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

【第一日说念佛吃素为护国息灾根本】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欲言护国息灾·先要知国如何护·灾如何息。我谓欲达此目的·有二种办法·一是临时·二是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诚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效力。不过仍以平素大家能护息为好。

现时国家危难·已至千钧一发之际。余以为今日欲言治国·需标本兼治。兼治之法·莫善于先能念佛力善·戒杀吃素·且能深明三世因果之理。盖现在世界之劫运·吾人所受各种灾难·皆由过去多作恶业·以致现在感受苦果。故知此种恶果·即是过去恶因之所造成。欲免苦果·须去苦因。过去已种之苦因·念佛忏悔·乃能消除。现在若不再种苦因·将来即可免受苦果。何谓苦因·贪嗔痴三毒是。何谓善因·济人利物是。若人人能明此因果之理·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灾祸自无从起矣。

惟以今人不明因果之理·故多私欲填胸·无恶不作·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讵知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故我平素常言·因果者·圣人治天下·如来度众生之大本。舍因果而欲谈治国平天下·何异缘木求鱼·未见其能有得者也。佛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今生所作所为皆是恶事·来世安能免受恶果。若今生所作所为皆是善事·来世何患不得善果。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理与我佛所讲之因果正同。所谓余者·乃是正报之余·并非正报。本人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乃为其本庆本殃。余报则在其子孙·余庆余殃·皆其先代所积·而流被者也。

盖今日之灾难·皆是大家共业之所招。若人皆能念佛行善·则共业可转·而劫运亦消矣。如当一二八沪战时·念佛之人家·得灵感者甚多。彼一己独修·尚能得如此灵感·况尽人皆能共修乎。故知国难亦可由大众虔恳念佛挽回之也。

昔周太姜·太任·太姒·相夫教子之淑德懿行·竟基成周朝八百年之王业·即其先范。故印光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良以家庭之中·主持家政者·多为女子·男子多持外务。其母若贤·则子女在家中·耳濡目染·皆受其母之教导·影响所及·其益无穷。若幼时任性骄纵·听其自由·绝不以孝弟忠信·因果报应为训。则长大不难为无恶不作·无作不恶之魔王眷属。故子女幼小时·切需养其善心·严加管教。要知今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之辈·即多从彼父母之骄生惯养而来。夫以孟子之贤·尚需其母三迁·严加管束乃成·况平庸者乎。

现在大家提倡男女平权·谓为抬高女人的人格。其实男女之体质既不同·其能力责任亦自各异·圣人所谓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正位乎内者·即实行烹饪纺织·相夫教子等内事。今令女人改任男子之事·则女人正位之事荒废·家事无人管·子女亦无人教·其害无穷。名为抬高女人人格·实则不但推倒女人的人格·并家庭基础而亦破坏·曷胜长叹。愿女界英贤·各能认清自己的人格所在·庶家庭子女·皆成贤善·天下尚安有不太平之理者。故知治国平天下之要道·在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母实任其多半。子女在胎禀其气·生后又视其仪·受其教·故易成贤善。此为不现形迹·能致太平之要务·惜各界伟人·多未见及。愿女界英贤于此节·能注意焉。

今人每称妇人曰太太·需知此太太二字之意义·甚为尊大。盖此二字之渊源·远起周代·太姜·太任·太姒·皆是女中圣人·皆能相夫教子。太姜生泰伯·仲雍·季历·三圣人·太任生文王·太姒生武王·周公。此祖孙三代女圣·生祖孙三代数圣王·为千古最美之盛治。后世之称妇人为太太者·即以其人比之三太也。由此观之·太太实为妇女无上之尊称·妇女需确有三太之德·方足当之而无愧。甚愿当代诸女贤·均能实行相夫教子之道·使所生子女·皆成贤善·庶不负此优崇之称号焉。

今日所讲者·为护国息灾之意义·而其实行方法·则在念佛茹素。诸君幸弗以为浅近·而不加介意也。

【第三日申述因果原理并证以事实】

前昨两日·余曾将因果道理·及护国息灾的方法·略略叙述·今日本可不必再谈因果。但有不得不申述者·拟进一步·再将因果之原理与事实·互证说明·俾大众知所警惕。现在世人不明因果之原理·以为妄谈邪说·即随处讨便宜·不肯吃亏。殊不知便宜即是吃亏·吃亏反是便宜。

如今之为父母者·多溺爱其子女·不严加管教·致养成其好钱财·好贪便宜的习性。以为如此可以保守家产·不致损失。岂知适得其反·贻患终身。间接亦与国家社会·有无限之影响。

兹举一事为例。隋朝代州赵良相·家资钜万·有二子·长曰孟·次曰盈·盈强·孟弱·其父将终·分家资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尽霸取其兄之产·止予兄园屋一区。孟恃佣力以自活。未几·赵盈死·生孟家为子·名环。后孟亦死·生盈家·与盈之子为儿·名先。及长·而孟家益贫·盈家益富·赵环即为赵先作仆使为生。谚云·天道弗平·盈者益盈。环一日·闻其寡母曰·汝叔盈·霸汝家产·致汝世贫·今至为其奴仆·可不耻乎。环因怀恨·欲杀赵先。

今人皆但看目前·不顾后世。好占便宜·不愿吃亏。其子女耳濡目染·相习成风。而社会风俗·亦遂因之日益险恶。争夺以起·大乱以兴·杀人盈城盈野·而目不为瞬·心不为颤·无非由此故也。

又谓·人死之后·形既朽灭·神亦飘散·纵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且神已散矣·令谁受生。由此谬说·致大开肆无忌惮之端·善无以劝·恶无以惩。谓天即理也·岂真有冕旒而王者哉。谓鬼神为二气之良能。谓打雷为阴阳之气·击搏而成声。将实理实事·认作空谈。专以正心诚意·为治国治民之本。不知正心诚意·必由致知格物而来。

彼以致知为推极吾之知识·以格物为穷尽天下事物之理。而不知物乃心中私欲·因有私欲障蔽自心·故本具真知·无由显现。能格除私欲·则其本具之真知自显。真知显·而即意诚心正矣。正心诚意·虽愚夫愚妇一字不识者·亦做得到。若如彼说·推极吾之知识·穷竭天下事物之理·虽圣人亦不易做到。故知此处一错·治世之根本尽失。

又以无因果轮回·令人正心诚意。夫既无有因果·一死永灭·善恶同归于尽·又谁复顾此空名·而正心诚意者。又理学家谓有所为而为善·即是恶·此语直是破坏世间善法。何则·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过而未能·是果有所为耶·无所为耶。孔子以德不修·学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为忧。年已七十·尚欲天假数年·以期学易而免大过·是又有所为耶·无所为耶。

但自程朱以后·儒者即皆不敢说因果。因说则即将受人攻击·谓非纯儒·谓悖先贤。故凡识见卑劣者·则随声唱和之以辟佛。识见高明者·大抵偷看佛经·以期自雄·口中则仍痛辟佛法·以为后来入乡贤祠·入文庙之资本。在程朱当日之心·不过但求儒教兴隆·不问佛教存灭。讵知至于今日·此种破灭因果轮回之贻毒·一旦爆发·浸成非圣非经·灭良灭伦·兽性兽行·无亲无耻·贼仁贼义·祸国祸民·之恶果·可不哀哉。

闻当沪战时·苏州曹沧洲居士之孙·奉父命·由沪赴苏·迎其三叔祖及叔父等往沪。彼叔祖叔父均不愿去·曹孙乃以其妻之珠宝等·缠于腰·坐小轮船往沪·忽强盗来·曹急跳岸·遽堕水中·所带金珠·共值二三万·均送与为己换衣之人·而自称贫士·是教蒙学之教师·幸而得免。倘为大盗所知·不知又要费几万以赎之·是岂非钱财之祸人耶。今人但贪目前便宜·不能看破。每为钱财而吃亏·其例甚多·不胜枚举。

昔有某居士问我以挽回劫运之方。余曰·此甚易事·在明因果之理·而笃行之耳。能发信心·必有善果。且私伪之心既消·心中光明正大·任何灾难·皆冰雪消融矣。洪杨之役·江西木商袁恭宏·被匪所获·缚于客厅柱上·门上加锁·俟时而杀之。袁自意必死·以默念观音圣号。良久入睡·醒而身在野地·仰首见星辰·遂得逃脱。此是一确例。

以是·甚望大家大发信心·秉干为大父·坤为大母之德·存民吾同胞·物吾同与之仁·凡在天地间者·皆爱怜之·护育之·视之如己。更能以因果报应·念佛求生西方之道劝化之。倘尽人能实行此·则国不期护而自护·灾不期息而自息矣。

【第四日说成佛大因果并略释四料简要义】

前两天·余已将因果谈过·今日仍谈此事。需知前之所谈者为小因小果·今天所谈者为大因大果。

本会是护国息灾法会·余以为但息刀兵水火之灾·尚非究竟·需并息生死烦恼之灾·乃为彻底办法。吾人昧己法身·断佛慧命·可悲可痛·较之色身被祸·何止重百千万倍。故必能护持法身慧命·断生死烦恼·方算尽息灾之能事。

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学者先需详知何者为禅·何者为净土·何者为有禅·何者为有净土。禅与净土·乃约理·约教·而言。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而论。理教·则二法了无异致。机修·则二法大相悬殊。语虽相似·意大不同。极需注意·方不负永明之一片婆心也。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惟心净土·自性弥陀而言。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也。有净土者·即实行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之事也。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惟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亲切·皆不得名为有净土。

至于虽修净土·心念尘劳·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佛法·教化众生者·皆不得名为修净土人。以其不肯依佛法净土经教·妄以普通教义为准。则来生能不迷·而了脱者·万难一二。被福所迷·从迷入迷者·实繁有徒矣。果能深悉此义·方是修净土人。不知真旨者·每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此已说明禅净有无。今再将偈语·逐段剖析·方知此八十字·犹如天造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易。

其第四偈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人谓·无禅无净·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之人·此亦大错。夫法门无量·惟禅与净·最为当机。若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攸攸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定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缘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必随福转·酖逐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狱·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亦无从获益。

在清乾嘉间·有三禅僧·为同参·死后一生江苏·为彭蕴章·一生云南·为何桂清·一生陜西·为张费。三人惟彭能记得前生事·后入京会试·俱见二人·遂说前生为僧事。二人虽不记得·亦一见如同故人·成莫逆交。殿试·彭中状元·何榜眼·张传胪。彭曾放过主考·学台·然颇贪色·后终于家。何作南京制台·洪杨反·失南京·被清帝问罪死。张尚教过咸丰皇帝书·回回要反·骗去杀之。此三人·亦不算平常僧·可惜不知求生西方·虽得些洪福·二人不得善终·彭竟贪著女色·下生后世·恐更不如此生矣。

各位试想·此种身分·尚了不脱·况但话头看得恰当·去得好·即能了乎。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犹每舍佛力而仗自力·真莫名其妙。今可以二语为之说破·即是要显‘我是上等人·不肯做平常不稀奇的事’之障见耳。愿一切人·详思此五人之往事·如丧考妣·如救头然·自利利他·以修净业·方可不虚此生此遇也。

需知众生即佛者·谓其具有佛性之真因耳。设不修念佛妙行·佛性无由显现·何能即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实果。譬如宝镜蒙尘·光明不现·实未稍失。若肯用力揩磨·即可照见一切也。至言我是苦恼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脱死·以至成佛者·乃业深障重·自甘堕落之言。夫今世之人·有下棋斗牌·不顾生死者·不知若干。若能以此勤劳·修行念佛·何患不往生西方·上证佛果。盖佛本是众生修持·得证佛果之人耳。

隋天台智者大师·著观无量寿佛经疏·立六即佛义·以对治自甘堕落及妄自尊大之病根·其说甚精·学者不可不知。六即佛者·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也。六·以明阶级浅深。即·则明当体就是。譬如初生孩子·与其父母形体无异·而其力用则大相悬殊。故不可谓此幼孩非人·但亦不能遽以成人之事·令是孩承当。若能知六而常即·则不生退怯。知即而常六·则亦不生上慢。从兹努力修持·则由凡夫而圆证佛果·由理即佛而成究竟即佛矣。

此盖指七信位说·八九十信·则尘沙惑破·习气全空矣。习气者·正惑之余气·如盛肉之盘·虽经洗净·犹有腥气。贮酒之瓶·虽经荡过·犹有酒气。眼中犹有翳·空里见华红者·以无明未破尚不能见真空法界之本体也。

分证即佛者·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是为法身大士。从初住至等觉·共四十一位·各各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故名分证即佛也。因无明分四十二品·初住破一分·以至十住则破十分·历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觉·则破四十一分矣。初住·即能于无佛世界·现身作佛·又复随类现身·度脱众生·其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议。何况位位倍胜·以至四十一位之等觉菩萨乎。颂曰‘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者·言其分破分证之景象也。穷源犹未尽·尚见月朦胧者·言其犹有无明云翳·未能彻见性天真月之光辉也。

究竟即佛者·从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福慧圆满·彻证即心本具之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无上菩提道矣。颂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从来真是妄者·未悟以前·惟此皆空之五蕴·而妄生执著·色法·心法·互相形立·以致苦厄随生。既悟之后·虽亦惟此五蕴·而全体是一个真如·了无色心五蕴之相可得。故曰从来真是妄·今日妄皆真也。然此所证之真·并非新得·不过复其本具之真如佛性而已。故曰·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也。

又众生在迷·见佛菩萨及一切众生·皆是众生。故毁谤佛法·杀害众生·不知罪过·反以为乐。佛既彻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心·见一切众生·与佛无二。故于怨于亲·皆为说法·令得度脱。虽是极其恶逆不信之人·亦无一念弃舍之心·因见彼是未成之佛故也。

本法会·本为护国息灾·若推究灾之来由·多因杀生食肉而起。故欲止杀劫·当从戒杀吃素·护惜物命·及买放物命做起。大家各需发心·护惜物命·‘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此二语当奉为箴铭·力加警惕。盖放生之意义·即是使大家发心护生。自己放生·当然不再杀生。即己不放生·看到他人放生·抑亦何忍杀生。如人人能护惜生物·不加残害·则物尚不忍杀·何况杀人。自然杀劫可消·而国运可转矣。

但世人尽有一面出资放生·一面仍照常杀生食肉者。如此·虽有放生之小功德·恐难敌杀生之大罪过。现本会定于圆满日举行放生·愿诸位发心捐助·自利利物·功德不可思议。

至于此次归依弟子之供养·决定全作为赈灾之用·印光绝不取用分文。盖我是一孤僧·既无庙宇·又无徒弟·除衣食外·留钱无用。一旦命终·火化之后·骨烬投入大海了事·亦无需造塔·及作任何纪念也。且此归依之事·最初我本不允·亦以屈文六居士及圆瑛法师之惇劝·谓诸发心者求法情殷·为满彼等之愿·情不可却·故为允可。

【第六日以真俗二谛破除执见并述近时灵感】

世有一种下劣知见之人·教以念佛求生西方·则曰·我等业力凡夫·何敢望生西方·但求不失人身·即足矣。此种知见·由不知众生心性·与诸佛之心性·一如无二。但因诸佛修德至极·性德圆彰·众生则但具性德·不能修德·即有所修·亦多悖性而修·反增迷悖之故。

又有一种狂妄知见人·教以念佛·则曰·我就是佛·何需再念佛。汝等不知自己是佛·不妨常念。我既知是佛·何必头上安头。此种知见·由于但知即心本具佛性之佛·而未知断尽烦惑·圆满福慧之佛。此种人若知性·修·理·事·不可偏执·力修净行·则可远胜彼下劣知见者。否则自误误人·将永堕阿鼻地狱·了无出期矣。

学佛之人·必须真俗圆融·一道齐行。盖因一法不立·始能修万行圆彰之道。万行圆彰·始能显一法不立之体。今为求其易解之故·特说一喻。真如法性之本体·譬如大圆宝镜·空空洞洞·了无一物。而胡人来·则胡人现·汉人来·则汉人现·胡汉俱来·则亦俱现。正当空空洞洞·了无一物时·不妨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正当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时·仍然空空洞洞·了无一物。

禅宗多主真谛·即在万行圆彰处·指其一法不立。净宗多主俗谛·即在一法不立处·指其万行圆彰。明理智士·自无偏执。否则宁可著有·不可著空。以著有·虽不能圆悟佛性·尚有修持之功。著空·则拨无因果·成断灭见·坏乱佛法·贻误众生·其祸之大·不可言喻矣。

吾人念佛·先从有念而起。念至念寂情亡时·则既无能念之我·亦无所念之佛·而复字字句句·历历分明·不错不乱·即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也。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正念佛时·了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虽无起心念佛之情念·而复历历明明·相续而念。但此功夫·非初心者所能遽得。若未到无念而念之功夫·即不以有念为事·则如毁屋求空·此空·决非安身立命之所也。

故吾人学佛·必须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理事圆融·空有不二·始可圆成三昧·了脱生死。若自谓我即是佛·执理废事·差之远矣。故当用力修持·一心念佛·从事而显理·显理而仍注于事·方有所得。如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今以凡夫·而乃不自量·妄视念佛为小乘·不足修持·则将来能免入阿鼻地狱乎。

又念佛人·要各尽己分·不违世间伦理·所谓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若不孝父母·不教子女·是乃佛法中之罪人·如此而欲得佛感应加被·断无是理。故学佛者·必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己立立人·自利利他。各尽己分·以身率物。广修六度万行·以为同仁轨范。须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亦在六度万行之中。

世之不信佛者·如戴有色眼镜·以观察万物·红绿色彩·由镜而异·不能得各物之本色。故我等学人·切弗执持己见。如妄执己见·坐井观天·一俟阎罗索命·方悟前非·悔之已晚。斯世浇漓·社会紊乱·天灾人祸·环叠相生。欲谋挽救·须人尽敦伦尽分·孝亲慈幼·大公无私·爱人若己方可。果能人心平和·世界自安·国难自息矣。

现在最大之祸患·即在于人存私心。私心之极·则但知有己·不复顾人·私伪诈欺·阴毒险狠·专恣残酷·敲剔压逼·无所不尽其极·斯世可成罗刹世界。其究亦必致天怒人怨·身烬家墟·而后已。世人多羡唐虞之治·熙熙稥稥。天下太平·而叹今之世风颓丧·人心险恶。然一究其何以至此·实不外公与私而已。公极·则世界可大同·私极·即可至杀父公妻。若皆能破除私心·无相残害·则唐虞三代之世·亦何难复见于今日哉。

昔普陀有一老僧走路·偶脚撞凳致痛·遂怒踢凳倒·且连踢几脚。此种知见·即由任情我慢·绝不反省之所致。此见若炽·则充其所极·不难杀人放火·亦不以为过·反以为能矣。现在杀机更盛·杀人之具·亦日益巧妙。大劫当前·谁能幸免。惟有大众一心修善·虔诚念佛·哀祈佛力之加被方可。

山西闻喜县一弟子叶滋初·偶骑骡行于大岭间·一边高峰·一边深涧·雪冻成冰·骡滑而蹶·遂跌下涧中。适半崖有一株大树·恰落在树之枝间·竟得以无恙·否则粉身碎骨矣。此树何由而有·亦可云即观音之所示现也。

又民国十七年·宁波蔡仁初·在沪开五金玻璃店·人极淳厚·与聂云台善。云台令其常念观音·意防绑票·仁初信之。一日将出·己之汽车在门外·绑匪先以手枪赶去驾车者·踞坐其上。仁初一出即上车·车即开行·始知被绑。遂默念观音·冀车坏得免。已而果轮胎爆裂·车行蠕蠕。再前行·油缸又炸破·车遭火焚。匪下车恨甚·向蔡击三枪。而蔡三跳获免·遂乘人力车归。其年六月·因与夫人·同至普陀归依三宝。

又张少濂·为某洋行经理·素不信佛。一日·坐汽车行于冷静处·二匪以手枪逐去驾车者·谓张云·速急开往某处。二匪各持手枪迫之。张默念观音·行至热闹处·适有二人打架·巡捕吹啸·二匪即跳下车逃去。盖以张念观音之故·致匪误为巡捕将捉己也。其舅周渭石已先归依·一日·请余至其家·少濂亦遂归依。

又镇海李觐丹之子·为洋行买办。得吐血病二年·不时吐·即不吐时·痰中亦常带血。一日·为匪绑去。觐丹畏惧异常·全家皆为之念观音求救·并请法藏寺僧助念。后匪索银五十万元·李家只允五万·匪魁谓非五十万不可。但每说五十万时·头即作痛·后竟以五万元赎回。且自匪绑去后·非但不吐血·连吐痰亦不再带血。二年余之痼疾·竟由被绑而遂痊愈矣。以上所述感应事迹·诸位宜深信而亦力行·方不负今日之听讲也。

现在学佛之人颇多·但能深知佛法者犹少·外道之语·则每反多信之。江浙俗传·谓念佛之人·血房不可入。以产妇血腥一冲·以前所念之功德·即都消灭故。故皆视作禁地·虽亲女亲媳之房·亦不敢进。甚有预先避居他处·过月余方敢回家者。此风普及滇黔·殊可怪异。不知此乃外道邪说·蛊惑人心·何可妄信。

忆在民国十二年·袁海观之次媳·年五十余·颇有学问·有二子二女。其长媳将生子·一居士谓之曰·汝媳生子·汝家中一个月内不可供佛·亦念不得佛·彼闻而疑之。适余至沪·来问以此事。余曰·弗信妄说。归告汝媳·多念观音·临产仍需出声念。汝与照应人·则各大声念·一定不至难产·并无苦痛血崩等事·产后亦可无各种危险。彼闻之甚喜·不数日而孙生。其孩身甚大·湖南人生子必称·重达九斤半·且是初胎·了无痛苦。可知观音菩萨之大慈大悲力·不可思议。

平常念佛念菩萨·凡睡卧·或洗脚·洗浴时·均需默念·惟临产则不可默念。因临产用力·默念必致迸气成病·此事极宜注意。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亦不可思议·惟在人之能虔诚与否耳。

因知世间万事·每难思议·即如眼见·耳闻·乃极平常事·尽人皆知者。但若问其眼何以能见·耳何以能闻·科学家将答谓·由神经作用。若再进问·神经何以有此作用·又何以有神经·则能答者恐少矣。佛法中亦有不可思议·而可思议者·有可思议·而不可思议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概以常情测度之也。

【第七日说大妄语罪与佛之大孝及致知格物老实念佛等】

法会今日圆满·七日之期·瞬息已去。但法会虽已满·护国息灾之任·吾人皆当尽此报身以为之。非至尽人吃素念佛·往生西方·不能谓为究竟之圆满也。

现世学佛之人·多有自谓我已开悟·我是菩萨·我已得神通·以致贻误多人者。一旦阎老见唤·临命终时·求生不得·痛苦而死·难免入阿鼻地狱。此种好高骛胜·自欺欺人之恶派·切弗染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至戒至戒。

杀盗淫等·固为重罪·但犹人皆知其所为不善·不至人尽为之·故其罪尚少。若不自量·犯大妄语·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引诸无知之辈·各相效尤·坏乱佛法·疑误众生·则其罪之重·不可形容。修行之人·必须韬光隐德·披露罪过。倘事虚张声势·假装场面·纵有修行·亦已被此虚骄之心丧失大半。故佛特以妄语列为根本戒者·即以防护其虚伪之心·庶可真修实证也。是以修行之人·不可向他人夸说自己功夫。如因不甚明了·求善知识开示印证·自可据实直陈·但不可自矜而过说·亦不必自谦而少说·要按真实情况而说·方是真佛弟子·方能日有进益也。

现世之灾难频生·半由人多不务实际·徒事虚名·好名而恶实·违背自己本心之所致。若能回光返照·发挥原有佛性·不自欺欺人·明礼义·知廉耻·则根本既立·无复悖理乱德之行·而灾患自息矣。

学佛之人·最要各尽其分。能尽其分·即可有廉有耻。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皆当努力行之。大学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上明字·即是克己复礼之修省。下明德二字·即是意诚·心正·身修·家齐之懿德。欲明此尽人皆能之明德·非从诚意克己不可。进之·方可言‘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之亲民·即是人我一体·视人如己·各尽其分之意。止于至善·即是动静以礼·不欺暗室·自行化他·悉依天理人情·不偏不倚之中道。能如是·为圣为贤·可得而几矣。

戒定慧三·皆是修德·皆由正智亲见之心体·是即明德。此之明德·在中庸则为诚。诚·即淳真无妄·明德·即离念灵知。诚与明德·皆属性德。由有克己修省之修持·性德方彰。故须注重首一明字·则明德自能彻见·而永明矣。

佛法与世法·本来非两样。或有以佛辞亲割爱·谓为不孝者。此乃局于现世·未知过去未来之浅见也。佛之孝亲·通乎三世。故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实皆是我父母·其杀而食者·乃无异于杀食父母。佛之于一切众生·皆能愍念而度脱之·其为孝也大矣。何况更度亲永免轮回·尤非世间任何孝子·所能及哉。且世间之孝·亲在则服劳奉养·亲殁则但于生殁之辰·设食祭奠·以尽为子之心。设或父母罪重·已堕异类·又谁能知其所杀以祀之生物中·决无本我父母在其中乎。昧三世无尽之理·而以数十年之小孝责佛·其所知所见之浅小·亦可笑矣。故佛之教人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其孝慈实可谓无尽也。

须知世之沉潜不露者·一旦显示神通·每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烦恼。否则须如济公之装痴诈颠·令人莫测其妙·乃可耳。

学佛者·务要去人我之见·己立立人·自利利他·然后方可言入道。即如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所谓物·即是与天理人情不合之物欲。既有私欲·即知见偏邪·不能再得其正。

例如爱妻爱子者·其妻子虽坏·彼亦不知·因溺爱之私欲·锢蔽其本具之良知·致成此偏邪不正之恶知。若能将溺爱之私·格除净尽·则妻与子之是非·即直下彻见矣。故知格物一事·最宜痛讲·切弗误以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为格物。格除自心私欲之物·乃是明明德之根本。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乃旁枝末节之事。以旁枝末节为要本·宜乎天下之乱·无可救药也。佛法之去贪嗔痴·亦即格物。修戒定慧·亦即致知。贪嗔痴之物·蕴著于心·亦若戴有色眼镜·以视诸物·必不能见其本色。物欲之祸害·可不畏哉。

念佛之人·亦弗自仗聪明智慧·须皆抛于东洋大海之外。不然·每为所误·自贻伊戚·盖以其知见杂而不一之故。反不如一班愚夫愚妇之念佛·正心诚意而受益甚大。故念佛一法·最好学乡愚·老实行持为要。俗言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可不惧也。

若宋之苏东坡·虽为五祖戒禅师后身·常携阿弥陀佛像一轴以自随。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据也。及其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以弗忘西方。坡曰·西方自有·但此处著不得力耳。门人钱世雄曰·此是先生平生践履·固宜著力。坡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此即是聪明自误之铁证·望诸位各避免之。

净土法门·契理契机·用力少而成功易·如风帆扬于顺水·因仗佛力之故。其他各宗·用力多而成功难·如蚁子上于高山·全凭自力之故。等觉菩萨·欲求圆满佛果·尚需求生西方。何况我等凡夫·业根深重·倘不致力于此·是舍易而求难·可惑之甚矣。且今世杀人之具·日新月异·若飞机·大炮·毒气·死光等·山河不能阻·坚物不克御·我等血肉之躯·何能当此。而人生朝露·无常一到·万事皆休。是以欲求离苦得乐者·当及时努力念佛·求佛加被·临终往生。一登彼土·永不退转·花开见佛·得证无生。方不辜负得闻此法而信受之也。惟愿大众精进行持·是所至盼。

【第八日法会既圆说三归五戒十善及做人念佛各要义】

今日为汝等归依三宝之日。汝等既已归依·当洞明三归五戒之道理·兹为汝等述之。

汝等为何要归依三宝·我想总不外欲求生西方·了脱生死而已。如何方能达到此等地步。即须从归依三宝为始·所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能归依三宝·真实修持·才得了脱生死·往生西方。

因知自性三宝之故·从此克己修省·战兢惕厉·再求住持三宝·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宝·则可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即生成办道业·永脱生死轮回。此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时之凶险已脱·现在得重庆更生·无限利益·由此而得·是则依托义。

再则须知所谓归依者·乃归依一切佛法僧三宝·非归依个人。例如今日各位来归依·我不过代表三宝·授证三归·并非归依我一人。每见僧俗有误解归依意义者·在家人则曰·我归依某法师·出家人则曰·某是我归依弟子。遗大取小·废公为私·可悲可叹。故为因便说明·免再贻误·望各注意。

三归之义既明·再言五戒。所谓五戒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也。

不杀生者·好生恶死·物我同情·我既爱生·何致彼死·言念及此·安忍杀生。盖一切众生·原属同伦·轮回六道之中·各随其善恶本业·形体万殊·升降浮沉·了无穷期。我与彼等·在多劫中·亦曾互为父母·兄弟·子女·眷属·如是一思·亦何肯杀生。

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实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于未来世·皆可成佛。但以宿世恶业之力·障蔽其妙明佛性·不能显现·致沦入异类。吾等正宜具怜愍心·慈悲心·以拯救之。更何敢宰割其体·以饱己腹。我辈今生之得为人·乃前生之善果·永宜保此善果·使之发扬光大·继续永久·不可杀生。如其广造杀业·必堕恶道·酬偿宿债·辗转互杀·此仆彼起·无有尽期。欲免轮回之苦·而求生西方者·又何敢稍造杀业乎。故须首重戒杀。

不偷盗者·即是见得思义·非予不取也。此事凡稍知廉耻者·皆能不犯。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盖私欲一起·则易为情迁。若大利当前·能避之若蛇蝎·狂奔急避者·亦不易见也。且所谓盗·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即居心行事·有类于盗者·亦即为盗。如假公济私·损人利己·恃势取财·用计谋物·忌人富贵·愿人贫贱等皆是。

又如阳取为善之名·及至遇诸善事·心不真诚·事多敷衍。如设义学·则不择严师·误人子弟。施医药·则不辨真假·误人性命。遇见急难·则漠不急救·延缓游移·每致误事。一切敷衍塞责·不顾他人利害·虚糜公帑·贻误公益者·实皆同盗。人皆心存盗心·事做盗事·社会遂以腐乱·天下亦不太平矣。故须严重戒盗。

不妄语者·言必有信·不虚妄发也。若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以虚为实·以有为无·凡一切诈欺诳骗·隐谩谰饰·心口不相应·欲以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己未断惑·谓为已断·己未证道·谓为已证·则为大妄语·此罪甚重。因其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定当死入地狱·永无出期。故须并重戒妄语。

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性·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不规之事·故凡修行者·绝不许饮。要知一切妄念邪行·多由饮酒而生。以是须兼重戒酒。此为遮戒·已受戒者·饮之得犯戒罪·未受戒者无罪。但总以不饮为是。盖有罪无罪·虽以受戒与否而异·其能为众罪之根本则一。至于酿祸·致病·促寿·夭嗣·又不待言也。

至于十善·亦当谨守。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是为身三业。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是为口四业。不悭贪·不嗔恚·不邪见·是为意三业。若持而不犯·则为十善。若犯而不持·即是十恶。十恶分上中下·感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身。十善亦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自作自受·理有必然·决无稍差。

此十善·总该一切善法。若能遵行·无恶不断·无善不修。汝辈既归依受戒·更宜全体恪遵。并须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疏忽。若不力行·及至临终·始知其重要。而业风所飘·不能自主·虽悔无及矣。

学佛之人·于三归·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了·即当竭力闲邪存诚·敦伦尽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需注意者·任做何事·均宜凭天理良心。例如作医·有天良者·救人危急·即可大积阴功。无天良者·或使人轻病转重·从中渔利·良心丧尽·定得恶果。

清苏州孝廉曹锦涛·精于岐黄·任何险症·每能著手回春。一日正欲出门·忽有一贫妇跪门外·泣求为其姑医病。谓以家道贫寒·难请他医·闻公慈悲为怀·定可枉驾为治。曹公遂为往治·及公既归·贫妇之姑枕下·白银五两·不知去向·想为曹公所取。其妇登门问之·曹公即如数予妇·及妇归·姑已将银寻得。妇大惭愧·复将银送还谢罪。并问公·何以自诬盗银。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愈耳。我若不认·汝姑必定著急加病·或致难治。故但期汝姑病愈·不怕人说我盗银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谓无以复加矣。所以公生三子·长为御医·寿八十余·家致大富。次为翰林·官至藩台。三亦翰林·博通经史·专志著述。孙曾林立·多有达者。彼惟利是图之医·其后如何·我不必言·亦当有目共见矣。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余庆余殃·乃报在子孙者·本庆本殃·则报在本身者。余庆余殃·人可见之。本庆本殃·乃己于现生·及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尽见·天地鬼神佛菩萨·固一一洞知洞见。须知本庆本殃·较之余庆余殃·更大十百千万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获庆而除殃也。曹公甘受盗名·救人性命·善报在于子孙。若己更能念佛·求出三界·并令子孙亦各吃素念佛·则善报当在西方·为福更大矣。

右印光老法师开示语录一卷·于民国二十五年十一月·为上海启建护国息灾法会所说。讲历七日·听众恒数千百人。功德殊胜·实所稀有。佛教日报记者笔录其大意·呈师审正。师详为校改·培增其词·以为定本。

丁丑年三月六日菩提学会届映光谨识

灵岩·乃天造地设之圣道场地·吴王夫差不德·不依乃祖太王·泰伯·仲雍·正心诚意·勤政爱民之道·唯以淫乐是务·遂于此筑馆娃之宫·其获罪于天地祖宗也大矣。宫成数年·国亡身死·可不哀哉。至晋·司空陆玩·筑室其上·后闻佛法·遂舍宅为寺·此灵岩最初开山之缘起也。至梁·而宝志公祈武帝又为重兴。智积菩萨·屡以现身画像·显示道妙·引导迷俗。至唐·宰相陆象先之弟·病于京师·国医无效。一僧求见云能治·令取净水一盏·向之念咒几句·含水噀之·立即痊愈。谢以诸物皆不受·曰·我名智积。汝后回苏·当往灵岩山会我。后其人至山问之·无有名智积者·心甚惆怅。遍观各殿堂·见壁间画像·乃为己治病之僧也·因特建智积殿·而寺复中兴。自晋至唐·所有住持·皆不可考。至宋·而凡为此山住持者·皆宗门出格大老·灵岩道场·遂为江苏之冠·以地灵故人杰·以人杰故地灵也。明末清初·又复大兴·圣祖高宗两朝·数次南巡·皆驻跸山上行宫。洪杨之乱·焚毁殆尽。后念诚大师·住塔洞中·适彭宫保玉麟公游山相见·因为查出田地六百多亩·盖十余间殿堂房舍。

至宣统三年·住持道明·系军人出家·性粗暴·因失衣打来人过甚·山下人起哄·道明逃走·寺中什物均被搬空·成一无人之寺·此即灵岩道场复兴之机。否则·纵能恪守清规·亦决不能成此全国仅有之净业道场。祸福互相倚伏·唯在人之善用心与否耳。嗣由木渎绅士严良灿公·命宝藏僧明煦·请其师真达和尚接管。真师派人往接·并命明煦暂为料理·意欲有合宜人·当作十方专修净土道场。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嗔痴·必须惑业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况全未断者乎。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猛利的。到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死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而去别修其他法门·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还要更难了。我并非说其他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喻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

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返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

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今且拿一段故事·来证明这个竖出艰难的道理·大家且静听听。

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著·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

福慧圆满的究竟佛·是怎样成呢。据天台宗来说·一个断尽见思惑的圆教七信菩萨·修到十信的时候·才把尘沙破尽。再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的四十一个位次·每破一品无明·就升进了一个位次·得一分三德秘藏·这样次第·到了最后的等觉地位·才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再断一品无明·再进一位·才能成就福慧圆满的究竟佛·像这样子·的确不是轻易的事情。大家晓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误解了。

又有人说·我们各人的自性·本来是一尘不染·清净湛然·就是净土。自性本来不生不灭·亘古亘今·不迁不变·就是无量寿。自性本来具有大智慧光明·照天照地·就是无量光。如果离了这个本有的自性·另外要有个净土可生·阿弥陀佛可见·那就是头上安头·无有是处。并且认为这样·就是禅净双修的道理·亦是错的。因为这样的话·完全是偏于禅宗·对净宗是完全不适用的。何以见得·因为禅宗是不教人生信发愿·也不教人念佛·只教人参究话头·求明心见性。就说是离了自性·没有净土可生·弥陀可见。话虽不错·但终是偏于理性的见解·不能和事相融通·亦就和事理无碍的净宗隔别·所以说不是禅净双修。修净土人·专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大家要明白的。

在前清康熙乾隆年间·西藏的活佛·到临终的时候·能晓得死后要去那家投胎·叫弟子们到时去接他。且在出胎时候·亦能说他是某某地方的活佛。然而虽有这样本事·也还不是即身成佛。何以知道呢·因为如果真是即身成佛的·自然能像释迦佛那样的·能说各种方言·一音说法·亦能令一切众生皆能会得。何以西藏的活佛·中国的语言·他就不懂呢。如此一件小事·就可证明他不是即身成佛了。何况后来的活佛·死时亦无遗言·生时亦无表示·都是由人安排·拈阄而定的·那更是不必说了。

要晓得华藏世界·是要分破无明的法身大士·才能见得生得的。其余就是断尽尘沙的菩萨·亦没有分的·何况是具缚凡夫呢。就是华严会上·已证等觉的善财童子·普贤菩萨·还教他和华藏海众·以十大愿王·回向极乐·以期圆满佛果。可知净土法门·是无机不收的。所以我常说·九界众生·舍念佛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念佛法门·下无以普度群萌·就是这个缘故。譬如天下的人·个个都要吃饭·亦个个都要念佛的。奉劝诸位·不要不自量力·打出格的妄想。总要老老实实的念佛求生西方·才不辜负如来说这个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的总持法门。及不枉费十方聚会·在此灵岩清净道场的殊胜因缘。望大家珍重。

《安士全书》的内容有哪些?其价值是什么?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保持做一个守本分、乐观的人

佛法从恭敬中求,恭敬缘心诚

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圣严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圣严法师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著作近百种。

星云大师(释星云1927年-),俗名李国深,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出生,原籍中国江苏江都,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星云大师是佛光山开山宗长,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THE END
1.六祖临终的预言有弟子问:“大师从此离去,什么时候回来?” 六祖大师说:“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有弟子问:“大师衣钵传付给什么人?” 六祖大师说:“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又有人问:“莫非你将来会有灾难吗?” 六祖大师说:“我圆寂后五六年,会有一人来取我首级,你们可记住这几句预言: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310958_203561186.shtml
2.十年贪欲终自毁——江西逝江市都昌县卫生降委员会原党委书记2022年,即使关注到县里几个官员落马,在反腐败高压态势之下,桑青依然没有警醒,反而越来越相信“大师”的“预言”,从封建迷信中寻求心理寄托,以为自身问题不会暴露。 被留置前几天,桑青曾主动到县纪委监委交代自以为天衣无缝的相关情况,与此同时他还约“大师”刘某见面算卦,预估自己的命运会走向何处。“大师”的http://sxgxs.shaanxi.gov.cn/single/29528
3.风水大师赖布衣:风水大师赖布衣葬在哪里风水江西于都县风水大师,扬,曾,廖,赖.指的是谁这是指中国形派风水四大祖师:杨(救贫)、曾(文辿)、廖(金精)、赖(布衣)。自唐朝末年,黄巢叛乱,杨公避难到赣州三僚,率弟子曾文辿、廖瑀等人,创立了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风水流派形势派。后人也称为“窦州人。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https://www.dadaojiayuan.com/fengshui/71507.html
4.星云大师讲解《六祖坛经》前言《六祖法宝坛经》,略称《法宝坛经》、《坛经》,是惠能大师的言行录,由弟子法海集记,和孔子的《论语》一样,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坛经》,为甚么称为“坛”?这是源于刘宋时代,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在广州法性寺创立戒坛,并立碑预言“将来当有一位肉身菩萨到此坛受戒”;后来在梁天监元年时,又有一位智药三藏法师https://www.jianshu.com/p/e4a5dd6e01f9
5.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印光大师法语 【第一日 说念佛吃素为护国息灾根本】印光本一无知无识之粥饭僧·只会念几句佛。虽虚度光阴七十余年·但于佛法·实无彻底之研究。此次因护国息灾法会诸君之邀请参加·情不可却。且事关国家福利·亦属应尽之责。遂不辞简陋·来与此会。但今天所讲者·并无高深之理论·只述护国息灾之根本方法。https://www.fzzjgs.cn/boruo/books/0356.htm
6.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大师有哪些历史上有名的风水大师有哪些 风水之说,在中国由来已久,古代的那些皇帝非常相信风水,因此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风水大师,并且这些风水大师被传的神乎其技,不过在现代社会,风水被称为迷信,但是无论如何,风水在中国延绵千年,自然有他的道理,这里给大家介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师。https://www.oyytr.cn/sui-chao/557946.html
7.岳南作品集:一代大师们的经典重现(共6册)最新章节岳南著9月13日,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为当然委员,另有北大胡适、沈是浙江嘉兴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江西广信、南昌知府、总理衙门章京、安徽提面对蔡氏的雄心锐气,当朝腐朽官员和御用策士们深感震惊,以少有的清醒及政治洞见做了如下预言:蔡元培之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1783217/5.html
8.精准预言100年的清末朴学大师——俞樾(来自网络)他不仅是晚清的著名的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并且涉猎广博,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诗词、小说、戏曲、棋牌等领域,无所不会,无所不包,是近代少有的全才型人物,被尊为朴学大师。他在1907年临终前写了九首七言绝句,预言今后200年中国和世界的大势。已经过去的100年他的预言得到精准验证。下面https://www.meipian.cn/4zyvncx7
9.司马南揭“气功大师”严新胡万林张香玉等老底称王林会成笑料第三,预言。预言这个东西很多人没有注意。大师会跟你说“老师,我觉得你印堂有黑气,你是不是东南方向犯小人。哥们,在官场上有没有人黑你,我是和你说实话,和钱没关系,也不是封建迷信!”你说有多少人有足够的定力说,“你少给我胡扯呢”?他用模模糊糊的语言,制造了你心里的不安,两头截。听他说时,每个人脑https://www.guancha.cn/society/2013_07_25_160974.shtml
10.前50名风水大师联系方法已解读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临终前预言:“后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后果然灵验,后世的堪舆家皆奉他为相地术,尊之为神。10、廖均卿:(1350年—1413年),字兆保,号玉峰,明代的风水大师,江西省兴国人。永乐八年,以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撰有《行程记》https://product.11467.com/info/21391835.htm
11.原州四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固原市第四中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总抓手,让学生会思考,归纳和提升,会表达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课下“自学、协作、互助”,实现新课改的自主、合作、探究,把高效课堂进一步推进到学生的高效学习,以此解决教书与育人的矛盾,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素质教育和升学的矛盾,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矛盾。 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685605
12.深圳历史–搜库历史其实很有趣 2016 2016 49集全 播放 选集 优酷 矮大紧指北之八卦历史 2018 50集全 播放 选集 优酷付费 历史的天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https://www.soku.com/m/y/video?q=%E6%B7%B1%E5%9C%B3%E5%8E%86%E5%8F%B2#loa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