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没力气没精神、行动拖拉、浑身酸软无劲儿、一动就大汗淋漓、心悸头晕、面色苍白、总感冒等等,有这些症状的,中医称作“气虚”,归因于先天气血不足、后天脏器脾胃不调、久病未愈、年老体弱以及劳心劳神过度等。中医所讲的“气”,不是呼吸的空气,而是中医特定的内涵“气”,它是内在各个器官功能活动的外在体现,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功能。下面是中医推崇的冬季十大补气食物,一起来尝尝。
第一种补气食物--鳝鱼:鳝鱼性温,有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等功能。科学研究表明,鳝鱼中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维生素A等多种维生素,有健脑明目、调节血糖降血糖、降脂的作用,对糖尿病患者、痔疮患者、身体虚弱、病后及产后的产妇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对中风、面瘫也有很好的疗效,鳝鱼体内含有“鳝鱼素”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润肠止血等功效。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鳝鱼营养物质的做法就是清蒸。
第二种补气食物--兔肉:兔肉被称为“荤中之素”,是非常好的“保健品”、“美容品”、“百味肉”,兔肉属于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肥胖病人和心脑血管病人均可适量食用,能够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人很适用。此外,兔肉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够健脑益智,能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适合高血压、冠心病及脾胃虚弱型的糖尿病患者食用,兔肉还能够增加皮肤细胞的弹性,其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能够清楚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可谓延年益寿的佳品。
第三种补气食物--小米: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常作为妇女产后的滋补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这就是“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第四种补气食物--山药: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第五种补气食物--土豆: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第六种补气食物--香菇: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荤”的美称。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本草纲目》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第八种补气食物--韭菜:生韭菜味辛,能行血;熟韭菜味甘,能补中气、益肝散淤。常吃熟韭菜可以补肝肾、强腰膝、助阳气,可见韭菜有壮阳补气的作用,因此,韭菜又有一个别名,叫“起阳草”。用于补气壮阳时,韭菜应连根一并煎汤服用。
第九种补气食物板栗:板栗性味甘温,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降低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板栗中钙含量很高,是优良的补钙食品,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效。另外,板栗对于腰肌劳损、腰椎病造成的腰膝酸软疼痛,也有很好的作用。
第十种补气食物--鸽肉:鸽肉有益气补血、补肝壮肾、解毒生津等功效,对病后体弱、月经不调、头晕疲倦、记忆衰退有很好的补益治疗作用。鸽肉补气血的功效主要体现在润肤泽毛的功效上。鸽骨内含有丰富的软骨素等成分,能改善皮肤细胞活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让面色变得红润。鸽肉中还含有丰富的泛酸,对脱发、少白头和毛发干枯等有很好的功效。另外,相比于其他禽肉,鸽肉更易于吸收,适合脾胃虚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