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大众的同时,短剧行业本身也是话题不断。仅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短剧综艺、短剧上星、于正要搞至尊短剧、广电整治霸总短剧等都在证明,短剧依然是现在最有活力的内容行业。
而根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5.76亿人,占整体网民的52.4%。据行业机构预估,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0%,市场规模有望首次超越电影市场。
虽然行业发展迅猛,但部分微短剧存在内容同质、导向低俗、制作粗糙等问题。伴随着政策的优化,和各类正规影视公司和平台的进入,短剧行业接下来将出现哪些趋势呢?
内容精品化:题材更多元、运营更IP、投流更精细
首先一个趋势是内容的精品化。整体看,在政策层面,平台监管口径的收束再度奠定短剧精品化的主基调,行业各方需要沉下心打磨内容,以更具创新的方式表达好故事;在宣发层面,短剧市场回归理性后,高成本、粗放式的投流模式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精细化的运营思路,通过多元丰富的分发渠道触达更多用户,令不同圈层的用户都能找到匹配的短剧内容。
因此短剧市场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命力,首先题材上就必须多元化。“无脑爽剧”现在之所以流行,不是观众品味不高,而是消费者没得选,当下的市场只提供给了他们爽剧,而没有更多的选择。当题材丰富的微短剧供应量上来后,微短剧市场也一定会迎来变化。
其次纵观世界的内容行业想到赚长期的钱,都必须把内容IP化。在电影和长剧中,优质的IP可以创造经久不衰的价值,微短剧的未来同样有这种趋势。长剧可以与微短剧相互延伸,长剧的丰富故事为微短剧提供了内容资源,而微短剧的创新性可以为长剧带来新的生命力。
而上述这些诉求都倒逼短剧行业的内容必须精品化。
制作平台化:长视频平台和影视机构进入将提升制作质量
也正是因为内容的精品化,使得短剧创作未来也必将进入平台化运营时代。
从用户角度,市场已经期待精品剧,在需求的推动下,大批专业影视机构正在进入微短剧市场,中文在线、华策影视、芒果超媒、华谊兄弟、柠萌影视、长信传媒均已决定布局抖音加大微短剧投入。
这些专业机构进入市场,不仅意味着更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更严格的制作标准和质量控制。
这些都要求平台的参与,因此制作的平台化将是第二大趋势。
模式多样化:付费模式和免费模式并行
至于第三大趋势则是商业模式的多样性。短剧典型商业模式相对简单,相比电视剧、电影和长视频来说,制作周期短,可以灵活调整剧情内容。
如果按是否收费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付费和免费。付费模式即应用内购模式。用户可以选择单集付费解锁或会员订阅。
结语:短剧行业将走向正规化
回望短剧的发展历程,短剧行业无疑经历了迅猛的发展。但曾经的短剧市场充斥着大量低俗、低质量的内容,这些作品往往以博眼球为目的,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吸引观众注意,缺乏深度和内涵。然而,随着行业监管的加强和社会公众对优质内容需求的增长,短剧行业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自我净化与升级。
在今年上半年,这一趋势愈发明显。从题材上看,煽动仇恨、打擦边球的作品逐渐减少,转而是家庭亲情和友情成长在增加,转向符合社会公序良俗。行业生态的丰富化,尤其是传统影视人和主流媒体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内容质量。
因此如同娱乐产业的任何一股“新浪潮”一样,短剧一样走过弯路,从早期的“虚假繁荣”到近两年题材雷同、盗版肆虐、低俗擦边等“内容乱象”,都曾经在“网大”等业态身上上演过。正如“网大”经历了从高数量向高质量的“蜕变”一样,短剧行业也在加紧“上正轨”——行业自清、政策监管、平台引导多方合力之下,行业将从粗放走向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