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健康知识要点整理

狭义的解释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对生活资料的消费方式。或者说,生活方式就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玩的方式。

广义的解释,把生活方式看作是为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各种生活活动方式。

如人们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爱好嗜好等生活习俗以及劳动工作、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

完整的生活方式概念包括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生活方式是生活行为和生活观念的总和

从本质上说,生活方式是生活水平、生活行为习惯和爱好以及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的总和。

二、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外延

1、生活方式是社会历史产物由生产方式决定

无论何种生活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所以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从个人来说,生活方式的形成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2、生活方式体现社会乃至个人的文明程度

3、生活方式反映人的基本素质和价值观念

三、生活方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人类健康60%取决于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

2、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生活方式病

四、生活方式病的危险无处不在

1.精神压力

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成为重要致病因素之一,长期处于精神压力之下,不仅会引起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还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性疾病

2.膳食结构不合理

营养结构、饮食习惯、食品污染等成为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导致诸如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贫血等发病率增高

3.吸烟及过量饮酒

4.缺少运动

5.过度疲劳

6.滥用药物

8.时尚生活隐藏健康危险

9.不良行为引发新疾病

10、现代生活处处存在危险

11、对危害因素认识不足更加危险

五、正确认识生活方式病

1、生活方式病是自我制造的疾病

2、科学生活方式预防或减少生活方式病

六、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

(一)导致死亡的最主要生活方式病

1、糖尿病

2、高血压病

3、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被视为生活方式病,是因为吸烟、大量饮酒、不健康的饮食(尤其是过量摄入饱和脂肪)、缺乏体力活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可使患病风险加大

4、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肥胖有关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等“五病综合征”,都与营养摄入结构不合理,以及体力活动太少有关。

5、癌症

诱发癌症的大多数危险因素与生活方式有关。世界卫生组织称,40%的癌症可以通过锻炼、吃健康食品和不抽烟来预防。

(二)心理障碍性疾病

威胁来自:1、生活环境的威胁

2、生存状态的挑战

3、内心冲突的加剧

(三)性传播疾病

1、形势:发病率持续上升形势严峻

一、健康概念

1、健康概念体现社会发展和进步

人的本质,是由生物属性、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构成,那么人的健康也应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

2、现代健康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完美结合

21世纪人类的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完美结合。

3、健康观念决定健康水平

二、现代健康的内涵

1、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是形体外观、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生化指标、精力体力、活动能力、抗病和康复能力等的完美状态,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2、心理健康

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

精神健康主要包括理解生活基本目的的能力,以及关心和尊重所有生命体的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智力发育正常,人格发展健全,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良好的处事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等等。

3、社会适应健康

指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保持和谐人际关系与良好社会适应的能力。

4、道德健康

具有真善美与假恶丑、荣辱与是非的观念和辨别能力;

能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三、健康的本质

1、健康是机体内外环境间和谐平衡的状态

健康是一种生命状态,是人体内部各生理系统之间的功能活动处于相对稳定协调的最佳状态,是机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或和谐的最佳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平衡为健康之本。

2、健康表现为机体维持平衡维护健康的调节适应和抗病康复的能力

健康表现为个体的生命能量和生存能力,适应和调节能力,抗病和康复的能力。

3、机能失衡危及健康

污染和压力是当今人体机能失衡的主要原因。

生活环境对机体提出的挑战都是最具强制性的因素,是机体所不能回避的。高效率、快节奏的都市人,备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巨大,长期处在精神紧张、心情抑郁的状态,极易造成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导致其他系统功能平衡失调,导致亚健康状态或各种疾病的发生。

4、认识健康本质从根本上提高健康水平

四、医学模式

1、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是对健康与疾病总体特点和本质的概括,是对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认识。

2、生物医学模式的地位

生物医学模式是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形成的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是重视疾病,重视治疗,重视个体,重视病原体或生化指标、细胞分子的异常,轻视预防;轻视群体健康;忽视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4、疾病谱的变化挑战生物医学模式

5、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6、生物医学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组成部分

必须指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现代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是包容的关系。

THE END
1.春节消费提示(三)——春节限定版营养宝典日历翻到底,又是一年春节到。节日期间,人情往来,宴请频繁,餐桌上多是美味佳肴,少不了吃吃喝喝,那该如何兼顾营养、健康和美味呢?老人、小孩不同人群的营养膳食该如何科学搭配呢?江西市场监督管理局专家团队就跟大伙唠唠春节期间吃喝那些事儿。 健康膳食五大原则 https://amr.jiangxi.gov.cn/art/2024/2/7/art_22524_4785092.html
2.五大原则教您如何吃对主食主食虽好,吃对才是关键,总体来说,每天摄入的主食占总能量的50%~65%是黄金标准。此外,科学摄入主食,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1吃够量 建议人们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保证每天摄入谷类和薯类食物250克~400克,运动量大的人可适当增加。 2要多样 我们常吃的精米精面会在加工过程中损失大量营养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矿物https://www.dnurse.com/v2/today/detail/19441.html
3.中国营养学会发布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4年6月12日,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举办的“中国老龄化与高峰论坛”上,中国营养学会在隆重发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程义勇教授,副主任委员杨月欣教授、杨晓光教授、郭俊生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朴建华教授、郭长江教授、孙建琴教授,以及来自科研院所、医疗卫生系https://www.cnsoc.org/acadconfn/70172120339.html
4.糖尿病饮食指南上需注意的五大原则内分泌科糖尿病饮食指南上需注意的五大原则 糖尿病患者虽然是要控制饮食的,但是同时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也是更需要营养的,但是这两者兼顾是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掌握很多的糖尿病饮食指南的原则,下面我们就给大家说说糖尿病饮食指南上需注意的五大原则,哪些饮食原则能让我们营养更均衡。https://m.jiankang.com/jibing/52193.html
5.膳食宝塔膳食指南(膳食宝塔2022膳食指南)这样的膳食结构可以保证获得各种营养素。 总结 膳食宝塔2022 膳食指南是一份科学合理的膳食建议,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膳食搭配。遵循多样化、适量化、平衡性的原则,合理配置膳食结构,保证摄入五大营养素的最低摄入量,从而保证身体健康。https://www.jkxfw.com/shiliaoyingyang/117813.html
6.2024电工杯B题:大学生平衡膳食食谱的优化设计及评价要求,按照“膳食食谱营养评价过程”以及“平衡膳食食谱优化设计原则”,解决以下问题。 问题一 请同学们根据附件4中的平衡膳食基本准则、能量及各种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等各项指标要求,按照“膳食食谱营养评价过程”以及“平衡膳食食谱优化设计原则”,解决以下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211269/article/details/139176283
7.幼儿膳食营养原则幼儿膳食营养原则 1、膳食多样化 为幼儿提供的膳食,应做到品种多样,保证营养素种类齐全,而且营养素的数量充足、比例恰当,既能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又能避免营养失调。幼儿每日膳食组成应含有五大类食物:第一类为谷类、薯类、干豆类,能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也是主要的热量来源。第二类为蔬菜、水果,此类食物http://www.lszxyey.net/jyhd/yesc/zb/2024/11/21/10092313714.html
8.女性春季养生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春季养生饮食注意五大原则春季养生饮食注意五大原则 导读:现在是冬春交替,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还很冷,人体的生理机能暂时是冬天的收缩型,暂时变成春天的亢进型,需要反复变化调整。春天的养生以养肝为主,在饮食方面不吃酸性、辣的食物,应该吃凉性、甜味的食物。春天过后,气候仍然干燥,需要补充水分。此外,你知道春天养生应该注意什么吗?http://m.zhuoyunkang.com/woman/show-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