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气功网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气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工复产方面,中医气功的作用不容小觑。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有2997个地方提到了有实际意义的气的概念,提出气功可作为治疗、预防、养生的手段。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于7月24日成功举办直播公益课堂系列十一,由学会理事赵新平主持,学会常务理事张敬文主讲“《黄帝内经》丹道养生功探析及在疑难病康复中的应用”,深入浅出地论述《内经》理论基础衍生的丹道养生功法如何习练,在临床上如何运用,听会人员反响热烈,在最后环节就课堂内容和丹道疑惑纷纷提问。

主讲老师:张敬文,男,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常务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气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常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气功技术协作组成员,有30余年探索、实践传统丹道养生气功并具有通过气功锻炼使9年病患完全康复的亲身经历。

《黄帝内经》丹道养生功探析及在疑难病康复中的应用

张敬文

一、《黄帝内经》之经典地位与价值

1、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2、确立了“天地人三才”的医学模式

3、创建了经络学说和针灸疗法

4、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5、垂范了中医认识自然、生命与维护健康的理论原理和思维方法

6、奠定了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技术体系

不仅如此,《黄帝内经》还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中医丹道养生气功理论体系,与《周易》《道德经》并称为气功三大经典。

横渠四句

主讲嘉宾张敬文老师

二、什么是丹道气功

1、丹道气功

丹道气功是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最根本的修炼原则,以“精气神”为修炼药物,在丹田之中炼养元气而结丹从而达到培元固本、延年益寿、疑难病康复、开发智慧的中国传统养生功法。

“丹道”二字,既强调了“道”的本原性,又强调了丹(大药--元气--真气)的养生康复作用;其既重视“术”的层面、物质的层面,但更重视“道”的层面,其较全面地反映了传统养生气功修炼是“性命双修”的整体。

内丹三要:炉鼎(身体--虚空--道--炁场--宇宙统一场);药物(精气神);火候(意守丹田达到炼精化气之时机与具体操作技术)。

2、中医丹道养生气功

中医丹道养生气功是指在中医气本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等指导下,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为最根本的修炼原则,以形气神融为一体为修炼手段,以人身三宝精气神为修炼药物,以疏通经络、元气回归为修炼境界,以养生、康复、开发智慧为修炼目的的中医传统养生气功。

内丹为体内的大药,即元气(真气)。元气-是来自于先天的超级能量,为“生命的原动力”。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元气是人身最重要、最根本的一种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能推动和调控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机能;推动和调控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

人身之气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而元气是人身正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原动力”!

3、丹道气功是传统气功的核心

晋代许逊《净明宗教录松沙记》:“学道之士,初广布阴骘,先行气功,持内丹长生久视之法,气成之后,方修大药。”

4、经典著作

丹道气功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

后世著名的丹经:《周易参同契》《吕祖志》《悟真篇》《无根树》《道言浅近说》《天仙正理直论》《仙佛合宗语录》《金仙证论》《神室八法》等等。

三、丹道气功的功法体式

1、行功(恬淡虚无热身功)

2、站桩功

3、坐功

4、卧功

四、丹道气功的修炼原理

1、天人合道(天人合一)

《悟真篇》

宋代张伯端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2、心肾相交与坎离交媾

唐·吕纯阳:“只知性不知命,此为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还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唐代崔希范《入药镜》:起巽风,运坤火,入黄房,成至宝。水怕干,火怕寒,差毫发,不成丹。铅龙升,汞虎降,驱二物,勿纵放。产在坤,种在乾,但至诚,法自然。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水真水,火真火,水火交,永不老。水能流,火能焰,在身中,自可验。元·张三丰《无根树》:无根树,花正偏,离了阴阳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铅,阳寡阴孤各一边。世上阴阳男配女,生子生孙代代传。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

3、人身三宝“精气神”

存神炼气、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五、《黄帝内经》中的丹道气功

《黄帝内经》中有非常丰富和完备的丹道气功理论体系,并把气功的原理、方法非常广泛地运用于养生和临床康复。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有:“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以上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修炼气功最重要的原则是“合于道”“法阴阳”,由此所能达到的养生效果则是尽享天年,长命百岁,同时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医学最大的优势和显著的特点是“治未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有:“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明确指出,修炼传统气功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是清静自然,天人合一,凝神聚气,调和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指出,元精是生命的本源,保养人身三宝“精气神”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指出修炼气功的关键是“合心于精”而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坎离交媾、阴阳自和,修炼气功的最高境界是“得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强调了修炼气功一定要节欲保精,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心性的修养,尽可能保持心神的恬淡,从而天人合一,炼精化气,可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返老还童”的养生效果。

“合于道”道家把“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合于道”是气功养生的最高准则。“道之所秘,莫若还丹”。

六、丹道气功的养生康复作用

宋·白玉蟾《紫清指玄集》:“初修丹时,神清气爽,身心和畅,宿疾普消”。孙思邈《存神炼气铭》:“宿疾并销,身轻心畅……超过常限,色返童颜”。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THE END
1.易学文化考试网:易学与中国传统医学有无关联?共同的哲学基础?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周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映照着古代先民的智慧与哲思,更在现代社会中以其深邃的哲学内涵启迪着人们的心灵。用户输入的内容,学习传统文化,对于当下中国社会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为现代人提供了精神https://m.sohu.com/a/832670200_121726572
2.周易与现代医学结合四柱八字预测,总结整理完善的人体健康规律的理论体系,将易理与实践结合,易理指导医理,不但把中国预测学的落实运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也将对现当代医学与最前沿的实证学科研究具有相当的启迪作用。 系统完整地把周易理论落实到命理运用,其50亿字的巨作《铁板神象》记录了每个人的富贵贫贱、吉凶夭寿、疾病的状况和发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10/11/841137_807882124.shtml
3.易经的科学原理中医民粹易经阻碍了中国科学诞生吗?为什么易经在中国能如此长盛不衰?易经与中医是一个什么关系?这些问题长期困绕着我们中国人,也是围绕对中国易经最大的争论,基督教甚至对易经是避之犹恐不及。那么,易经到底科学吗?易经有什么科学原理?易经的科学性在哪里?本文的讲解可给你一个你可能没有听过到的见解。http://www.zgmjyxw.com/index.php?g=home&m=article&a=show&id=194
4.中国古今名书大观B01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B01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原理 B014 哲学与情趣 B015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漫谈 B0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B0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稿 (第一卷) B0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 B0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 B0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六、七卷) B022 “天火”在中国燃烧 B023 中国马http://www.yuntu.io/book/7739035002981
5.中国八卦象数疗法第01章八卦象数疗法的基础理论中国八卦象数疗法 作者:第一节 八卦象数疗法与周易 八卦象数疗法的象数源于《周易》,八卦象数疗法是通过默念一组象数密码治病健身的简捷疗法。象数是《易学》的基本内容,一部《周易》全在象与数。《易·系辞》说:“象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即形象、征象之谓。换言之,象是指宇宙万物阴阳之象,数是指宇宙https://www.dushu.com/guoxue/105429/1144917.html
6.五行原理与病象:斗数论病原理,命盘疾厄宫位星曜特质,看身体可能周易一事一测:198元(易经解卦 六爻解卦)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不断循环运动,生息演化,将五行的特性与紫报斗数相结合,用于中医学,可说明人体生理及病理的现象,并辨别病症,以便治疗。 斗数论病原理 中国古代阴阳学家认为,人体组织器官位置虽各异,但实联系为一体,如此身https://guoyitangapp.com/found/11607.html
7.课程两千余年来,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所提供的理论原理、应用技术及其所采用的方法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术得到持续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基于以上成就,2013年3月《黄帝内经》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它作为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60b1aef29a9e60d0f261d7
8.讨论易学与中国医理中医基础版爱爱医医学论坛这些丹道派思想的发展,是由《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是与《易经》配合的。 到了汉代以后,中医的哲学思想,也经过演变,外加道家的影响,而使得医理以《易经》的道理来诠释了。也就是说,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却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https://m.iiyi.com/lt/thread-1024429-1.html
9.上传09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我们中国过去礼貌也是一样,就像祭祖,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个人很小就代表出来祭祖,那个场面真把人吓死了!那个时候才十二三岁,穿着长袍马褂,好多人,好如果《易经》没有学好,医学便成了问题了,而且交代不清楚,什么地方该用先天,什么地方该用后天,用哪个数字,都交代不清楚。后来我加以研究,才知道不是交代不https://special.chaoxing.com/special/screen/tocard/89881339?courseId=89881329
10.《易经》象数与中医科学.pdf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 关键词 实 观验 象科 取 义幽明规律学 象数科学 数 象义 藏取 象数 运 内容提要:以中医为代表的,以《易经》象数原理为基础的 东方象数科学与西方的实验科学是东西方两种探索事物 律的科学,二者都是科学。区别在于:西方的实验科学是 用分析的、局部的和实验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201/700613502100603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