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科学家针对“中年后睡眠紊乱对日后认知功能影响”问题,对5431名参试者展开了为期5年的研究。每晚睡眠7小时者在各项认知测试中成绩都最好,其次是每晚睡眠6小时的参试者。在男性参试者中,每晚睡眠6小时、7小时和8小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如果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或超过8小时,那么就会对认知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对人体功能及健康极其重要。睡眠不足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表现,反应迟缓,容易出错等。
6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睡5.5~7小时
30~60岁成年人:每天睡7小时左右
13~29岁青年人:每天睡8小时左右
4~12岁儿童:每天睡10~12小时
1~3岁幼儿:每晚12小时,白天两三个小时
1岁以下婴儿:每天16小时
人体随眠不在于多,但是睡眠质量要保证
一、睡前半小时应放松
睡觉前半个小时我们不要再看书或者做比较激烈的体力活动了,不过,如果睡觉之前你能够听一些优雅的音乐却是不错的。
二、要养成定时睡眠的好习惯
三、保持卧室安静,关灯睡觉
有人开灯睡觉,是不良习惯,应改正。
四、睡前开窗
夏天不用说,只要不是高温天气,都应开窗睡觉,不用空调。就是高温天气空调也应设置在26℃上下,更不要成宿开空调睡觉,而是用空调将室内温度降低变凉爽后关空调再睡。成宿开空调睡觉易受风吹,常引起肌肉酸痛甚至造成中风,我就接诊过一例因成宿开空调睡觉而引起面神经瘫痪的男青年,口眼歪斜经治疗月余才恢复。就是用电扇也不能对着身体直吹。冬天有暖气时睡觉前应打开窗户10至20分钟,使室内进入新鲜空气并可提高湿度使室内较为凉爽,然后关窗睡觉。有利于入睡和防止感冒。在不刮风时,冬天如能开个小窗户睡觉则更好,这样能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当然,床铺应放在离窗户较远的地方。
五、白天要有足够的体育运动
白天我们最少要有半个小时的运动,运动到全身都有汗就好了,这样非常有利于晚上的睡眠哦。白天如果运动两个小时就相当于晚上睡觉之前吃了两片安眠药,因此可见体育运动对于晚上的睡眠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啊。
六、如有条件者在睡前两小时洗个热水澡也可有助于晚间安睡
有人认为洗热水澡后马上就可以入睡,这是不可能的,因洗澡后全身血管扩张体表温度升高,神经系统也处于兴奋状态,很难立即安静入睡,而在两小时前洗澡到睡眠时全身已经松弛符合入睡的生理要求。
七、没条件洗热水澡者可在睡前半小时用热水泡脚15至20分钟
最好用恒温热水脚盆,否则就要不断加热水,以免水温过低。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足踝。泡脚后可用手心的劳宫穴搓脚心的涌泉穴36次,左右手脚交替进行能有效地促进睡眠。
八、睡眠欠佳者,午后和晚上不能喝浓茶或咖啡,非要喝者也只能在上午喝点淡茶或淡咖啡。
而且此类人员在下午五时以后应不饮或少饮水以减少夜里因起夜多而影响睡眠。
九、晚餐要少吃,以八九成饱为宜。
俗话说:少吃一口,消停一宿,就提示饱餐会影响安睡。
网传:睡得越多,死得越快?
第二天精神好,说明睡够了
辨伪“睡觉那些事儿”
记者搜集整理了网络上传播较多的有关睡眠的各种说法,请教睡眠及神经内科医生,以辨别其真伪。
专家:并不提倡“分段式睡眠”,因为夜间睡眠一般有5-6个由浅度睡眠到深度睡眠的周而复始的周期,从入睡到深度睡眠一般需要50-60分钟,只有在深度睡眠状态下,大脑才能充分休息,对消除疲劳、恢复精力、提高免疫等至关重要。分段睡眠会破坏睡眠规律,影响大脑休息。
但对于生长发育中的学龄儿童来说,充足的睡眠相当重要。睡眠最深的时候,正是生长激素分泌最多之时,如果儿童长期睡不好,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出现问题,影响生长发育;晚上睡不好,会导致白天精力不足,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
说法三:现在智能手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催眠App,多数都以播放轻音乐为主。另外有种说法,林志炫的婉约情歌《离人》是宝宝的催眠神曲,一般播放3遍以后,宝宝就安静睡去。
专家:睡前听轻音乐能够放松精神,较快进入睡眠状态。
拓展:宝宝正确的睡眠方法
一、不宜含着乳头或奶嘴睡
有的孩子睡觉时非得含着妈妈的乳头或奶嘴才能入睡。这么一来,孩子每每醒来后就会下意识地吮吸乳头或奶嘴吃奶。这种过分频繁的进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头“堵着,也容易呼吸不畅,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甚至可能引发窒息。此外,这种不良习惯还可能影响孩子牙床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的清洁卫生。
二、环境不宜过分安静
孩子一般在3~4个月时就开始自觉地培养“抗干扰的调节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约有30%的婴儿并没有学会“抗干扰——他们往往一有“风吹草动便难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惊醒。其实,婴儿自会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长大可不必在房间里特意踮脚走动,不敢发出任何一点细微的声响。否则,孩子很可能养成这样的不良睡眠习惯:只有在人为、刻意制造的“极度安静的环境里才能入睡,而这种环境在现实中却是难求的。
三、被子不宜太厚
有些家长在寒冬为了让孩子睡得暖和,特意为孩子盖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过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畅。而且被子中过高的温度反而会使孩子烦躁不安乃至哭闹不停,同样影响其睡眠质量。让孩子从小就在过分温暖的环境下入睡还可能降低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长大后“弱不禁风。
四、不宜在哼唱声中才能入睡
孩子在妈妈摇篮曲的哼唱声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让孩子习惯于只有听到哼唱声才能安然入梦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须培养的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来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长诸如摇晃、哼唱或喂食等“人为的办法来帮助他安然入梦。
五、白天不宜睡得过久
白天睡得过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弄得家长夜不成眠。研究证实,晚间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仅生长发育比较缓慢,而且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运动技巧都相对较差。此外,缺乏夜间睡眠还会扰乱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失调,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如果婴儿白天睡得过多,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会儿,通过调整来克服“黑白颠倒。
六、不宜经常更换照看人
有的家庭因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换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妈妈,有时是奶奶,有时又换成保姆……殊不知,对不足半岁的孩子来说,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视作“最亲的亲人,故在心理上很难对频繁的转换迅速作出调整。
七、不宜睡得太晚
八、不宜在睡前对孩子过分“在旁关照
在让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仪式(如轻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轻柔舒缓的音乐等)之后,家长可在孩子仍然醒着时离开。否则孩子就会习惯于将自己的入睡与家长的“在旁关照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家长不在,他就会恼怒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九、不宜依赖“摇睡
每当孩子哭闹时,一些年轻妈妈便使出“看家本领:将孩子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里摇晃个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凶,妈妈就摇得越起劲。
殊不知这种做法对孩子十分有害,因为过分猛烈的摇晃动作会使婴儿的大脑在颅骨腔内不断受到震动,轻者影响脑部的生长,重则使得尚未发育成熟的大脑与较硬的颅骨相撞,最终造成颅内出血,这对10个月内的孩子尤为危险。
十、不宜搂着孩子睡
有些年轻妈妈爱子心切,喜欢紧紧搂着孩子睡觉。但这么一来,被搂着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吸入更多的是妈妈呼出的废气,对孩子的生长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时还可能传染到妈妈的疾患。此外,搂着孩子睡还会使其自由活动的空间受到限制,甚至难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环和生长发育都受到负面影响。
十一、不宜亮灯睡
十二、不宜让孩子俯睡
一些年轻妈妈喜欢让孩子俯睡,还误认为这种睡姿可以让孩子睡得安稳,少了哭闹,但实际上这种睡姿最不安全,因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导致猝死。同时这种睡姿还可能使得肠胃等消化器官受体重的压迫而引发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