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疫情依然凶猛,许多餐厅陆续遇到经营危机。
星巴克已临时关闭半数以上门店;
海底捞内地所有门店暂停营业;
西贝只能撑3个月,2万员工待业......
看到这些消息,很多餐饮企业陷入焦虑。
比起餐饮业的萧条,像盒马这样的商业超市生活消费等行业却是另一翻景象。
异常火爆,人手根本不够。
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盒马给自己想了个“奇招”:租赁员工,把西贝、外婆家等餐饮店的员工租来用。
2月3日,盒马宣布联合云海肴、青年餐厅等餐饮企业,合作解决现阶段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缓解餐饮企业成本压力,和商超生活消费行业人力不足的挑战。
在此期间,部分员工将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
为保证服务人员健康安全,所有员工需进行防护措施规范培训,并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允许上岗。
这一举动可谓是灵活用工的典范,一举三得:
一来,可解餐饮企业眼下燃眉之急,降低人工成本,避免裁员;疫情结束,企业也不用担心员工流失问题;
二来,解决了盒马特殊时期的“用工难”问题,即时即用,降本增效,让盒马得以保证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同时赢得口碑;
三来,营造了行业与行业之间开放、创新的生态样貌,为其他行业树立榜样,更加推动灵活用工高效化进程。
2
疫情下灵活用工的商业机会
不得不佩服盒马的HR部门,这一招真是高!
不过这种灵活用工现象并非第一次出现,在消费高峰期时,很多企业往往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招聘非正式工,以满足企业在特定周期内的短期人员需求,盒马这次采用这个方式,既很好的解决自己的难题,又消解了一部分餐饮企业的成本压力,可谓义利并举的典范。
在招聘层面,餐饮企业给盒马带来了精准的人员入口;在管理层面,盒马经常会雇佣大量短期员工,这套管理制度也是盒马能够快速反应的保障。换句话说,盒马之所以能在这次疫情中不受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期沉淀的灵活用工模式。
市场上常见的灵活用工模式有很多种,给大家参考:
1、劳务派遣
例如:公司主营项目的生产运营,委托第三方开展。
根据团队中的部分工作岗位具有辅助性的特点,可以对该部分岗位,采用劳务派遣方式。
2、非全日制
例如:为了保障派驻员工的生活,公司专门设立饭堂制作工作餐。
但因派驻员工只有20余名,两名饭堂工作人员,每日工作半天就可以完成所需三餐的制作。
在这样的情形下,公司就可以采用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聘用饭堂工作人员。
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有技术专长的制冷工、电工和钳工等生产一线后备员工,公司与本地的几所知名技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一般提前半年左右通过学校安排优秀学生来公司实习。
对实习期满通过双向选择的学生,自其毕业次日办理正式用工。
4、兼职
5、返聘退休人员
公司生活热水系统的优化工作需要富有经验的热工专业人才,而此类人才多集中在相近行业的退休人员中,公司采用退休返聘,聘请合适的人员。
6、业务外包
将办公区域、物业项目的安保、保洁及非生产设施的维护等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业公司,可以较好地规避原有保安、清洁工和物业水电工等岗位劳动关系管理的风险。
灵活用工到底有有哪些优势
灵活用工,对于企业,灵活在哪里?
1.满足企业弹性、短时用工需求,缩减企业招聘成本;和传统的雇佣式用工相比,灵活用工显著的优点之一,便是弹性用工。
2.转移用工风险;避免劳动纠纷企业与服务人员不存在劳动关系,属于契约型合作,无需签署劳动合同,完全合法合规。
这样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用工需求来选择服务人员,实现自己业务上的灵活配置,大幅减少企业的综合成本!
3.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临时工的工作质量高,其本身对内部员工的工作也是一种激励和促进。
灵活用工,对于个人,究竟有多需要?
汽车共享公司Zipcar创始人罗宾·蔡斯曾说过:“我父亲一生只做了1份工作,我的一生将做6份工作,而我的孩子们将同时做6份工作。”
这句话准确地指出了,“灵活用工”可以使人的自我价值最大化。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官表示,近两年职场人内心焦虑陡升,工作的安全感已经下降到最低,越来越来多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随时会被淘汰。
对他们来说,兼职成为一层更多的保障。
共享经济的网红直播、社交、电商、出行等领域灵活用工群体也越来越多。
如何在这一新经济形态下,选择更高效、更安全、更有保障的灵活用工平台,成为职场人和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另外,据国盛证券的测算,我国灵活用工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592亿,未来有望保持25%或更高复合增速。
在2019年年底的狮山论坛上,某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汪亮也提到,灵活雇佣在日本的比例40%,美国32%,中国约9%。
中国当前灵活雇佣比例绝对数值虽然低,但随着敏捷时代的到来,增长速度会大幅提升。
由此可见,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行业,灵活用工都将是未来的大势。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原标题:《盒马这招太牛逼:西贝、外婆家们,把员工租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