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之相应的,自然就是媒体口中“泼天的富贵”降临到这些城市身上,这从以下几组数据当中即可窥见一斑:
(1)3月1日~3月21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2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8亿元;3月11日~3月20日,天水在线旅游人次在甘肃省内排名第二,同比增长63.2%、环比增长23.6%,增速省内第一;在线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6.9%、环比增长30.8%,省内排名第三。
(2)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持续火爆: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3)仅去年3月份,淄博就有超过480万名外地游客前来,同比增长134%,要知道淄博全市也就470万人;而去年“五一”假期,淄博站客运发送连创新高,假期累计发送旅客24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55%;大量客流涌入也让淄博市酒店爆满,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上涨865%,淄博也成为各地旅游数据增长之冠。
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想要复制淄博、哈尔滨、天水们的“出圈”经验,试图让自己以另一种方式为大众所熟知,从而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消费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那么问题来了:上述网红城市,究竟凭什么能够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呢?在我看来,这其中有三大秘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妨逐个解析。
首先要指出的是,城市的“出圈”并不完全取决于其经济实力与知名度,其独具特色的“标签”显然更为重要——就像淄博和天水,二者并不算是经济强市,甚至不少人都没听过它们的名字,却依然能够现象级爆火,靠的就是烧烤和麻辣烫。
正因如此,从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下网红城市之所以能够“出圈”,依靠的并不是那些老生常谈的城市印象,而是颇具当地特色、差异化明显且烟火气息十足的记忆点,比如一顿美食,一首流行歌曲、一部热播电视剧、一间特色商铺等等——要知道,相比于高山流水的高调雅致,人间烟火的市井情怀往往更能触动人心;而越是接地气的城市标签,就越符合大众口味,自然越容易“出圈”。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早已颇具知名度的老牌网红城市,都在纷纷积极寻找新的标签,以求再度“翻红”。
有意思的是,这些崭新的城市标签,很好地契合了当下市场的需求。
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可以说是完美迎合了年轻群体在旅游途中对于美食体验的需求,其实惠的价格、浓厚的烟火气、轻松热闹的氛围,无不符合年轻人对于生活气息的向往,特别是日常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各方面压力陡增的常态下,他们往往会渴望暂时从紧迫中抽离出来,去拥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在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之余,在另一个城市当中走走看看,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别有一番情调。
不仅如此,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网红城市,他们的目标不是传统的景点古迹,而是那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除了烧烤摊之外,人们还愿意走向菜市场,走向搓澡堂,走向当地热情的居民们,从而对一个陌生的城市产生归属感和获得感,收获了此前体会不到的情绪价值,“出圈”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可能有人会问:那些网红城市的特色标签并非刚刚才有,为什么之前不温不火,可现在却忽然蹿红了呢?
这背后,离不开城市前期的用心经营,以及在营销上的主动出击。
以淄博为例。早在2015年,淄博就启动了持续8年的露天烧烤治理,通过繁荣夜间经济、创建文明城市、打造青年友好型“五好城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常态化治理工作,推动了城市良性发展和当地市民幸福感的提升,并逐步营造起良好的消费环境。
再比如哈尔滨的爆火背后,同样有类似的经历。
而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哈尔滨更是完美诠释了何为“创意”。
其实,这场玩梗风波的发起方不是别人,正是当地文旅局。在最早发布的宣传片里,哈尔滨一会儿与哈利·波特联动,继而有了“哈格沃茨”的谐音梗;一会儿展示大雪纷飞中的索菲亚教堂,手把手教导游客如何扮成“俄罗斯在逃公主”,便有了“公主请XX”的梗;机场里工作人员卸行李箱如同卸鸡蛋,便有了“恋爱脑”“哄宝”的调侃……面对网友和游客们的称赞,当地文旅局直接在致谢信中称“您的表扬,把咱们都整不会了”,又一次显现出这座东北城市与生俱来的幽默感。
不难发现,哈尔滨“玩梗式营销”的精髓,其实在于精准拿捏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交心理:既然大众对于东北人的幽默有着与生俱来的认知,那我们索性就将“开口即是段子”演绎到极致,不但自己抛梗,还鼓励大家造梗,从而形成了病毒式传播,让更多的人对哈尔滨感兴趣,并且愿意到哈尔滨来观光游玩。
这便是城市出圈的又一秘诀。
从淄博到哈尔滨再到天水,每一个城市爆火的背后,都有当地全民的深度参与。
首先是政府部门积极有为且有求必应。
哈尔滨亦是如此。
据媒体报道,针对此前发生的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哈尔滨有关部门果断取消预约制,并主动放低姿态公开道歉,随后给出了周全的整改措施,显示出满满的诚意;而对于部分酒店涨价问题,哈尔滨市官方连续两天召开座谈会,提示酒店经营企业“要珍惜哈市旅游市场转暖升温机遇,带头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切实提升服务意识,做到不过度浮动价格、不盲目调整价格、不虚高标注价格”;为了保障游客的出行,有关部门特别开通了专线和免费摆渡车,整个市内基本实现“路边随手拦车”;考虑到南方游客来到寒冷的东北城市可能会不适应气候,有关部门特意增设暖气休息室,甚至还在机场和火车站大厅加入交响乐演奏节目……一系列周全的举措,着实打动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与此同时,当地市民为城市的“出圈”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客观地讲,仅依靠政府部门人员的推动,其力量总归有限,并且在大众眼里难免会有一种距离感。此时,当地市民便自然而然地发挥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毕竟,市民朋友人多力量大,而且更容易同外地游客打成一片,继而润物细无声地将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渗透至游客心里。
这一点在哈尔滨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正是政府和市民这种“全民深度参与”的加持,为城市的“出圈”锦上添花。
不过话说回来,成为网红城市并不容易,让“网红”变为“长红”,更是难上加难。想要让城市持续保持热度,并真正变“流量”为“留量”,除了上述种种,每个城市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当然,笔者也会持续跟踪这些网红城市和未来将要登场的网红城市,与各位一同见证即将上演的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