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预制菜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一线和疫情反复的城市,预制菜已经成为平日餐饮的首选之一。
最近上海疫情爆发,一菜难求,网上最抢手的物资一个是泡面,另一个就是预制菜。因为平时很多人自己不做饭,隔离期间就算有菜也不会做,都市白领多数都会优先选择简易方便的预制菜。
去年双11期间,预制菜成为各大平台的销售爆款,包括半成品菜、速食菜在内的预制菜成交额同比增长2倍左右。
从规模上看,目前国内预制菜市场大约3000亿左右,占食材总体比重的10%。如果参考与中国饮食结构类似的日本,预制菜品占比达到60%以上,那我国预制菜行业在2025年有望实现万亿以上规模。
预制菜的兴起并非没有原因,随着懒人经济、疫情宅家引导着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兼具品质、营养和口感,并且迎合快节奏生活下年轻消费群体生活方式的预制菜,也迎来了重大投资机遇。
我国预制菜主要在最近十年左右才发展起来,过去10年预制菜的行业复合增速在20%左右。
和方便速食、外卖、传统米面冻品等C端品种相比,预制菜的优点非常明显,不但品类更多,而且健康属性更强。
(1)预制菜VS方便速食
方便速食包括快速米饭、方便面等,一般即开即食、无需加工,或是利用自热包等形式加热几分钟便可食用,优势是迅速简便、价格较低。
预制菜品类众多,由肉禽类产品拓展至海鲜水产、地方小吃等更美味的特色品类,包括佛跳墙、臭鳜鱼在内需要复杂工序的区域菜系都已投入市场。相比方便速食,预制菜更注重菜品口味。
(2)预制菜VS外卖
在一些低线城市,外卖发展较慢、品类较少,预制菜可以有效填补这部分空白市场。
(3)预制菜VS传统米面冻品
传统米面冻品主要有速冻饺子、蒸制面食等,价格相对较低,保质期长、容易储存,但品种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就餐需求。
我国预制菜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有四类:
(1)专业预制菜制造企业
(2)餐饮企业
(3)商超、便利店等平台类公司
具备零售基因,依靠连锁平台网络,覆盖人群较广,并享受平台物流配送,以新零售引领者盒马为例,其成立了3R事业部,自有品牌已形成五大系列,供应链体系效率较高,助力餐企零售融合。
(4)上游农业企业
中国饮食口味比较多元,下游需求非常分散,我觉得未来几年预制菜领域未必能有绝对龙头出现。
企业把自己的优势品类不断做大,实现差异化竞争,是优先占领市场的最佳选择。
未来大中型城市不会做饭的人只会越来越多,预制菜不止是他们的福音,也是很多人做饭时的一种选择。
预制菜的扩张期已经到来,站在下个风口上的预制菜公司,期待走出赛道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