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幸福的种子”:0

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仅以此文纪念去年离开我们的儿童图画书研究专家、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中心副会长、“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感谢他将毕生精力用于儿童阅读及亲子共读的研究和推广中,帮助父母学会如何引导孩子爱上阅读,如何与孩子共读绘本,借由绘本和阅读,在一代又一代父母和孩子心中播下了“幸福的种子”。

在这本经典著作中,松居直先生反复强调,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他认为,图画书的主要功能,在于促进亲子关系、加强心灵沟通、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另外,图画书可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想象力,引导孩子发现绘画的艺术魅力与乐趣。

先生认为,好的图画书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

父母应该以轻松的心情,把书看成有趣的东西,把读书当成快乐的事情。图画书不是教科书,更不是问题大全,它应该是孩子的快乐泉源。他提出,父母应该从孩子的立场来了解图画书真正的用途,和孩子一同发掘图画书的趣味。他认为,当孩子读完一本书,会发出深深的叹息,眼中闪着光,是最有意义的。这时的幸福和满足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

除了对图画书价值的定位,书中还探讨了孩子和大人不同的阅读方式、读书与识字的关系、如何选择图画书、图画书与幼儿教育等内容。对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共读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

结合自己过去几年亲子共读的经验心得,以及对书中重要观点的体会,我总结了亲子共读中的几个常见误区及对应的正确“姿势”(共读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误区一:过于重视故事的完整性,忽略孩子的兴趣点。

共读要点一: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幼儿,尤其是低龄幼儿来说,故事的完整性并没有太大意义,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从书中找到乐趣,从而爱上书却非常重要。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作主。共读时,重复、跳跃皆可,读孩子喜欢的片段,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不敷衍。根据实际情况,可就着孩子感兴趣的细节适当引导、发散。但需注意引导性的提问适可而止,并且一定要在孩子乐意回答、有积极参与意愿的情况下提问,问题要具有发散性或趣味性,尽量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不问没有意义的或考查性的问题。

误区二:过于重视“讲”,缺乏互动和演绎。

我们常常认为读绘本就是“讲故事”,只要讲就好了。这样粗浅的理解,并没有认识到绘本在家庭育儿中最重要的功能——密切亲子关系,搭建亲子心灵沟通的桥梁。所谓“亲子共读”,“共读”二字,强调的是“共读”,而不是“你读我听”,足见互动的重要性。而我们大人常常忽略了这种互动,只自顾自地“讲故事”,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和反应。就算有互动,常常也是“提问式的互动”,而不是聆听孩子,引导孩子发现细节,提出问题,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样的互动,把绘本变成了“问题大全”,使孩子不能完全放松地沉浸在绘本世界的乐趣中,反而疲于应付大人的各种问题,不但共读的效果大打折扣,致命的是,会扼杀孩子读书的兴趣,把本该温馨快乐的共读时光变成了无趣的“看图答疑”。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写到:念图画书给孩子们听,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就是因为孩子们“看不见故事”所造成的。原因不外乎讲故事的方式不对,或是故事的难度超乎孩子的理解范围。

共读要点二:突破单向传递的“讲故事”,让孩子真正参与到“共读”当中,让绘本“活起来”。

了解了绘本对幼儿真正的价值,我们就要根据所讲绘本的具体内容及孩子的实际情况,让绘本中的故事“活起来”,让孩子真切的体会到故事的乐趣。除了积极回答孩子的问题外,结合孩子日常生活、兴趣爱好进行一些演绎和发挥;和孩子一起表演绘本中的一些情节、模仿绘本中有趣的语言和角色;对绘本故事进行改编续编等等。同时,对于低龄幼儿,也不必一定按照绘本文字读,可根据孩子的认知情况和生活经验灵活发挥、演绎。

好的绘本故事都有很多可供互动和发挥的细节,很多故事本身就像舞台剧一样,有“历历在目”的现场感。比如,经典绘本《好饿的小蛇》、《逃家小兔》、《萝卜回来了》、《我们一起去捉熊》,都是创编表演的绝佳蓝本。只要能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到快乐,任何形式都可以尝试。

误区三:过于追求故事的本来面貌,否定孩子的“曲解”、“误读”。

共读要点三:保护孩子想象力的种子,远比通过绘本认知事物重要的多。

能从一本书中发掘丰富绚烂的世界,或是只能掏出有限的知识,完全有赖于读者的想象力。我们都知道,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拥有丰富的、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的幼苗一旦被拔起,孩子就像失去了翅磅的天使,丧失了飞翔的能力。而事物的真实面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然会有正确的判断。想象力与本来面貌之间,孰轻孰重,我们自能掂量。因此,对于幼儿,个人认为,只要不涉及价值观层面或原则性问题的想象和发挥,应该积极地肯定。

误区四:错把自己的喜爱当作孩子的喜爱。

让孩子喜欢图画书的捷径,就是父母自己先去喜欢。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对图画书产生兴趣。这可以说是引导孩子读书最有效的方法。能让大人产生共鸣并喜欢的图画书并不少,但由于孩子和大人在认知程度、生活阅历、阅读方式等问题上的差异,大人喜欢的图画书孩子未必喜欢。而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审美喜好和价值判断去为孩子选书、读书,结果是很多自认为很好的书,孩子并不喜欢,导致共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共读要点四:每次共读让孩子自己选书,或提供几个备选项,让孩子自己来选。

在这点上,想必很多家长都有体会。在和希希共读初期,我也走了这样的弯路,共读效果可想而知。在我意识到问题,让他自己选书后,他的共读热情空前高涨,一本接一本地讲,兴致勃勃地听,完全停不下来。

粲然老师在她的《骑鲸之旅》中提到:如果不了解孩子们喜爱的图画书中究竟哪里有趣,就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因此,把选书的权利交给孩子,同时,发现和总结孩子喜欢的图画书的共性特点,那么,我们也可能从图画书中找到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另外,从买书的角度来看,对于低龄幼儿,大人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的选书原则来挑选,但读哪本尽量让孩子自己选。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买书时尽量让孩子参与决策。

误区五:过分拘泥于适读年龄段。

共读要点五:只要能结合孩子实际的生活体验、符合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图画书,都可以选择,而不必拘泥于幼儿的年龄。

幼儿个体差异很大,生活环境也不尽相同,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判断,而应多观察孩子的状况,从而选择最适合孩子的图画书。

误区六:不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基本情况,单纯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文字意思去讲绘本,忽视了绘本中隐藏的“秘密”。

每一个经典作品,必然传达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情绪或价值取向,同时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我们在读成人文学或欣赏名画时,可能会想到去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但给孩子读绘本时,却往往忽略了这点。尤其是一些经典的绘本,如果了解了创作背景和作者个人情况后,会发现在看似简单浅显的文字和图画背后,隐藏了很多的“秘密”。比如,玛丽·荷·艾斯的代表作、松居直先生最钟爱的图画书《在森林里》,看似简单的“森林动物大游行”故事背后,除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更有作者对于爱的记忆,这片画笔下的黑白森林,是她在深爱的丈夫弥留之际慰藉自己的心灵之地。如果不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这些隐藏在画面深处的“秘密”、这些真正打动和震撼我们心灵的东西,可能永远不会被我们发现,又怎能在共读中,将这种更深厚隽永的情感传达给孩子?这些隐藏在绘本中的“秘密”,有些等待有心的孩子自己去发现,而有些则需要家长帮助、引导他们去发现。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而只是简单的照着文字、按自己的理解去讲,很可能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共读要点六:共读前,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个人经历及创作背景。而书中的夹页——名家导读(有的叫阅读指导),则提供了方便的了解渠道。

现在国内出版的优秀绘本,几乎都有名家导读或阅读指导的夹页,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夹页。在与孩子共读前,最好能在名家导读的指导下,自己先将绘本通读一遍(不仅仅是读文字,更重要的是发现图画中隐藏的信息和细节,尤其是那些文字没有明示的内容),这对共读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对绘本内容、孩子具体情况都有了了解之后,自然知道哪本书该在什么样的时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打开”。

误区七:不能正确面对共读中的“失败”。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兴致盎然地去跟孩子共读,结果孩子完全不买账,我们只得铩羽而归。而后沮丧感和挫败感让我们对共读之路丧失了信心。就我有限的共读经验来看,真正的“失败之书”是很少的,当共读失败时,并不是书的问题,也不是孩子的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的选择。

共读要点七:当出现共读失败时,我们需要的是反思和调整,而不是挫败和停滞不前。

对待所谓的“失败之书”,不要沮丧否定,更不能强读,姑且暂时搁置,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拿出来读,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我们必须认识到,绘本是带给孩子快乐、密切亲子关系的桥梁,并不是学习的工具。通过绘本,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亲子间的沟通和了解,这样的共读就是成功的。而语言能力、写作能力提高,认知水平、审美情趣提高,是自然而然产生的附加价值。

真正的快乐,是内心的充实感。孩子在书本中体会到感动与满足时,心灵的广度与深度也会跟着扩大。内心充实就是幸福,而幸福是孩子成长的泉源。在五六岁之前,就已经了解了“书的乐趣”的孩子,终身都会书不离手。进入书中世界的通行证,应该在孩子能够自己阅读之前就准备好,并由大人亲手交给他们。

当以孩子的快乐为目的而进行共读时,孩子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快乐,这样愉快的亲子共读为孩子打开的是一扇通往未来人生的神奇大门,她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带着一颗快乐、安定的心,怀着美好的期望、充满自信地走向明天!

THE END
1.父母儿女合家欢乐阅读:亲子共读活动引发家庭互动热潮,增进感情与近日,某市举办了一场亲子共读活动,吸引了众多家庭参与。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们共同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互动讨论和分享感受,不仅增进了彼此的理解,也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这一现象反映出亲子共读在促进家庭互动方面的重要性。 亲子共读的意义 研究表明,亲子共读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还能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http://ease.xiongchumo.vip/xcmgl/17801.html
2.让阅读陪伴孩子的成长在亲子阅读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综合培养孩子听、看、思考、交流等能力,尤其要帮助孩子成为思考型读者。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中至少一个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亲子共读。这个时候的亲子共读,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的,我们幼儿园每周都有亲子快乐阅读时间,无论是脱离书讲,还是指着书讲,主要靠父母来帮助。所以这件事情,最https://www.qdedu.net/jxhz/8836/8843/8844/70613/index.html
3.亲子共读的含义是让孩子得到快乐亲子共读的含义是让孩子得到快乐。亲子共读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它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不仅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态度,也能够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价值,享受到阅读的快乐。父母需要做的事,不要过于关注现在的这种现在的、当下的意义,更不要错过了亲子关系的深远意义和当下的快乐,相信持之以恒总会有所收获。https://www.jianshu.com/p/99c325bb9b98
4.亲子阅读心得体会六年级(通用18篇)非常感谢学校能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我与家人从中感受到快乐。在此活动中我有几点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贵在坚持。 生活中充满着无可奈何,很多时候想与家人一起看看书,总会为着各种原因而耽误。其实每天保证和孩子读10到20分钟书便很足够了,不要为自己找各样的借口。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n4hne2g.html
5.“我读书,我快乐”亲子共读活动简报6篇.doc“我读书,我快乐”亲子共读活动简报6篇校园书香飘万家,快乐亲子共读——四年级四班班级特色活动(一)第一板块:花开无声,献礼母亲节——和妈妈一起读历史故事“在历史中,散落着各种各样的钥匙,有的钥匙是打开伟大之门的,有的是打开财富之门,有的是打开艺术之门,有的是打开文学之门,有的是打开幸福之门。而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023/8135105040004024.shtm
6.关爱残疾儿童共享阅读时光集团要闻活动最后,志愿者为家长们分发绘本故事书。 培根铸魂,书香育人。本次亲子阅读活动,让残疾儿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也让这些困境中的家长明白,尽管孩子不幸折翼,但是也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享受亲子共读时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http://www.hnkfjt.com/index.php?a=show&catid=13&id=2624
7.幸福亲子共读,温暖暑假时光——人民路小学一年级(2)班“亲子阅读孩子最近在看《太喜欢科学了》,书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问题,能够激发孩子想要寻求答案的求知欲,让孩子发现科学的有趣,想尽办法让孩子爱上科学。 亲子共读,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词汇,学习知识,开拓视野。亲子共读,也是一种陪伴,增进了亲子感情,可以带来快乐。孩子觉得阅读是快乐的,自然而然就会喜欢阅读。当然,兴趣是最重要https://www.meipian.cn/4tpjea70
8.广饶县:优化儿童公共阅读空间“书香力量”伴孩子快乐成长东营“低幼儿阅览室建设从今年6月份开工,9月底全面建设完成,投入开放运营,历时三个月,为低龄儿童读者打造了一个充满童趣、温馨舒适的借阅环境,下一步,我们会在周末、节假日开展阅读指导、亲子故事会等生动有趣的绘本阅读衍生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走进低幼儿阅览室享受温馨、安全、舒适的阅读环境,爱上阅读。”广饶县图书馆http://sddy.wenming.cn/wcnr/202410/t20241017_86953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