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便当拯救计划:怎样才能吃得方便卫生又健康?

夏天的便当会面临种种考验。卫生问题是头号难题,细菌和夏天简直是绝配,一不留神就疯狂繁殖;而在炎炎夏日做饭本身也非常劝退。

如果你是自己带饭的上班族,那么大概率是在前一天就准备好了第二天的午餐便当,所以尽管不是剩饭剩菜,严格意义上都叫「隔夜菜」。

这些细菌大多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夏天较高的室温简直就是它们的主场,而我们的应对方法就是避免让食物待在细菌喜爱的温度——危险温度范围(Dangerzone,4~60°C)。(脚注:不过充分翻热也不是万无一失,因为细菌产生的毒素是耐热的,不能通过烹煮过程消灭)

另外,霉菌当然也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但大多容易直接分辨和识别,会在本节的最后部分集中说明。

因此,我们在备餐、运输、翻热过程中主要要注意的就是让食物远离危险温度范围,减少细菌的滋生。在各个环节中,需要注意的点有以下这些:

关于食材在冰箱里的耐久期限,总体而言是根茎类蔬菜耐储,肉类和蛋白质可以分份冷冻,绿叶菜则要及时采购新鲜的。

烹煮过程中产生多少细菌就决定了细菌从什么数量基数开始繁殖,因此我们要格外注意:

解冻:一旦温度高于4°C,冷藏前已存在于肉类中的细菌就会再度活跃起来并开始繁殖。因此,在室温下或以热水解冻食物并不适宜。最安全的解冻方式是将食物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缓慢解冻;如果要达到快速解冻的目的,也可以用流动的冷水或微波炉进行解冻。不过,后两种方法都会使食物处于危险温度范围,因此解冻后必须立即烹煮。

处理食材:处理食材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生熟分开」,防止生食中的微生物污染到即食食品。

烹煮:一般而言,把食物烹煮至中心温度达75°C或以上,并保持至少30秒便能杀死大部分致病细菌(脚注:以孢子形式生存的致病细菌除外)。

在存储过程中,也有一些点需要注意:

存储工具的密封性

避免细菌污染导致食物变质。选择密封性强的保鲜饭盒,储存后产生负压,盒盖会向内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微生物进入。

饭盒需要能冷藏冷冻以及加热的,玻璃饭盒自然是首选。我买的是宜家的玻璃饭盒,比较沉,但是好清洁,高硼硅玻璃更耐热,不容易爆裂,因而也更安全。为了防止趁热存储后饭盒盖子打不开的情况,你还可以购买带真空排气阀的饭盒。塑料饭盒携带方便,但需要注意只有5#PP(聚丙烯)材质才可以在微波炉中加热。另外塑料饭盒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划痕,划痕内会滋生细菌,要定期用沸水或消毒产品消毒。

另外,如果想要带果汁、奶昔、沙拉等冷食,密封良好的梅森杯也是个好选择。

减少接触

做好的食物要趁热取出来,尽量少和各种餐具等接触,做完后就放入保鲜盒内。

快速冷却

将装好食物的保鲜盒加盖后直接塞进冰箱,尽快达到4°C及以下,避免危险温度范围。把大块食物切成小块、一大锅汤分成几份都能帮助快速冷却。不过要注意,热食附近不要放别的食物,以免受到局部温度升高的影响。

如果你的饭盒不带真空排气阀,趁热塞进冰箱后盖子会很难打开,可以适当放温一点再储存。

香港卫生署给出的建议是:

翻热食物的合格温度同样是75°C,在办公室拿温度计测量食物温度明显不现实,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大概是:没有汤的时候微波炉中火4分钟,有汤的时候6~7分钟,加热到盒子非常烫手就可以。

在微波中途暂停搅拌然后继续加热,可以让食物受热更均匀。

盖好盖子加热(注意盖子支持微波),可以在菜里加一些水,微波时产生的湿热将有助于消灭有害细菌。

翻热后不要二次冷冻:置于室温且翻热过的食物不宜再次冷藏/冷冻,这并不适用于带饭场景,所以最好每次只携带一顿饭的量,一顿消耗不完就只能丢弃。

除了细菌外,霉菌也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但霉变可不能仅通过「是不是有霉菌」来判断,可以根据不同的食物参照以下标准:

夏日炎炎,就快要放弃做便当的你要不要了解一下?

MealPrep(Mealpreparation)的意思就是提前备餐,一周内选一天或两天集中购物做饭,把3天甚至1周的便当一次性在备餐日做好,再用冷藏或冷冻的方式存储,在对应日期翻热食用即可。

就像大家都时常会「做一次吃两顿」,MealPrep只不过更提前规划,并将这种情况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极端化了而已。事实上,尽管MealPrep的风从健身圈吹起,但由于省时省力、(相对外卖)健康省钱,因而也变成了不少上班族的选择。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建议,煮熟的食物只能在冰箱中安全冷藏4天。

绿叶菜如生菜、韭菜等都不适合MealPrep,提前洗好、煮好的蔬菜,在存放过程中会存在维生素损失,亚硝酸盐含量也会升高。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准备绿叶菜的频率增加,比如一周三次,蒸3~5分钟或者开水焯1~2分钟,分成3份冷藏,吃的时候用微波炉加热30秒,加橄榄油、醋等调味品拌食;也可以采用不烹饪的方式备餐,只把蔬菜洗干净、切好、分份,直接放冰箱冷藏或冷冻,当天早上再用水焯。

而新鲜深海鱼虾也容易变质和营养流失,最好不要作为MealPrep的选择。

肉蛋类在冷藏和二次加热后,其中的蛋白质、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几乎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是MealPrep的最佳食材选择,而碳水和部分蔬菜也可以比较坚挺,在下面分类推荐:

蛋白质类

鸡胸肉、牛肉、巴沙鱼、虾、豆类,这些食材蛋白质含量高,制作简单。

鸡胸肉是我最常用的食材,便宜低脂还饱腹,处理起来也简单;

牛肉蛋白质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多,而且含脂肪和胆固醇较低,还可以提供更多的铁和锌元素。

碳水类

土豆、红薯、紫薯、玉米、藜麦、糙米。

蔬菜类

胡萝卜、南瓜、芦笋、彩椒、西兰花、木耳、蘑菇、秋葵、西红柿、黄瓜等

由于我用MealPrep备餐是为了方便,所以都是做一大锅然后平均分成小份储存,一周内每天的食谱是一样的,如果你想要变换菜色,当然可以多做几种换着吃。

MealPrep的食谱要保证营养均衡、尽量多样化,以防吃腻,烹饪原则上则尽量少糖、少盐,少油。当然最重要的原则是:做你爱吃的菜~

以下是几道我经常用来做MealPrep的食材,大家可以参考~

食材:鸡胸肉、胡萝卜、西兰花、玉米粒

做法:

食材:鸡胸肉、香菜

食材:鸡胸肉、胡萝卜、木耳、青椒

食材:鸡蛋、虾仁

最后,推荐up主曼食慢语的两个视频,她的视频给我的MealPrep很多启发~

THE END
1.有哪些饮食安全知识疾病食疗有什么饮食安全食谱有哪些四、饮食安全食谱有哪些 1.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调节食物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大便通畅,这对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十分有利;另外,膳食纤维还有控制体重的作用。所以,要让孩子多吃一些玉米、高粱米等粗粮,黄豆、红小豆等豆类食品以及菠菜、芹菜等蔬菜,它们都含有较多膳食纤维。 https://m.120ask.com/news/p/109481
2.食品安全知识问答题内容食品安全知识问答题 一、单项选择 1、世界公认的在食品中可产生的三大致癌物质是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硝胺,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一食物中( ) A、发霉的玉米 B、炸糊了的薯条 C、过了保质期的牛奶 D、海鱼和贝蛤类食品 2、在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下列哪种标识( ) A、英文 B、https://tl3z.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14-06/18/30126/index.html
3.降食谱对女性最安全的食物女性饮食如果每一个家庭有一个比较正确的一周家庭健康食谱,这可以帮助我们家人更好的吸收营养和预防疾病的感染,所以,对于每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制定一个一周家庭健康食谱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让文章来帮你们介绍一种一周接听健康食谱吧,希望身为家庭主妇的你们能够阅读一下。 https://m.39yst.com/nxys/291686.shtml
4.七月不减肥八月徒伤悲,饮食减肥很安全这些减脂食谱别错过吃什么减肥 减肥方法有哪些 减脂食谱大全 如果想减肥的话,在运动后适合吃这几样食物: 1.流质食物:粥,果汁,水等,补充流失的维生素和水分,减少饥饿感。 2.水果蔬菜:如苹果,西红柿,香蕉等。 3.全麦面包。 下面推荐几款健康减肥食谱: 瘦身沙拉 食材:西红柿,鸡蛋,生菜,苹果,玉米粒,沙拉酱,橄榄油,盐,胡椒粉 https://www.jianshu.com/p/2ee1417c1197
5.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8章第3节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重点: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学生:1. 分成小组,选出发言人。 2. 搜集与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资料和信息。 https://swkxjsjy.hnnu.edu.cn/2020/1108/c3379a83161/page.psp
6.什么食物有丰胸作用?推荐8种食谱安全有效帮你丰胸什么食物有丰胸作用?推荐8种食谱安全有效帮你丰胸 核心提示:春天来了,夏天也不远了,大家都在追求时尚的步伐,衣服越来越节约了布料,你担心身体吗?请注意。接下来介绍几种快速丰胸最快的食谱,吃也能吃到好身体。话不多说,快来看看吧。 春天来了,夏天也不远了,大家都在追求时尚的步伐,衣服越来越节约了布料,你http://www.zhuoyunkang.com/woman/show-1025.html
7.12岁女孩照"食谱"给兄妹做饭:妈妈打工1月回家1次新闻频道妈妈给孩子们安排的一日三餐“食谱”。 妈妈每次回家,都会熬制一碗辣椒酱。 12岁正是一个欢快的年龄,可以每天背着小书包上学放学,可以依偎在妈妈怀里撒娇,可以吃着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但对于12岁的小美(化名)来说,这一切似乎已成久远的记忆。在妈妈去年到南京做生意后,她只能住在宿迁市经开区一小区一间逼仄https://news.cctv.com/2018/01/21/ARTI9F7gMSZwwjVDL1N2xvvd1801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