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十而已》最近大结局了,笔者本来没有观看的计划,但架不住天天被微博和抖音上各种片段刷屏,只好充了企鹅会员,一集不落的看了一遍。
平心而论,这部剧拍的还算可以,尽管没办法跟国外的同类剧如《欲望都市》《东京女子图鉴》相提并论,也很难看齐大陆十几年前的《粉红女郎》和《好想好想谈恋爱》,但在优质电视剧愈发匮乏的当下,《三十而已》还是要比《精英律师》强1000个《娘道》。
这几年国产电视剧在蹩脚编剧和流量小生的加持下,大都开始放飞自我,比如2019年奇幻大剧《封神演义》里杨戬爱上苏妲己,豆瓣喜提3.3分;被两大卫视安排在黄金档的《如果岁月可回头》鸡汤废话一箩筐,让靳东的油腻程度从92号提到95号;更别提剧版《爵迹》了……
我们的文艺事业这些年越来越像中国足球:心安理得的做最差。所以《三十而已》在一众矮子里面,绝对能算将军。不过笔者在花了两天三夜足足看完43集之后,还是要下一个结论,那就是:包在提拉米苏里的老鼠药,要比搁在农药柜台上的百草枯更容易让人中招。
换句话说,《三十而已》这种剧你还是要少看。具体的原因有三个:
下面进入正文部分。
01.配方:源于生活,低于生活
《三十而已》跟前几年盛行的粗制滥造、大干快上、故事虚假、内容苍白的现代都市剧相比绝对不能算烂剧,但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创作水平仍然是“源于生活而低于生活”。
所谓低于生活,是说一旦到了需要展现人性及主题真理性的场合,国产剧就瞬间切换到“冲突不够,人渣来凑”的狗血模式,从《我的前半生》里的陈俊生、《都挺好》里的苏大强、再到《三十而已》里的许幻山、梁正贤、林有有,剧情全凭脸谱角色的“行为不端”来推动[4]。
在戏剧理论里,概念化、标签化、扁平化的叙事手法必然是简陋和低级的。导演徐浩峰讲,他们上学那会儿教的是,想表现“我爱你”,台词就得写“我不爱你”,人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这叫生活修正本能。但现在的剧都很弱智:你爱她就说爱她,你人坏就得掉渣。
垃圾能够登堂入室,和网络平台“开口我有大数据,闭口目标观众群”的生产环境有关。前几年因为大IP剧,业内涌入了不少业余编剧,这批人的创作能力在行业及格线以下,导致很多影视作品在剧作环节是零分甚至负分[2]。《三十而已》就提供了一个现成案例:
女三号钟晓芹是上班族,没有写作基础,没受过专业训练,第一次辞职写小说,就拿到了150多万的版税,如此天赋,余华看了沉默,莫言看了流泪,村上春树看了撕心裂肺。这个虚假剧情折射的,正是一类“随便写写就是写小说,随便编编就能当编剧”的幼稚想法。
业余编剧缺乏深度,缺乏生活的沉淀和积累,但又想出作品,就不得不靠脑补和瞎编。而脑补和瞎编的成果,一定带着标签化的强烈俗套。比如在描绘都市渣男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业余编辑只能往“窝囊废、小气鬼、骗炮男、陈世美”这四种类型上去编,毫无新意。
不光是新一代的编剧,受校园青春疼痛文学启蒙的新一代观众也有同样的问题——纸媒时代追郭敬明,门户时代追木子美,移动时代追咪蒙——对生活的理解更多来自于别人的填鸭和投喂。遇到经验之外的艺术复杂性与历史厚重性,就用“三观不正”强行消解。
于是,在新一代观众眼里,《包法利夫人》成了“两个世纪前作天作地作死自己和老公毁了一家子人的法国女文青的故事”;《英国病人》成了“把婚外恋说得冠冕堂皇”;《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屌丝逆袭;《断背山》是gay男骗婚;《泰坦尼克号》是旅行出轨……
作家金宇澄在《十三邀》里说过:“我们年轻的读者,对三观不正特别敏感,还有是一个最不好的词,“渣男”这个词最不好,(人)本身是非常复杂性的东西,这个也渣男,那个也渣男,你把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你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就去涵盖它,太幼稚,太可怜了!”
一个人经历越多,才越会发觉人的复杂。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有一句名言——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时至今日,就是这种认知体系稚嫩的人在带观众看世界,看到的都是“带节奏、洗白、油腻、渣男、绿茶、屌丝、中央空调”等网络标签的落地。
乍看很丰富,其实很贫瘠。编剧只会标签化,观众只懂标签化,最终一定会导致剧情来自生活,但却远远低于生活。
02.调料:鸡汤循环,情绪轰炸
当然,事情可能有另一个解释——不是《三十而已》够不上好剧的标准,而是它压根没打算套进剧的标准。
只要能把近期热点塞进爽剧拼盘,结构、人设可以随便牺牲,前情、后续可以自相矛盾;为了最大程度地迎合观众,该接的地气要接,不该接的地气硬接;为了让观众有代入感,有YY空间,为现实题材安排仙侠情节更是家常便饭。搞得角色不像是在过日子,更像是在游戏里开挂通关。
一个真相在于:一部国产剧烂或好,并不必然构成它的存续标准,并不是好剧才会火,烂剧一定沉,关键看它是否有热度,是否引起了话题。只要观众能一边骂一边看,平台就能一边收视一边赚。不怕你不骂,只怕你不看,真没人骂了,利益方甚至会雇人出来骂,反向营销岂不快哉?
这些速成、猎奇、通俗易懂、简单直给、不挑战观众认知、不寻求深刻传导且适合集体吐槽的狗血桥段经过电视艺术重新编排后,转瞬就能为一批寄生在热搜产业链上的公众号指引方向,它们会迅速生成走量不走质、走肾不走心的爆款鸡汤文,为下一轮“公众号剧”提供宝贵的创作思路。
这催生了一种新模式:剧情要素来自100篇情感爆文,渣男、绿茶、lowB、贱人、海王……应有尽有,精准轰炸你的情感神经末梢,然后催生出100篇新的爆文,进而启发续集的创作思路,逐步形成了以“鸡汤文内循环为主体、现实外循环为辅助”的电视剧发展新格局。
对这种新鲜出炉的骚操作,我们真的陌生吗?不,几年前就有人这么干了,只不过它1.0的版本叫“互联网+”。从2015年开始,一部分创作者为了配合平台打造有“网感”的影视剧,不再研究创作,转而研究观众,恨不得每一场戏、每个人物都是为挑逗观众G点、迎合固有成见而设计的。
目标受众开始出现细分:女观众、废宅、直男、小镇青年、都市白领、独立女性、95后、00后……在这类依托算法、大数据、市场趣味的“理财产品”实现定向收割的过程中,具备作者性的创作早无立锥之地,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因为它们不平滑流畅、不利于下咽,无法成为普罗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2018年,在中意电影论坛上,有记者问《完美陌生人》的导演保罗-杰诺维塞:在中国拍电影要考虑小镇青年的口味,你平时创作是否也会遵照相同的逻辑?保罗的答案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可以说导演的确是为观众拍电影的,但导演永远不应该为特定的观众拍电影[2]。
真正的好作品,需要迎合观众吗?
过去几年,印度的《摔跤吧!爸爸》、泰国的《天才枪手》、西班牙的《看不见的客人》均未分析受众,却都凭借娴熟的类型片手法与精巧的剧情安排征服了中国市场的票房和口碑,原因很简单:中国观众其实是识货的,欣赏国外佳作,只需要一个靠谱的字幕团队。
真要谈受众,好作品的受众是全人类,美剧连太平洋都能飞过去,我们的“对口”剧却总觉得隔了一条江、换了一拨人,内容就卖不动了。其原因或许在于,垃圾制造商也看过赵本山的小品——卖拐只能盯着一类人坑。
03.火候:搁置争议,兜售粉饰
除了以上问题,《三十而已》最大的症结并非无效叙事、口水台词与狗血情节,而是它滥用了一些原本值得讨论的现实议题,用时兴的话讲,叫浪费公共资源。
一个故事有没有价值,取决于创作者是否发现了新的社会阻力;一个故事好不好看,则取决于呈现阻力的钩子是否精准地道。在电影愈发偏重视觉享受的当下,电视剧本就是时代中最能表现社会形态和生活形式的媒介,观众渴望在此看到真正的好内容,即对社会有观照,对生活有比喻,对人生有启发的内容。
好内容必须具备“生命感”,须经过深入思考,须对现实进行提炼,须保持人性温度。颜丙燕、李现演过一部《万箭穿心》,其中有下岗、出轨、自杀、夫妻矛盾、婆媳矛盾、母子矛盾等情节,但它的戏剧冲突非常扎实。观众看完只会对万箭穿心的中年生活感同身受,不会嫌冲突少,只会嫌冲突多。
反观《三十而已》,其创作仍是套路化的、程式化的、配方式的,只见技巧,不见生命,这样的内容只会引发吐槽、引发点击、引发同行效仿,却无法从根本上感动观众。它不是一些人指出的“结尾塌了”,而是初心就没多好,本就是抱着流行的目的,压根不敢有流传的企盼。
无论是全职太太、沪漂女还是小职员,即便不考虑近期被频繁消费的年龄30+,仍有不少点可以挖,如城市生活的社会责任、道德素养、人生思考、人性变化、经济压力、政治生活,即便最后一条无力触及,前面都可以探索,不至于拍成2020年的《妻道》。
换句话说,《三十而已》不过是兜售了一份伪中产的幻想,和独立女性的奋斗史或觉醒史无关,三个女主都实力配不上野心,受消费主义捆绑严重,还缺乏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貌似对感情有主见的她们,却都期待一份过给他人看的幸福。
按照恩格斯的论述,女性具有世界意义的失败就是进入到“专偶制”家庭,这种婚姻制度的本质,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剥削。很多人在这种剥削形式中寻求物质补偿,自以为扳回一局,其实不过是浮士德与魔鬼签了一个约——项链戴在奴隶的脖子上,再华丽也是锁链!
我们也不妨来看一些正面案例,看看好的女性题材是怎么表现“矛盾”的:
韩国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在讲述女性困境的时候,就没有丑化男主,在故事设定中,孔侑饰演的男主和女主金智英的感情非常好,可以称得上她在男权社会中的避风港。即便如此,金智英还是会不断收到家庭、社会、职场等各种环境射来的暗箭,这才是最讽刺的地方。
比如男主想休假帮她带孩子,但韩国的潜规则是你只要提休假,晋升就没戏了。金智英一想,影响老公工作就划不来了,毕竟家还靠他养活呢,只能深明大义继续受累了。你看,这就非常高级地表现了女性在传统东亚社会的框架内是如何被设计的:你想突破,条件早就封死了,你碰到壁甚至会主动退回去。
看过《82年生的金智英》,就不难明白何为“根本矛盾不解决,小确幸掩盖不了大失去”;而看过斯嘉丽·约翰逊的《婚姻故事》,就不难明白“女人不需要你理解只需要你爱”是句PUA术语。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看看好莱坞电影对女性权利的讨论具体进行到了哪一步?
在《婚姻故事》里,“寡姐”斯嘉丽·约翰逊演了一个有才华的舞台剧演员,她丈夫是纽约一个小有名气的舞台剧导演,两人看似平稳的关系是以女方一直以来的牺牲去维护的,这个牺牲就是她原本可以去洛杉矶发展,拍美剧、拍电影,成为世俗意义上更成功的大明星。
寡姐为了感情一直隐忍,忍到了男方忘记了她的才华和可能性,觉得她只配给自己打下手——要是没我,你连仅有的事业都捞不上——然后他就打脸了。
但《婚姻故事》也没有去刻意丑化谁,它只是真实反映了那类相对平和的大男子主义者的缺陷,即他们在潜意识里仍没有把伴侣当成独立的个体,对她们表露出的个性深感不安。
这些你在《三十而已》里统统看不到,它只提供舒适圈、从众台阶、成功度量衡与道德审判,不干输出价值、剖析人性、启发观众的赔本买卖。退一步说,它也应该学学二十年前的《欲望都市》,在时尚、爱情和性启蒙上做一个表率,提高一下国内都市题材的level,而不是以手撕鬼子的逻辑把大女主剧拍成鉴婊神剧。
文艺作品虽然没有改变现实的责任,却有反映现实的义务。
真正塑造独立女性,就该明白她们要的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精英,而是心理上更平权的男性;真正反思从众代价,就该把孽债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囫囵吞枣地推给“渣人帮”;真正探讨身份跃升,就应该有像《寄生虫》一样素描阶层的觉悟,而不是粉饰乡愿。
按照剧评人毛尖的观察,以职场剧与女性群体为代表的国产剧质量滑坡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话语体系越来越认同富人,过去的琼瑶剧虽然也有瑕疵,但它的角色认同基本是在财产少的人身上。近些年来的国产剧媚富严重,穷人变得既不占理又猥琐,富人可以抢走穷人的东西,还能在道德制高点上挖走后者的对象[1]。
青春剧对富人阶层的认同尤其明显,有钱人的平均颜值比普通人高出几个段位,在电视剧这种媒介形式里,颜值即是正义,镜头语言显然经过了特别安排。至于连篇累牍地嘲弄小镇青年没见过世面的桥段,在近年的国产剧里更是不胜枚举。
这种东西看多了,人人只求不会沦为被群嘲的那一个,而这正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逻辑不谋而合——你被欺负,是因为你混得不够好,爬得不够高,关系不够硬,钱塞得不够多。试想,如果一个社会只有塔尖的人才能保有尊严,下面的人都活该内卷,然后大家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这种环境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吗?
在这一点上,《三十而已》很像之前那部《都挺好》,不表现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表现相对安全的次要方面,它们的确有真实的部分,但也都偏离了各自最需要表现的部分——每当总结女人过得不幸福,就把原因甩给原生家庭和个人不努力,这是一个想当然的西式处理,没有对中国社会的具体矛盾作检讨[5]。
国产剧对矛盾不仅不检讨,总体还持维护态度,维护的手段有两个:一个叫“斗小三”,当然也包括“斗渣男”“斗海王”“斗lowB”;另一个叫“往上爬”,你给富人提鞋、浇花、遛鸟,都没关系,三十六计也好七十二变也罢,只要爬得够高,就没那么多事了,爱情、婚姻、家庭、事业、面子,自会手到擒来。
或许是现实的不完美成了创作者屏蔽现实的动力;或许是观众对于纯粹女性题材与现实题材的反响冷淡,不足以给予创作者与资方信念;又或许是SC高悬,使得所有国产剧在价值观上都是迎合,而不是引导[3]。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在起作用,《三十而已》目前的表现都算不上很尽力,更像是机会主义的新一拨抬头。
机会主义就是:既不关心世界从何处来,也不操心它将往何处去,只写“你希望的世界的样子”和“你害怕世界变成的样子”,前者让你爽,让你飞;后者让你愤怒,让你恐惧。两者里应外合,流量与money就到手了。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作者:广府酥鱼
马斯克切开了拉丁美洲的血管?
“我们想政变谁就政变谁”马斯克如是说。
2019年玻利维亚发生针对总统莫拉莱斯的政变,这是一位印第安人左翼总统,外界传闻他熟读《毛选》,并且在教皇访问之时送上了一枚镰刀锤子样式的十字架。
这场政变的起因众说纷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和锂资源有关。玻利维亚拥有世界上大约五分之一的锂资源,2019年初,玻利维亚和新疆特变电工集团和德国ACISystems签约共同开采锂资源。
☉盐湖下面有海量的锂资源
但是资源诅咒再一次在拉美上演,莫拉莱斯被军方推下台,锂资源合同全部重新签约,中国公司出局。
没有证据表明这是美国发动的政变,就像没有人能确认马斯克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一样。
但我们能看出来一件事:锂资源很重要,对特斯拉和美国很重要,对我们也很重要,而美国政府完全知道它对我们有多重要。上海有了特斯拉整车厂,中国也有特斯拉最有潜力的销售市场,但我们其实想要的是掌握产业链的上下游,就像半导体一样。
尤其是在今年九月,华为的麒麟芯片就要成为绝唱,如果卡脖子事件再一次发生在新能源领域呢?
电池是新能源车的石油
内燃机促使了石油行业的发展,甚至成为美元价值的标定物,中国汽车工业追赶了几十年仍旧不及BBA分毫。老天眷顾,弯道超车的机会来了,电动车不需要内燃机。
但是电动车需要电池。
电池之于新能源,就像石油之于燃油车。所以马斯克一句:“我们可以把电池中钴的使用量降到零”,世界钴价格就会应声下跌,然后特斯拉又去市场上屯了6000吨钴,再然后国产Model3确认又要用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
转了一个圈后,特斯拉还是要用锂电池,一切如常,就像美洲依旧是美国人的美洲一样。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特斯拉对电动车市场有着超强的控制力,第二,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至关重要,发展动向都可以成为大新闻。
虽然疫情来势汹汹,美国已经病成了一锅粥,但是2020年上半年,全世界群众依旧换车忙,全球电动车销量前三甲依次是特斯拉、大众和奔驰。
其中特斯拉销量是19万辆,仅北上深三地就贡献了3万左右的销量,国产厂商只有比亚迪和上汽勉强靠着国内市场排到了后两名。
最新消息是马斯克计划向市场出售自研的特斯拉动力系统和电池,如果传闻成真会如何?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特斯拉摆摊卖电池了
那特斯拉将会是一个关键部件供货商和自有品牌整车厂,特斯拉不仅有钴资源、(可能也有锂)等电池原材料,现在更是要自建电池生产厂。类比一下,就是手机界的苹果品牌、芯片+三星屏幕+台积电芯片代工+富士康组装组合,这对世界所有汽车厂商都是巨大的压力,更不要说国内那一众还没彻底断奶的造车新势力。
动力电池是关系到国产新能源产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包括蔚来、理想等整车新势力厂商,也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顶级电池供应商。
电池到底该怎么理解
电池定义其实很简单,就是个拥有正负电极的储电设备,基本日常所用的各类锂电池、铅酸电池均属此类。也有一些异类,比如氢燃料电池,就不是个储电设备,而是发电设备,每次使用前都要先加氢,好处是动力澎湃且持久,坏处就是易燃易爆炸。但是广义上来说,它有在一个机械装置里发生电能的能力,因此也可以算作电池。
普通大众完全没必要去懂具体的技术实现原理,因为很多都是市场炒作的商业概念,并且厂商很喜欢把一些简单的概念交叉混用,普通路人能大致理解即可。太复杂的东西基本都是实验室产品或者特种设备,比如同位素电池,月球车都在用肯定是好东西,但和你现实生活没啥关系。
那个氢燃料电池不是业界主流,只有丰田从1992年开始死磕氢燃料电池车(FCEV),开发了Mirai品牌系列。然而这个系列这么多年还不如特斯拉一年的销量,丰田却还在坚持,这很像日本人干的事。
具体到新能源汽车来说,一般用的都是锂电池,一种是三元锂电池,一种是磷酸铁锂电池(LFP)。三元锂电池动力强劲,续航性能优秀,问题是成本高昂而且不太安全;磷酸铁锂因为不含钴比较便宜,寿命较高并且非常安全,但是能量密度不行。
三元锂指的不是三块钱的意思,而是镍钴锰(NCM)三种元素,这里不讨论化学,就简单说,镍元素负责燃烧,提供动力,钴比较稳定,负责电池的安全性。
☉三元锂电池也是动力电池的常规选项
所以业界长期在多加镍还是多加钴中徘徊,这也算是无钴电池被炒作的根本原因。
如果去掉钴多加镍,理论上就能把工况里程提高到和燃油车一样的水平。但理论不等于现实,比如镍锰酸锂二元电池,确实不含钴,但也确实没法大规模商用。
磷酸铁锂电池也不含钴,但能不能叫无钴电池很值得讨论,因为去钴加镍才是无钴电池的技术路线,本来人家就不用没必要归类进去。
另外还有两个概念很火,一个是比亚迪刀片电池,另一个是全固态电池。
先说比亚迪刀片,确实很有希望引领一波磷酸铁锂电池发展方向,但究其本质,刀片的作用是优化电池结构,调整电池组的组合方式,不是不用磷酸铁锂做材料了,只能说可以提高续航能力,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技术瓶颈。
另外一个全固态电池就更幽默了,因为这里的固态指的是电池内电解质的形态,可以是液态、可以半固态,也可以是全固态。宝马也准备进军全固态,但本质上这是技术路径选择问题,成功与否还需要实践检验。
电池分类有很多方式,最简单就是形状,让人一看就懂,就软包、方形和圆柱三种。但人都懂商家也就没啥炒作空间了。三元锂、全固态、无钴这些听起来就高大上多了,现阶段动力电池都是在结构、寿命、安全性和成本之间综合考量,颠覆性的创新还得等到新材料的发现。
简单来说,现在动力电池就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种。
特斯拉重新定义动力电池
回溯这一波电动车发展史,特斯拉重新定义了行业标准,主要体现有三个方面:
1.从换电向充电模式转变
刚开始造电动车的时候,特斯拉并非是现在流行的充电模式,而是换电模式,这是因为行业发展初期电池技术发展不成熟,只能走这条路。
但等松下、LG的三元锂电池技术可用之后,特斯拉随后便迅速切换为充电模式。截止去年,特斯拉在全球快速充电站数量已达到2000座以上,仅在中国,充电站数量也已达300座以上。
和苹果要在iPhone12中支持北斗一样,特斯拉也不准备放弃中国市场。即使今年疫情都挡不住特斯拉继续投资建设4000+充电桩的计划。当下新能源车的打法是智能是加分项,但是续航是普遍焦虑,车主和厂商都是焦虑异常。如果不是政策强推,绿牌好上,其实很难说服消费者普遍购买电动车。
特斯拉的逻辑是尽量铺开快充设备,里程不够充电桩来凑,争取在续航体验上全面和燃油车对标。但更强的电池才是治本之策,所以特斯拉进军电池产业之路绝对不会停止。
☉还是充电模式可行
2.启动Roadrunner计划,自研自产锂电池,屯矿屯技术
特斯拉不会停止自造电池,即使和松下、宁德时代都是紧密的合作伙伴,但是马斯克早晚要摆脱这些合作伙伴,就如同他不想在自动驾驶芯片上依赖英特尔一样。把上下游利润全拿住了,才能防止被供应商要挟,这是老资本家讲义的第一课。
而Roadrunner计划的主要目的,比留住利润更高,它要和燃油车对标。不对标不行,全美、全世界燃油车全都转向电动车才能真正充实特斯拉的市值。
3.BMS(电池管理技术)
特斯拉对电池技术的发展是革命性的,始终牢记电池是为里程服务的,特斯拉在用软件去调教硬件上水平毋庸置疑,自动驾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很明显,特斯拉认定的的对手从来都不是其他新能源车企,甚至也不是传统豪门的新能源车,而是他们的燃油车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中日韩电池产业三国杀
2700亿美元市值的特斯拉是美国在新能源这一波产业升级中的标志。幸运的是,这次的局面不像燃油车那么令人绝望,因为5000亿的宁德时代总算是扳回一局。
当然,扳回一局的意思是电池产业链,整车上我们还有巨大差距,但不那么令人绝望已经是现阶段的好消息了。
所以对于马斯克来说,尽管特斯拉大张旗鼓准备进军动力电池产业,但目前电池业的东亚寡头们未必会给他这个机会。
国内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天下。
2020年上半年,宁德时代是国内市场总装机量8.51GWh,占据了国内新能源48%的市场份额,并且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供货商,是国内特斯拉概念里的领军者。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供的货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三元锂电池,而是国内老对手比亚迪最喜欢的磷酸铁锂电池,你把甲方当成孙子也没事,但明面上他还是爸爸。
比亚迪则有14%的份额,装机量2.45GWh。作为同时具有整车销售和关键零部件技术的比亚迪,对特斯拉的依赖性不高,甚至有自己做特斯拉的想法。为了切割利润,比亚迪旗下弗迪公司现在也多次传出要单独IPO。王总曾经那“让比亚迪做到世界第一电动车品牌”的梦想,看来越来越近了。
但走出国门,它们也是强敌环伺。国内第一的宁德时代全球市占率第二,市场份额23.5%,次于韩国LG。目前LG全球电池装机量10.5GWh,市场份额24.6%,这主要得益于它在全球市场先走一步,忽悠了多家欧洲品牌使用其产品。
国产model3也在使用LG的产品。特斯拉不会选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欧洲不会,在中国也不会。
另一个东亚巨头是日本松下,他们选择了与特斯拉强绑定,前六个月装机量达到8.7GWh,Model3/Y/S都在用。但是仅靠单一大客户的风险已经出现,随着宁德时代取代松下,开始供货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日本人在这个领域以后要怎么走还需要思量。
国产电池厂商除了宁德时代,还有孚能科技、蜂巢、中航锂电等等,他们会死吗?这是肯定不会的,因为国际大牌不允许两家电池厂商独霸中国市场,扶植小将们至少可以增强议价能力。
而且这一逻辑对于所有车厂来说都是如此,毕竟动力电池这方面国内和国外一线大厂的差距并没有整车那么大,宝马、奔驰、福特等大厂均在积极采购国产电池。
至于造车新势力,他们比特斯拉差恐怕就差在对上游的无能为力。新势力在智能驾驶上还能抄抄改改,但是在目前整车还是代工模式的他们,去自建电池生产线,可能除了投资人外是谁也不信的。刚小鹏上市也大谈的是智能化,至于电池什么的,买就完事了。
蔚来BaaS确实很有创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海量的充电桩和电池,才能支撑的起运转需求。一座充电桩大概7万人民币,电池即服务也是个好概念,但是你算算价格和目前蔚来手头的资金,估计还是寻求融资的味道重一点。
理想增程只是一种传统技术路线,插电混动可以吃到这波补贴,但这非技术创新,更像是要蹭政策红利。
不过新基建真的是政策导向,车路协调新基建、电力新基建都是国产新能源车的机会。现在我国新能源车5年累计“推广”(补贴)超过450万辆,全球占比过半。全国更有充电站4万座,各类充电桩130万个。
如此大的保有量,再加上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也表示认可“换电”模式,也许BaaS模式真的是蔚来的未来。不过现在全国换电站只有不到500座,蔚来还是需要加码投资自建的。
一台小服务器,前几天出现持续地连接不上数据库的情况。
于是进到服务器,重启mysql,过一会发现,依然连不上,mysql又崩了,查看mysql日志
有问题找度娘,结果人家说是mysql没有使用swap
$freetotalusedfreesharedbuff/cacheavailableMem:100915224340856167224052204072599100Swap:000
好像还真是
于是给系统加上swap
重启mysql,貌似有点作用,不过发现还是好慢好慢,访问在等待十几分钟后可以显示出网页,
$freetotalusedfreesharedbuff/cacheavailableMem:100928039929630148019832308504447044Swap:20971481338881963260
看看apache的配置,稍微调整一下,还是不起作用
原来服务器是活动时买的,1cpu1G,想要升到2G内存,因为不加钱,居然不给升,发企鹅工单后,才知道只有产生了费用的才给升,于是升到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