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首富”盛宣怀千万家产是如何败掉的?

1902年10月24日,盛宣怀父亲逝世,根据惯例盛宣怀要辞去包括“铁路公司督办”、“轮、电局督办”在内的所有官职,为父亲“守制”。在张之洞的建议下,清廷暂时为他保留了“铁路督办”之职,其他职务一概免去,从而丢失了对轮船招商局和邮传部的控制权,从这时起,盛宣怀庞大的商业帝国开始走下坡路,而由其主导的“铁路国有化”进程中更是引发了各地此起彼伏的“保路运动”,清政府为了平民愤,盛宣怀作为“替罪羊”被丢出,其名下产业也损失巨大,但他没想到的是更重大的损失还在后面。

“辛亥革命”后,一些满清大臣的财产均被革命党查封或抄没,作为当时“大清首富”的盛宣怀自然也没能免去这灭顶之灾,虽说后来通过袁世凯的周旋,民国政府将其财产归还,但这已经是两年以后的事情了,其家中所藏之“金珠银元、古董字画十不存一”,就连汉冶萍公司的股份也被卖了不少,其名下资产大大缩水。

即便如此,盛宣怀死后还是为子孙留下了上千万银元的遗产,那么在他生前死后这些资产是如何败掉的呢?我们一一来分析。

巅峰时期的盛宣怀都有哪些产业?

“非常之世,必有非常之人,走非常之道!”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者试图振兴工业以图发展,由于朝廷中的官员绝大多数没有此类经验,于是便试图将一些有专门知识的商人吸收到创建近代工业的进程中来,于是一部分洋行买办出身的商人接受了朝廷的邀请,成为半官方性质的实业家,如容闳、唐廷枢和徐润就在此列,而其中成就最大的莫过于继胡雪岩之后更为强大的“红顶商人”盛宣怀。

称盛宣怀是清末的商业教父其实一点也不过分,从1872年创办“轮船招商局”开始到1912年创办“吴淞商船学院”结束,他一共创办包括非营利性组织一共97个,其中招商局、铁路公司、邮传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通商银行以及清末最大的巨型企业“汉冶萍公司”,为其带来了巨额回报,据说其巅峰时期,身家不低于五千万银元,那么我们大概分析一下各个企业为其带来的具体收益。

轮船招商局

1872年4月,盛宣怀“遵奉李相国面谕,拟上轮船章程”,拉开了盛宣怀建立商业帝国的序幕,他以一句“筹国计必先定商情”让这个原本是官办官督的企业变成了民办官督,一举打破了“洋务运动”以来僵化的朝廷办企业而民间资本无法参与的窘境。

而轮船招商局的成立,由于允许民间资本参与,迅速成为国内资本的宠儿,召集商股五十万两,迅速被人认购一空,之后又扩股至一百万两,股份仍然供不应求,而盛宣怀持有的股份约十万两左右。截止1893年底,轮船招商局平均给股东每年分红27.64万两,而原本单股100两的市值也升至300两左右,所以即便不算后来的分红,此时盛宣怀在其中的股份市值已85万两左右,而在盛宣怀死前,此股份已值440万两白银。

邮传局

1870年,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提议清政府开展自己的电报电讯,以摆脱洋人对此的控制,但这件事一直到李鸿章任命盛宣怀开始津沪电线的架设才真正落到实处。

1880年秋,盛宣怀在天津成立了“中国电报总局”,后更名为“邮传局”,自己任总办之职,他拟订了《大略章程二十条》获得清政府批准实施,并将原来的“官本官办”的性质争取为“官督商办”,其理由是“电报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意思是说电报业的最终出路是在商业上,故而才会如此争取。

本着“遏洋商进内地,分洋商之利”的原则,大清邮传局在数年间便将苏、浙、闽、粤、长江沿岸、东三省、山东至九江、武昌至长沙、京师至山陕等数万里的电报线已经架设完成,盛宣怀同时成立了天津电报学堂,专门用以培养电报人才,大力促进了中国电报业的发展。

邮传局最初开办之时只有17.8万两官银,当盛宣怀将其改为“官督商办”时,乘机“挪金州矿资二十万以充五十万之数”,也就是说他以二十万虚购了五十万的股份,而邮传局也不负所望,盈利累累,可从股息分配中看出。截止到1888年,“旧股每百两可换新股票二百两”,本金增值翻倍,其后十年中,邮传局每年保持年息分配7%的水平,以此来看截止1908年,盛宣怀在邮传局的股份已经市值不低于300万两。

上海机器织布局

1893年10月19日,一场大火将李鸿章亲自督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焚为灰烬,损失超过七十万两,最终盛宣怀临危受命,接手了这个烂摊子,还是老样子,“官督商办”,募集资金重新恢复织布局的生产。

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此前官款和商股的赔付,以达到清除原来股份的目的,并将厂名改为“华盛纺织总厂”。筹建新厂时,上海、宁波、苏州三地的富商一共认购了六十万两的股份,而盛宣怀从电报局和招商局调来巨款,认购了四十万两的股份。

该厂从1894年投入生产,当年便出纱7万包,可售得500万两,出布70万匹,约售银220万两,利润约为48万两。看到有如此巨大的收益,盛宣怀先后又在上海、宁波、镇江等地开了裕源纱厂、通久源纱厂、大纯纱厂、裕晋纱厂、同兴纺织厂、华新纺织新局等新厂,成为拥有五千布机、40万个锭子的超级大厂。虽然没有具体分红数据,但按照总厂的分红来计算,盛宣怀在此后十年中其股份总值不低于400万两。

中国通商银行

1896年,盛宣怀向光绪帝呈《请设银行片》,申明了在中国开办商务银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在折子中强调道:“西人聚举国之财为通商惠国之本,综其枢纽,皆在银行。中国亟宜仿办,毋任洋人银行专我大利!”

盛宣怀提出开办银行,虽有推动洋务、为国理财的因素,但实质上还是受到了外国银行高额利润的刺激,所以才会有此提议。但不管怎么说,盛宣怀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实际上开创我国的银行业,为清末的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些贡献任凭谁也无法抹杀的。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之初计划筹集资金五百万两为本,朝廷出二百万两白银,商人们出资三百万两白银,但最终北洋大臣王文韶交给盛宣怀手中的资金只有一百万两,无可奈何之下,盛宣怀以轮船招商局的名义出资八十万两,以邮传局名义出资二十万两(其中有五万两为王文韶干股),盛宣怀的资本占到了五分之一,是名符其实的大股东。

1897年5月27日,中国通商银行正式在上海开业,短短两年后便可半年分红一次,朝廷分红十万两,股商分红四十万两。按照这个比例,从1899年开始,盛宣怀在银行的股份每年最少可分红二十万两。此后银行又扩充业务,先后在天津、汉口等地又设立了七家分行,利润虽不如总行,但也是利润丰厚,非一般行业能与之相比。粗略估计,截止“辛亥革命”时,十余年间银行为其带来的利润不低于七百万两,尤其是1906年通商银行大楼建起之后,其固定资产价值更是远超本金,真可谓是一本万利的行业。

铁路公司

1896年9月,盛宣怀奉命入京,接受了光绪帝的接见,他提出了“以铁路自强”的理念,受到光绪帝的赞赏。10月11日,清政府下达了“直隶津海关道盛宣怀开缺,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的上谕,由此开启了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历史。

本着“只借洋债不招洋股”的原则,盛宣怀先后修建了卢汉铁路等五条铁路,向洋人借款1065万英镑,得提成440万两,回佣210万两,另外督办大臣每条铁路每月有“水公费”四千两,相当于月薪两万,盛宣怀做督办大臣九年,共得“水公费”216万两之巨,除此之外还有购买洋人材料所得回佣和提成,已无法计算,据保守估计,盛宣怀在铁路公司任上收入不低于一千万两白银。

仅仅这些资产,盛宣怀的身家就多达4100万两白银之巨,为何留给子孙仅剩下一千多万两呢?

盛宣怀财产缩水之谜

比较聪明的还是北洋系,他们派出与盛宣怀关系较好的袁世凯前往上海,与盛宣怀讨论关于招商局和邮传局的人选问题。

袁世凯将这二局揽到手中后,完全违背了盛宣怀“官督商办”的初衷,性质彻底变为“商本官办”,并从1903年开始,不断稀释原股东的股份,到了1908年完全停止分红,这无疑触动了盛宣怀的利益,二人就此决裂。

在此次的职位之争中,盛宣怀辛苦经营的邮传局股份被袁世凯强取豪夺殆尽,而招商局的股份亦被稀释,远不及创建之初,盛宣怀在这两个公司损失超过五百万两之巨。

“伪钞案”也给盛宣怀带来巨大损失。1903年2月4日,上海市面上出现大量的通商银行假币,消息传出后人们纷纷抵制通商银行钞票,从而形成一次前所未有的挤兑浪潮。通商银行虽然对此作出了全额兑付,但严重损害了银行信用,致使业务水平急剧下降。

当时法国和奥地利银行趁火打劫,想以合作方式蚕食通商银行,盛宣怀看出了洋人的险恶用心,于是断然拒绝,同时从其他地方调来约三百万两白银应对此次突发的危机,这才将银行稳定下来,这次“伪钞案”直接让他损失有三百万两白银左右,因为这次垫付的白银还未等收回便排名让新成立的国民政府没收了,所以可谓是血亏!

1914年5月4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化”,同时向英德法美四国银行签订了修建川汉铁路、粤汉铁路的借款合同,由此引发了各地的“保路运动”,其中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最为迅速,规模也最大,清廷命四川总督赵尔丰出兵镇压。

赵尔丰奉清廷命令,让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百姓开枪,当场打死三十多人,酿成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于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朝着反清起义发展。清廷急令端方自湖北带兵前往镇压,湖北形成了部分军事真空区,这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为了平民愤,随手便让铁路大臣盛宣怀做了替罪羊。1911年10月25日,清政府内阁资政院召开会议,在一片“不杀盛宣怀不足以平民愤”的呼声中宣判了盛宣怀的罪行,盛宣怀狼狈地逃离了北京,被迫走上了逃亡之路,两个月后到了日本。

与此同时,中华民国成立。国民政府初建财政极为困难,遂对一些顽固的清朝大臣的家产进行查抄,作为清末首富的盛宣怀自然也在其中。

首先遭受查抄的是盛宣怀在苏州的宅子——留园,以及所有的典当行、义庄、祠堂和其他房地产,并勒令盛宣怀的亲戚“捐钱助饷”。紧接着,盛宣怀在上海的妻子也发来急电,称“革命军要求盛家退出其在苏、沪、常、杭所有的产业,只为其留中华银行股份让其度日……”同时,革党黄兴以盛宣怀的名义与日本三井洋行在南京签订了《汉冶萍中日“合办”草约》,几乎将汉冶萍厂几乎全部售于日本。

1912年1月14日,在国民政府的主持下,招商局召开了股东大会,其目的是筹集一千万两军费,盛宣怀在招商局中股份悉数充公……不久,盛宣怀名下在无锡、嘉定、江阴、南京、武汉等多地的房产,经营的典当行、义田、义庄、酒楼、车行皆被国民政府没收,除了典当给正金银行的北京住宅,仅余上海静安寺的住宅幸免于难,这也许得益于日本人在其中租住,盛宣怀庞大的家业一夕之间唯独剩余静安寺盛公馆了,就连盛毓常也被浙江军政府拘捕,盛宣怀也是无计可施。

在这非常时期,盛宣怀只好求到了老对头袁世凯的头上。袁世凯深知盛宣怀在列强中有着不少的人脉关系,遂对其表达了善意,主张保护盛宣怀财产,南方对此也允诺下来。

由于当时各地罚没盛宣怀财产的主体不同,遂给归还其财产的工作带来无尽的困难,直至两年后盛宣怀的财产问题才得以解决,虽然部分房子、当铺等得以归还,但其中的值钱之物早已被抢掠一空。

到盛宣怀临终前,其家产有:武进县住宅一套,共计房间290余间;愚斋义庄3000余亩土地;苏州、杭州地产若干、嘉定、常熟67间当铺;上海租界、北京房产若干;有价证券包括国民政府财政部卷烟库劵银元70万元、轮船招商局新股2万余股、汉冶萍公司2万余股、积余公司1.7万股、仁济和股份4800股等等。

千万两白银的遗产是如何败掉的?

盛宣怀去世之前曾立有遗嘱,就是将他遗产的一半拿出来建立“愚斋义庄”,其目的是为了救济盛家的贫苦家庭以及从事社会慈善事业,这个遗嘱的执行监督人就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

在李经方的安排下,先是成立了“盛宣怀财产清理处”,全面负责盘点盛家产业。同时又于1917年6月1日召开了有盛家大房、三房、四房、五房、七房参与的亲族会议,决定成立“愚斋义庄”。

经过长达两年半的统计核对工作,李经方于1920年1月向盛家亲族宣布了盛宣怀遗产总额,抛开各家的私产,盛宣怀可供分配的遗产总额为银元1349万两,内除偿款和提存各种款项153万两外(其中包括盛宣怀遗孀庄夫人的“颐养费”120万两及未出阁的两位姑娘各6万两嫁妆钱),实际应分资产1160万两。

于是在庄夫人的见证下,李经方将这1160万两分作十份,其中五房各分得遗产116万两,剩下五成捐入愚斋义庄作为公产继续运营。根据盛宣怀遗嘱,公产动息不动本,其中四成作为慈善基金,四成在为盛家公积金,余下两成作盛家公用,至此盛宣怀留下的千万家财只剩下580万两的公产,但是他死活也没有想到,就连这做慈善为主的义庄也被军阀们盯上了。

1927年,国民革命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到了关键时期,当时的国民革命军缺钱缺粮,于是国民政府便将主意打到了“愚斋义庄”上来,军阀们认为应对义庄的财产全部没收用以“助饷”,但做过盛家英文秘书的宋子文等人却建议将义庄用于公益事业的百分之四十本金收归国有,最终蒋介石同意了后者的建议。

盛家的几个纨绔子弟自然不肯再愿意出现银子,于是干脆建议卖掉义庄以应对国民政府的“助饷”,庄老夫人听到此消息后气得一病不起,终于在入秋时去世。盛家五兄弟乘机将庄夫人的“颐养费”也一并算在义庄之中,公产一共有727万两,除去“助饷”和其他开支外,仅剩下348万两可供五兄弟分配。

盛家七小姐盛爱颐看到以后无法再享受义庄带来的福利后,于是一纸状书将兄长们告上法庭,要求兄长们按照国民政府在1926年颁布的《妇女运动决意》,同意她加入盛宣怀遗产的分割。由于盛爱颐背后站着宋霭龄和宋子文,再加上有法可依,盛七小姐也轻松获得五十余万两的遗产。

八小姐盛方颐也未出嫁,便也向兄长们提出要十万两银子出国留学,但这个本来不过分的要求却被兄长们无情地拒绝了,原因是其母萧夫人原来不过是庄夫人身边的侍女,身份低微,所以没有资格参与遗产的分割。于是兄妹间再次对簿公堂,毫无疑问,盛家兄弟们再次败诉,盛方颐也得到了五十余万两的遗产。

比起七小姐和八小姐,五小姐盛关颐更难惹,此女不仅胆大心细,做事滴水不漏,更是背靠宋霭龄做过她的家庭教师,与国民政府一干高官来往密切,后台大的很。五小姐之前因为有盛宣怀遗嘱再加上已是出嫁之女无法分配遗产,但当年国民政府戏剧性地出台了《继承法》,其中认定已婚女儿也同样拥有继承权,于是她更为大胆地提出,要求兄长侄子们按照1160万两的总额同等分,虽然后来没有公布结果,但按照她与兄长们的和解书来看,其分到的遗产要远超两个妹妹。

那么,盛宣怀的子女们下场会如何呢?

且看看老上海人是怎样评价盛家兄弟的吧:钱多、女人多、好赌又不善赌。

就拿长子盛昌颐来说,他曾实任清朝德安府知府,也是大清堂堂四品官员,清流一派,娶了浙江巨富宗家之女,后来又不停地纳妾,还不时地寻花问柳,终于导致不寿而终,以至于这一支早早衰落下来。

最出风头的莫过于庄夫人所生的四公子盛恩颐,他早早继承了父亲在汉冶萍公司的高管之位,在盛宣怀生前便是上海滩巨富,他共有12房妻妾,子女多达27个,就连最喜欢的赛马家中还养了75匹,且又嗜赌成瘾,曾将上海北站对面的一百多幢房子一晚上输给卢小嘉,称其日斥万金一点也不为过,这样的玩法就是金山银山也扛不住啊,于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时,他已经无财可败,时常靠大儿子救济为生,其晚年十分潦倒,据说连去公园的门票钱也拿不出来,后中风多年,于1958年死于留园门口。

盛家老七盛升颐是最像其父的一个儿子,既能在国民党高官间游走,也能创办实业,他是公认的“公馆派”核心人物,对于孔祥熙制定经济政策立下汗马功劳。他做过国民党苏浙皖地区税务局长,也在抗战中成立过运输公司在大后方运送抗日物资,对国家作出过一定贡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是最早一批足球人,曾巨资赞助上海东华足球队,开创了上海足球的黄金年代。

抗战胜利后,他投资股票损失惨重,从此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前去了香港,靠着典当度日,就连盛宣怀给他写过的信也被他卖给香港中文大学,晚年他流落到日本后重病缠身,妾氏最终离他而去,其窘迫可想而知。

盛家老五盛重颐是一个实干的实业家,与官场瓜葛比较少,他继承了盛宣怀在淮海中路的花园洋房,开办了“溢中银公司”,专心开发房地产,成为中国首批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其专心营建洋房类地产,规模多达数百间,专门租住给外国人居住,收取高额房租。不过在抗日战争中,他的房子被炸毁大半,剩下的又被日本人强硬占据,好不容易等到抗战胜利,房子又被国民政府没收,后来通过妹妹盛关颐和宋霭龄的关系才将房子收回,但已经损失惨重,不复昔日了。

新中国建立前,盛重颐去了香港,靠着人脉开了一家证券交易所,由于自己不善于证券经营,又被香港青帮老大李裁发下了套,最终转托他人经营,最终几年后就宣告破产,家道随之衰落,后来又数次投资皆告失败,最终在香港潦倒而终。

说到此处,其实盛宣怀所留之遗产皆已被儿子们挥霍殆尽,完成了“败家”过程,由于其遗产也分配给女儿们一部分,所以这里再说说他这些命如纸薄的女儿们。

四小姐盛樨蕙是盛宣怀最为宠爱的女儿,在她的婚事上盛宣怀颇费了些心思,将她嫁给了隔壁的上海道台的儿子,这样做不仅可以与盛府隔墙相望,回家也是方便。她的嫁妆也是最多的,仅仅是银子就多达百万之巨,其他首饰陪嫁也价值不菲,不过这四小姐也是命苦,嫁到丈夫家中后接连怀孕,一连生了六个儿子,一个女儿,以至于耗光身体,早早便去世了。

六小姐盛静颐嫁到了湖州巨富刘家,婚后生活并不愉快,育有两女,但不知为何她忽然在刘家失踪,后再没出现,她的一个女儿后来也回到盛家生活,另外一个辗转于香港和台湾,竟靠做女佣为生,实在令人感叹不已。

七小姐盛爱颐是庄夫人的亲生女儿,成年后便是上海知名的“名媛”,宋子文当时留学回来,见到名媛“盛七”后被其气质所倾倒,通过宋霭龄的介绍做了盛爱颐的英文老师,二人很快产生了恋情,但当时庄夫人严厉反对这门亲事,觉得是“门不当户不对,非良配”,于是竟让儿子盛恩颐专门济压宋子文在上海的生存空间。

被迫无奈之下宋子文远赴广州,替孙中山筹办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并让其担任了行长,兼任广州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等职位。1930年宋子文再次回到上海时,早已娶了张乐怡,而盛爱颐等了宋子文八年,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闹了一场大病之后一直到32岁才嫁给了表弟庄铸九,此后一直病患不断,晚年病重期间宋庆龄曾派人专程探望她,据推测也与宋子文有关。

八小姐盛方颐嫁给了江南首富周扶九的外孙彭震鸣,此人本身并非富裕家庭,但靠着盛方颐获得的遗产和萧夫人修建的花园洋房以及供出租的“梅东新村”也能过上极好的生活,但奈何此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仗着盛方颐和善的性格便四处招蜂惹蝶,致使盛方颐只好吸食大烟来麻醉自己的痛苦,最终大烟过量中毒身亡,死时年仅47岁,我们现在看到的盛方颐照片没有一张是面带笑容的,也正是因为婚姻生活的痛苦。

就这样,盛宣怀留下的千万家财就这样被不成器的子女们挥霍一空,虽然个别子孙后来重新创业取得了成功,但总体来说与盛宣怀留下的家产已经毫无关系,清末首富的影响也完全烟消云散。

结语

盛宣怀办洋务三十余年,大清朝的电报、轮船、矿利、铁路、银行等皆归其掌控,揽中国之经济大权十多年,内结李鸿章、张之洞,外靠王文韶、袁世凯,既官且商,一生都在政治与实业之间交错活动,“办大事”与“做高官”更是成为其行为准则,乃是标准的“红顶商人”。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他所获之财大多是依附在大清身上所获,但随着国运颠簸、社会转型,他所留千万遗产也被子孙挥霍殆尽,但这对于盛家子孙后代来说也不尽然是坏事,从盛家的第四代开始,他们发奋图强,不断创业,尤其以盛宣怀曾孙女盛承慧为代表的盛家第四代,富而不忘回报社会,先后创立了“盛承慧慈善基金”、“昌兴关爱基金”等,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帮助孤寡老人摆脱困境等等,这实属难能可贵。

可见,所谓巨额遗产根本不是真正财富,盛宣怀子孙后代继承下来的家风、家教、家训才是令其长盛不衰的真正“财富”,虽说“富不过三代”,但三代之后谁说不能再富?盛家就是例证!

THE END
1.2021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十大香港首富排名香港最有钱的人是谁→香港富豪排行榜,上榜的富豪有李嘉诚,王卫,李兆基,郑家纯,李蔡美灵,吴光正,许荣茂,龚虹嘉、陈春梅……其中,李嘉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资深顾问,以2150亿元人民币财富成为香港首富。本文就来盘点香港最有钱人,看看香港十大富豪排行榜都有https://www.maigoo.com/top/405337.html
2.文学巨匠76(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1895—1976)1932年 开明出版社 《最新林语堂汉英辞典》 正中书局 《中国新闻舆论史》 1972年 《当代汉英辞典》 1936年 评论集 书名 出版年份 出版社 《新的文评》 1930年 《中国文化精神》 1941年 上海国风书店 《平心论高鄂》 1966年 文星书局 《信仰之旅——论东西方的哲学与宗教》 2005年 香港道声出版社 传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115/16/12722862_1111152131.shtml
3.孔子弟子中的首富是谁?()值班室接到脱轨器上轨到位提示后,值班室通过脱轨器视频监控设备确认脱轨器状态符合( )要求后,由值班室在操作台上将该股道两头互控开关拨到“关”的位置,并回复现场检车员:“X道两端X时X分上脱到位,开始作业”。https://www.shuashuati.com/ti/d4eae81930a44ecdbacaffaa01ed2f3e.html
4.2024年成人高考语文作文得分攻略例一:从“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的黄巢,到“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从“迎闯王,不纳粮”的李自成,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洪秀全,一批批农民英雄揭竿而起。怎么办?酒酣胆热,他们拼死高张义旗,“掀开地网,撞破天罗”,但惨烈的事实宣告了这条造反求安之路的断绝。 http://www.dongyongedu.cn/n161229.htm
5.真实的巴菲特:不是“股神”然而你真的了解巴菲特吗?巴菲特可以复制吗?做股票投资真的可能成为世界首富吗? 巴菲特的早年生涯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中部密苏里河西岸的内布拉斯加州奥玛哈镇,当时正值20世纪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出生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确实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他有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和一位了不起的母亲。https://blog.mimvp.com/article/12514.html
6.历史上海房价为何会这么贵我们可以从1843年聊起果不其然,中法战争以清政府妥协签约结束,大批洋人又回到了上海,上海滩也恢复了十里洋场的繁华,哈同名下南京东路一带的房产持续上涨,十几年后上涨数百倍,哈同也一跃成为上海首富,今南京西路上海展览馆前身即为哈同花园,乃哈同1901年修建,是其住所之一。https://www.yicai.com/news/4755319.html
7.150分钟,重回1930年代的上海ArtDeco原标题:150分钟,重回1930年代的上海Art Deco 初春暖阳下,上海85后女孩俞一君又一次来到南京西路国际饭店门口,看着外墙被绿幕围起,她好奇地和工作人员聊起来,“这些花岗石贴面又到了保养打蜡的时候啦!你今天只能带着你的伙伴在马路对面看外墙了”。对上海的艺术符号之一——Art Deco痴迷的俞一君已经是这里的“常客”https://news.sina.com.cn/o/2019-03-27/doc-ihtxyzsm0831915.shtml
8.上海国资国有股东要真正注重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访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葛培健陈怡璇; <正>国有股东应该从管企业向管股权转变,管好公司战略、管住产权代表、管理国有股权、管活股票市值继2013年12月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公布之后,2014年7月7日上海市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http://gzsh.cbpt.cnki.net/WKD/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4&st=08
9.射阳新闻网周扶九(1834—1921),名鹍,字扶九,江西吉安人。张謇与周扶九情同手足, 他们之间的关系主要在商业上的合作。由于他是上海首富,他头上的光环和巨大的经济实力正是张謇所需要的。 1916年,张氏兄弟提议在射阳境内创办大纲盐垦公司时,当张謇带着《海滨荒田图》,来到上海周家游说时,周扶九当场表示入股。相关资料显示,张謇http://www.sheyangnews.com/article/articlecontent/64d6e9db815ca1cbf28b456c/6459a7d0fbf345f6398b4569/0.html
10.2.章太炎与上海*马叙伦在他回忆録中也曾说;“太炎由日本回到上海,……都住在爱俪园——哈同花园”②,这回忆是不错的。因为哈同花园的大管家乌目山僧(即黄宗仰上人)是太炎旧识,早在“苏报案”时即稔熟,而且在佛学上颇多共识。后黄宗仰也加入过革命党,而犹太富豪哈同,从不名一文而发迹成为上海首富,尽管毁誉不一,但上海光复之https://www.crntt.com/crn-webapp/cbspub/secDetail.jsp?bookid=59427&secid=59433
11.上海到北京最快的高铁是哪一班车友交流此外,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也将在本次车展上首次亮相,展示了宝马在氢动力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这款车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首次发布,标志着宝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随着北京车展开幕将近,或许会有更多品牌发出预告爆料,让我们继续保持关注吧~ #大家车新闻# #大家车新车快报# https://www.dongchedi.com/tag/ugc/15281275
12.上海人上海人是指最少第四代及以上祖先的长久居住地在上海范围内的人,上海人一定拥有上海户籍,而拥有上海户籍的却不一定都是上海人。其主要分为原住民(祖籍上海)、老移民(1949前移民的,主要由江浙两省的人构成)、郊区人(非市区的上海人)和新移民(改革开放后移民至上海https://baike.sogou.com/v7608.htm
13.市值破万亿美元马斯克成全球首富专家:特斯拉还需更加敬畏中国市场从产能方面来说,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从15万辆到30万辆再到45万辆,这也成为了特斯拉的绝对助力。特斯拉中国方面向记者表示:“整个第三季度,中国一直都是我们的主要出口中心。我们在中国的产能已大幅提高,目前正着手优化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季度,Model3和ModelY的季度产量首次超过弗里蒙特工厂。仅9月份,上海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027215725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