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人工智能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
人工智能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的内容:
总之,AI智能心理学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选择这个方向,你将站在心理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前沿,开启一段充满创新与发现的学术旅程。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职业发展上,都拥有无限的可能。
目前,有哪些院校开设了心理学和AI交叉的方向呢?小思简单给大家盘点一下!
01清华大学认知智能项目
鼻祖类型,是国内第一家深度将心理学和AI结合的985院校了,非全,2年制,学费19.8W,报名条件需要有2年工作经验。
考研大纲内容涉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目前清华大学认知智能首届学生还在读研期间,所以也没办法知道具体的就业方向。
02华东师范大学学硕自命题951+616
华东学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方向,也是和AI结合的,招生少,统招名额13人,学费8000/年。
注意此方向归属于“认知与神经科学系”
03北京师范大学MAP之MHR2.0
北师大今年更改了“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培养方案(也叫MHR2.0版),前几天听了官方的宣讲会,课程培养体系会引入机器学习、爬虫等等编程类的知识,实现AI智能测评,师资还会和计算机学院合作。
04浙江大学MAP非全
方向是两个:智能组织心理与行为、心理咨询与健康发展、工程心理(含智能人机交互、用户体验)
168000元/全程(学制三年,每年需缴纳学费56000元),每年招生30人,复试线很高:2024年复试线387分,初试最高分442分
05陕西师范大学学硕312
“智能人机交互与神经工效学”方向归属在“应用心理学”下。陕西师范大学学硕考的312,应用心理学方向每年招生10人左右,复试线367分。
可能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在理解人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方面,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设计更智能、更符合人体工学的交互系统。通过这一方向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如何将心理学原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推动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医疗、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中应用这些知识。”
06福州大学312学硕
“人工智能与网络心理学”方向,学硕312。官方没有给介绍。
可能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在网络心理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一方向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网络环境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并掌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技能。
07天津师范大学
“脑认知与人工智能”,347专硕的方向,2024年进复试分数:370-413,24人。
2014年,天津师范大学成立了跨学科的"认知与情感计算"团队,由心理学部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联合组建。
2019年,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合作设立了情感与健康智能研究中心。
2020年,该团队被认定为天津市"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团队汇集了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家,形成了以下主要研究方向:
通过长期合作,团队在情感与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