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营养网红减肥大法生酮饮食,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秘密”作用饮食糖尿病长期风险患者

它的减肥作用机制是: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诱导身体(通过消耗脂肪和肌肉)生成大量的酮体、代替原来由碳水分解生成的葡萄糖供能的模式。

▍生酮饮食真的能快速减肥吗?

不过,减下去的体重,并非人们以为的那样主要来自身上的肥油脂肪。对照研究发现:生酮法减重,最初1个月内掉秤的体重,更多来自于体内的水分、糖原、蛋白质和胃肠道内容物,脂肪只减了一点点,这个“一点点”是相比于采用低脂素食、营养均衡的限制热量饮食、或者极低热量饮食。

上面这些,只是针对生酮饮食的短期效果。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就1年期和2年期的减重效果而言,相比于低脂饮食、低脂素食、地中海饮食、低脂限热量膳食等,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换成大白话就是:采用任何减重饮食,单就体重秤上的数字而言,长期效果是大同小异的,甚至可以说没啥差别。

这里额外提一句:有对照研究发现,就“抑制食欲”而言,低脂素食比生酮饮食更强。

▍生酮饮食真的能逆转2型糖尿病吗?

▍血脂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就膳食成分对NAFLD的影响而言,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动物蛋白(特别是来自红肉和加工肉)、单糖和膳食纤维不足——都会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加剧游离脂肪酸沉积在肝细胞内而大幅增加NAFLD的风险。而全谷物(也就是咱们常说的粗杂粮)、坚果和种子、单不饱和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植物蛋白、膳食纤维、益生菌、胆碱……则是对抗和降低NAFLD风险的饮食因素。

所以,充斥着油脂和动物肉,排斥植物性食物的生酮饮食,会大大增加NAFLD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

在生酮饮食阶段,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炎性标记物C反应蛋白(简称CRP)会蹭蹭蹭地往上涨。而一旦开始恢复含正常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时,会发现胰岛素敏感性受损……

此处回响起辛姐的一句歌词:啊~多么痛的领悟……

▍癌症

▍阿尔茨海默症

▍肾脏健康

▍备孕及孕期女性

▍生酮饮食的副作用

▍总结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如何快速生酮暴瘦权威文章如何快速生酮暴瘦 并没有快速生酮暴瘦这一说,这种说法也不科学。 生酮减肥法在生活当中也是比较差的,主要是通过轻断食的方法来进行改善的,摄入食物的种类和蔬菜水果尽量要简单,对于高脂肪以及高热量的食物是不能够吃的,主要可以满足身体代谢需求,也会进入生酮成分,从而来达到辅助减肥的效果,有助于个人的体型得到改变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475188.html
2.如何快速生酮暴瘦想要使用生酮快速暴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轻断食,这样患者就可以进入生酮,轻断食就是指不要吃含有脂肪https://www.ziyimall.com/ask/9340966/
3.暴碳后怎么快速入酮?暴碳后身体的3个大来自瘦龙低碳生酮饮食《暴碳后怎么快速入酮?暴碳后身体的3个大变化》 一开始低碳的时候,暴碳其实很正常,也不用太过责怪自己。了解暴碳水背后的原理,会让你大大减少暴碳水,而且学会如何补救,也很重要。#健康# #低碳饮食# #减肥# #血糖# #糖尿病# 生酮饮食超话 °暴碳后怎么快速入酮?暴碳后身体的3个大变化 https://weibo.com/2264875097/K8UnXhZD4
4.如何快速进入生酮状态?有没有更快的方法生酮? 不吃碳水多久能用酮体燃烧? 经常有酮学后台留言咨询阿鸡同类问题,我们知道早生酮早燃脂,一旦进入燃脂状态,我们很快就会瘦下来。 如果进入生酮很慢,稍微有些不适就会失去信心,之前所有努力都会前功尽弃。今天这篇文章,阿鸡带来5种方法教你快速进入生酮状态,迅速燃脂! 01、https://www.jianshu.com/p/1ce592825410
5.生酮减肥吃什么瘦得快?有问必答生酮减肥法主要是指通过摄入一些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高蛋白的食物来促进体内脂肪的消耗,达到减肥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84616036.htm
6.“生酮饮食”能减肥吗?科学家:能!但也能促进多种疾病对于很多人来说,减肥是件“道阻且长”的事,而「生酮饮食」似乎成了很多想要减肥者的捷径:只要调整饮食模式,就能快速瘦下来。 这种饮食模式,或许会能让你的体重降下来,但是,一项新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期损害,并增加多种疾病风险。 生酮饮食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让人瘦下来的?长期坚持这种饮食模式对https://www.jdh.com/pccontent/314771