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万个家庭参与,1136个优秀作品永久收录进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亲子声音档案,成为城市文化的特别收藏。由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魔法童书会联合主办的"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活动,12月1日迎来第十届的展演,也开启新的篇章。有的小朋友和妈妈一起建立了自己的朗读电台,有的家长从忠实的参与者转变为阅读推广人,有的三口之家迎来了二宝、三宝,家庭阅读氛围更加浓郁……
走过十年的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联动上海图书馆少儿服务中心、各区图书馆,以上海为原点,逐步辐射长三角乃至云南、贵州等对口援建地区,架起亲子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桥梁。越来越多的亲子家庭和社会力量、机构踊跃加入,构建起一张由点及面、层层发散的传播网络,品牌价值愈发深厚,溢出效应持续释放。首届亲子朗读走出的季语悦家庭,积累了丰富的亲子阅读经验,在街道创办了孩子们自己的读书会"梧桐书屋悦读会"。全家总动员,为更多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热爱阅读的种子。连续参加两届活动的丁汉明、丁梓轩家庭,梦想成为导演的哥哥酷爱电影类书籍,爱讲故事的妹妹偏好绘本。哥哥更是以阅读"南翔小笼"非遗校本课程的心得,创作出了《闲不住的祥娃》一书,卖书所得捐给助学项目和自闭症康复中心。
十年间,在读者需求日益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背景下,"亲子朗读"活动推动少儿阅读"火"起来。良性的读者反馈和社会效应更赋予了活动创新活力。经过不断的积累和传承,策划推出了"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相伴365""图画上海"城市阅读行走活动、"宝宝说节气""宝宝说节日""新年说新书"等一系列高品质的阅读活动和服务。2022年7月市少儿图书馆"一馆两址"(长风馆、南西馆)运营开放,"声音档案"在童年档案馆落地生根、深入家庭,推出"亲子朗读声音档案大征集·相伴365"栏目。若干年后,参与家庭回到少儿馆都能找到亲子朗读的特别记忆。这些极具亲和力、专业度的活动,直接面向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也极大推动了"亲子朗读"本身的跨越式成长,使其散发出逐年递增的热度,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
近年来,该馆聚焦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续加强馆藏资源的组织与揭示,与社会各界跨界共融。大手牵小手在此共度美好时光,绘就了爱"阅"之城一道道柔软、温暖的风景。
"陨石与繁星——鲁克文献捐赠展暨鲁克百年诞辰纪念"专题展览日前在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开幕。该展融合实物展品、数字人文互动、艺术装置、光影效果等多维方式,牵引观众亲身走近上世纪上海少儿文艺的历史现场,致敬鲁克先生及方寸之间为小朋友们创造天地的少儿文艺工作者。
鲁克(原名邱建民),浙江宁波人,20世纪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50年代起从事儿童文学、科学文艺创作。著有《奇妙的刀》《小黑鳗游大海》《谁丢了尾巴》《最后的一个梦》等。并主编有《童话选》《科学童话选》《365夜知识童话》等大型选集10余种。
据了解,鲁克先生家属(长女邱小真、长子邱肖地、次子邱晓汕、幼子邱小鹰)于2023年至2024年分批次向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捐赠包括图书、手稿、信件、照片、证件等纸质文献资料277种、308册,是市少儿图书馆(长风馆)开馆以来接收的极具代表性的一批捐赠文献。"在‘一馆两址’服务体系之下,市少儿图书馆为捐赠文献提供更为优化的服务,以个人创作历程折射文献意义、学术意义、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未来将持续完善特色文献资源收藏体系,推动地方少儿文献的整理揭示。"市少儿图书馆馆长杨燕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