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的古刹南华寺里,供奉着三位肉身菩萨。中间一位是人们熟知的六祖慧能,右边的是丹田大师,左边的是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1546年11月5日-1623年1月15日),法名德清,字澄印,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且为中国近代禅宗最大的成就者。俗姓蔡,全椒(今属安徽)人。明中叶,自明宣宗至明穆宗共一百多年,佛教各个宗派都衰微不振,自明神宗万历时期,佛教中名僧辈出,形成了佛教在中国重新复兴的繁荣景象,憨山,云栖(即袾宏),紫柏(即真可),蕅益(即智旭)四高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憨山大师悟道故事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全椒(今安徽全椒县)人蔡彦高的妻子洪氏已经怀孕十月,马上就要临盆生产了。
这天晚上,她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携带着一个小男孩,莲步款款地来到自己家里,蔡洪氏一见,情不自禁地迎上前去,顺手就将大士手中牵着的这位面容温润、骨格清峻的小男孩一把搂入怀中,眉宇之间,备示怜爱……
正当她欢欢喜喜地打量、抚摸怀中小儿时,蔡洪氏骤然惊醒过来。随着一声小儿男清脆而宏亮的啼哭传出内室,蔡府上下欢欣。夫人顺利地生产了,而且还是一位人见人爱的公子!
蔡洪氏生产的这位公子可不是一般人。他生性聪颖,出类拔萃。就在他年仅七岁的时候,他的叔父一命西归而去,尸体陈列在灵床之上祭奠。蔡公子见了,就大惑不解地问父母:“‘死'是从哪里离开的呢”不久,他看见有人家生产了小孩子,又问父母:“‘生'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就好像他在这样小小的年岁便已经在思考生、死这些人生大哲理似的。
等到他年才舞勺(未成年,一说十三岁)的时候,终于是辞别了对他抱有厚望、希望他光宗耀祖的家人,来到江宁(今江苏南京市)报恩寺,依从西林和尚剃染出家,做起了和尚。内江(今四川内江县)人赵文肃公一次看见了他,就用手轻轻地抚摹着他的头顶说:“这孩子日后一定会成为一代大师!”
后来,赵文肃的预言果然成真,这小男孩最后与莲池、紫柏、藕益三位大师齐名,并称“明朝四大高僧”!
他,便是鼎鼎大名的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名德清,字澄印。明神宗万宗元年(公元1573年),他游历四方,来到佛门圣地五台山,不期而遇秀丽、幽雅的憨山,不尽耽醉其中,乐而忘返,就干脆以憨山自号。从这以后,他的名与字反而不如晚年的这个号传播邈远,人们都习惯地唤他作“憨山大师”!
憨山大师出家后刚过半年,就开始参究《法华经》,四个月之后,他竟然就把这部博大精深的《法华经》给参通悟透了。于是,他就趁热打铁,一口气通贯了内外典籍。到十九岁时,憨山大师就依从无极禅师受具足戒;又听讲《华严玄谈》。当他听到“十玄门海印森罗常住”的地方,悟通了“法界圆融无尽”的宗旨。这样,他便就跟随云谷禅师在天界寺结禅参玄。但没想到的是,正当他发奋努力、尽心参证的时候,后背上却长了一个很大的毒瘤。憨山大师就来到伽蓝神像面前,祈祷叩头,发愿努力诵念《华严经》,以三月不期,诵通十部,以见自己的坚贞决心。等到三个月过去,这天晚上,憨山大师在深更半夜过后,已然能够进入酣然香梦之中。到第二天东方刚刚泛出鱼肚白,憨山大师爬起床来,却蓦然发现:沉疴顽疽在转瞬之间,突然一去无踪了!再回忆这九十个日日夜夜,一切都显得那么虚无漂渺,恍如梦中!
明世宗嘉靖丙寅(公元1566年),报恩寺在一场意外的大火焚烧中,顿时化作一片灰烬。因为这座寺庙本来是皇室建筑,建寺所需费用全都出自皇宫大内,因此,寺庙被焚毁,寺院中的住持、执事等等十五名首领僧侣一齐被官府拘捕入狱。按照律令,他们全都应当被处以死刑。
这时,寺院中其他僧侣,早已纷纷逃窜。但是,憨山大师却不仅没有跟随那些作鸟兽散的僧侣逃命,反而孤身一人,镇定自如地到处提钵化缘,奔走法庭与监狱,给那些被囚禁的僧侣们看点盐菜,运送⊙粥,并尽自己的努力,设法解救他们,最后终于使他们得以解脱,幸免死罪。
在这之前,报恩寺住持西林和尚在临终之前,把全寺僧侣都召集拢来,却亲手抚摹着憨山大师的手,嘱咐大家说:“在我圆化之后,寺中事务,无论大小,只要听任这个孩子的主张就差不多能够保证寺庙不遭受灾难。”当时,大家见憨山大师年轻望浅,对西林和尚的话持有疑虑,直到经在过救人护僧这件事,大家才佩服西林住特的先见远识。
此时,憨山大师却已经和雪浪恩和尚一起商量,决心兴复昔日古寺。而要复兴庙宇,首先就要努力修炼自身,四方化缘。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憨山大师便开始了他云游四方、遍参高僧的艰辛历程。
他曾经来到天界寺听讲佛经,却发现寺中厕所十分脏乱,他就在参习之余,将它们一一打扫干净。不仅如此,憨山大师还进而将整个寺庙后院赶在大家起床之前,一一清除干净。后来,寺中执事见了,颇觉纳闷,就仔细探访、打听,却发现,原来不过是一名面黄饥瘦的贫病僧侣干的。但抬头看他的眼睛,却炯炯有神,射人眼目。执事就与定参相约,在第二天天才亮时再去探访这位其貌不扬、道望深厚的外来游方僧侣。可是,等他们第二天一清早相约来到后院时,憨山大师却早已不辞而别,云游他方去了。
憨山大师认为江南天气温煦,地气柔暖,不利于修炼。对于一名僧侣来说,应该到苦寒的朔国北方,顽强磨炼、砥砺。于是,他便手托一钵,飘然北来。在弥漫的大雪天里,憨山大师在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市)市中化缘乞食,却很乐观而豁达地说:“我一只钵盂在手,足以轻看万钟厚禄!”
憨山大师来到京师(今北京市)郊外的妙峰山,拜访高僧名刹,憨山浑身上下,全都白茸茸,一身霜雪,就像河朔一带的客商,风尘仆仆,浑身艰辛。但憨山大师对此怡然自适,无以为苦。
他曾经去拜访编融禅师。编融禅师却并不传授给他佛法要典,而只是一味地张着一双大眼睛,炯炯射人地看着他。憨山大师就又去参拜笑岩禅师,笑岩禅师问他:“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你还记得回去的道路吗”憨山大师回答说:“来一趟便够了,还怕找不到路径吗”笑岩禅师一听,说:“原来你果然来处去踪都很分明。”
到了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憨山大师来到盘山(在今天津蓟县),在千像峰石室之中,他看见了一位不说话的僧侣,就和他一起砍柴、挑水,度过炎炎酷夏。
第二年,憨山大师又与妙峰和尚相邀来到蒲坂(在今山西永济县),一齐度过朔风隆冬。一天,他正在颂读《物不迁论》。当他读到其中描写梵志法师的一段文字时,突然大彻大悟。这段文字写的是:梵志法师从小就出家事佛,白首皓面了,才回归家乡。邻居见了,就问他说:“你还活着啊!”梵志说:“我确实像你的故人,却又不是你的故人啊!”
憨山大师读到这段文字后,顿时了悟旋岚掩岳的宗旨,就书写了一首偈子:
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和尚看见了,就问他说:“你是从哪里悟到这些佛理的”憨山大说:“昨天晚上,我梦见两只铁牛在河水中使劲打架;打来打去,便钻入到河水中去了,至今还没看见它们上来。”妙峰和尚一听,信以为真,就说:“不管如何,我为你拥有了住持山寺的本领而高兴!”
不久,憨山大师遇见了牛山寺法光禅师。当时,法光禅师正在参禅,憨山大师就向他请教。法光禅师有一大特点,就是他说起法来,声音宏亮,有如天鼓擂响,足以振聋发聩。憨山大师一听之下,大感欣悦。
一天,吃完早粥,憨山大师又要前去修炼身心,却突然站定,仿佛之中,感觉到佛法大光明,觉得这大光明法便有如一枚圆镜,所有山河大地、万事万物,都能够从中发现它们的影像。过了一会儿,憨山大师从这种佛法圣境中苏醒过来,只觉得自己身心湛然,清静如水,再寻思刚才的佛法圣境,却半点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了。
于是,他就又写了一首偈子: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徒死灭。
后来,憨山大师游方来到雁门(在今山西北部代县一带),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兵将统帅胡君请求他写几首诗偈。憨山大师答应了,就开始构思。突然之间,他感到文思泉涌,诗句流泻,直逼喉咙口而来,以至于以前的记忆、见闻,无不一齐拥挤上来。憨山大师这时就觉得一张嘴哪里够用即使是自己浑身是嘴,也不能将心中所感全部说了出来。可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憨山大师却依然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他回想当年法光禅师曾经告诫过自己,说这种情况正是所谓的“禅病”,只有熟睡酣梦,才能消解。
于是,憨山大师就不顾大家的猜测、议论和疑惑,拥着一袭僧衣,端然跏趺。他这一坐,竟然就长达五天五夜!胡君百思不得其解,摇幌他又不见动静,后来,他终于是忍耐不住了,就在憨山大师的耳边使劲地敲打了几下磬鼓,声如雷鸣,动人心魄,憨山大师这才悠悠醒转过来,邈然出定。出定之后,他就又默默地坐着,却观知自己的出入动止、住山行脚,无一不是睡梦中事!……在他自己看来,这种乐趣之大,怎么能够言尽呢
憨山大师还归山寺之后,就刺破自己的肌肤,用自己的鲜血来抄写《华严经》。他一边抄写,一边诵念,而且当有人来各他参究经义时,他也不废应对。真是口诵而手书,泾渭分明。住在他的僧房隔壁的僧侣们见了,无不感惊讶,就前来诘难,可最终,却又无不是心服口服,赞叹而去。
憨山大师曾经梦见自己登上了弥勒楼阁,听见弥勒佛说法道:“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从此以后,他对于识与智的区分,便一目了然。
憨山大师又曾与妙峰和尚等人一齐在五台山搭建为皇帝祈祷子嗣的祈储道场。不多久,明光宗朱常洛应期而诞,足见佛法灵验,应试不爽。
这之后,憨山大师就远远地避居东海上的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慈圣皇太后命令龙华寺僧侣瑞庵到处寻觅,最后终于把他找到了。慈圣皇太后又派遣使者再去征求,憨山大师却依然拒不赴命。慈圣皇太后就赏赐给他内库纯金三千金,憨山大师也不接受,坚决推辞。使者见状,大感为难,不敢回宫复命。憨山大师就对他说:“古代不是有矫诏赈饥的旧例吗现在,山东地带雨水不调,粮食歉收,人民无以为生,你正好借慈圣皇太后的名义,就近赈济饥民,不正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吗”使者如言做了,人民感恩戴德;慈圣皇太后闻报之后,更是感念不已,就率领整座宫殿内的妃嫔婕嫱,布舍黄金白银,捐赠给憨山大师,在劳山之上建造了一座金碧辉煌、佛容庄重的寺庙,并赏赐扁额,叫“海印寺”。
这样,憨山大师不得不从东海出发,北上京师,向慈圣皇太后谢恩,同时又为报恩寺请藏。好几天晚上,寺中宝塔都放射出熠熠金光,照耀周围,尤其是近取佛经的那天晚上,这金光更是闪亮,而且,那形状就像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浮桥。
憨山大师回到牢山,又考虑到报恩寺没有完全建设好,就向慈圣皇太后请求,愿意将自己和寺庙中僧侣们的供奉膳馐每天减免百金,这样,累计时日,十年之后,便能重新完整地修复报恩寺,了却自己多年的耿耿心愿!
慈圣皇太后答应了他。
可就在这时,道教门徒诬陷憨山大师的灾难发生了!
原来,憨山大师在牢山居止了十三年,住持海印寺,讲说佛法,以致东海附近的人们,争相前去听讲,甚至皈依三宝。可是,道士们却因此而假借憨山大师侵占道教观宇为理由,飞章京师,诬奏圣上。明神宗传布圣旨,下令将憨山大师逮捕入狱。
慈圣皇太后前后赏赐的内库黄金,足可以数十万来计算。职有专司为了弄清这些钱财的去处,便对憨山大师施以酷刑,备至拷掠,但憨山大师却一无所言。而等到他们鞭打完了,他却又镇定自如,从容斥问:“你们想要诬陷我,使我低头认罪,这是很容易的事情。只是,我想问问你们,你们制造成了这一冤狱,却把慈圣皇太后置于何处你们所要查询的几十万两黄金,对于官府与皇宫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锱铢小数而已。当今圣上以纯孝而著称于世,人们有口皆碑。我想,皇帝他不会因为这锱铢小数目的一点点金钱就伤害慈圣皇太后的心。这个冤狱逼成之后,皇帝他一定很害怕,无以报谢皇太后,皇帝他自己又将置身何处!”
审问官员一听,无不相对吐舌,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结案,就草草地具结,只在案卷上列出赈饥所用的三千金确与为内库账册可考稽云云,就算将这场官司了结了。
但是,憨山大师却到底没有逃过这场劫难。他虽然在内库金银案上过了关,却最终还是被官府以“私造寺院”的罪名流放雷州(今广东海康县)。
真可大师(即紫柏老人)听说之后,就想奔走朝廷,替他申诉冤情。二人在长江上相遇了,憨山大师劝阻真可大师说:“这是皇帝的命令,谁又能够违抗得了!”于是他就写了一篇《逐客说》,两人便分别了。
憨山大师向南翻越过过五岭(在今湖南与广东交界处),进入曹溪(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来到五羊(今广东广州市)。他一身粗布衣裳,拜见了住广东的守军帅将,便编伍到雷州。
就在这一年,广东发生了大疾疫,死人之多,仿佛发生了一场大战争,尸首遍地,互相枕籍。憨山大师虽然身充役犯,却不忘自己的佛门弟子身份,慈悲为怀,带领大家将这些尸首一一掩埋地下。紧接着,他又亲自登坛,作广荐法会,超度死者亡魂。
广东的参政长官周鼎石看见憨山大师慈悲心性,而又佛法高迈,就率领莘莘学子前来叩拜,大有收获,叹服不已。当地的文秀之士冯昌历等人听说之后,也一齐前来归依。憨山大师就在壁磊之间,构建了一间禅室,因陋就简,向大家演说《法华经》,感动了上天,瑞应四应:宝搭婆裟,华藏涌现,人们见所未见,无不在惊讶之余又深加钦服。
万历葵丑(公元1613年),憨山大师游方来到南岳衡山上,礼拜八十八祖道影。第二年,他终于又回到湖东。慈圣皇太后派遣使者将他召入宫中相见,彼此不禁大为感慨,涕泣泗流。皇太后还给他僧衣度牒。这样,被削去僧籍、流放雷州的憨山大师,终于又得以回归僧侣名册之中。
离开吴越繁华之地,憨山大师便沿江西行,来到风景秀丽、闻名遐迩的庐山(在江西九江市),并在五乳峰下构筑佛庵,效仿远公六时刻漏,一心一意,专门修研净土佛法,在这时,他作了一首偈子道:
但观一句弥陀佛,念念心中尝不断;
若能念念最分明,即与弥陀亲相见;
只想净土在目前,日用头头无缺欠;
佛土全收一句中,便是往生异方便;
只在了了分明时,不可更起差别见。
在庐山居停、修炼了四年之后,憨山大师又再次南下广东,来到昔日故地曹溪宝林寺。到了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十月十一日,憨山大师告别了热爱和敬仰的僧俗人众,冥然西归佛国净土。
就在这时候,一直汤汤流泻的曹溪水,突然全不见了踪影,溪流为之干涸,而寺宇周围数里,但听得百鸟哀鸣,频送凄凉。到了晚上,更是有金色光照冲天而起,使得墨如漆黑的暗夜,突然之间,竟然恍如白昼。
憨山大师的尸首在寺宇中停放了三天之后,方始送入佛龛之中。但即使是此时,人们走拢了去仔细看,发现大师的容颜一如活着的时候,丝毫不见两样,而毛发髭须,也依然在一如既往地生长,在大师的鼻尖上,分明还冒出些许汗珠。再抚摸一下他的尸身与四肢,温软柔腻,就像棉花一样,全然不像已经圆化了几天的样子。
憨山大师世寿七十八岁高龄,而僧腊则长达五十九年。他的著述很多,其中包括:《楞伽笔记》、《华严纲要》、《楞严悬镜》、《法华击节》、《楞严经、法华经通义》、《起信唯识解》;以及《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大学、中庸直指》、《春秋左氏传心法》和《梦游集》若干卷,一起流行在世上。
憨山大师的得法弟子很多。据《梦游集》记载,当年跟随大师在狱中,随侍左右的,是福善和尚;自始至终,跟随他流放广东的,有善与、通炯、超逸、通岸诸人;当大师圆化之后,将他的尸身送归庐山五乳峰下法云寺,将他的爪发遗留在曹溪宝林寺,并在大师僧塔题写铭文的,则是他的另外两名大弟子:安徽舒州(今安庆市)的吴应宾和常熟的钱谦益。另外,为大师作传,并题写碑记的,是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陆梦龙,而另外还有一位刘起相,则是记述大师灵龛还归曹溪宝林寺供奉始末的人。
二、憨山大师的书法成就
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大师启功先生有诗盛赞憨山的书法艺术,认为他的成就超过了明代大书家文征明、董其昌。其诗云:
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
三、憨山大师的诗歌选录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世事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
人从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谗曲贪嗔堕地狱,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
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留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
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
憨山大师费闲歌
讲道容易修道难,杂念不除总是闲。世事尘劳常挂碍,深山静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难,信愿全无总是闲。净戒不持空费力,纵然落发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染尘容易出尘难,不断尘劳总是闲。情性攀缘空费力,不成道果也徒然。
听闻容易实心难,侮慢师尊总是闲。自大贡高空费力,聪明盖世也徒然。
学道容易悟道难,不下功夫总是闲。能信不行空费力,空空论说也徒然。
闭关容易守关难,不肯修行总是闲。身在关中心在外,千年不出也徒然。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