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数》与传统数学易学精研

中国传统数学在欧洲文艺复兴前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光辉成就,但是,在随后的几个世纪,这样的状态却逐步发生了变化,到近代已明显超脱与所谓主流之外了。探讨数学史上这一重大问题时,不能不涉及到对传统数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术数”及其哲学思想背景。

《左传》说:“龟,象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殷商前原始的前兆预测发展到较完备阶段,形成了周代《易经》八卦六十四卦体系,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占筮用书,为象数之宗,也是术数之鼻祖。《易经》记录了我们祖先对各种客观情况所作出的兆象和吉凶判断,反映了古人在同社会和自然界的斗争中,为了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而求助于卦象预示的主观思想;同时也直接或曲折反映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认识,记载了他们实践活动的经验、感受和评价,表现了他们对周围世界进行抽象和概括的愿望,其中也包含了相当多的朴素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观点,更包含的古智者对宇宙根本规律的终极探讨。

《易经》是中国道学史哲学史上第一部经典著作,位居六经之首。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它的内容含有古代天文、数学、音律、医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它的哲学体系对科学思想发展影响很大,所以在科学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数学史上,不少数学家都受到《易经》及玄学的熏淘,如三世纪大数学家刘徽说:‘‘古者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术,以合六交爻之变……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

又如十三世纪大数学家秦九韶说:“爰自河图、洛书,圃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提到术数的正史不乏其例。注意到上边引用的两段都是在一书的序言里作为总纲或指导思想提出的,因而在研究数学思想史时,周易术数是难以轻易带过的问题。

中国算术史上不少学者博通经史,对易学、数术普遍有研究。(旧题)汉徐岳撰的《数术记遗》,主要是数术著作。北周甄孪撰、唐李淳风注《五经算术》,以数理讲解经义,其中有《易策数法》的名目。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讨论过揲蓍之法。由于程朱理学的推重,象数内容在宋以后数学书中俯拾皆是。清屈曾发《九数通考》十三卷卷首就指出:“(河)图(洛)书为数学之源”,……凡此种种,科学史研究无法回避,应予正视。

“数术者,皆明堂義和史卜之职也。”汉代除三公外最髙级别的官员禄两千石,其中就有“二千石博问术士”,遇到地震等灾变时,以备皇帝咨询。《史记》记载:“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按即风水)家曰不可。”看来他们有权在皇帝面前展开自由争论。光武帝更重用术士,提拔擅长图谶的王梁、孙咸作大司空、大司马的高官。魏晋以来,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代国子寺设研究纯数学的算学博士,品秩最低,为从九品;而在太常寺中却有太卜署,太医、太卜等术数家皆设博士。元代集贤院除管国子监外,还管道教阴阳术数,有阴阳教授之设。在不少封建帝王的眼中,操占卜、星相一类方术之士的地位,一般高于持筹的算家。

由于这些原因,术数著作在古籍中占相当比例。据《中国丛书总录》、《四库全书》及《販书偶记》的记载,我国现有传本古书共63853种,其中易类1514种占2.3%,历算类657种占1.03%。在图书分类中术数类与易类分开,数量亦相当可观。李约瑟说:“如果有一个汉学家兼通数学,那末,通过对隐晦难解的中国中世纪占卜术著作的探索,他在这方面是会大有收获的。”鉴于有关研究尚未展开,这番预言令人鼓舞。当然,这种工作带有披沙淘金的性质,要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汇总有价值的内容并非易举。

传统数学思想深深植根于古代文化之中,成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当从古代思想文化的源流中去搞清它的来龙去脉;术数作为易学的支派,与传统数学并行,贯穿于整个古代文化史,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恩格斯说:“我们必须重新进行艰苦的研究,才可以知道基督教最初是什么样子。”对术数的研究也应取这种态度。占星术之于天文,炼金术之于化学,数术之于数学,在人类历史上道学与科学相伴而生,甚至很大程度可以指导科学——这类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不能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

那么,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数术对类西方的纯数学发展是否有促进作用?数术之中有无纯数学内容或类西方的数学思想的萌芽?

让我们先回顾古希腊时期。数学家们笃信宗教,认为天神掌管世上一切事务。毕达哥拉斯派宣称“万物皆数也”,把10看作理想的数,从而推论出移动的天体必定有10个。他们特别重视1,2,3,4这四个数,叫作tetractys(译作“四象”),而且1+2+3+4=10,似乎正满足了一种神学上审美的需要。他们创立了土、气、火、水四元素说,认为万物由四元素构成。柏拉图说:“祌永远按几何规律办事”,显然受到神学影响。

古希腊学者的数字神秘主义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使他们注意分析隐含干数本身的性质,从而发展起研究素数为中心的整数论;而在中国,易学象数系统却沿着另一条路线,把学者们引向分析数学(或元素)在空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它们的排列、组合、对应、对称、旋转、反射等关系,从中寻找种种特殊的联系,给出合理的解释。

术数家的手段姑且不论,就纯数学而言,这确乎导向了组合论的领域,即令是原始的思想萌芽也罢。例如,现代组合学一本有影响的著作中把这门学科的起源归于一个古老记载:公元前2200年大禹路过洛水时,观察到水中浮出的乌龟背上的数字表——宋人称之为洛书。

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将四元素说发展成一完整的体系,一如中国的五行说。他研究了土气火水四元素冷与热、干与湿、浮与重等性质,分析一般物体所含这四元素的比例,从而确定该物体的固体性、硬度、温度、粗糙性以及运动方式(浮沉等)。这样看来,四元素说侧重性质分析,五行说侧重位置所包含的意义。这种植根于哲学思想背景上的位置模式对于传统数学中的位值制、“方程”术、开方术、贾宪三角形、天元术、四元术等在平面上用算筹布算有何影响?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神奇的九宫图

在道学的、数术的著作中,我们确实可以发现古人在位置模式支配下所进行的配置的努力,它同样也可以得出很多数学成果。宋司马光(1039年进士)《潜虚》中十字形的“气图”,大体就是天地生成数图,或河图。他的“体图”、“性图”、“名图”分别呈三角形、方形与圆形。“体图”数字分十层,依次标明王、牧、公、岳、牧、率、侯、卿、大夫、士、庶人十等级。它的数字编码方式是我们在代数学里常遇到的,这种复式编码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

我们再以洛书为例。现在它被称作3阶幻方,每行、每列和每条主对角线都有同样的和15,n阶幻方和为N/2(N2+1)。洛书“在整个历史上,对许多人将发挥强有力的魅惑:连最简单的算术都成了一件令人惊异的事情”。

幻方从一开始就被同超前和神奇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阿拉伯人al-Buni(?-1225)和欧洲人H.C.Agrippa(1533)的幻方著作都是如此,后者把幻方同占星术联系起来。在我国先秦文献《周易乾凿度》中说:“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据此并参照郑玄注可以画成九宫图,其中七条虚线表示太乙神巡行九宫所依次序,八条实线表示“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先秦两汉著作中关于河图、洛书、九宫、明堂、洪范九畴(刘歆以为洪范即洛书)的传说有不少记载,如果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作出一种假设:古代巫人在龟甲或(龙)骨板上用火灼出窝槽,爆见吉祥之兆,有时这种窝槽的排列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令人惊异,于是成为世代相传的故事和神话。换而言之,河图洛书可能是原始时代骨卜的形象化、艺术化的名称。当然,“河洛”是中国文化史上一大问題,讨论很多。

THE END
1.易经术数必背基础知识概要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也叫术数,或阴阳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 具体细分,他包含奇门遁甲、太乙、地理风水、四柱八字、面相手相、抽签占卜、解梦拆字、梅花易数、八卦六爻、紫微斗数、大六壬、等等几十个科目。 数术的特征是以数行方术;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1202/18/53305758_1006874768.shtml
2.《易经》术数术数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术,指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 术数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是我国历史上社会生活中的时尚,但它的内涵和外延至今不清晰,在学术界并没有确切的划分。一般https://www.360doc.cn/article/21040990_505900330.html
3.周易与术数目录(一)宋代术数刍议··· 刘旭东(43) 中国数术结构···《易经》与华严宗学说的形成··· 〔美〕华伦莱 著 胡文和 译(1153) 试论佛教曹洞宗对《易》的利用··· 夏金华(1160) 以佛解易佛易一家——读智旭《周易禅解》··· 陈坚(1177) 以《易》http://zhouyi.sdu.edu.cn/info/1010/1202.htm
4.官网太和县术数研究会,原太和易经研究会,太和易经网,太和易经太和县术数研究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的学术组织,是团结广大易学工作者的纽带和桥梁,是独立的法人团体。周易,易经,周易网,中华易经网。http://www.thyjw.cn/
5.www.quanxue.cn/index.html周易与术数 《周易》属于儒家经典,而不是道家等。道教之《周易参同契》是打着周易的旗号,其内容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将其中用到的60个卦,换成60甲子,对于文章中的意思也没有任何改变,从这儿可以看出道教典籍中存在大量欺骗性的典籍。《周易》分为《易经》(文王周公)和《易传》(孔子),这是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哲学https://www.quanxue.cn/index.html
6.天星风水零基础教学第一课术数起源#易经#风水21:35 天星风水零基础教学第一课术数起源 #易经#风水 为你推荐 自动连播 01:00 4-1!林诗栋横扫卡尔伯格,为王楚钦复仇,5战全胜夺男单冠军 天涯沦落人 01:05 剑来:文圣一脉到底有多离谱?怪不得大家都说惹谁都不能惹他们 阿栋漫剪 01:18 子期拼死让妙妙回现实的家,99%的爱意成为他们分离的倒计时!【永夜星河https://v.qq.com/x/page/n3152l8g2rr.html
7.什么是河图洛书易经八卦?为什么是传统术数文化根基?什么是河图、洛书、易经八卦?为什么是传统术数文化根基?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历史上能达到这样程度的,智圣诸葛亮、东方朔、唐朝国师袁天罡,他们术数造诣已经登峰造极, 太乙神术、奇门遁甲、梅花易数、六壬这些数术文化根源在哪里,就是河图洛书。本期我将介绍什么事河图洛书及后天八卦如何演化。https://www.jianshu.com/p/d41ae23ab345
8.中国十大命理大师有名的周易预测大师有哪些?《易经》学术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奠定了传统国学文化之魂。上古先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之学,上论国运兴衰,中论人事万物,下论自然变化。《易经》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不乏历代先贤名师,不断完善规范易经文化,近代亦有易学杰出者,在众多易经术数文化领域,不懈努https://www.meipian.cn/50jbgjrh
9.十大易经文化协会组织国内正规易学组织科普有名的易学协会盘点周易研究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历史,然而因为它的博大精深也让很多人借此招摇撞骗,许多有名的易学协会也难以幸免,国内正规易学组织却屈指可数,MAIGOO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十大易经文化协会组织,如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周易玄学研究院、中国周易国学研究院、中国易经术数科学研究、中华易经风水研究会、诸夏周易文化研究院等等。 https://m.maigoo.com/top/417427.html
10.什么是术数?术数的范围有哪些?[转]六爻预测术:或叫“纳甲筮法”,是易经发展到后期的一个产物。也可说是易经的一个分支和具体应用门类。主要用于占卜具体事件而不是算命。与之相似的还有一个同是易经发展起来的术数叫“梅花易数”,梅花易数由为其起卦及断卦方法不易确定较难掌握和运用,故习者较少。 https://www.douban.com/note/92307355
11.中国易经大师易学名人排名榜100名易学专家简介上古先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之学,上论国运兴衰,中论人事万物,下论自然变化。《易经》文化源远流长,古代不乏历代先贤名师,不断完善规范易经文化,近代亦有易学杰出者,在众多易经术数文化领域,不懈努力钻研,使传统易学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 http://www.yuncaijing.com/news/id_15067454.html
12.术数书籍价格最新术数书籍价格批发报价价格大全阿里巴巴为您找到35个今日最新的术数书籍价格,术数书籍批发价格等行情走势,您还可以找市场价格、批发价格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信息。阿里巴巴也提供相关术数书籍供应商的简介,主营产品,图片,销量等全方位信息,为您订购产品提供全方位的价格参考。http://yichang.1688.com/shop/www/jiage/-CAF5CAFDCAE9BCAE.html
13.易经培训玄空风水培训八字命理培训易大易经研究院致力于推广正统易经术数文化,摈弃易经伪术,传易道,讲易术,不假传不空传。易大易经研究院的主要培训课程有玄空风水培训,八字命理培训,小六壬培训,紫微斗数培训,六爻预测培训,数字预测培训,奇门遁甲培训,希望更多的有缘人士能学到真正学到好用、管用https://www.yidayijing.cn/
14.易经八字算命2023年周易批八字免费测八字单岁单月生男口诀怎么从生辰八字查生男生女生男,周易算命生男生女方法怎么从生辰八字查生男生女?易经术数生男生女自己掌控双岁是双单是单乾坤爻位两头安。中间正位玄机事产女生男在此间。组卦上爻为父下爻为母中爻为下种(。 一个易学圈混出来的佛子对算命的看法(非常精彩,对喜欢算命的人尤其 https://www.16757.com/ysh/bazi/3209.html
15.如何从零开始系统学《周易》?金钱卦是最简单的预测方法,三枚铜钱/硬币便可以起卦,10分钟就能学会,特别适合刚接触易经术数的同学。 金钱卦适用于占卜特定的问题,一件事好不好、能不能成、顺利不顺利,这种简单、明确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卦来占卜,把结果作为参考。 参考书:南怀瑾《易经杂说》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31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