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阳著作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修炼丹道的原理与方法,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和原理,为了整理自古以来的传承,证明人为的修炼,可以升华而成神仙的传统学术,他以《周易》的理、象、数三部分,和周、秦到两汉,用在天文物理学上的原理与原则的五行、干支之学,以及道家老子传统的形上、形下的玄学原理,一齐融会贯通,为丹道的修炼程序,做了一套完整的说明。所谓“参同契”,便是说,丹道修炼的原理,与《周易》、《老子》的科学而哲学的原则,参得透彻了,便可了解它们完全是同一功用,“如合符契”的。所以他便融会《周易》、黄老、丹道这三种学术共通的道理,著述这本《参同契》了。在这本书中,他的文辞简朴而优美,犹如《易林》的词章,也是千古绝调之笔,他把丹道修炼的原理,区分为药物、服食、御政三大纲要。然而如《老子》这本书一样,它原始的篇章次序,究竟是如何的安排,确费后人的疑猜与稽考,这又富于道家犹龙隐约的风味,可与老子其人及其书互比隐晦。如果我们要把丹经的鼻祖著作《参同契》,比之老子的书,那么,另一部丹经,是宋代紫阳真人所著的《悟真篇》,应该比之如庄子的书了。
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烦。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蚀,常在晦朔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吾不敢虚说,仿效古人文。古记显龙虎,黄帝美金华。淮南炼秋石,玉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今道由一,对谈吐出谋。学者加勉力,留意深思惟。至要言甚露,昭昭不我欺。
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旋曲以视听,开阖皆合同。为已之枢辖,动静不竭穷。离气纳荣卫,坎乃不用聪。兑合不以谈,希言顺鸿濛。三者既关键,缓体处空房。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证难以推移,心专不纵横。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颜色浸以润,骨节益坚强。辟却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修之不辍休,庶气云施行。淫淫若春泽,液液像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佛佛被谷中。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耘锄宿污秽,细微得调畅。浊者清之路,昏久则昭明。
当然,这些文简言朴的文辞,其中包含的意义与道理太多,我们来不及多加解说,总之,《参同契》的方法与宗旨,是专为锻炼精神魂魄,以到达老、庄所谓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真人境界,是道家正统的神仙丹道的学术,因此,魏伯阳把当时假借先圣而流传的许多旁门左道,欺世盗名,以及贻误人世社会的小术,严加驳斥。
如说:
是非历胜法,观内有所思(这是指内视五脏,如存想返观肚脐、丹田等的旁门修法)。履罡步斗宿,六甲次日辰(这是指步罡拜斗,迷于符箓道术等的旁门修法)。阴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这是指迷信房中九浅一深等素女经的修法,与左道采阴补阳等的旁门修法)。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这是指吐故纳新,专炼呼吸服气等的旁门修法)。昼夜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这是指搬精运气,紧撮谷道,以及长坐不卧的旁门修法)。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沸驰,不得清澄居(这是指以上五类,专在身体以内,搬弄精气的旁门道术)。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物见形象,梦寐感慨之(这是指专以祭祀祷告,乃至修炼驱神役鬼等的旁门修法)。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腐露其形骸(这是指以上所说修炼神秘法术等旁门的结语)。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条有万余。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知所由。
魏伯阳在《参同契》中,综合历举这些旁门左道的情形,我们拿他与晋代丹道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共同研究,便知迷信道术的人,随便妖言惑众,欺诳成习者,真是古今一辙,既可笑?又可叹!有什么办法,可以警醒愚顽呢?因此,他又说到上古流传下来的道术,本来实是“内圣外王”的真学问,只因后世的人没有智慧,把它弄得支离破碎,反而以伪乱真,影响社会,造成颓风,如说:
维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这隐沦。含精养神,通德三光。精溢腠理,筋节致坚。众邪辟除,正气常存。积累长久,变形而仙。忧们后生,好道五伦。随旁风采,指画古文。著为图籍,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众文。学者得之,韫柜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竟无见闻。遂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贾人弃货,志士家贫,吾甚伤之,定录兹文。
但是他自己又说,在他的著述中,并不照次序的说明此事,都靠读者自己的审思明辨,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程序和究竟,如说:
字约易思,事省不烦。披列其条,核实可观。分量有数,因而相循。故为乱辞,孔窍其门。智者审思,用意参焉。
于是,他又指出炼修的初基方法,如说:
内以养己,安静无虚。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
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伙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忘,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膺录受符。
总之,魏伯阳所著的《参同契》,从身心修养的实验科学精义,而说出心性的形而上道,与形而下质变的精神魂魄等问题,是综合道家科学的学术,与儒家哲学的思想,融化会聚在丹道的炉鼎之中,誉为千古丹经道书的鼻祖,实非为过,朱云阳说他是以“天地为炉鼎,身心为药物”,那是一点不错的,不过,他是注重于人元丹的修炼,是发挥人生性命功能的最高至理。
(二)方士医学与易象数合流的炼气养生术的丹道
其实,这一派丹法“炼精化气”的理论与方法,姑且不管他是否为正统,如果用得其正,用得其法,实在也有两种好处:(1)它可解决任何宗教,和任何宗派出家专修的独身主义者,对于性心理的烦恼问题,同时,也是真正要修炼到守住不犯淫戒的极好帮助,对于二十世纪末期疯狂追求肉欲的诱惑,以及讲究健康长寿的心理卫生的实验,在理论与一些初步的方法上,未尝不是好事。(2)他们也极力提倡以积善,为修道做神仙的基础,如果只有道法,没有极大至多累积的善行,要想修到神仙的果位,那是绝对没有希望的,这对于社会教育与宗教教育的意义,最具有决定性的至理名言。总之,我们归纳他这两种好处以外,认为他是健康养生的一种良好的修养术,那是不可厚非的;但是,仍须注意,便是我们刚才说过的,要用之得法,还要深通道家对于医理学的理论才对,否则,它的弊端也是非常可怕的,故从相反方面,归纳它的害处,约有四种:
(1)因为学习修炼的人,既不通道家医理学,有关于精、气、神的真正原理。又不了解普通医学(中医)十二经脉,与道家奇经八脉(任、督、冲“中”、带、阴蹻、阳蹻、阴维、阳维)的学理。更重要的,若是不了解佛、道两家关于心性之学,与性命之学的真正理论,只为了要求却病延年,长生不老的目的,就拼命地吸气提神,做收缩炼精的工夫;行之有素的,从表面看来,便有筋骨坚强,童颜鹤发,或红光满面的感觉,于是,由别人看来和自己的自信,至少都有半仙之分,其实,修到后来,十分之八九,都是脑充血而亡,或者弄得半身麻痹,通俗所谓“走火入魔”的走火,便是这种现象,求荣反辱,求寿反而不得安享天年,何苦来哉!
(3)因为伍柳派的丹法,极力注重炼精的作用,而且是专以生殖器官的精虫为丹药的主要成分,于是便有捏穴撮精,类似手淫行为,或交而不泻等房术,入于此道之中。讲究男女双修,行容成素女之术的,也谓之炼精化气,种种名目,各立门户,都以伍柳派为依归,为求却病延年,长生不老而成病,炼精气而发狂的,所在都有。
(4)黄老之道,以谦抑自处与涉世为主旨,以清静虚无,无求无欲为道德。魏伯阳以下的丹法,以“洗心退藏于密”为至理,以持盈保泰,葆光养真的妙用。但是明、清以及现在以修炼伍柳派丹道入手者,大体都走入骄狂、狭仄、神秘、愚昧无知的范围,充分暴露中国文化反面的丑陋面目,实在非常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