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新手小白必看從零開始體態養成完整攻略

字數比較多,建議你善用最上方的目錄,選擇有興趣的內容觀看。

重量訓練的議題已經在台灣蔓延好一段時間了,這段時間有越來越多人願意上健身房,開始與一堆「鐵」做朋友。

但很多人卻始終搞不清楚自己在練什麼?健美?健力?還是肌力與體能?

雖然同樣是用重量來給予身體刺激,但是這些專項的本質不同,常常讓人混為一談。

想要開始健美,就要先瞭解健美運動的起源歷史。

健美英文為BodyBuilding,意思是「身體的雕刻藝術」,從古希臘時期開始,當時的審美觀,就對粗壯的脖子、厚實的胸肌情有獨鍾。

到了現代,健美運動則有兩位重要推廣人物

(一)尤金山道這位德國人開始大力推廣這項運動。(二)喬韋德則創辦IFBB奧林匹亞大賽,把健美運動推廣到全世界。

就這樣,健美運動開始盛行,有許多人踏上了這個舞台。

至今,健美運動為選手穿著健美褲在台上擺出指定的Posing,展現自己的肌肉,讓台下的專業評審評分。

總共有7個動作展示,根據不同協會有不同的要求。

健美選手不追求最大力量,他們負重訓練的目的是增加肌肉量、凸顯肌肉線條,也更需要強化單一肌群的維度。

所以你看到外國人有很誇張的大肌肌、很違背常理的體脂肪,無疑是健美運動員。

不過,現階段也延伸出了另一個項目「健體Physique」,它屬於健美運動的分支,是近期比較讓大眾能夠接受與投入的比賽,也有許多小鮮肉參賽。

相對於健美來說,健體並不用太誇張的肌肉量,選手會更著重於肩膀寬度與腰身寬度的比例,也就是倒三角的身形,來展示肌肉整體的勻稱度。

健體比賽上台的動作為4個轉面,相對簡單一些,但也等於選手要在這四個動作之內決勝負。

前一個段落,我們講狹義的健美,也就是站在舞台上的專業體育項目。

要在這個專業領域發光發熱,從訓練、調整飲食、上台、Posing、上色,都要經過長時間的磨練,對一般人來說相對困難。

所以我認為更適合大眾追求的,是屬於廣義的健美運動。

不比賽、不極端,只為了實現自己,追求更好的體態。

我在這段健美旅途上,除了得到更好的體態,也能享受到許多伴隨而來的自我認同感、人際關係、人生體驗、身體健康等等。

這些是你用錢也買不到的珍貴附加價值,只要管控好小小的受傷風險,就能帶來極大回報。

所以,不比賽,也可以健美。

每個人的一生當中,都值得擁有一次這輩子最好的體態。

如果你想要開始健美或是重量訓練,請不用擔心。

這是非常具有彈性的領域,因為個體差異,每100個人會有101種情況,沒有必要強硬的按照別人的方式執行。

學習健美運動可以簡單拆成3個部分:訓練、飲食、恢復,也就是吃、睡、練。

只要你針對這三個大目標,慢慢學習、模仿、內化,並且掌握大方向,你就可以發展出適合自己的一套模式,配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去執行。

接下來我會針對這三個部分來說明。

不過還是建議新手,花一點錢找個可信任的健身教練吧。

付費找教練學習有幾個好處

一個好的專業教練,可以幫助你快速成長,快速渡過訓練初期迷茫的階段,同時把握訓練甜蜜期。

但如果你因為各種因素,沒辦法上健身房,也可以先利用線上課程來自主學習,這可以先讓你的頭腦有一些訓練的思維,對你的健美之路有很大的幫助。

自主學習會讓你不斷的提升,學到更多有系統的知識與觀念,有時候更可以把你的認知帶到另一個境界。

如果你真的沒有請教練或是購買線上課程的預算,那倒也沒有關係,但勢必要花更多時間、更多心力就是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忽然感覺台灣的健身房已經充斥在我們周遭,以前下樓是去7-11買泡麵,現在下樓是去健身房臥推。

雖然不知道這些營業額當中,有多少人是繳了會費,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過還是可以發現,目前社會中的健身意識已經深植人心。

其中最為知名、大眾最熟悉的健身房,就是WorldGym、健身工廠、以及館長的成吉思汗俱樂部,這三間可以說是台灣三大健身房龍頭。

如果你正在為了找一間適合自己的健身房而傷腦筋,或許可以聽我一說。

適合自己的健身房只有一個原則:離家近。

因為目前許多連鎖與私人的健身房,價格、器材、環境差異其實都不大,許多劣質、不具競爭力的健身房早就被淘汰了。

所以不需要太糾結於器材、環境等等的硬體設備。

只要離家近,並且會員費可以接受就好。

因為離家近,不管是平時下班還是休假時間,都可以很方便的來回健身房,也能更省下通勤時間,也會讓你減少很多拖延訓練的理由。

如果你已經有一間常駐的健身房,也要記得在訓練的同時,保持良好心態、遵守健身房注意事項,千萬不要當那個久佔器材、滑手機,會被白眼的人。

我常比喻健身房就是我們的戰場,你就是那位戰士。

上戰場作戰之前,刀要磨利、劍要磨光,並且確認彈藥充足。

另外,如果你在健身房看到了不錯的夥伴,想交個朋友,千萬不要當豬哥騷擾人家。

應該要保持禮貌、友善,善用一些搭訕技巧,或許可以讓你有個不錯的豔遇。

在某個層面,健身是一門硬科學。

運動科學、神經科學、肌肉解剖學等等,這些是比較枯燥、僵硬的理論,如果沒有十足的熱忱,或者是以當健身教練為目標,大部分的人基本上對於這些硬科學不敢恭維。

但另一個層面,一般訓練大眾其實不需要了解那些硬科學。

一般大眾只需要熟悉一些常用到的健身專有名詞,例如機械訓練、自由重量、遞減組與超級組等等,這些已經非常夠用。

關於訓練課表中,重訓和有氧的安排,也是很多新手會有的疑問。

我認為,新手只需要把重點放在重訓就好,有氧可以當作紓壓消遣。

因為新手的目標應該是長時間的體態進步,開始建構基礎肌肉量。如果把有氧訓練放進來,可能會阻礙肌肉成長。

但我知道,還是有很多人熱愛跑步熱愛騎腳踏車,那頂多可以一週做個1-2次,當成一種娛樂活動。

另一種情況是,假如近期你要去海邊當網美,需要快速減脂,那也很簡單,就直接在課表放入大量的有氧訓練。

只是你必須知道,大量有氧雖然對於減脂有幫助,但也會讓你寶貴的肌肉量更快的流失。

其實男生和女生的訓練,會出現差異,往往是因為目標不同。

男生的目標通常是增強肌力與肌肥大,會希望肩、胸、背、手能夠有明顯的肌肉維度,最好是可以把衣服袖口撐爆那種。

女生則會希望自己的身形比例與線條好看,對於臀腿的要求比較高。

所以這導致了男生佔領臥推機、女生排隊臀推機的日常風景。

原則上男女生增加肌肉、減少脂肪的身體機制並沒有區別,不要誤以為女生就不能做大重量訓練、甚至不能練二頭肌、三頭肌。

以下是怪獸訓練中心何立安博士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我將這句話視為座右銘。

不要高估一天能帶來的效果,也不要低估一年能帶來的成長

很多血氣方剛、年輕氣盛的朋友,每次到健身房訓練總是一副破紀錄的模樣,讓自己充滿幹勁,好像要把槓鈴折彎。

這沒有什麼不好,年輕應該熱血。

但問題是,通常這種情緒無法維持太久,到了某個時刻就會疲乏、情緒漸漸消散。

我們要的,應該是優雅、穩重一點的重量訓練。

把「年」當成進步、成長的時間單位,「天」就是日常的行為累積。

每天能做的,就是完成那多一點的訓練量,多個1公斤、2公斤。一天進步一點點,經過時間的檢驗,從遠處俯瞰回來,可以發現自己收穫滿滿。

只要能確保一年後,自己能夠進步,並且朝著目標邁進,就代表著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我們要的是長久而穩定的進步,而非上下動盪的成長曲線。

如果要追求一個單位的爆發性成長,很可能會換來三個單位的心理疲乏。

急功近利、急於求成的後果,甚至會讓受傷的機率會大幅度提升。

就像蓋房子一樣,唯有踏實穩健、穩紮穩打,才會蓋出一棟堅固的好房子。

其實我每次去健身房,有一種情景會不斷上演,屢試不爽。

會有一小部分的人,像隻無頭蒼蠅,看到什麼器材空著,就去摸一下推一下,感覺肌肉累了痠了就收工回家。

像這樣子沒有一個訓練規劃,其實很不ok。

健美訓練要看到成果,一定要根據目標,為自己制定以下3種目標:

有系統、有規劃,循序漸進的執行,並且不斷的優化與調整。

舉個例子,我打算在半年之後參加彰化的縣長盃健美比賽。

那我

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安排啦,真的要比賽會更複雜一些。

另外,這些長中短期的訓練,我推薦使用「Notion」的做一個完整的安排。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有健身房這麼好的訓練環境,當然要穿上一身讚讚的運動休閒服裝,如果你又喜歡擅長穿搭,更是一個展現自我的好時機。

訓練服裝的首要原則一定是舒適透氣,適合活動。

總不可能穿洋裝深蹲、穿襯衫臥推吧。

在健身房,比較好的選擇是,男生可以穿個背心、T恤、配上一條運動褲;女生可以穿Legging配件運動上衣。

Legging是什麼

由延展性纖維製成的合身褲,穿著者主要以女性和女孩為主。除了運動之外,也有許多人會拿來日常穿搭。

重量訓練會有一定的風險,尤其是大重量訓練的時候,要穿上護具會比較安全、也比較安心。

訓練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9種護具。

有效利用護具,是能夠幫助你更上一層樓的好方法。

其中我特別推薦的是訓練腰帶,也是新手應該最先購入的護具。

對於新手,使用手套、護腕、護肘等等,這些護具加起來的效益,其實都沒有一條腰帶好。

腰帶可以幫助你練習核心的鞏固與正確發力,讓你達到「中軸穩定、四肢發力」。這是一切動作的基礎,如果掌握了這個技巧,其他動作將會游刃有餘。

簡單來說,使用訓練腰帶可以除了可以保護核心之外,還可以讓身體更好的發力力。

所以,應該從一開始訓練就要使用訓練腰帶,這是投資報酬率最好的護具。

接下來是「輔具」,也就是輔助訓練的器具。

很多人光是基礎的訓練技巧,都還沒學會,就開始尋求增強表現的訓練增補劑,這樣就是本末倒置了。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技巧,給你再好的身體素質、肌耐力、爆發力,也沒什麼幫助。

就像玩跑跑卡丁車一樣,如果你沒有基本的甩尾技巧,那你買再好的車子來開都一樣。

當你做好基本功了,想要尋求一些增補劑的資源,幫助自己更上一層樓,市面上有以下8種常見的訓練增補劑:

訓練量是影響訓練成效的極大因素,隨著身體素質提升,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去提升訓練量。

而訓練量又可以分成「訓練容量」與「訓練質量」。

(一)訓練容量:提升重量、次數、組數、頻率,共四種方法。

(二)訓練質量:增加肌肉收縮程度、增加TUT、增加感受度、增加專注程度、控制組間休息時間、減少代償,共六種方法。

在這幾年,一個疫情的蔓延,讓許多人重新思考原有的生活模式。

健身健美這件事情也是一樣,誰說一定要上健身房才能訓練呢?

有某些人,對於重量訓練的熱情,沒有被疫情撲滅。

他們評估了利弊之後,選擇在自家打造一個小小的訓練環境。

除了訓練的物理距離更小,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也可以不用讓自己暴露在健身房的密閉環境當中。

說起來很奇妙。

如果你熬過了前面過渡期、熬過了新手階段,那你會發現,訓練已不是難事。

可以在任何時刻,帶著愉悅的心情踏入健身房,訓練不再痛苦。

訓練已經和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這個時候你不練反而很痛苦。

所以該如何順利渡過前面的煎熬時期?是新手應該下功夫的。

習慣成自然,時間一久你就會發現,你已經離不開健身房這些鐵片了。

雖然這是很多新手會有的疑問,也有許多專業老手會刻意把增肌與減脂做一個明確的區分。

也有個不變的萬年公式:

每日總消耗熱量TDEE(TotalDailyEnergyExpenditure)

TDEE為人體一天之中,會消耗的總熱量。

公式為TDEE=BMR+TEA+NEAT+TEF(總熱量消耗=基礎代謝+運動消耗+食物產熱消耗+非運動性熱量消耗)

關於健美新手要增肌還是減脂,其實這個問題不太重要,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很多人把增肌與減脂看得過於重要,就會變成每天要靠意志力來執行自己的計劃,這些計劃往往太過艱難,導致了後面的失敗。

當然,體脂肪太高,就是要減脂;肌肉量不足,就是要增肌,毋庸置疑。

不過新手真的不需要花心思糾結這個問題。

一開始要做的,就是認真訓練,然後開始注意你放入口中的每一樣東西。

你要去認識你碗裡的食物是怎麼來的,是加工的?還是天然的?是油炸的?還是水煮的?是碳水化合物?還是蛋白質?

好比我今天要吃一個大麥克,但我不知道他的熱量、成分、營養素,於是我詢問了Google老師,他告訴我:

培養飲食意識,是起步最重要的事情。

只要你能夠認識放入嘴裡的任何東西,就像蝴蝶效應裡面,某個角落的蝴蝶,震動了翅膀,會開始產生一些化學反應。

你會開始挑食物吃,你會知道什麼東西要少吃一點,什麼東西可以多喝一點。

就是這些不起眼的日常,導致了大部分的後果。

你目前的體脂量、肌肉量、基礎代謝率大約是多少?

雖然並不一定要確實掌握自己的身體組成,才可以開始健身健美。

但是在初期,如果你能夠對自己的身體能夠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可以讓你有個基準,可以幫助你規劃未來的目標。

相信你也知道,三大營養素就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也是身為一個人,維持生命必須攝取的三種營養素,這三種缺一不可。

現在我來考考你好了:

從事重量訓練「蛋白質幫助增肌、而碳水化合物一定要吃低GI、脂肪則是少碰為妙」

這三句話,對還是錯?

如果你答對了,恭喜你對於營養學,有著不錯的認知。如果答錯了,也沒關係,我也是從什麼都不懂的菜鳥開始的。

對於三大營養素的認識,很重要,但是不必操之過急。

對於新手,我不太推薦一開始就精準計算,也不需要執行什麼特殊的飲食法。

只需要照著以下簡單的執行方式:

執行以上的方法3-4個月,並且搭配訓練,就已經足夠讓你有明顯的成長。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如果你已經執行了一段時間,成長曲線會慢慢趨緩,這時候如果可以拿出一點時間與精力。

套用以下公式,開始計算熱量與營養素的分配,讓訓練與飲食的成效提高:

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這個公式,會發現其實很好理解。

公式裡的變數,只有兩個。

有了這兩個數值,其餘用推算的就好。

如果先前沒有養成追蹤自己飲食的習慣,這裡就會比較辛苦一點。

別急,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往往有耐心的人才是贏家。

除了碳水、脂肪與蛋白質,也要注意微量營養素。

微量營養素有維生素和礦物質,它有助於人體的生長、免疫系統、大腦發育等等等。

例如常聽到的維生素ABC,鈣鈉鉀鐵…等等。

要補充足夠的微量營養素,意思是叫你飲食均衡,各方面的營養都要吃到。

像是你不能三餐都靠乳清來補充蛋白質,還是要補充真正食物,才能攝取到那些礦物質與維生素。

另外也有些人會透過額外的營養品來攝取,常聽到的鈣片、鋅片、B群,都算是這類型的營養補充品,這邊就看個人需求與習慣。

現在你已經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營養,也能計算吃進口中的營養素了。

但是你如果仔細觀察一下身邊的飲食環境,可能就會發現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

「日常飲食中的碳水與脂肪太多,蛋白質太少」

尤其是上班族與外食族會更有感。

這牽涉到台灣的飲食環境和飲食文化。

台灣從農業社會開始,大部分工作都是體力活,不是種田就是養豬。

需要有足夠的能量才能應付龐大的幹活量,所以家家戶戶的主食都是米飯、大量碳水化合物。

把時光拉到現在,儘管已經工業化、科技化,我們周遭的飲食文化依舊沒有太大改變,還是以米飯為主。

再加上台灣的小吃文化發展。這些小吃雖然美味,但高碳水、高熱量、高鹽、高糖也是不爭的事實。

種種的因素都讓我們身在不利於健美的飲食環境。

不過慶幸的是,只要你開始注意飲食,加上一點努力,這些都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剛剛說到上班族與外食族,很難控制飲食內容。

其中,尤其是蛋白質的來源特別不方便。

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的上班族與外食族,早餐吃麵包加咖啡、午餐吃外賣、晚餐燒烤小酌。這當然不能代表全部人,不過這些狀況可能與許多人有幾分相似。

這樣子的飲食看下來,根本就沒有什麼蛋白質可言。

所以我會非常推薦利用簡單的乳清蛋白來補足營養,輕鬆攝取不足的蛋白質。

乳清蛋白的好處有:

在健身健美的領域,幾乎人人都有喝乳清的習慣,尤其是沒辦法自己打理三餐的外食族。

平常只要準備好搖搖杯,放入水、乳清蛋白粉,搖一搖,20多公克的蛋白質就可以直接下肚。

濃醇香!

世界上還有一小部分同樣熱愛健身健美的人,因為信仰或是價值觀,選擇吃素。

看完這個紀錄片,當下會有一點想跟著吃素,覺得吃素的好處也太吸引人。

但是後來我查了更多的資料,發現不是那麼一回事。

整部片其實一直在用偏頗的研究、令人恐懼的言語,來宣揚吃素的好處,試圖改變社會的觀感與行為。

如果沒有習慣去看反面資料的人,可能就會被帶風向。

吃素其實沒有像紀錄片所說的那麼神。甚至如果你是熱愛健美的素食者,心裡就應該要有個底,你在這條健美路上,會比較辛苦。

第一,素食者的蛋白質來源不多,大部分都是豆類、蔬菜與堅果,顯得比較枯燥乏味。

第二,大多植物性蛋白質的胺基酸並不完整,需要透過攝取更多樣化的植物蛋白,才能補齊那些不完整的胺基酸。

第三,在素食者體內,有效幫助ATP能量系統的肌酸含量不足,不過這一點可以透過額外攝取肌酸解決,肌酸是屬於素食者可以攝取的訓練增補劑。

第四,素食蛋白粉選擇比較少。就我所知,目前素食蛋白粉只有《樂維根》的好喝。

當我們付出了汗水堅持訓練、花了心思做好飲食,最後只差一步了,就是「恢復」。

這也是我親身經歷的痛。

以前我不愛休息不愛睡覺,在每一次的訓練過後,往往無視身體的疲憊訊號與肌肉痠痛,沒有給予身體充足的恢復。

長期下來,我才發現,我竟然把大部分的訓練效益揮霍掉了,這也是讓我訓練停滯的主要原因。

我多希望一開始就懂得這個道理,這樣當初的努力訓練,或許可以看到更多的成果。

可惜的是,我當初並不知道恢復的重要性,還一直往訓練量和飲食方法去鑽研,導致我的訓練成效低落好一陣子。

假如滿分是100,訓練、營養、恢復各佔30分,剩下10分交給基因(無法控制)。

如果訓練跟營養拿滿分,也只有基本分60。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懂了,在學校考試60分是會被叫去走廊罰站的。

睡眠是最好成果收割成果的方法,也是一個超級有用的恢復合法特效藥。

因為當我們在睡眠的時候,才能讓體內的荷爾蒙分泌與調節(荷爾蒙是增肌關鍵,尤其是生長激素)。

體內的代謝、修復,也都是在睡眠的時候最為活躍。

到這邊你發現了嗎,這是一件多美妙的事,與棉被培養感情,也可以達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至於如何睡一個好覺,來達到最好的訓練成效,我濃縮成以下5點:

上一點講的是睡眠,屬於「被動式」的恢復。

而這裡講的是放鬆與伸展,屬於「主動式」的恢復。

其實放鬆與伸展,有一個最快速、最明顯的好處,就是提升睡眠品質。

也就是用主動式的方法,回去提升被動式的效果。

聽起來很繞口,但其實很好懂。

簡單聯想一下,如果你在肌肉痠痛、緊繃的狀態,是很難睡著的。就算真的睡著了,睡眠品質也不是很好。

所以在訓練完,可以撥出一點時間放鬆與伸展肌肉。

除此讓你一夜好眠之外之外,還可以:

常見的肌肉放鬆方式有

其中我最推薦使用筋膜槍。

原本用徒手按摩或是滾筒放鬆的人,開始使用筋膜槍之後,就回不去了(我就是其中一個)。

筋膜槍是透過它快速的高頻震動,來放鬆緩解緊繃的筋膜,減輕肌肉的不適感。

它省時、省力、集中,CP值完勝所有按摩器材。

親身經歷才知道那種毫不費力,就達到肌肉恢復彈性的感覺,真心覺得讚。

最好的心靈放鬆就是冥想。

不管多忙,我每天至少都會執行一次15分鐘的簡單冥想。

正念的「正」,並不是正面、積極的意思,而是「當下」。

它結合西方科學研究與東方禪修,而且擁有一套完整的課程與做法,但是對於我們大眾,簡單透過一些步驟,也可以立即開始冥想,得到冥想對身體的助益。

冥想對於健美訓練的恢復,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因為增肌減脂的關鍵,受到了人體「荷爾蒙」的影響。除了睡眠可以分泌與調節荷爾蒙,冥想也可以。

荷爾蒙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好的荷爾蒙有生長激素、雄性激素等等,可以幫助增肌。

不好的荷爾蒙則是皮質醇,也可以稱為壓力荷爾蒙,會促使脂肪堆積。

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好的荷爾蒙、降低不好的荷爾蒙。

也就是利用大重量訓練讓身體接收刺激訊號,提高生長激素。

再加上利用優質的睡眠或是冥想,保持良好的心情,降低皮質醇。

請好好安撫壓力荷爾蒙,他就像是你體內的一隻野獸。

如果不好好照顧他,可能會跑出來咬你一口。

話說,現在科技進步的高壓混亂環境,其實身為人類的你我,都還無法適應。

因為根據人類的歷史來看,人類已經擁有1萬年以上的農耕社會。

但是高科技社會的巨大變革,頂多也才30年。

在這麼短的時間,人體的演化是遠遠不及這種高科技的變革。

也就是我們的身體、大腦、認知,難以適應目前的環境,沒辦法應付高科技資訊的大量轟炸。

這也是現在的社會,會充滿焦慮的原因。

透過冥想,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身上,回歸原始,可以有效降低壓力荷爾蒙的產生,增肌減脂的功效也會明顯提升。

冥想對健身的好處

訓練後,身體需要2-3天才能夠完整恢復。

但如果求好心切,長時間對身體施加訓練壓力,卻沒有高品質的恢復,疲勞就會開始累積。

就像吹氣球,如果一直吹,沒有釋放壓力,最後的結果就是爆。

累積的疲勞最終會讓身體無法負荷,就形成了所謂的「過度訓練Overtraining」。

檢視自己是否過度訓練,可以從握力下手。

如果近期握力突然大幅度下滑,可能是過度訓練,可以考慮減少訓練量。

不單單只有如此,一般人生理上如果產生了過度訓練,會間接影響到心理的狀態。而心理狀態不好,又會影響人體的壓力荷爾蒙,導致生活的狀態低落。

如此從外而內,在從內到外,會形成一個惡性的循環。

要避免這些惡性循環,就應該在每一次的訓練中,平衡「壓力」與「恢復」。

壓力刺激太少,成效低落;恢復不足,則會造成過度訓練。

所以認真訓練歸認真訓練,就算精力充沛、查克拉滿檔,還是不要把自己操壞了。

Netflix還是要看、傳說對決還是要玩,安排放鬆的休閒娛樂,對身體的恢復也有很大的幫助。

以我身為過來人的建議,當然是找教練。

第一,人生苦短,節省寶貴時間

雖然有關健身領域一切的知識,有95%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解答,但是以時間效益來說並不划算。

而且你的目標只是訓練,並不是成為健身博士。

你自己尋找解答可能需要燃燒好幾百萬個腦細胞,加上好幾個小時的資料搜尋與整理,這些動作所得到的最終成果,和一位專業教練說出口的幾句話可能沒兩樣。

第二,不要浪費初學者甜蜜期,避免受傷

對於那些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拿起重量認真訓練過的人來說,在剛開始訓練的3-6個月,體態與體能會出現很明顯的成長,我們稱它為「新手蜜月期」。

新手蜜月期的明顯成長,無關乎你的訓練觀念或訓練動作,基本上只要你從靜態生活變成動態生活,就可以有明顯的改變。

而這個改變通常會讓你大吃一驚,也會讓你沾沾自喜,很多人會在這個時候,會繼續用錯誤的觀念錯誤的動作,恣意增加訓練量,就容易導致受傷。

受傷後的你,因為痛,可能會開始排斥訓練,久而久之與健身房無緣。

所以初學者訓練的前半年,是最重要、最珍貴,也是最應該花心思排除萬難去保護的。

而有一位專業教練的協助,就是這整件事情的核心作為。

目前台灣健身房的教練課程收費,大約為:

可以看出健身教練的費用算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下決心之前需要認真考慮,也要避免踩雷。

對於陌生教練,不建議你一次買大量的課程撿便宜,因為有些教練可能會拿出渾身解數誘惑你買課,等到正式上課卻原形畢露、後繼無力。

我挑選健身教練的原則:

健身教練是要和你長期合作的專業人士,建議至少要觀察一個月,避免踩到雷,賠了時間成本又看不到成效。

當然你的心態也要像挑選軍師一樣謹慎,明白他是來幫你打勝仗的。

如果你訓練一陣子了,也練得很有心得,可能會有當轉職當教練的想法萌芽。

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可以成為健身教練,讓興趣結合工作,好好成就自己。

但是在轉職教練之前,你一定要知道,健身教練與大多數的職業一樣,都是「資本主義」下的商業化產物,任何行為背後都牽動著商業利益。

如果你還只是認為當一名教練只需要好好教學,那希望你能好好認清現實,否則你很快就會被浪潮擊退了。

要成為健身教練,大致上有6個步驟:

健身教練與律師、醫師、老師這種需要「執照」的職業不同,沒有任何一個法條或規範,明定擔任健身教練就需要任何證照或認證。

所以從事健身教練之前的考照與教育訓練需求,仍然算是一個比較模糊的地帶。

不過以目前國內的現況來看,教練會先考取國際四大證照的其中之一。先有一個基本門檻,選擇一個主要流派,再持續強化其他專長。

四大證照分別為:

這四張證照還是目前國內的主流證照,其實只要考取其中之一,再加上認真學習的心,很快就能成為一名健身教練了。

如果你對於健美真的有熱忱,熱衷於追求更好的體態,那我還蠻建議你踏入比賽的。

不是為了名利,而是為了成就自己。

最有趣的,是可以從備賽到比賽,這短短幾個月的過程當中,體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麻香鹹。

舉幾個例子:

比賽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境界,踏入比賽,你會需要學習備賽、調整體態、上台Posing等等,這些都需要花非常多的精力、金錢,與時間。

會開始有了競爭,你也會開始在意輸贏,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確實很累,也很辛苦。

但是等你真正體驗一輪之後,回頭看看,必定會有更深層的感觸,到這個時候,或許你可以更知悉那些狂熱健美運動員的心情了。

健美比賽追求的是粗壯的肌肉維度以及夠低的體脂率,阿諾史史瓦辛格就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健美選手。

比賽當中,選手上台之後,要在約1-2分鐘的時間內,跟著指令擺出7個指定動作。

健體比賽的重點與健美不同,評分的重點為肩膀寬度與腰身寬度的比例(倒三角形),以及腹肌,上台約1分鐘左右,要擺出4個指定面向。

以下為評分要求

另外,除了以上評分要求之外,很多比賽新手常常會誤解健美比賽的本意。

健美比賽的本意是「選美」,而不是「選肌肉」。

所以並不是肌肉量多,比賽就一定有優勢。

在台上的幾分鐘,展現肌肉量與肌肉線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個人魅力。

所以仔細觀察那些厲害的選手,都會利用堅定的眼神、迷人的笑容,加上自信的肢體動作,讓台下的評審接收到超強電力。

一場健美比賽又可區分成許多小項目的比賽。

男子的健美比賽有:傳統健美、古典健美、健體。

女子的健美比賽有:比基尼、形體、健美。

對於剛踏入比賽的新手來說,可以各方比賽都嘗試看看,或者你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就選哪一種比賽。

因為這是「競賽」,是要拼名次的,所以應當要利用些技巧,讓自己身處更有優勢的位置,去得到勝利。

而選擇適當的比賽項目與級別,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比賽觀念。

上面提到的健美7個動作、健體4個轉面,都是比賽的指定動作,可以統稱這些為Posing。

Posing除了讓評審評分之外,也是讓你表達自我、展現自信的一個媒介。

新手可以先上網看看比賽影片,看看選手是怎麼擺Posing的,跟著影片、面對鏡子自己做。

如果有教練指導更好。

不管是健美的7個指定動作、還是健體的4個轉面,要盡量符合以下原則

最重要的是,在Posing的時候,無敵笑容要保持。

其實備賽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也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事情。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論點,每位武林高手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備賽方式。

這些都是每個人必須要的親身經歷一段時間,才會有的經驗與積累。

如果是新手,可以簡單利用一些原則來執行:

備賽期很辛苦,也屬於比較專業的領域。但不代表你就不能參賽。

那些職業級的選手,也是從菜鳥開始的,這些都是必經過程。

只要透過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你也能享受健美比賽的箇中滋味。

並且在前一週開始除毛、去角質,這是為了上台的膚色所做的前置準備。

最好是連髮型也要花時間設計過,如果不想花太多時間設計髮型,也要確保髮型和褲子、膚色能搭配得上。

利用膚色劑,可以提供美黑與陰影效果、凸顯肌肉線條,也可以讓身體保持熱度。

上色之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上台時間。

這段時間,要持續補充一些營養,可以吃一點碳水化合物、或是一點點運動飲料,避免上台抽筋。

等到上台前30-60分鐘,就可以開始緩慢熱身了。

每場比賽,都是養分,都是你茁壯的積累。

賽後除了給自己相當程度的反省與檢討之外,也有一個小技巧可以學起來。

因為每場比賽的現場,都會有一位「主裁判」,就像是棒球比賽站本壘的主審,通常由最資深的裁判來擔任,而他也主宰了所有選手的比賽名次。

賽後可以厚臉皮一點,主動去找主裁判聊聊,表明希望對方給自己一點建議,了解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如果他願意,一定能夠給你非常中肯的建議。

當然這其中的交談與應答,就是你要下苦功的地方。

在好好的檢討、反思之後,當然就是最期待的休息與放鬆了。我們都是普通人,在面臨高壓的健美備賽週期,身心靈一定會非常疲勞,應該用力犒賞自己一下。

吃大餐就是一個不錯的紓壓方法。

健美運動常見的運動禁藥有

不管是健美、還是健體,當這些原本的「大眾」升格成了「選手」,就不再是以身體強壯與健康為訓練目的了,取而代之的是「競賽」。

競賽,為了求勝,就要付出大量心血來訓練,並且在比賽中求勝。

勝利所得的名、利,與成就,只要是人都會嚮往,雖然這麼說很現實,但確實如此。

在運氣成分比例非常少、又看重先天條件的健美比賽中,選手更是會面臨用藥與否的抉擇。

也隨著比賽層級越高,也就有越多用藥的情況。常常在沒有藥檢的國際比賽,看到許多用藥的怪物選手(雖然有些選手不會承認就是了)

這些藥物如果氾濫,最嚴重的其實不是影響比賽公平性,而是那些用藥選手的健康問題。

但是說白了,這些選手使用藥物之前,一定知道使用藥物的後果。

知道藥物會影響健康,還選擇用藥,我也很難想像他們是需要多大的信念。

所以我們身為局外人,對於用藥,應該保持的態度是「不鼓勵」。

而對於已經用藥的選手,則「尊重與尊敬」他們的選擇,無需過度批評。

你可以把本文當作工具書,遇到問題就來找答案。

也歡迎你在人生的任何時候,回頭看看這些文字,或許會給你不一樣的啟發。

健美之路,就好比拼拼圖,是一個宇宙大的拼圖。

平常的訓練,就像是把一塊塊的小拼圖放上去。

當你拼完某個星球、某個銀河,你會看到很不錯的成果,也會有所成就,甚至得到掌聲與讚美。

但是別忘了,宇宙是無限大的,所以你的宇宙拼圖永遠都還有碎片可以放上去,同理,你的訓練之路也永遠可以優化與精進。

未來的你,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可以輸入E-mail訂閱電子報讓我帶你「用健身理解人生」

時尚肌肉健身推坑專家看透事物的本質,打通堵塞的腦袋

健身|產品評測|SEO|寫作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必填欄位標示為*

Name*

電子郵件地址*

網站網址

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THE END
1.增肌必备?17天饮食规划家人增肌必备?1-7 天饮食规划 家人们,想要增肌的看过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 1-7 天的增肌饮食规划,让你在增肌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Day1:早餐:燕麦粥、鸡蛋、牛奶午餐:鸡胸肉、蔬菜沙拉、米饭晚餐:牛肉、红薯、蔬菜 Day2:早餐:全麦面包、花生酱、香蕉午餐:鱼肉、糙米饭、西兰花晚餐:虾仁、土豆、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7981071?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2.增肌增重健身后食谱一周39降网核心提示:增肌增重健身后的饮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增肌期间建议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鸡胸肉、鱼肉等;在增重期间则需保证热量的充足供应,可以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 增肌增重健身后的饮食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在增肌期间建议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鸡胸肉、鱼肉等http://sports.39.net/a/231028/e1iklpz.html
3.增肌减脂补充蛋白质的低卡鸡蛋沙拉三明治三明治第3步 把蛋白切碎 蛋黄用刮刀或勺子碾压成渣渣 第4步 把切碎的蛋清倒入蛋黄中 加入一大少卡路里减半沙拉酱 一撮盐 加胡椒调味(喜欢吃甜的可以适量加一点糖) 第5步 搅拌均匀 第6步 包上保鲜膜 放入冰箱冷藏十分钟至二十分钟 第7步 去掉全麦面包的边 按对角线切成两个三角形 https://www.coffee.cn/caipu/post/9125.html
4.[塑形]增肌如果感到肌肉增长太慢,可每天在三餐间增加营养小吃(精食多餐)。如果您以正常的速度增长肌肉,可继续7、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不经过精炼的碳水化合物(粗粮); 8、饮大量的纯开水(每天至少【增肌知识普及】 2010-06-27 18:54:15 来自: ★ddx★(不回豆油)https://www.douban.com/grouphttps://www.douban.com/note/93580636/
5.一些最基本的健身知识分享施瓦小辛格(7)与清醒时相比,人在睡眠时的肌肉增长情况是什么样的? (8)举哑铃为什么要分组练习,能一次性举多次吗,譬如每天一次性举30次? 11.减脂部分: (1)减脂和增肌是否应该同时进行? (2)如何减肥才有效? (3)科学的减肥方式有哪些?不可采取的方式又有哪些? https://www.cnblogs.com/wenyang-rio/p/4530228.html
6.高蛋白飲品23種簡單食譜,幫助增長肌肉無論你是想要增肌或是再次穿上你最愛的超緊身牛仔褲,這篇美味的 高蛋白飲品 食譜可以幫助你補充蛋白質,幫助你更快達到訓練目標! 食譜中包含美味的早餐、高蛋白代餐果昔、促進鍛鍊前後的 高蛋白飲品 、還有美味的植物性高蛋白飲品,幫助你補充每天所需的能量! 早餐必備 高蛋白飲品 1. 完美水果高蛋白早餐果昔這個高https://www.myprotein.tw/blog/recipes/23-high-protein-drinks/
7.《谷物大脑》戴维·珀尔马特,克里斯廷·洛伯格神经发生由 DNA 控制,特别是 11 号染色体,其编码产生一种叫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的蛋白质,这对产生新的神经元起关键作用,还保护已有神经元,并促进突触形成和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激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受一系列生活方式习惯的控制,包括锻炼身体(尤其是有氧)、热量限制(减少 30% 热量)、遵循生酮饮https://www.jianshu.com/p/92d6cf89f10e
8.乔·韦德训练法则7、补充高质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不经过精炼的碳水化合物(粗粮);//饮食,详细请百度,过段时间可能会出一个饮食的帖子。 8、饮大量的纯开水(每天至少12-16杯容量为30毫升的水);//这个对健康非常有帮助,自己试试就知道。 9、持之以恒;//这个,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https://blog.csdn.net/dztdztdzt/article/details/8472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