,转动眼球寻视,即口语中的“旋(xuě)目”,山东方言中仍有此说法,如“我流了她一眼,长得很俊。”
窹(wù务)寐:睡觉醒来谓之窹,在睡中谓之寐。窹寐求之,意思是不管醒着还是睡梦中都在追求她,之,代词,代指窈窕淑女。
思服:反复不断地思念。服,通复,反复不断、熟练之意,如《管子·七法》:“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服习,意即复习。
悠哉:忧思之意。古,悠通忧。
琴瑟友之:琴瑟,两种合奏乐器,常用以喻夫妻感情和谐。如《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友,动词,对之友善之意。
芼(mào冒):选择,采摘。
钟鼓乐之:钟鼓乃古代盛大庆典用来打击的乐器,这里是夸张手法,意思是,像庆典一样用钟鼓为之奏乐。乐之,乐为动词。
3、译文1: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译文:
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殷切的追求。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译文3:
关关鸣叫的雎鸠,栖居在河中的沙洲。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正是好男儿喜爱的配偶。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择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时时都把你追求。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日夜夜都把你思念。思念悠悠无尽期,翻来覆去难入眠。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采摘。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要弹琴鼓瑟亲近你。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旁去拔取。文静美丽的姑娘啊,我要敲钟击鼓地取悦你。
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用于兴之一的“兴”,既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求”、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的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成婚的欢乐场景。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儿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6、《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如此说来,《关雎》之义大矣!暂且撇下这种理解究竟有多少道理,先从诗歌本身说起。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夫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老夫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7、今天的人读《关雎》有一个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把“君子好逑”的“好”,读成爱好的“好”。实际应读成“郝”,因为“逑”的意思是匹配,不是“追求”的意思,所以“好逑”,就是好的伴侣,好的配偶。淑女的“淑”则是“善”的意思,所以窈窕淑女不能简单地解释作“美女”,而是指一个内外兼备的女性。这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字面上解释应该是“那品行善良的优雅女子,是君子的好伴侣”。
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周南关雎》
有人,就有情。有情,也才有人。有人、情,也就有了诗、歌。早在三千前年的周朝,民间与宫廷便流行着各种曲调的乐歌,后经过某位高人(一说是孔子)的编选,有三百○五首乐歌,被汇集成《诗》,取其整数称其《诗三百》。西汉时《诗三百》被尊为儒家经典,名谓《诗经》!
有趣的是,这部儒家经典的卷首作是一首情诗——《关雎》!它描述的是攸关繁衍的人生大事。此诗开篇以河洲上“关关”(象声词)歌唱——求爱——的雎鸠鸟起兴,从而引出了青年男女间的动人情愫。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在河之洲。惊鸿一瞥。在河之洲。于是,相思成灾。
夜深了,却不能入梦,满脑子都是你,你的窈窕身影,你的温婉神情。连着你身后的河水,连着你身后河岸上一行行的荇菜,青青的,仿佛你的绿色罗裙,在水波里,温柔飘动……就是不能入睡,就是辗转反侧,就是寤寐思服。水草交错的河岸。薄雾微起的河流。琴声,在清晨的薄雾和水波里,婉转流动,和着雎鸠的鸣声,依着清风,拂向你所在的方向。连绵起伏的青山,柔软安静的水湄的深处。你,一直,没有,回头。
关雎,美在窈窕,美在辗转寤寐的相思,美在琴瑟友之的希望,还美在那份,遥遥的,在河之洲的怅惘。那个窈窕的女子,走过了秦时的明月汉时的清风,走过了孤烟的大漠长河的落日,走过了三月江南的小桥、迷离的雨巷,还走过了每一个黄昏和清晨的细雨飞雪。一直,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流水的气息吸引了他,他穿过原野,湿漉漉的野草沾湿了他的鞋子。他刚要返回,几声悠然、甜滋滋的鸣叫勾住他的心,逼迫他的眼睛去寻觅,指引他的耳朵去倾听。一声,又一声,那是呼应。他往河边走去,一阵清凉在脚底乱窜,直往心头钻。水中的沙洲,静静地躺在柔波的怀抱里。
春风几度乱人意,只羡今朝眠双双。几度凉意,轻抚而来,羽毛乱了,失却了平整与光滑,这无关紧要,他会为你抚平。相互依偎,早已忘却了过客的脚步,无谓的惊扰。碧水时时流,青草日日新,不变的,是他对你的情。潮起潮落,日落日出,总有循环与往复,你的情意永远是缠绵,你没有说出,他早已知晓。神仙又如何,只是孤单的逍遥,哪里胜似你们,青草碧云,双喜双飞,云卷云舒,形影相随。
沙洲上,柔乡里,它们在呢喃,互诉钟情与坚贞。唯有他,只能充当此时的过客,望而却之,求之不得。雎鸠关关,伊人何在?他环顾四周,静悄悄地,只有青草在抗议他的踩踏,吱吱地,嚷个不停。他不敢出声,吟诗不得,他生怕惊吓了它们,也打破了宁静的梦。
夜夜梦里,每每与他相会者,何处觅得?梦里花开,几时芳菲,醒来无休,唯有恋叹,花落有谁怜?昨夜,城南,柳湖畔,她说明月的倒影更胜明月本身。他曾想亲口告诉她,那倒影可鉴他真心,如今却只好对这雎鸠倾诉,也不知它们是否能听懂。她柔嫩的手指,滑过他的脸颊时,可知道他内心的焦灼与亢奋使得耗尽世间的语词也不足以形容。而现在,她又在哪里呢。别告诉他那是梦,不要轻易地否定它的真实,而认定它的虚妄。即使在等待中忍受这一份煎熬,他也愿意。
黄昏已逝,夜上梢头。床头有丝丝凉意,这凉意浸入他的皮肤,渗入骨髓,漫过心头。这柔嫩中不乏锐气,不比洪水,一阵狂澜,那么鲁莽。它是一点一点地浸湿,如柔荑抚过,在不经意的陶醉间滑入冰河,心与意,被寒意困住,动弹不得,只好任由它,不知不觉地死了心,如寒夜悄然无声,连最后的呻吟也没有,淹没在无尽的空虚中。
夜无眠,他披衣而起,轻轻掩上门,踏着皎洁的月光,穿过街巷。脚下沙沙作响,那是被他踩疼了的月光发出的抗议。一阵阵阴影在他的头顶掠过,是隐藏着月亮的那片云的影子。飕飕微风把他带到城南柳湖边,空寂无声。垂柳依依,湖水未曾枯竭,明月还在倒映,人呢?梦中相会之处,如今他已到来,伊人为何失约?辗转反侧,枕边依旧飘着那股幽香,那声呢喃。他凭着感觉,依着清晰的笑容,寻到了这里。本以为今夜可以相见,料不到陪伴他伫立此处的,却是清风,吹散他的心的清风,而它,却吹不散他的思念。倘若今夜在此宿上一宿,她能否辨认他的足印,从梦里寝室寻到这里呢。
幽草河边生,雎鸠沙洲鸣。野渡无人,孤舟自横。他独自踏上河岸小舟,用竹篙撑离,让它在河中肆意流荡,潇洒中带有几分失落与惆怅。倘若此时正值夜深人静,带上一壶酒,在舟中月下独酌,那风味又是如何?把这些天积压的喜与忧,化作酒气,吞入愁肠。
正当他独自发呆时,一阵少女清脆的笑声捉住了她的思绪。一群花花绿绿的女子在河边采摘荇菜。那白色、黄色的荇菜映照着她们身上的裙子,优雅的身姿与清丽的笑声充斥了大片的荇菜。那个黄色衣服的姑娘那么眼熟,似曾相识。小舟渐渐地靠近她,但她并未察觉。手起手落,整个身子也随着飘移,微风吹来,拂动她的裙子,缭乱了头发。一缕黑发遮住她的额头,她停下手中的动作,撩起发丝,他看清了她的脸。真的是她,他几乎惊呼。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她是淑女,风姿窈窕;他是君子,好逑淑女。他不忍心惊动她,可徐徐而来的小舟漾起的波纹使荇菜从她的手中滑落。她不免抬起了头,先是微蹙,接着是微笑。她站起来,面对着他,稍微的腼腆却不失风雅。巧笑倩,美目盼,目波澄鲜,寻脱莹步摇。
他认定了她就是他苦苦追寻的淑女。他帮她采摘荇菜,他想,袅袅炊烟在她家升起时,他们是否能在一起等待,一起品尝它。她投以脉脉目光与温情笑靥,回报他。何时方能与卿会?待到下次采摘时。人之常情,总有离别,虽有太多的不舍,他也已经满足了。他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她,而她,也随着这次的邂逅,身陷情海。
思念过度,反而招来夜无眠,她采摘荇菜的身影让他无法入睡。他会弹琴鼓瑟,敲钟击鼓,何不与她合奏一曲?即使不能比翼双飞、白头偕老,亦可与之同享求爱之乐。他风华正茂,她亦情窦初开,诸如礼法之类,束缚已久,皆可抛而弃之。
艳阳天,小河边。他抱着瑟,登上轻舟,优雅的身影也出现在岸边。是她,抱着琴,一袭清秀。他们微笑互视,她登上小舟。琴瑟呼应,清音缭绕,小小船舱里,充满了和谐欢快的音符。这时候,音乐是最好的沟通语言与沟通方式。配着空旷的原野,这片乐曲的天地已属于他们了。
他回到家里,诗情涌动,隽秀笔墨下,流出一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依旧是野外,舟中,他为她击鼓而歌,一曲毕,她笑了,开心地笑了。一朵荇菜花在脸上绽放,河边大片的荇菜花都是她的笑靥。究竟哪里是笑脸,哪里是花,已经分不清了,也没有必要分清,含混岂不更富魅力?
他说,假若有侯府求亲,是否应允踏入侯门。她微笑地摇了摇头,侯门深似海,与君离别日,已为路人萧郎时,舍得?他也笑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默默对视,写下诺言与真诚,瞬间已成万年情。
这里又扯扯个人对于“逑”的一些理解,刚刚说了“逑”是与“仇”相通的,而“仇”是有“仇人”、“仇家”等等意思存在的,放在这里好像是不适合,但中国有“欢喜冤家”之说,所谓“冤家”也有“仇人”的意思再里边,这个时候再一理解,不禁觉得古人对于世事的洞悉,实在是让人赞叹。老夫老妻之间经常笑骂对方“你个老不死的”,虽然乍听起来寒意顿起,但细细体味,只觉两人之间的一种亲密,爱恨交织的心情体现得淋漓尽致,爱之深恨之切,大概只有爱人之间才能体会到这种感情。年轻女孩子故做嗔怒状轻轻打男孩子一下,一脸幸福的说“你个大混蛋”,电视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但随之而来的情节相信大家都知道,男孩会一脸温柔和甜蜜的将女孩子拥在怀里,于我们这些观众而言,这种甜蜜的感觉都希望能够得到。爱人是自己上辈子的冤家仇人,这辈子终于修得共枕眠,所以夫妻间吵吵架、闹闹嘴实为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床头吵架床尾和,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自在,这些并不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只会为夫妻、情侣间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
在赞叹古人思想深邃的同时,不禁想到了现代社会对于中国古代精神的传承有多少?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只有保住了自己的文化,才有立足世界的根本,而对于本国文化的宣传就显得至关重要。所幸很多人已经慢慢认识到了这一点,相信有我们底蕴深厚的文化背景做支柱,终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知是这首诗唤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还是因为对窈窕的向往才使得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总之,想起一位人,就会不由得想起这首“诗三百”的开篇。
13、“爱情”是建于生理需求基础之上的一种异性之间的心灵倾诉与心理关怀,是荡漾于心胸之间撩人奋起的一种绵绵情愫。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婚姻是家庭的支柱,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因此,尽管在许多人心中浑然不知“情为何物”与“爱为何因”,但是,文学的描摹与世间的寻觅却一直没有停歇。翻开中国文学,从《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求偶鸣叫,到《古乐府》里的“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信誓旦旦,再到《牡丹亭》、《西厢记》、《红楼梦》里的哭诉与当下小说的大量铺叙,几乎无不为着一个“情”字。“情”让我们百感交集、“愁肠寸断”,“情”让我们心醉神迷、在所不惜。
14、自古至今,淑女都堪称一种稀缺资源。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曾无限深情地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由衷赞美和无限向往溢于言表,乃至于“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在曾经的男权社会里,女性以取悦男性为荣,即使如此,淑女尚且如此难得;到了日益崇尚女性独立的现代社会,淑女这一稀缺资源,无疑更加奇货可居。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中的名句。为什么几声鸟的鸣叫可以响彻千古呢?只因为那是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