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下孕育的体育基地,不但要给运动员提供训练场所,还要承担起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后勤保障。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西院的运动员餐厅里,训练局膳食处的员工们每天都在为运动员们的伙食煞费苦心。他们没有拿过世界冠军,但冠军的荣誉里却一定有他们无私的付出。他们被人们称为“金牌炊事班”。
当运动健儿们为备战08奥运挥洒汗水时,“炊事班”的成员也在为08出力。“民以食为天,凡夫俗子都免不了一日三餐,何况这些备战08奥运,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将?保证运动员的饮食健康和营养,是我们全体职工的08备战。”膳食处处长贾凯说。
【打造“家”的感觉】
在餐厅入口,一个大大的红色“家”字被印在感应门上。“金牌炊事班”的“班长”贾凯告诉记者,让运动员在餐厅就餐时有回家的感觉,是他们一直着力打造的理念。“我们既然提出要把餐厅打造成‘家’的感觉,你就要像家人一样对待运动员和教练员。”
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菜品都不一样,这就要求膳食处在菜肴品系上尽量做到面面俱全。“我们在菜系上涵盖了川鲁粤苏,基本上全国各地口味都照顾到了,每餐有20多道菜,每道口味的菜有四五种,这样就能保证运动员总有几道菜是自己爱吃的。”行政总厨韩建京说。此外,为了尊重民族饮食习惯,餐厅师傅们会为回族运动员单做一些食品,“我们有专门的菜单,严格避免饮食上的禁忌。”韩建京说。
“去餐厅吃饭,只要有几道招牌菜就成,但在这里不行,你需要把全国各地口味照顾到,不同运动项目照顾到,还要把大小运动员都照顾到。”最让韩建京头疼的是每餐菜谱的制定。运动员餐厅每餐要有20多道菜,每餐都要不同,每周不能重样,一个多月才轮回一次,这期间要准备600多道菜。韩建京表示,菜谱要考虑到菜的色泽、制作方法、口味等各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能重样。“真的是绞尽脑汁。”这是韩建京在确定新一周菜谱时的感受。
【篮排餐厅特殊建造】
由于体操和跳水队员对体重有严格的要求,所以他们的食品与其他运动队有所不同。植物纤维能增强身体柔韧性并控制盐分,适合体操、跳水队;而牛肉能加强耐力,适合排球队;面食产生热量快,适合游泳队。而乒乓球和羽毛球队则因为在国内体育中的特殊地位,所以被特别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