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国际声誉的历史学家周策纵先生曾说:
“我深恶当代史实多在逢迎上意,为党派之争而去歪曲历史,对‘五四’尤如此。我在著述《五四运动史》时,立下两条原则:一是临文不讳,秉笔直书;二是不求得宠于当时,而期待于将来。”
周先生所言不虚。他的里程碑式著作《五四运动史》,当年在解严以前的台湾就是禁书,至于改开前的大陆就更不用说了。所幸,那个时代已然过去,周先生所谓“期待于将来”早已实现。
1942年,周策纵毕业于南京中央政治大学行政系。由于才华出众,年纪轻轻的他就深得时任政大教育长陈果夫的赏识。一年后,经人引荐,周策纵被邀请去陪都重庆担任市政府专员、秘书。
《五四运动史》风靡全球后,周策纵回忆道:
为什么突然留学美国?周策纵先生如是道:
“从抗战胜利起,到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到召开国民大会,改组政府,每次重要会议我都在场。于是,我逐渐认识到政治多么黑暗……”
“自从中国文化和西洋文化接触后,中国应如何批判和继承传统,中国前途如何安排,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对中西文化互动后中国人的反应与改变做全面检讨,方足以谋解决之道。”
周策纵自认无法影响中国的实际政治,又深感中国近几十年来思想紊乱,认为“五四”运动是现当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根源,于是决定着手撰写《五四运动史》。
《五四运动史》一问世,就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
张鸣老师读后道:在1949年之前的二十几年里,中国社会当然对一个很具抗议乃至具有文化颠覆意味的五四运动有截然两端的态度。
很少荐书的袁伟时先生盛赞此书: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五四运动史》,是公认的经典!要想了解五四,识破形形色色的谎言,请沉下心来读这部书!
阿城先生也说:我八五年在香港的书店,站着快速翻完美国周策纵先生的《五四运动史》,算是第一次知道关于“五四”的另一种讲法。
罗素夫人阅读此书后亲笔致信周策纵:当我读你的《五四运动史》时,我就立刻觉得必须写封信,因为我要为这书而感谢你,我必须恭维你在书中所表现的学问和研究。
而最权威者莫过于美国《东方学会学报》的批评:各国研究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文学史或传记的著作,几乎例必征引《五四运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