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语录聆听新年贺词,感受总书记的情怀热点聚焦

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这份贺词体现了习近平哪些所思所感华夏经纬网继续推出原创品牌栏目《牢记,总书记语录》,为您详细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信念贺词的深刻意涵。

跨年夜,这份新年贺词最暖人心。

2021年12月31日,习近平主席第九次发表新年贺词。其中的一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短短16个字,感动了亿万人民。

“民之所忧”“民之所盼”,是牵挂,是惦念,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必念之”“我必行之”,是决心,是胆略,是“我将无我”的大情怀、大胸襟。

这16个字,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志向和情怀。我们从中可以读出,在习近平心中什么最高、什么最大、什么最重。

频赴地方考察调研切实感受人民生活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

的确,1969年,习近平不满16岁就来到陕北农村插队,一干就是7年,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最大的心愿是让乡亲们能吃上一顿肉。

离开农村后,他本来有安稳顺当的前途。但1982年,习近平决定离开中央军委,下基层工作。领导一再挽留,但习近平去意已决。他跟朋友谈心时说:“这次下去,干得好,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放弃了看似更平坦的道路,下沉到基层,这是有大抱负、大气魄、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这是25日下午,习近平在桂林市阳朔县,乘船考察漓江阳朔段。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说:“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盘点2021年,习近平10次到地方考察调研。跟大家一样,习近平也忙碌了一整年,治国理政的“快进键”始终不放松。从年头到年尾,公开报道的习近平重要活动已超过400个。

全面小康、摆脱贫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年新年贺词,“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新年贺词昭示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广大扶贫干部的辛勤付出、艰苦努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但成绩归于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要不断巩固成果,让老百姓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书记自2014年到2022年已经发表了9次新年贺词,从2017年至2022年的6次新年贺词中每年都提到扶贫攻坚,记录了党中央领导扶贫攻坚的坚实足迹,谱写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公仆情怀、宗旨意识,这正是百年大党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原因所在。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全面小康、摆脱贫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祝愿普天下的苍生永远摆脱贫困,一起向未来!

坚守“自找苦吃”精神人民幸福生活最重要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习近平心中的“大国之重”,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他肩上扛的,心里谋的,“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习近平在年轻时就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当年在梁家河,他跳进粪池里起粪。天寒地冻,去起粪就得把鞋子脱了,光着脚跳进去用铁锹一锹一锹往上起,冰碴常常把腿和脚划出一道道血印子。

当年在宁德,他在酷热的8月徒步走进下党乡。那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自古以来就没来过这么大的官。

……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即便是“自找苦吃”,习近平也在所不辞。用他填的词中句子来说再合适不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人民幸福大国之重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中国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筑牢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基础。

这一年,党中央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汇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历史共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和成就,科学回答了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意义。

人民幸福,大国之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生死相依、命运与共,只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转变为现实。

人民至上总书记始终是这样做的

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

处于这样一个世界,领导这样一个大国,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各个领域的斗争。

“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

“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这样的句子在习近平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党和国家大事靠他统揽全局、果断决策,许多事情都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需要果敢的历史担当。疫情来袭之时,他说过,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这句话至今依然震撼人心。

1月28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时表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健康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应急处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全球疫情不断加速蔓延态势下,中国仍坚持以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科学准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走向,坚持严防死守、精准防治。

2021年年中,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突袭全球。面对变异病毒,本着“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失防万一”的原则,中国仅用6周交出应对此轮夏季疫情的防控答卷。

早日战胜疫情的当务之急是破解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生产难题,并以此支持全世界团结抗疫。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对外提供新冠疫苗最多的国家,发展中国家迄今获得的疫苗大多数来自中国。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推动疫苗公平可及,助力世界抗疫。

服务好14亿中国人民是心中永远的挑战与责任

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在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上,习近平从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这也是“必念之”“必行之”的最大底气。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习近平数十年如一日夙兴夜寐工作的真实写照。

想人民之想,乐人民之乐,人民永远是习近平心中最大的牵挂。

习近平说过,作为中国领导人,我能够为14亿中国人民服务,同他们一起创造美好生活,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大的责任。面向2022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强调:“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提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深刻揭示,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精辟阐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党的宗旨的生动体现和精准表达,可以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是一种站位、一种情怀、一种担当、一种境界,有力表明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坚持同人民在一起,尽心竭力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和坚实基础。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过去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又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铭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认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以群众忧乐为忧乐,以群众甘苦为甘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努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THE END
1.立足人民立场彰显“两个至上”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围绕实践所需与问题导向,对现行法做了大幅度修改。其中,不少新增或者修订条款都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最大程度保护公民权利是规范突发事件应对的终极目的,此次突发事件应对法修订高度关注人权保障,许多条款与制度在构建时出发点和落脚点https://www.scdzj.gov.cn/xwzx/xydt/202412/t20241204_58534.html
2.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简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义→MAIGOO百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5月22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品格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展现。 https://www.maigoo.com/citiao/958785.html
3.郭庆松:“动态清零”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重要体现疫情防控中坚持“动态清零”不犹豫、不动摇,就是要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抢时间、抓速度、争效果。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点和感染症状,“动态清零”主要体现为快速、精准、科学、抓小、抓早、抓实的特点和要求,其中的每一个方面无不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476086
4.机械工程学院开展“珍视生命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提高同学们的生命安全意识,促进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机械工程学院于2024年5月9日开展“珍视生命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团日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https://jxgc.ghu.edu.cn/info/1051/2827.htm
5.习近平时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闻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习近平时间|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节目简介 新华视频 2020(下) 播出: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国内 类型:时事/ 社会 简介:整合新华社视频资源,围绕重大主题、话题、热点新闻,体现新华社具有全媒体报道特点的多媒体报道 公司介绍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反盗版盗链声明 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下载中心 Copyright 2006-2024 mgtvhttps://www.mgtv.com/b/340731/9786103.html
6.珍视生命安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活动背景: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的理念。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及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决心。 在疫情面前,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重中之重https://www.meipian.cn/54kg2t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