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热,光是在户外站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还能好好运动吗?(完全不想动啊……
但是俗话说「夏练三伏」,如果不抓紧在高温下运动暴汗一下,是不是会白白损失了高效燃脂的机会啊?
别慌!K酱马上就来说清楚!
文末还准备了「夏日运动勇士」的超全运动建议~一定不要错过!
先说结论:
高温下运动不会让减脂的效率变高,反而可能更容易累更容易放弃,甚至有中暑风险。
很多人会觉得:高温运动似乎更容易暴汗啊,是不是意味着更容易减脂呢?
很遗憾的是:大概率并不会。
一项研究对比了32°C和24°C环境下人体运动消耗的能量,发现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甚至24°C环境下人体的消耗还略高一些[1]。
所以,真心不推荐为了「减脂」,刻意选择在高温下运动,或者追求「暴汗」。因为这样做不仅更容易累,还可能有中暑风险。
在高温环境中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环境热与机体产热的双重作用,机体会因无法及时散热而发生包括脱水、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等一系列危险[2],在高湿度环境下甚至会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3]。
天气这么热,咱们普通人如果只是想减减肥或是运动一下保持健康的话,还是强烈建议在阴凉有空调的室内进行运动,比如健身房撸铁、上团课或是打打羽毛球。
27~29°C对于羽毛球运动来说较为舒适[4],22~24°C则是让健身撸铁的体感更佳[5,6]。
你可能想问:都说「夏练三伏」,专业运动员都在夏天训练,难道夏天运动一点好处都没有?
夏天运动当然有好处,但可能和大部分人想象中不太一样:夏季&高温运动,提升的主要是人体的耐力水平。
一项试验对比了自行车运动员们37°C以及正常温度下的运动表现,发现即便是运动员也一样会因为高温而出现成绩下降的情况。
紧接着研究者让运动员接受了两周在37°C环境下的训练,最后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在热环境下运动成绩变得比之前更好了,甚至马上能超越原本在正常温度下的表现[7]。
这样长期热环境刺激产生的耐热性提高,有一个专业名字叫做:
「热适应」[8]
人体持续在高温下进行运动,心肺机能及散热系统逐渐变强,直到强大到足以维持我们在高温环境下正常运动,这样身体就完成了对热环境的适应。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健身机构有专门的「高温单车」「高温瑜伽」训练。
但如果是普通小白,或者新手入门刚开始运动没多久的人,不推荐一开始就进行高温课程的训练。
当然,如果运动是为了健康,确实没必要执着「热适应」。
但想要自己骑车、跑步、游泳等需要耐力的运动项目上变「更强」,确实可以在夏天有计划地进行热适应训练。
对普通人来说,想体验一下「热适应」的感觉,也可以选择:
夏天傍晚慢跑30~60分钟,速度可以相较于平常慢一些,每周训练2~3次。
持续训练2~3周,应该就能感受到自己身体在变得更加强大!
夏天运动的人们,都是「勇士」!
为避免风险,这有一份来自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10]的建议:
(1)运动前做好充足准备
如果前一晚休息得不太好、喝了酒或是起床后感觉身体不适,建议还是避免高温天气运动,先恢复好身体再开始~
运动前查看温度与湿度,可以查看下表对应建议,合理安排活动。避免在正午时运动,避开太阳直射,建议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活动。
长按保存到手机
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ationalOceanicandAtmosphericAdministration)HeatIndex[11]汉化而来
注意:
♀可以正常安排运动
♀每30分钟活动安排5分钟的补水休息
特别注意:
♀不建议进行高强度活动
♀每25分钟活动安排5分钟的补水休息
危险:
♀不建议身体较弱或运动经验较少的人参与运动
♀每20分钟活动安排5分钟的补水休息
♀在训练场地旁准备好降温的冰袋或水池
非常危险:
♀除了运动员,不建议任何人群参与运动
♀运动员训练时也需要紧密监控
每15分钟活动安排5分钟的补水休息
左右滑动查看
不同颜色区间的运动建议
选好装备:
做好防晒工作,可以穿宽松、轻便、浅色的衣服
做好热身:
开始活动时要慢,然后逐渐加快节奏。正式运动之前先做10~15分钟的热身活动,以慢跑、关节活动为主,让自己的体温缓慢升高,心率逐渐加快,在充分热身之后再开始训练。
(2)运动前、中、后,都需要补充水分
补水是关键,要比平时多喝水,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运动前补水:
有训练的当日,从起床开始保证充分补水,参考补水量:约每30分钟2~4ml/kg体重,分小口摄入。
训练前2~4小时,参考补水量:5~10ml/kg体重。
训练中每隔15-30分钟补水:
可以准备好一瓶至少500ml的运动饮料,或是自己购买食用葡萄糖配合食用盐进行冲兑。
冲兑比例:6~8%的葡萄糖,共计100~200mg的钠。
训练后持续补水,弥补因为流汗丢失的水分。
夏天运动,不用「躺平」但也别「强求」,毕竟:
自律是为了给你快乐的自由~
如果高温让身体太难受,不妨等凉快了再做英雄。
K酱聊天室
·KeepTalking·
这个夏天,你坚持运动了吗?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完整版):
[1]TsuchiyaY,GotoK.Myokinesecretionfollowingmoderate-intensityenduranceexerciseunderdifferentenvironmentaltemperatures[J].Cytokine,2021,144:155553.
[2]王瑞元等.运动生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4]高亚萍,肖勇强.基于运动人体热舒适的体育场馆环境温度参数优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1,57(04):24-31.
[5]HuangC,QueJ,LiuQ,etal.Onthegymairtemperaturesupportingexerciseandcomfort[J].BuildingandEnvironment,2021,206:108313.
[6]ShiYX,LianZW,HuSQ,etal.Effectsofmultipleindoorenvironmentalfactorsonanaerobicexerciseperformance[J].JOURNALOFTHERMALBIOLOGY,2022,108.
[7]RacinaisS,PériardJD,KarlsenA,etal.Effectofheatandheatacclimatizationoncyclingtimetrialperformanceandpacing[J].MedSciSportsExerc,2015,47(3):601-606.
[8]ArmstrongLE,CasaDJ,Millard-StaffordM,etal.AmericanCollegeofSportsMedicinepositionstand.Exertionalheatillnessduringtrainingandcompetition[J].MedSciSportsExerc,2007,39(3):556-572.
[9]PériardJD,RacinaisS,SawkaMN.Adaptationsandmechanismsofhumanheatacclimation:Applicationsforcompetitiveathletesandsports[J].ScandJMedSciSports,2015,25Suppl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